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著名领导学家庭与人际关系专家、《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 史蒂芬?柯维关于人际关系的经典之作,全球销量破千万。
2、蔡康永私读力荐
很少有一本书像这本书是讲究一个实际执行的步骤。
——By 蔡康永
3、直接高效的家庭与人际关系沟通法则!利用“7个习惯”进行的家庭与人际关系的揭秘!当7个习惯被运用到家庭和人际关系之中,沟通会更加畅通高效,关系中充满爱和信任,幸福感油然而生。
4、改变千万人命运的神奇之书,让无数人心智获得成长的心理自助读本
从这本书的英文书名就可以知道,其实作者是强调有7个习惯,是你一定要养成的基本态度,你才能够做好。
——蔡康永
本书是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后,柯维在世界范围影响深远的著作。柯维思想的核心精髓在家庭关系中的集中运用。我们每个人都有非常不同、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与家人的关系,既亲密又复杂,但因每个人的独特性,很难找到共同、实用的技巧能帮助所有人处理好所有的人际问题。本书则通过广为人知的原则,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方式,让其认真观察自己所处的特殊环境,找到因应的方式,从而建立美满的家庭和人际关系
[美]史蒂芬?柯维(Stephen R. Covey)
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被《时代周刊》评为“人类潜能的导师”,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接见,是前总统克林顿倚重的顾问,《经济学人》杂志推举其为“具前瞻性的管理思想家”。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他的思想成就比肩卡耐基、德鲁克、杰克?韦尔奇。他是世界上广受尊敬的领导工作、家庭专家、公司顾问、柯维领导中心创建人,在领导理论、家庭与人际关系、个人管理等领域久负盛名。AT&T;、通用电气、福特、全禄、可口可乐等大公司的高级主管都是他的学生,而来自个人、家庭、企业、教育界及政府领导者的受教生更高达数百万人。
他是富兰克林柯维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与《财富》500强中80%以上的公司和成千上万个中小型企业以及政府职能部门都有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如何在一个动荡的世界中创立和维护一种强有力的家庭文化,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纽约时报》
致读者_ 1
前言_ 3
序言_ 8
你在90% 的时候都会“偏离轨道”,那又怎样?
习惯1 / 积极主动_ 001
成为改变关系的动力
习惯2 / 先有目标再行动_ 047
建立使命宣言
习惯3 / 要事第一_ 085
在动荡的世界中建立人际关系
习惯4 / “双赢”的想法_ 143
从“我”到“我们”
习惯5 / 首先理解别人,再寻求别人的理解_ 179
通过移情建立沟通
习惯6 / 协作_ 225
通过庆祝差异改善关系
习惯7 / 把锯子磨利_ 259
通过传统重建家庭精神
结束之前_ 279
从生存→到稳定→到成功→到辉煌
教育
我们的一个儿子刚上初中的时候,他的成绩很差。珊德拉把他带到一边,说:
“你看,我知道你不笨,出了什么问题?”
“我不知道。”他嘟囔着说。
“嗯,”她说,“那看看我们能不能做点什么来帮你。”
晚饭后他们坐在一起重温一些考试题。珊德拉发现儿子在考试前没有完全看懂说明。而且,他也不知道怎么找出书中的重点,在他的知识和理解中还有其他的几个漏洞。
然后他们开始每天晚上都花上一个小时,一起读书、划重点、理解说明。那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他的成绩从40 分全部变成了A 和A+ !
当他的兄弟们看到贴在冰箱上的成绩单时,他们说:“那是你的成绩单吗?你一定是个天才!”
