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林海音童话及散文作品精华集。
这些作品不仅在讲述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它们充实着读者朋友的童年生活,同时,里面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窃读记》收录了林海音的童话及散文作品。其中,童话故事以活泼、轻快的口吻,传递了纯洁美好、乐观向上的精神,充实了几代小朋友的童年生活;散文作品笔调细腻感人,以全方位的视角观察事物、叙述故事。她儿时的玩伴、宋妈等人物在她活泼的叙述风格下显得十分鲜活,字里行间到处都充满了对童年、对北京生活的留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生于日本大阪,祖籍台湾省苗栗县。
3岁随父母回台湾,5岁到北京,在北京一住就是25年。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曾任台湾《联合报》副刊主编十数年,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堪称中国*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她的创作多取材于北京,她对北京刻骨铭心的乡思和沉甸甸的怀念,都点点滴滴渗透到作品中,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窃读记》《春风》等,曾获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转过街角,看见三阳春的冲天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松了一口气,放慢了脚步。下课从学校急急赶到这里,身上已经汗涔涔的,总算到达目的地——目的可不是三阳春,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趁着慢步给脑子一个思索的机会:“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女孩不知最后嫁给谁?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角第三排不错……”走到三阳春的门口,便可以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样地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是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书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使矮小的身体挨蹭过别的顾客和书柜的夹缝,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到底挤到里边来了。在一片花绿封面的排列队里,我的眼睛过于急忙地寻找,反而看不到那本书的所在,从头来,再数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是在昨天那位置了。
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地躺在书架上,专候我的光临。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伸手去拿,但和我的手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只巨掌,五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你到底买不买?”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曾经有一天,我偶然走过书店的窗前,窗里刚好摆了几本慕名很久而无缘一读的名著,欲望推动着我,不由得走进书店,想打听一下它的价钱。也许是我太矮小了,不引人注意,竟没有人过来招呼,我就随便翻开一本摆在长桌上的书,慢慢读下去,读了一会儿仍没有人理会,而书中的故事已使我全神贯注,舍不得放下了。直到好大工夫,才过来一位店员,我赶忙合起书来递给他看,像煞有介事地问他价钱。我明知道,任何便宜价钱对于我都是枉然的,我决没有多余的钱去买。
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看闲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还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但我也不是个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如果袋中有钱该多么好!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好走,可是求知的欲望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可捉住的窃读机会。
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一个好办法,临来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但在这次屈辱之后,我的小心灵确受了创伤。我的因贫苦而引起的自卑感再次地犯发,而且产生了对人类的仇恨。有一次刚好读到一首真像为我写照的小诗时,更增加了我的悲愤。那小诗是一个外国女诗人的手笔,我曾抄录下来,贴在床前,伤心地一遍遍读着,小诗说:
我看见一个眼睛充满热烈希望的小孩,
在书摊上翻开一本书来,
读时好似想一口气念完。
开书摊的人看见这样,
我看见他很快地向小孩招呼:
“你从来没有买过书,所以请你不要在这里看书。”
小孩慢慢地踱着叹口气,
他真希望自己从来没有认过字母,
他就不会看这老东西的书了。
穷人有好多苦痛,
富的永远没有尝过。
我不久又看见一个小孩,
他脸上老是有菜色,
那天最少是没有吃过东西——
他对着酒店的冻肉用眼睛去享受。
我想着这个小孩情形必定更苦,
这么饿着,想着,这样一个便士也没有。
对着烹得精美的好肉空望,
他免不了希望他生来没有学会吃东西。
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但一次,两次,我下意识地走向那熟悉的街,终于有一天,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地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上知道好多天了。
