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與核技術齣版工程”是“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上海高校服務國傢重大戰略齣版工程”,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曾任復旦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的楊福傢先生擔任總主編。
叢書的編委及作者都是活躍在核科學前沿領域的優秀學者,如核反應堆工程及核安全專傢王大中院士、核武器專傢鬍思得院士、實驗核物理專傢瀋文慶院士、核動力專傢於俊崇院士、核材料專傢周邦新院士、核電設備專傢潘健生院士,還有“國傢傑齣青年”科學傢、“973”項目首席科學傢、“國傢韆人計劃”特聘教授等一批有影響的科研工作者。他們都來自各大高校及研究單位,如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等。本叢書是他們新研究成果的薈萃,其中多項研究成果獲省部級大奬,代錶瞭國內甚至國際先進水平。叢書涵蓋軍用核技術、民用動力核技術、民用非動力核技術及其在理、工、農、醫方麵的應用。內容係統、全麵、前沿,極具實用性、指導性和參考價值。
叢書讀者對象為高校核工程學院及相關核研究所的廣大師生與科研工作者、與核交叉領域的相關專業研究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核電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想瞭解該領域的其他人士。
本書為“十二五”國傢重點圖書齣版規劃項目“核能與核技術齣版工程”之一。主要內容包括國內外新核燃料循環體係的概況,鈾礦的勘探、開采和分離提取,並闡述瞭鈾濃縮(同位素分離)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術;核燃料元件的基本結構和設計,輕水反應堆、快中子堆、高溫氣冷堆的燃料製造加工工藝、安全管理以及發展趨勢;乏燃料的輸送方法及安全對策、濕法儲存方式及乾法儲存方式的主要設施設備以及各國乏燃料儲存的狀況;乏燃料後處理的概要、工藝流程及主要機器設備的構成,工藝安全性及保障措施,世界後處理工廠的概況;放射性廢物的來源及分類,高、中、低放射性廢物及放射性氣體的管理及處理技術;世界各國在先進後處理分離技術領域的研發狀況及展望。
本書可為有關專業人士的科研工作提供新參考,亦可作為高等院校核工程專業、核化工專業及核燃料工程專業的參考用書。
1核能發電與核燃料循環概述
1.1核能的來源
1.2核電反應堆概述
1.3世界核電發展概況
1.4核燃料循環的意義
1.5核燃料循環的基本過程
1.6各國核燃料循環路綫的選擇
2鈾資源提取及鈾濃縮
2.1世界鈾礦資源
2.2鈾礦的勘探、開采、冶煉
2.3鈾的轉化
2.4鈾的濃縮
3核燃料製造
3.1核燃料元件的基本結構
3.2輕水反應堆燃料
3.3快中子堆燃料
3.4高溫氣冷堆燃料
4乏燃料的性狀及管理
4.1乏燃料的組成及性質
4.2乏燃料運輸
4.3接收乏燃料
4.4乏燃料的貯存
4.5乏燃料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的事故、事件與經驗教訓
5乏燃料後處理技術發展狀況
5.1後處理的重要性
5.2後處理工藝的主要特徵
5.3後處理的曆史迴顧
5.4後處理分離技術
5.5世界後處理工廠概況
5.6主要核能國傢後處理工業及發展概況
5.7日本後處理技術的經驗及教訓
6PUREX後處理工藝技術
6.1PUREX流程的基本構成
6.2乏燃料組件的首端處理
6.3溶劑萃取分離
6.4後處理工藝安全及核保障措施
6.5後處理廠輻射防護
7放射性廢物管理及處理
7.1核廢物管理概述
7.2核廢物的來源
7.3核廢物的分類
7.4低放廢物處理
7.5高放廢物處理
7.6反應堆退役
7.7放射性廢物的處置
8先進核燃料循環研究進展
8.1先進核燃料循環體係的概念
8.2先進後處理技術的必要性
8.3先進水法後處理技術
8.4乾法後處理先進技術
8.5乾法/濕法相結閤的後處理流程
8.6釷鈾循環體係
8.7嬗變技術概述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主要是想瞭解一下目前全球在“先進燃料製造”方麵有哪些革命性的突破,特彆是關於新型陶瓷基燃料和非氧化物燃料的研究進展。這本書的第三篇章幾乎完全聚焦於此,讓我感到物超所值。作者並沒有簡單地介紹這些新材料的化學式,而是詳細分析瞭它們在高溫、高燃耗條件下的穩定性和相變行為。例如,書中對鈾-氮化物和鈾-碳化物燃料的導熱性能、與包殼材料的反應性進行瞭細緻的對比,並引用瞭大量的實驗數據來佐證其在提高燃料裝載密度方麵的潛力。更有意思的是,作者對“燃料性能”的定義進行瞭拓寬,它不僅關注功率輸齣,還深入探討瞭“可迴收性”和“廢物特徵簡化”對整個循環終局的影響。閱讀這部分時,我仿佛置身於一個最前沿的材料實驗室,清晰地看到瞭工程師們是如何在原子尺度上設計燃料,以期實現更本質的安全性和經濟性。同時,書中對於“增殖”技術的討論也相當到位,它沒有一味鼓吹快堆的優越性,而是平衡地指齣瞭其在鈉冷卻劑處理和堆芯材料抗中子輻照損傷方麵的挑戰,這種平衡的視角,更增加瞭我對全書內容的信任度。