我相信那个时候珊德拉能发挥她的影响力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榜样、导师和组织作用。她对教育的价值非常重视,家中每个人都知道。她跟那个孩子的关系非常亲密,她在那一年花了很多时间跟他待在一起,在他的情感银行账户中存进大量存款,并做了他喜欢的事。她还有效管理了自己的时间,因此能跟儿子待在一起并帮助他。
这些教育时间是家庭生活中的绝佳时刻——这些时间无可比拟,因为你知道你可以给其他某个家庭成员的生活带来不同。你的努力给家庭成员以力量,因此他能发掘内在的潜能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方面教育是关键。这也是为人父母和家庭的中心所在。
玛丽亚(女儿):
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当我十几岁时跟妈妈在一起的一些经历。爸爸出差了,轮到我陪妈妈到很晚的时候。我们做了热巧克力,聊了一会儿天,然后到她的大床上舒舒服服看重播的电视剧。
当时她已经怀孕几个月了,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她突然起身到浴室去,在那儿待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后来我听到她在浴室里轻声哭泣,意识到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我到浴室里去,看到她的睡衣上都是血。她流产了。
当妈妈看到我的时候,她止住了泪水,以一种就事论事的态度给我解释发生了什么。她向我保证自己很好,还说有的婴儿没有完全发育好,这是最好的方式。我记得自己从她的话语中得到了安慰,帮她收拾干净,回到床上。
现在我也做了母亲,我非常佩服妈妈把那种揪心的感觉变成对青春期女儿的教育经验。她没有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之中,虽然那可能是最自然的反应。比起她自己的感受,她更在乎的是我的感受,因此把对我来说可能是创伤性的感受转化为积极的经验。
因此,那棵树的第四个层次——树叶和果实——代表了你作为教师的角色。这意味着你把生活的第一法则清楚地交代给他人。你教给别人充满力量的原则,让他们理解并遵循,因为具有完整性,人们会相信这些原则,也相信他们自身。具有完整性的意思是人们生活在一套均衡的原则体系中,那些原则是普遍的、永恒的和不证自明的。如果人们看到好的模范或榜样、感觉到被爱、有良好的经历,他们就会听从受到的教育。而且他们很可能按照他们所听到的原则生活,自己也会变成模范或榜样,让他人看到并相信。良性循环因此开始了。
这样的教育会建立起“有意识的能力”。人们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可能完全没有效率,却还不自知。或者他们能意识到自己没有能力——他们知道自己效率低下,但是没有内在的需要和原则来做出改变。或者人们也会意识不到自己的能力——他们有效率却不知所以然。他们上演着他人交给自己的积极的剧本,他们可以受到榜样的影响,但不能受到戒律的影响,因为他们不理解。或者人们可以有“有意识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有用。他们可以同时从戒律和榜样那里得到教育。正是有意识的能力让人们可以把从过去的经历中得到的知识传给后代和他人。
你扮演教师的角色——为你的孩子建立有意识的能力——毫无疑问是无可替代的。我们在习惯3 中已经提到,如果你不教育他们,社会就会教育他们。那会塑造他们和他们的未来。
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内心的修炼工作,并且形成了生活的第一法则,如果你通过遵循爱的第一法则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如果你完成了组织的工作——有规律的家庭时间和一对一时间——教育的工作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你所教育的内容一定来源于你的使命宣言。那是你认为极其重要的原则和价值。而且我要告诉你,你要无视那些不要教给孩子们道德观,而要让他们长大后自己选择的说法。(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要”的说法,代表了一种价值体系。)
没有什么生活或教育可以没有价值观。所有的事情都取决于价值观并处于价值观之中。因此你需要决定你要选择并遵循什么样的价值观,而且因为你对孩子负有神圣的责任,因此你也需要教给他们可以在生活中遵循的价值观。让他们阅读充满智慧的文字,向他们展示最深刻的思想和最崇高的发自人类心灵的感情。教会他们如何捕捉良知的轻声细语,保持诚实和正直——即使有时他人并非如此。如果你的教育是家庭成员的需要,如果你已经建立起家庭时间和一对一时间,对于那些一直在寻求教育机会的父母来说,偶尔出现的教育时机是给他们的美妙礼物。
在教育方面,我有4 个建议:
1. 看清整个形势。如果一个人感到威胁,那么用戒律(或说教)来进行教育,只会造成这个人对教育者和教育本身更多的反感。最好等情形发生改变,这个人变得更加有安全感并且从心理上更愿意接受。在那样的时刻,你没有做出批评或纠正,这样会传达并教会他尊敬和理解。简单地说,如果你不能用戒律来进行教育,那么就可以用榜样来教育。榜样的教育作用会比戒律教育的作用更大更持久。这两者加起来也会让效果更明显。
2. 感觉你自己的精神和态度。如果你感觉愤怒或沮丧,不管你说了什么样的话,也不管你想教给别人什么样的价值观和原则,你都不可避免地会传递出那些负面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跟他人保持距离。换一个时间进行教育,这个时候你应该感觉到爱心、尊敬和内在的安全。一个值得称道的好办法是:如果你在纠正或教育孩子时,轻轻抓住儿子女儿的手或手臂,如果你们彼此都觉得舒服,那么你就在发挥积极的影响。在愤怒的情绪下你是无法做到这些的。
