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敦煌·報恩父母經典故事(精裝版)

解讀敦煌·報恩父母經典故事(精裝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殷光明 著
圖書標籤:
  • 敦煌
  • 報恩父母經
  • 傳統文化
  • 孝道
  • 佛教故事
  • 精裝
  • 故事集
  • 經典故事
  • 文化遺産
  • 傢庭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7546981
版次:1
商品編碼:11919167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解讀敦煌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00
字數:12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敦煌研究普知型讀物,學術大咖奉獻給大眾讀者的傳世經典。
敦煌的全方位呈現,再現韆年文明。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佛教宣揚報恩思想?
為什麼佛教融閤儒傢思想?
為什麼報恩同時在為己修福田?
為什麼繪製勞度叉鬥聖變?
為什麼佛教經典為政治服務?
為什麼製定戒律約束僧徒信眾?
《解讀敦煌·報恩父母經典故事》詳細介紹敦煌經捲中的報恩經畫捲,文字淺明易懂,深入淺齣,配以精美的圖片,是敦煌研究的上乘之作,可供敦煌研究者參考。

作者簡介

敦煌研究院:敦煌學研究的科研單位,也是保護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韆佛洞)和其它文物的文博單位。
樊錦詩: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現為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自196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已在敦煌研究所堅持工作40餘年,被譽為“敦煌女兒”。主要緻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
殷光明,敦煌研究院考古所副研究員,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兼職副教授。主要從事石窟考古、佛教藝術研究。著有《北涼石塔研究》、《敦煌石窟全集?報恩經畫捲》、《敦煌壁畫藝術與疑僞經》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錶論文30餘篇。

目錄

前言 反映中國傳統倫理的八大經變
第一章 報恩經變
1.宣傳報恩思想的《報恩經》 19
2.《報恩經》為何流行於中國? 23
3.佛陀為何宣講報恩經? 25
4.《孝養品》故事 27
5.《論議品》故事 31
6.《惡友品》故事 36
7.報恩經變為何在敦煌齣現? 42
8.中唐報恩經變 45
9.晚唐報恩經變 50
10.五代、宋報恩經變 54
第二章 父母恩重經變
1.《父母恩重經》為何流行? 61
2.敦煌父母恩重經變 64
3.大足寶頂山父母恩重經變 67
第三章 目連變相
1.目連救母故事 71
2.目連變文 74
3.目連變相 76
4.目連故事如何世俗化? 79
第四章 福田經變
1.佛經中所稱的福田何解? 83
2.中、印福田思想有何不同? 86
3.福田思想為什麼在中國流行? 88
4.《福田經》如何宣揚福田思想? 91
5.現知僅有的兩鋪福田經變 93
6.為什麼繪製福田經變? 95
第五章 勞度叉鬥聖變
1.勞度叉為什麼與捨利弗鬥法? 99
2.勞度叉鬥聖變文和變相如何相互影響? 107
3.勞度叉鬥聖變齣現於何時? 112
4.勞度叉鬥聖變成熟於何時? 116
5.晚唐勞度叉鬥聖變如何布局? 120
6.晚唐勞度叉鬥聖變有什麼特點? 126
7.五代、宋勞度叉鬥聖變 132
8.為什麼齣現勞度叉鬥聖變? 139
第六章 寶雨經變
1.內容龐雜的《寶雨經》 145
2.唐代為什麼再譯《寶雨經》? 148
3.寶雨經變如何圖解經文? 151
4.寶雨經變如何反映初唐氣勢? 158
第七章 戒律變和梵網經變
1.名目繁多的戒律 163
2.宣揚大乘戒律的《梵網經》 167
3.敦煌戒律畫如何發展? 172
4.為什麼齣現梵網經變? 177
5.梵網經變繪瞭哪些內容? 183
6.梵網經變為什麼是敦煌畫院的傑作? 188
附錄 敦煌大事記

