风药新识与临床

风药新识与临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明杰,罗再琼 编
图书标签:
  • 风湿病
  • 中医药
  • 临床医学
  • 风药
  • 痹症
  • 中医风湿
  • 方剂
  • 辨证论治
  • 现代中医药
  • 药物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200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714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4
字数:438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王明杰、罗再琼编著的《风药新识与临床》编写的宗旨是:坚持中医理论指导,遵循中医传统思维与认识方法,立足继承,着眼发展,面向临床,重在应用,正本清源,务实求真。认真收集历代医药文献有关风药的记载,着重总结古今医家临证用药经验,吸收现代临床与实验研究成果,结合编者临床实践体会,对风药进行客观的考察分析、全面的总结整理。

目录

第1章 风药概论
第1节 风药的概念
第2节 风药的历史沿革
第3节 风药为百药之长——风药的性能与功用
第4节 从玄府理论新视角认识风药
第5节 风药的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第6节 风药的现代名称商榷
第2章 常用风药
第1节 麻黄
第2节 桂枝
第3节 荆芥
第4节 防风
第5节 白芷
第6节 细辛
第7节 紫苏
第8节 羌活
第9节 独活
第10节 川芎
第11节 藁本
第12节 苍耳子
第13节 辛夷
第14节 生姜
第15节 葱白
第16节 木贼
第17节 蝉蜕
第18节 薄荷
第19节 桑叶
第20节 菊花
第21节 柴胡
第22节 葛根
第23节 升麻
第24节 蔓荆子
第25节 牛蒡子
第26节 刺蒺藜
第27节 秦艽
第28节 威灵仙
第3章 风药代表方剂
第1节 麻黄汤
第2节 葛根汤
第3节 麻黄附子细辛汤
第4节 小续命汤
第5节 败毒散
第6节 川芎茶调散
第7节 防风通圣散
第8节 升阳散火汤
第9节 柴葛解肌汤
第10节 消风散
第4章 风药的临床运用
第1节 风药在脑病中的运用
第2节 风药在心病中的运用
第3节 风药在肺病中的运用
第4节 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
第5节 风药在肝胆病中的运用
第6节 风药在肾病中的运用
第7节 风药在消渴病中的运用
第8节 风药在妇科疾病中的运用
第9节 风药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
第10节 风药在骨伤科疾病中的运用
第11节 风药在外科疾病中的运用
第12节 风药在眼科疾病中的运用
第13节 风药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运用
第14节 风药在口腔科疾病中的运用