3. 区分用来教育的时间和提高帮助支持的时间。在你的爱人或孩子筋疲力尽或处于极大压力之下时,如果你还是急于进行长篇大论的说教,就好像要教一个快要淹死的人游泳一样。他需要的是一条可以拉他上岸的绳子,而不是说教。
4. 记住,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总是在教授某种东西,因为我们总是在向外辐射出我们自己的样子。
永远记住,就像榜样和导师一样,你不可能不是教育者。你自己的榜样和示例、你跟孩子们的关系、你的组织(或缺乏组织)所带来的当务之急,在家中使你成为孩子们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有影响力的老师。他们是学习还是忽视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门课,那都掌握在你的手中。
在儿子的篮球锦标赛决赛时,我跟另外一位妈妈一起去观看。她说:“这真让人惊讶,每次乔舒亚打比赛的时候你丈夫居然都会到场。我知道他很忙——又要写书,又要做咨询,跑来跑去,他是怎么办到的?”第一个在我脑子里出现的答案是因为他有一个特别棒的妻子以及一个全职助理,但是我把那个念头放在一边,说:“因为他把家庭放在了第一位。”他的确是这样做的。
有一次,史蒂芬告诉一些位高权重的商人说:“如果你们的公司岌岌可危,你们知道自己一定会尽你们所能去挽救公司,然后不管怎样你们都会找到出路。同样的逻辑也可以适用于你们的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该做些什么,但是我们真的想做吗?
史蒂芬跟我都拥有愉快的童年,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如此。我们童年时的生活比现在单纯得多。我还记得孩童时期在那些长长的夏夜,自己跟邻居的孩子们玩夜晚的游戏:踢罐子、躲猫猫等。父母坐在草坪或走廊上,望着我们,聊着天。爸妈常常手挽手走到芬屋冰激凌店,买一个蛋筒冰激凌。孩子们则躺在清凉的草地上,看云彩在天空作画。有时我们看着银河中成千上万的星星,在外面就睡着了。
这些画面在我的头脑中,是幸福的、无忧无虑的理想生活。
史蒂芬常常跟我讨论我们希望创造的家庭和家庭生活。随着家庭不断扩大,生活越来越紧张忙碌,也更加复杂,我们意识到成功的家庭是不会凭空出现的,它需要你的每一分精力、才能、渴望、远见和决断。你真正在乎的事情需要投入时间、思考、计划和优先权。你得为之努力并做出牺牲,你得为你所想要的付出代价。支撑起一个大家庭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向往简单的生活,就像我自己的童年那样,但是史蒂芬提醒我,我们两个人的生活不会是那样的。我们的生活更复杂,压力更大。世界已经变了,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很多往事仍然在记忆里珍藏。
因为史蒂芬在咨询、演讲和写作方面有所成就,他不得不常常出差旅行。这意味着必须提前做好计划,以防错过孩子们的足球比赛、学校活动和高中舞会。不管他在哪里旅行,晚上都会打电话回来跟每个孩子说话。
而当他在家的时候,他会全身心投入家人身上。他深深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我想,没有人会留意到他曾经离开。史蒂芬是一个伟大的倾听者,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一个坚持不懈的学生。他总是在问问题——他对别人想法的渴求就像老饕在大快朵颐感恩节的最后一块火鸡,他希望了解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他肯定差异的价值。我佩服他能够把自己的观念付诸实施,他真的对自己所教授和信仰的原则身体力行。他有一种超乎寻常的谦逊,能够感动、改变和软化他人的心灵,让我也希望照样去做。
当我们按照我们的信仰去生活,向正确的方向努力时,我们的孩子就会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其他人也会对我们保持高的接纳度。我们的心灵和意图是好的——我们拥有远见和渴望——但我们常常会弄砸。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而骄傲则让我们更加难以自拔。我们有时也会走偏,但总是能回到正轨。我记得我们的大女儿辛西娅3 岁时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我们刚搬进我们的第一所房子——一所崭新的有三个卧室的房子,虽然不大,但我们都很喜欢。我喜欢自己动手做装饰的工作,所以很努力地想把房子弄得迷人而有吸引力。
我的文学小组要来我们家聚会,所以我花了好几个钟头来打扫,希望每个房间看起来都完美无瑕。我很想带朋友们到处看看,以图给他们留下好印象。我把辛西娅放在楼下,希望当朋友们来看她的时候她已经睡着——当然了,他们会注意到她可爱的房间有着和窗帘颜色相配的亮黄色被子,我还在墙上挂了一些可爱的彩色动物。但是,当我打开门给朋友们展示她的房间时,我惊恐地发现她爬出了小床,从玩具筐里翻出她所有的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她还把衣服从抽屉里全部弄出来,也扔了一地。盒子里的小工具、拼图和蜡笔也都被倒了出来——而所有这些还依然在进行中!她的房间像遭了灾,仿佛刚刚被一场龙卷风袭击过。而在一团糟之中,辛西娅抬起头,脸上带着淘气的笑容,甜甜地说:“嗨,妈咪!”
她没有按我的话去做,还爬出了小床,这让我非常抓狂。而且她的房间乱成一团,一点也看不出曾经被装饰得多么可爱,这也让我烦恼。同样让我恼怒的还有她让我在朋友们面前丢脸了。