評分這部《最新核燃料循環》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對“經濟驅動力”和“政策導嚮”如何塑造技術路綫的深刻洞察。它並非一本純粹的技術手冊,而更像是核工業的“戰略白皮書”。作者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分析不同國傢和地區(例如美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在燃料循環選擇上的戰略差異,這些差異根植於各自的資源稟賦、政治目標和公眾接受度。例如,書中清晰地闡釋瞭為什麼某些國傢傾嚮於構建完整的閉式循環以最大化資源利用率,而另一些國傢則基於政治和技術考量,選擇瞭更簡化的開式或部分迴收方案。這種從技術細節拔升到戰略層麵的分析,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不再僅僅關注反應堆能産生多少電,而是開始思考:支撐這個電網的燃料從哪裏來,它需要經過哪些耗資巨大的、涉及國傢安全的步驟纔能轉化為可靠的能源,以及我們如何為下一代處理好遺留問題。這本書的權威性體現在,它能夠將晦澀的核化學反應,與國際貿易協定、核不擴散條約以及長期財政預算等宏觀議題巧妙地編織在一起,形成瞭一個立體的、動態的知識體係,讀後令人深思。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就像一次精心策劃的工業考察之旅。從一開始對全球鈾資源分布和開采方式的地理掃描,到中間對燃料元件製造過程的“微觀手術”,再到最後對核廢料“生命周期終點”的嚴肅評估,整個閱讀體驗是連續且邏輯清晰的。我個人對“後處理”環節的描述尤為著迷,因為這部分往往是公眾和政策製定者最不瞭解,也最容易産生誤解的地方。作者詳細區分瞭濕法後處理(如PUREX)和新興的乾法處理技術(如電化學法),並用非常精煉的語言解釋瞭每種方法在分離鈈、鈾以及其他錒係元素時的化學基礎和工程復雜性。它並沒有迴避後處理過程中産生的復雜混閤廢液問題,反而將其視為當前技術生態中的一個重要約束條件。這種不迴避難點的寫作態度,讓我對核燃料循環的現實麵貌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個完美的烏托邦,而是在多重約束下尋求最優解的工程實踐。通過這本書,我不再將“核廢料”視為一個模糊的“黑箱”,而是看到瞭其中蘊含的復雜的化學分離和管理智慧。
評分這本厚重的《最新核燃料循環》簡直是為我這種對能源領域有深入探索興趣的讀者量身打造的。我原以為它會是一本充斥著枯燥的理論公式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的教科書,沒想到,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引人入勝。開篇部分,並沒有急於深入到復雜的反應堆物理細節,而是從宏觀的全球能源格局變化和地緣政治對核能發展的影響入手,這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它非常詳盡地梳理瞭從鈾礦開采、濃縮、燃料製造到乏燃料後處理和廢物處置的整個鏈條,但關鍵在於,作者不僅僅是羅列流程,而是深入探討瞭每一步環節中的技術瓶頸、成本考量以及環境安全問題。比如,在談到先進反應堆設計時,書中對第四代反應堆(Gen IV)的幾種主要堆型——快堆、熔鹽堆、氣冷堆等——的固有安全性、燃料靈活性和閉式循環潛力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分析,每一個對比都附有大量的工程數據和實際案例的支持,使得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異常具體可感。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乏燃料管理持有一種極度務實的態度,沒有迴避目前高放射性廢物長期儲存所麵臨的社會和地質學挑戰,並介紹瞭如“嬗變”技術等前沿解決方案的理論可行性與實際推廣的巨大障礙。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對一本“技術手冊”的預期,它更像是一部結閤瞭材料科學、化學工程、經濟學乃至國際法製約的綜閤性行業史詩,讀完後,我對核能的“未來已來”這句話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
評分拿到這本書時,我最大的擔憂是,作為一個非核物理專業齣身的愛好者,我能否跟上作者的思路。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采取瞭一種“螺鏇上升”式的講解方法。初次接觸核燃料循環的讀者,可以先抓住核心章節對“開式循環”和“閉式循環”基本原理的闡述,這些部分用圖示和類比解釋得非常清晰,足以建立起一個堅實的知識框架。然後,隨著章節的深入,作者開始引入更尖端的技術,比如對先進分離技術(如PいずれUREX或更精細的錒係元素分離技術)的描述,這些內容雖然技術性陡增,但作者總能在關鍵點插入曆史背景或應用前景的討論,將冰冷的技術語言“軟化”瞭。我特彆欣賞它對“安全性”的探討,它沒有停留在錶麵的“輻射防護”,而是深入剖析瞭從燃料元件設計(如TRISO燃料的微封裝技術)到反應堆控製係統冗餘設計如何共同構建起多重屏障的復雜工程哲學。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嚴謹,但又流露齣一種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讓人在閱讀中既能感到知識的充實,又不會産生知識的疲勞感。它不是那種隻適閤專傢閱讀的“孤芳自賞”,而是能有效架起專業知識與有學習意願的大眾之間的橋梁,這在同類專業書籍中是難能可貴的。
評分專業好書,值得研究,推薦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總體還行吧,書挺厚的,內容很詳實。抽空一定要好好看
評分還行吧,就是講解的太深奧瞭,不好懂
評分送貨快,包裝好,書也沒啥問題,贊一個
評分最近活動力度大,采購一批圖書,不錯,當天就到。
評分很好的科普讀物。推薦。
評分還不錯,比較全麵
評分物流就是快,晚上下單,一早到,活動力度也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