前言/序言


《静心妙方:古韵药材的现代智慧》 本书是一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古籍医案整理与现代研究相结合的学术专著。作者穷尽数年心血,精心搜集、考证、解读了历代中医典籍中关于“宁心安神”类方剂的珍贵记载,并结合当代药理学、化学、临床实践,对其疗效、作用机制、炮制方法、配伍禁忌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阐释。 内容亮点: 溯源经典,拨开迷雾:本书精选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重要中医经典中的数十个经典宁心安神方剂。作者不仅对原文进行严谨的校勘,更对其背后的辨证论治思想、遣方用药原则进行深入剖析,还原其原始临床价值。例如,针对“虚烦不眠”证,作者详细梳理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等方剂的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针对不同病机特点的灵活运用。 现代视角,科学阐释:在对经典方剂进行深入解读的同时,本书并未止步于文献考证,而是积极引入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作者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最新的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研究,对经典方剂中各味药物的有效成分、药理活性(如镇静、抗焦虑、改善睡眠、调节神经递质等)进行了科学的阐释。例如,针对安神方剂中常用的远志、茯苓等,书中详细介绍了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如皂苷、多糖等)以及其在分子层面的作用机制。 临床验证,疗效卓著: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强调临床实践的重要性。作者搜集整理了近百个历代名医使用宁心安神方剂治疗失眠、心悸、焦虑、健忘、神志不安等病证的典型医案,并对其诊疗过程、用药经验、疗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同时,结合作者团队多年的临床经验,本书也提供了针对现代常见情志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障碍等)的辨证施治思路和验案分享,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炮制工艺,精益求精:中药的疗效与炮制工艺息息相关。本书对宁心安神类常用药材的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如炙甘草、炒枣仁、茯苓炮制等,并阐述了不同炮制方法对药物功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书还探讨了现代炮制技术(如超微粉碎、超临界萃取等)在提升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方面的潜力。 配伍禁忌,安全为重:药物的配伍至关重要,关乎疗效和安全。本书在介绍方剂组成的同时,也系统地梳理了宁心安神类方剂中常见的配伍禁忌和十八反、十九畏等原则,并结合现代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对临床用药中的潜在风险进行了提示,强调了辨证用药、个体化用药的重要性。 图文并茂,便于学习:本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包括药材形态图、炮制过程图、穴位图以及部分医案的诊疗流程图,力求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本书适用人群: 中医临床医师: 为其提供丰富的经典理论、现代研究及临床实践指导,帮助提升诊疗水平。 中医药研究生及科研人员: 为其提供深入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拓展研究视野。 广大中医爱好者: 帮助其系统了解中医在情志病方面的独特疗法,提升健康素养。 对传统养生、健康调理感兴趣的读者: 了解如何运用自然药材,调和身心,达到身心安康的状态。 《静心妙方:古韵药材的现代智慧》是一部集历史传承、科学研究、临床实践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致敬,更是对现代健康需求的积极回应。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中医的精髓,从而达到“静心宁神,身心安泰”的理想境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那种能让你在静谧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沉浸其中,忘却时间的。我喜欢它那种温润的叙事风格,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压迫感,却字字珠玑,直抵人心。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人物心境时那种细腻的笔触,仿佛能看到他们的呼吸,感受到他们的情绪起伏,甚至能闻到他们身上淡淡的,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烟草与书墨混合的气息。书中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人们生活状态的描摹也颇为传神,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过去,亲历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书,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缩影,感受不同的人生况味。每次翻开,都能从中找到新的感悟,发现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细节,这种层次感和回味无穷的特质,是很多作品难以企及的。作者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遣词造句都恰到好处,读起来有一种行云流水般的流畅感,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又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转折处停下来,反复咀嚼。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在经历一场心灵的洗礼。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冲突,但那种沉静的力量却足以撼动灵魂。我被书中那些平凡人物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所打动,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他们在逆境中的不屈,都像微光一样,照亮了我内心的某个角落。作者对情感的把握非常精准,那些细微的情绪变化,那些欲说还休的愁绪,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我常常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代入其中,体会那些角色的喜怒哀乐。书中的一些哲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并非说教,而是如同涓涓细流般,在不经意间渗透进我的思想,引发我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深刻,不张扬,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能在读完许久之后,依然在脑海中萦绕,不断被提及和回味。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读得心潮澎湃的书。作者以一种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并将它们放大,赋予它们独特的意义。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因为某个情节的触动而久久不能平静,反复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书中对人性复杂性的探讨尤为精彩,它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我喜欢它那种不回避现实的勇气,它敢于触碰那些令人不适的话题,并以一种平和却有力的姿态去呈现。书中的一些观点,虽然初读时可能有些颠覆,但细细品味之后,却会发现其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对许多固有的观念的重新审视。我欣赏这种挑战读者思维,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的写作方式。

评分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充实和宁静。它没有给我带来任何虚无的幻想,也没有承诺任何不切实际的答案,但它却在我的内心深处埋下了一些种子,等待着我用时间和经历去浇灌。我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的笔下却蕴含着深邃的意境。书中对于情感的描绘,尤其是在人物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我喜欢它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像那些声嘶力竭的呼喊,而是用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方式,传递着一种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智慧。它让我明白,即使是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不平凡的意义,也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和珍视。这本书就像一位沉默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你无声的支持和启迪。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同类书籍的认知,以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叙述方式,将复杂的主题娓娓道来。作者的语言充满了画面感,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能感受到阳光的温度,听到微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甚至能闻到空气中泥土的芬芳。书中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极其成功的,他们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鲜活个体。我能理解他们的选择,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挣扎,甚至会因为他们的遭遇而感到心痛。这种代入感和共鸣感,是评价一本书好坏的重要标准,而这本书无疑达到了极高的水准。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绘这些人物和故事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立体,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