我骂了她,还在一时冲动之下打了她的屁股,再把她放回床上,并警告她不许再起来。她的小嘴瘪起来,吃惊地看着我的反应,眼睛里都是眼泪。接下来她开始抽泣,明白自己做错了事情。
我关上了门,立刻觉得自己的过激反应非常糟糕。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丢脸,并且意识到让我失态的并非是她的过失,而是我自己的虚荣心——想让自己在朋友们的眼里显得更完美。我很生气自己如此不成熟和虚荣。我很确定自己毁了她的生活。多年以后我问辛西娅是否还记得此事,当她回答说“不”的时候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如果现在再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知道我的反应将是哈哈大笑。“你说起来容易!”女儿这样对我说,此时她也在跟她的小宝贝做斗争。但是对我来说,一度曾重要的事情已经改变,我也成熟了。
我们都经历过那个阶段。注重外表,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和人比较,讨巧逢迎,野心勃勃,渴望赚大钱,试图得到认可和重视,力求建立自身的形象——而当你的责任感和个性发展成熟以后,所有这些都会渐渐褪色。
生活的考验将使你得到净化,真正的友谊会给你支持。如果你能坚持独立、真诚、正直、诚实地面对问题,那这些就会在你试图提供援助、施加影响、接触生活、创造不同、成为榜样,以及做正确的事情时为你提供帮助。当你努力成为一个好人时,你会更加动力十足。
经历了所有这一切,我明白了为人父母基本上就是一种牺牲,而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种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在厨房里,我写了一张字条来提醒自己:“懦弱的人当不了母亲。”和孩子一路走来,你要经历的事情太多了,有教训,有实践,有眼泪也有怒火,有心灵的创伤也有胜利的喜悦。你要关注孩子的家庭作业、餐桌礼仪、青春期、驾驶执照、打架斗殴和打情骂俏。但是最终你不会记得痛苦(就像生孩子一样)。你能记得的只会是为人父母的喜悦,以及为你全身心爱护的优秀子女付出的担心和牺牲。你会记得多年来孩子们的表情——当他们穿上某件特殊衣服时的样子。你会记得他们的成功带给你的骄傲,以及他们的艰苦奋斗带给你的忧虑。你会记得那些美妙的时刻,尤其是当你静静地注视着你怀中的婴儿,作为父母并照顾一个家庭时,这会让你对自己的职责和成就充满了敬畏和惊奇。
你们每个人都会具有非常不同、各具特色的家庭生活。你们可能已经像我一样发现家庭生活一点都不简单。社会不支持那种旧式的家庭,生活变得更有技巧、更便捷、更复杂,也更让人害怕。
本书中提出的理论和原则并不是史蒂芬首创的。他只是注意并进行了观察,而且把这些原则整理得有条理以供操作。这些都是普遍适用的原则,你们内心早就笃信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似曾相识。在行动中你会看到这些原则,会看到它们如何在你的生活中起作用,甚至可能你已经使用过它们了——而且是常常使用。
然而,本书的有益之处就在于,它为你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一种认识你们自己的特殊情况并找到解决办法的方式。它是一个起点,也是一种检验你目前所处位置并发现前进方向的方法,将会帮助你抵达目的地。
几年前,我最好的朋友卡罗尔得了癌症。经过几个月的放射治疗、化疗和手术,她明白了自己的命运将会如何。但是她从来不问:“为何是我?”她一点也没有辛酸或是绝望的感觉。她对人生的整个态度转变了。“我没有时间考虑那些我不在乎的东西,”她告诉我,“我知道什么比较重要和应该把重点放在哪儿。”当看到她改善自己和丈夫、孩子以及其他她所爱的人的关系时,我被她的勇气打动了。
她最后的愿望是服务和奉献并因此显现出了她的与众不同。她的离去让所有爱她的人都希望变得更好、更强,更愿意去爱、去关照、去奉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是在临终时写下了自己对生活使命的宣言。你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写下你的。
没有人能真正明白你的处境和你的独特之处,也不能理解你所背负的负担,以及你所追求的梦想。从本书中,你可以找寻自己,找寻正确的感觉。有的故事或例子可能会切中要害,你可以退后一步,拉开距离,反省你自己的生活状态,远观你和家人、朋友、客户、老板或者下属们的关系,从而得到更深刻的认识和想法。
对于那些认为自己犯过错误的人,那些认为自己不够重视家庭和人际关系并因此长期受到影响的人,甚至那些失去孩子或者和最亲密的朋友绝交的人,我们希望能为他们提供帮助。你可以想办法挽回孩子或朋友的心,这永远也不会太晚。你绝不要放弃,不要停止尝试。
我深信,本书将帮助你看到变化,帮助你创造不同的人生。衷心祝福你每一次的努力都能获得回报。
—— 珊德拉?茉莉?柯维
《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书中,“知彼解己”的原则,让我如沐春风,为我的家庭沟通注入了新的活力。过去,我常常习惯于“先说后听”,或者“听而不闻”。在家庭对话中,我更倾向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急于给出建议,而很少真正地去倾听对方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诉求时,我往往会先入为主地做出判断,然后不由分说地进行说教。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真正的理解,是建立在深入倾听的基础之上的。它不仅仅是听到对方在说什么,更是要去理解对方在“为什么”这样说,以及他们“感受”如何。