精彩書摘

主編寄語
眾所周知,中國的佛教與儒傢和道教曾經對中國古代社會生活産生過重大的影響。中國佛教美術藝術與佛教相生相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國佛教美術藝術應佛教需要而成長,應佛教發展而發展,對弘揚佛教教義和佛教思想起過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佛教美術藝術也是中國古代美術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瞭中國古代美術的發展。
中國佛教美術留下瞭無數的遺跡、遺存和遺物,但曆史上諸多古刹名寺因戰火、天災、人禍而灰飛煙滅,寺廟建築中的佛教藝術也隨之消失殆盡。唯開鑿於山崖的佛教石窟寺雖曆經滄桑,仍大多得以保存。敦煌曾經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交通樞紐,商業貿易的集散之地,是世界上四大文化、六大宗教、十餘個民族文化的融匯之處,在敦煌適宜的土壤上,輝煌的敦煌莫高窟及其佛教藝術應運而生。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瞭735個洞窟、45000平方米壁畫、2000多身彩塑、5座唐宋窟簷。敦煌莫高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遺址,是世界上曆史延續最悠久、保存最完整、內容最豐富、藝術最精美的佛教藝術遺存,代錶瞭公元3至14世紀中國佛教美術藝術的高度成就。
然而,敦煌莫高窟這處韆年佛教聖地,由於曆史原因,公元16世紀以後,竟成為被曆史遺忘的角落,它的豐富內涵和珍貴價值長期鮮為人知。
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齣土瞭公元4至10世紀的文書、刺綉、絹畫、紙畫等文物5萬餘件。其中文書,大部分是漢文寫本,少量為刻印本。漢文寫本中佛教經典占90%以上,還有傳統的經史子集和具有珍貴史料價值的“官私文書”等。除漢文外,還有古藏文、範文、迴鶻文、粟特文、於闐文、龜茲文等多種少數民族文字。
藏經洞及其文物的發現,引起瞭學界的震驚,中外學者以藏經洞文獻研究為發端,開始關注敦煌莫高窟,從而引發瞭對敦煌莫高窟和敦煌地區石窟佛教藝術研究的熱潮。在這個敦煌研究的熱潮中,1944年,一個保管和研究敦煌石窟(包括敦煌莫高窟、西韆佛洞、安西榆林窟、東韆佛洞、肅北五個廟石窟)的機構——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在大漠戈壁的敦煌莫高窟中誕生瞭。
六十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有誌青年離開瞭繁華的都市,來到瞭西部邊陲的敦煌莫高窟安傢創業。他們住土房、喝鹹水、點油燈,嚴寒酷暑,大漠風沙,孤獨寂寞,磨滅不瞭他們心中神聖的追求,為瞭保護敦煌石窟,為瞭研究和解讀敦煌石窟藝術,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敦煌人”默默地奉獻著青春、智慧、傢庭,乃至人生。
經過幾代敦煌學者對敦煌石窟長期深入細緻的調查、整理、考證、研究,敦煌石窟壁畫的尊像畫(指大徹大悟、大智大勇的佛、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菩薩,虔誠修行、以求自我解脫的弟子、威武勇猛、守護佛法的天王、力士,輕歌曼舞的伎樂飛天等等佛教眾神),釋迦牟尼故事畫(指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生前救度眾生的種種善行故事,今生誕生宮廷、犬馬聲色的太子生活、齣傢修行、降魔成道、教化眾生的傳奇故事)、經變畫(指隋唐時期中國藝術傢根據大乘佛教經典創作繪製的大幅壁畫)、佛教東傳故事畫(指宣揚佛教東傳、佛法威力、佛跡靈驗等等神奇故事)、神怪畫(指佛教接納的中原漢地流行的傳統神話和神怪形象)、供養人畫像(指為祈福禳災而齣資開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屬的禮佛畫像)、圖案紋樣(指裝飾各洞窟建築、彩塑和壁畫的圖案紋樣)等七類專題性如同天書般的內容逐漸得以認識、揭示和解讀。
通過研究,學者們不僅解讀瞭作為敦煌石窟主體的佛教的題材內容、思想、教義及其演變發展,而且還揭示齣壁畫錶現的人間所沒有的佛教眾神和他們所居住的佛國世界,其素材無不取自於現實人間世界。揭開佛教教義的神秘麵紗後,可以看到,敦煌壁畫中名目繁多的佛國世界是現實世界的反射。展示在人們眼前的不隻是虛幻的佛國世界,而且是 一韆年敦煌和河西的形象曆史,是一韆年豐富多彩的古代社會生活,是一韆年內涵博大的文化,是一韆年壁畫和彩塑藝術的發展史。因此,敦煌石窟被譽為“佛教藝術寶庫”和“中世紀的百科全書”。今天,當曆史圖像資料已經成為鳳毛麟角的時候,通過博大精深的敦煌壁畫認識中國古代曆史和社會,顯得尤為重要。
此次齣版的“解讀敦煌”係列叢書,是由敦煌研究院的資深專傢和攝影師共同完成的一套內容詳備、體例新穎、麵嚮廣大讀者的通俗讀物。本係列叢書具有三大優勢:
一、全麵涵括瞭敦煌石窟的建築、壁畫、彩塑以及齣土文書的內容,體係浩大、內涵豐富;
二、由敦煌研究院資深專傢組成的作者隊伍,將他們數十年的研究成果,以佛教、藝術、社會三大類多專題的形式,深入淺齣地嚮讀者解析敦煌石窟的奧秘;
三、由敦煌研究院資深攝影師拍攝的兩韆副精美照片,嚮讀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多姿多彩的敦煌石窟藝術。
本叢書將嚮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在曆史上創造的傑齣藝術成就和東方古代文化的輝煌,嚮全世界講述曆史留在敦煌的繁華和一個個悠遠的故事。
最好,我們通過齣版“解讀敦煌”係列叢書,以紀念藏經洞發現110周年,敦煌研究院建院66周年,敦煌莫高窟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24周年。
樊錦詩
2010年6月20日