我再施惯技,又把自己藏在书店的一角。当我翻开第一页时,心中不禁轻轻呼道:“啊!终于和你相见!”这是一本畅销的书,那么厚厚的一册,拿在手里,看在眼里,都够分量!受了前次的教训,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免得再遭遇到前次的难堪。
……
坦白讲,我很少读完一本书,会有一种强烈的意犹未尽感,想要立刻再读一遍,但这本做到了。它给人的感受是圆满的,但同时又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供读者回味和思考。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故事,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保持好奇心”的行动指南。读完之后,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看周围事物的眼光都变得更敏锐了,开始留意那些平日里被我忽略的细节,比如图书馆里不同区域的气味差异,或者傍晚时分窗外的光线变化。这本书教会了我,真正的“偷窃”不是拿走别人的东西,而是勇敢地去争取和探索那些本该属于所有人的精神财富。它鼓励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探索精神,非常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但完全是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故事形式呈现的,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带着一种含蓄的幽默感,读起来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它没有使用太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恰到好处,精准地击中了我的笑点或者共情点。比如,书中对某些人物动作的刻画,那种小心翼翼的样子,活灵活现,我甚至能想象出作者在写下这些文字时,自己也忍不住笑出了声。这种不着痕迹的幽默,比那种刻意制造的笑料高级得多。它让我感觉,作者完全理解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内心世界,知道我们在想什么,顾虑什么,以及我们对世界的全部好奇心是如何被压抑又如何渴望爆发的。这本书就像一个信得过的老朋友,用一种非常温暖和理解的口吻,跟我分享了一段非常私密却又普遍的成长经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精妙,一点也不拖沓,但也不会让人喘不过气来。它有一种很老派的、讲故事的韵味,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坐在摇椅上,慢慢悠悠地跟你拉家常,但她说的每一个细节都像精心打磨过的珍珠,闪闪发光。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环境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那些关于光线如何穿过窗户缝隙、灰尘如何在空气中舞蹈的描写,都极其生动。读的时候,我完全不需要想象,画面感就自动在脑海里搭建起来了,清晰得像一部高清电影。它成功地捕捉到了一种微妙的情感——那种在规则边缘游走的刺激感与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之间的拉扯。这种拉扯,让人物的形象变得异常立体和真实,而不是脸谱化的“好孩子”或“坏孩子”。它探讨的,其实是自由意志和好奇心,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触碰到了成长的核心议题。
评分这本书真是把我带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突然发现了一个只属于你自己的秘密基地,四周环绕着高高的围墙,但墙里面藏着无尽的宝藏。我记得我拿到书的那天,天气其实挺阴沉的,但我一翻开第一页,就好像被一道阳光直射进了眼睛。作者对那种偷偷摸摸、既兴奋又有点心虚的感觉描绘得太到位了,简直是神还原了我小时候那些“干坏事”的瞬间。我都能闻到那种旧书页泛黄的味道,还有一点点尘土的气息,仿佛真的能触摸到那个充满禁忌和诱惑的阅读角落。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关于“偷看”这件事本身,而是通过这种行为,折射出了对知识的强烈渴望,那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态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踏着猫步,生怕被谁发现,那种紧张感,读起来比看悬疑小说还刺激。而且,那种阅读的纯粹快乐,没有被任何外界的打扰或功利性所玷污,完完全全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太难得了。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种强烈的“对抗感”,但这种对抗不是暴力的,而是精神层面的。它让我想起很多在成长过程中,那些不得不妥协、不得不隐藏真实想法的时刻。作者非常巧妙地将“被禁止的事物”塑造成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符号,从而放大了“追求知识”的价值。这种对权威的微妙挑战,处理得非常得体,没有走向叛逆的极端,而是聚焦于内在的驱动力——那份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向往。阅读过程就像一场小型的心理战,主角需要在外界的压力和内在的渴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种细致入微的内心挣扎,让我对自己的某些童年经历有了新的理解和释怀,仿佛被原谅了那些年里那些“不乖”的小心思。
评分京东自营就是好,速度,质量,物流都没得送!
评分孩子还没来得及看!先囤着,等她放了暑假再看
评分很好的童书,质量很好,价格便宜,送货块,送给孩子的,孩子很喜欢,信任京东,服务超好!
评分等了好长时间,终于降价,好书
评分幸福和 v 的家居服看见富人处境困难非法拘禁地方好好的以后分开进行地方超级恐怖的基本都是大公开课步伐踢开农夫山泉
评分好嗨沟沟壑壑
评分很有想象力的故事,比较传统的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结局。
评分给孩子买的,我也看了一部分,内容很好
评分给孩子的暑假读物,拿到手超开心(∩_∩)的,而且京东活动五折,超值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