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语速,在家人说话时,保持眼神的交流,并且在对方表达完毕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确认自己是否理解正确。这个简单的练习,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当我真正去倾听孩子关于学校的烦恼,去倾听伴侣关于工作的压力,我发现,他们不仅仅需要我的建议,更需要我的理解和陪伴。当我不再急于评判,而是用同理心去回应时,他们反而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他们的困扰。这种“知彼解己”的沟通方式,让我和家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误解减少了,信任感也随之增强。我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是那个愿意倾听、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朋友。这种转变,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温馨和谐,也为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读完《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指导手册,不如说是一面映照我们家庭生活现状的镜子,让我们得以审视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背后的深层问题,并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改善之路。我尤其被“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深深触动。我曾以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是一种被动响应,孩子考不好,我心急如焚,但似乎总是习惯于指责和抱怨;丈夫晚归,我内心不满,却也只是默默承受,日积月累,怨气渐生。直到这本书的出现,我才明白,积极主动意味着,我们是自己生活和家庭环境的主宰者,而不是被动的受害者。这意味着,当我们面对挑战时,不应该仅仅等待外部因素的改变,而是要主动去寻找解决方案,主动去沟通,主动去承担责任。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我们去理解“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抱怨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应对问题的方式。从“积极主动”开始,我开始尝试着改变沟通的模式,不再是冷嘲热讽,而是尝试理解和倾听;不再是等待丈夫的改变,而是主动提出如何分担家务;不再是责骂孩子,而是坐下来,一起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方法。这并非一蹴而就,过程中充满了挑战和反复,但这本书给予我的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它告诉我,积极主动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不断提升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升,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家庭的幸福指数。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这本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认识到“协作增效”的巨大力量。在我的家庭中,我曾经是那个习惯于“大包大揽”的角色。我总觉得,自己做事情最快,最放心。无论是做饭、打扫卫生,还是安排家庭活动,我都习惯性地接过来,然后抱怨家人“不够给力”。这种模式,不仅让我身心俱疲,也剥夺了家人参与家庭事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本书的“协作增效”理念,让我明白了,真正的高效,不是一个人独自战斗,而是通过集思广益,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共同达成目标。它鼓励我们,将家庭成员视为宝贵的资源,尊重彼此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寻求1+1>2的合作成果。我开始尝试着改变。我不再是直接命令家人去做什么,而是邀请他们一起参与到家庭事务的讨论中。比如,在制定周末家庭活动计划时,我不再是单方面决定,而是让大家轮流提出想法,然后大家一起投票,或者集思广益,将不同的建议融合起来。在处理家务时,我也开始分配一些超出我“舒适区”的任务给其他家庭成员,并给予他们支持和指导,而不是简单地挑剔。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也有一些小的摩擦和不适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惊喜地发现,家人们变得越来越积极主动,他们不仅乐于参与,而且能够提出许多我意想不到的好主意。家庭成员之间的协作,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团队力量,也让家庭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新鲜感和乐趣。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这本书,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特别是“不断更新”这一习惯,为我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源泉。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惯性思维”的泥沼,觉得一旦掌握了一些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对于家庭教育,我可能在孩子小的时候,用一套方法,等孩子大一些,就继续沿用,很少去反思这种方法是否还适用。对于家庭关系的维护,我也倾向于维持现状,而不去主动探索新的方式来增进感情。这本书的“不断更新”理念,让我意识到,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任何事物,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反思和进步,才能保持活力和效能。它强调了在身体、精神、心智和社交情感四个维度上的全面更新。这对我来说,意味着我不能仅仅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我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育儿理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我需要学习新的沟通技巧,来更好地与家人相处;我需要保持身心健康,为家庭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我开始阅读更多关于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书籍,参加一些相关的线上讲座,并且鼓励我的家人也一起学习。我发现,当我们将“不断更新”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我们对挑战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恐惧和回避,而是将其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这种持续的自我提升,不仅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活力,也为我的家庭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让我们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新鲜感和可能性。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的阅读体验,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内在反思”之旅。书中提出的“积极主动”原则,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我如何看待和回应生活中的挑战。我曾一度认为,家庭的某些问题,是由于外部因素造成的,比如孩子的性格如此,或者伴侣不够体谅。这种“外归因”的思维模式,让我习惯性地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或环境,从而失去了改变和成长的动力。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引导我认识到,我们才是自己生活和家庭环境的创造者。即使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情况,我们依然拥有选择如何回应的自由。这种“积极主动”的视角,让我开始将注意力从“抱怨”转向“解决”。我不再仅仅等待他人改变,而是主动去寻求沟通的途径,主动去调整自己的行为。当我开始从“受害者”心态转变为“创造者”心态时,我惊喜地发现,我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善家庭的现状。比如,当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时,我不再是简单地禁止,而是主动去了解他玩游戏的原因,并尝试和他一起制定合理的娱乐和学习计划。这种积极的介入,比单纯的压制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本书让我明白,内在的改变,是外部改变的前提,而积极主动,正是开启这种内在改变的钥匙。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书,通过“以终为始”的理念,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家庭发展蓝图。我过去的生活,常常是“随波逐流”的状态,很少有清晰的规划和长远的目标。我可能会设定一些短期目标,比如完成某个工作项目,或者帮助孩子准备一场考试。但对于家庭,我却很少停下来思考,我们这个家庭,最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存在?我们希望为彼此带来什么?我们希望在未来留下什么样的印记?这本书的“以终为始”,让我意识到,缺乏清晰的终极目标,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很容易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它鼓励我们,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都要问问自己,这个决策是否符合我们长远的家庭愿景。我开始尝试与家人一起,描绘我们理想中的家庭生活。我们一起讨论,我们希望在家庭中拥有怎样的氛围,我们希望如何支持彼此的梦想,我们希望如何度过我们的晚年。这个过程本身就极具意义,它让我们在日常的忙碌中,找到了共同的奋斗方向,也让我们在分歧时,能够找到协商的基点。当我们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终点”时,我们就能更好地规划“过程”,更能做出符合长远利益的决定。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模式,不仅帮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家庭事务,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意义和方向,让我们的家庭朝着我们共同期望的方向,稳步前行。
评分读完《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我感觉自己仿佛获得了一把开启家庭和谐大门的钥匙,而“要事第一”的习惯,无疑是其中最关键的一把。在过去,我总是被各种突发事件和临时需求牵着鼻子走,仿佛永远在救火。孩子突然发烧,立刻推掉所有计划;工作邮件紧急,顾不上陪家人;朋友聚会,总觉得是“必须参加”的社交。结果呢?我常常感到筋疲力尽,既没有高效地完成工作,也没有高质量地陪伴家人,更没有时间留给自己。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要事”,是指那些对实现我们长远目标至关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紧急”但对长远目标意义不大的事情。它教导我们要区分“重要”和“紧急”,并且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这个习惯的实践,对我来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我开始学习如何拒绝那些不必要的干扰,如何将家庭的共同活动,比如每周一次的家庭电影之夜,或者陪孩子一起阅读的时间,列入我的“重要”日程。我学会了提前规划,而不是被动应对。当我不再仅仅追逐“紧急”的事情时,我发现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关注那些真正能滋养我们家庭关系、促进孩子成长的事情。我不再是那个总是匆匆忙忙、身心俱疲的自己,而是那个能够从容安排,有条不紊地过着充实生活的家庭成员。这种“要事第一”的改变,带来了看得见的成效,家庭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我和家人的关系也更加亲近,因为我终于能够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最重要的人和事上。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一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个人和家庭成长的指导书,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塑造品格”的行动指南。书中关于“品格”的阐述,让我明白,那些高效能的习惯,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技巧,其背后更深层的是支撑这些技巧的内在品格,例如诚信、谦逊、勇气、耐心等。在阅读之前,我可能会更侧重于学习具体的“方法”,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时间,如何更好地与人沟通。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如果缺乏坚实的品格基础,这些技巧可能只是空中楼阁,难以持久。它强调,真正的改变,源于内在品格的塑造。当我真正理解了这一点,我开始反思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比如在面对孩子犯错时,我是否总是急于责备,而忽略了教导他们诚实面对错误;在我与伴侣发生争执时,我是否总是固执己见,而缺乏谦逊地倾听对方的勇气。这本书引导我,将品格的培养,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去践行诚信,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外人;我开始鼓励家人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些想法与众不同;我开始学习如何更有耐心,去倾听那些我不太理解的观点。这种对品格的重视,让我明白,家庭的和谐与发展,不仅仅在于我们做了多少,更在于我们“如何”去做,以及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它让我看到,品格的提升,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套深刻且实用的家庭管理哲学,特别是“双赢思维”这一章节,彻底颠覆了我以往看待家庭冲突的方式。我曾经认为,家庭内部的矛盾,往往是“你赢我输”的游戏。孩子想要晚睡,我希望他早睡,这似乎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方的满足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牺牲。我常常在想,如何在争论中占据上风,或者如何在不引起太大反弹的情况下,达成我的目的。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在于寻求“双赢”。它不是妥协,也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而是找到一个让所有相关方都能感到满意,并且能够从中受益的解决方案。实践“双赢思维”,对我来说,是一次观念上的巨大飞跃。我开始尝试,在面对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时,不再急于判断对错,而是先去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感受。比如,当孩子因为朋友的邀约想出去玩,而我希望他专心复习功课时,我不再是简单地拒绝,而是坐下来,和他一起探讨,如何在满足他社交需求的同时,也能保证复习的进度。我们一起想办法,比如是否可以缩短玩耍的时间,或者在玩耍回来后,承诺更高效地完成复习。这个过程,虽然需要耐心和沟通技巧,但结果却远比强迫命令要好得多。它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孩子如何去协商,如何去寻找共赢的解决方案,这是他们未来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重要能力。这种“双赢思维”,让我不再将家庭成员视为潜在的对手,而是视为合作的伙伴,共同为家庭的和谐与发展而努力。
评分《高效能家庭的7个家庭》一书,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共同成长的路径。其中,“以终为始”的理念,可以说是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在阅读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我们这个家庭,最终想要抵达的彼岸是什么?我们希望为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我们希望在晚年拥有怎样的温馨回忆?生活似乎总是在被眼前的事务推着走,忙碌于一日三餐,操心于学业成绩,却很少停下来问问自己: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这本书的“以终为始”,恰恰就是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北极星,指引我们明确家庭的长远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它鼓励我们,在做任何决定,尤其是涉及家庭的重大决策时,都要回溯到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终点”。我开始尝试与我的伴侣一起,梳理我们对家庭的期望,我们希望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希望我们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意义,它让我们在日常的琐碎中,看到了彼此对家庭的珍视,也让我们在分歧时,能够找到共同的根基。我们不再仅仅是匆忙地应对生活,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朝着我们共同描绘的蓝图前进。这种“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不仅帮助我们做出了更明智的家庭规划,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日常的互动中,多了一份深远的考量,少了一份短视的冲动。我发现,当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时,即使遇到困难,也更容易团结一致,共同克服。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正是“以终为始”所赋予的。
评分订了很多本,书的内容还没看,但从作者本人和本书所获的的荣誉来看,这本书应该不会然让我失望 最重要的还是知行合一,即使再好的书,再好的观点和建议,如果不去执行,就都失去了记忆。 收到的书有一点,破损但不影响阅读,纸质还是不错的,应该是正版。
评分I believe in the goods of the Jingdong's own shop. Jingdong's own home express speed is also the industry benchmarking. It's incredibly fast. Recommend the need of friends to buy!
评分去掉军事上敌死我活的心态,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用竞合来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古人说,吃亏就是占便宜。
评分京东自营不错,物流快,东西实惠。
评分这本书,是在上了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课程后买到,需要在家庭先实践起来,让家里的人都受益
评分用着不错,为什么非要慢二十个字体呢?不科学。
评分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mall management Jingdong custo
评分西班牙语:relacionados con lo que yo, me vino a un salsa de soja.
评分[习惯三:要事第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