前言/序言

前言 反映中國傳統倫理的八大經變
中華民族是一個感恩的民族,從古至今流傳下瞭許多感人的報恩故事,如“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李,報之以桃”、“銜環結草,以報恩德”、“士為知己者死”等。在傳統的報恩思想中,對父母養育之恩的迴報是非常重要的。這種報恩行為反映瞭中華民族重孝的美德。《禮記》曰:“孝子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提齣瞭衡量孝子的基本準則。古語雲:“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既是通過成年後的烏鴉喂養年老的母親,羔羊跪著吃奶,寓意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傳自印度的佛教要求僧尼齣傢須剃發,須捨棄父母妻兒,齣傢後不能嫁娶生子,這與中國儒教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觀念相悖。因此佛教初傳中國時,曾被認為是反孝的宗教而受到儒傢學者的非難。其實印度佛教的報恩思想與中國傳統孝道有相近之處。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不斷融閤漢地儒傢倫理道德思想,並結閤印度佛教福田功德、因果報應等思想,逐漸形成瞭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報恩思想,即融通儒傢倫理道德思想,以孝道為核心。這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報恩思想區彆於印度佛教報恩思想的根本特徵。但佛教認為父母的恩重是永遠無法報答的,對父母的報恩行為也不局限於中國傳統觀念裏的侍奉及滿足父母,修福田、造功德、使父母能去惡行善、皈依三寶、奉持五戒、壽終之後生於天上,成為最大的報恩行為。
佛經中的《報恩經》、《父母恩重經》、《福田經》、《盂蘭盆經》以及由《佛說盂蘭盆經》演繹而來的《目連變文》都是宣傳忠孝、報恩思想的,並揭示瞭佛教與中國倫理道德的關係,而依據這些佛經繪製的經變將報恩思想錶現得更為生動。
《報恩經》宣傳的報恩思想是上報三寶(佛、法、僧)恩,中報君親恩,下報眾生恩。報恩經變根據曆史條件的需要,選繪瞭以忠孝、報恩思想為內容的經品畫。《佛說盂蘭盆經》、《父母恩重經》講孝道中的報恩之行,能使父母敬信三寶,奉持五戒,並在七月十五日,以盂蘭盆施佛及僧,能報父母恩。父母恩重經變描繪瞭父母的養育恩德和報恩之行。目連變描繪瞭地獄的種種恐怖,目連為報母親的哺育之恩,下地獄尋母,使傳統的孝道戰勝瞭佛教的輪迴報應。《福田經》翻譯時,中國思想領域正在爭論神滅和神不滅、因果報應和反因果報應。東晉慧遠將佛教因果報應思想與傳統的福罪報應、神明不滅思想結閤,力圖完善道德架構。在佛法中“報恩福田”為三福田之一,即酬報三寶、父母、國王等的恩德,即可得福德、功德。佛為大福田,父母為最勝福田。禮敬三寶,飲食眾僧,造像寫經,廣施眾生,既是報恩之行,也是為己修福田。敦煌北周、隋代繪製的福田經變,就是這種因果報應、功德思想的反映。
本捲除收錄以上提及的報恩經變、父母恩重經變、目連變、福田經變,還收錄瞭勞度叉鬥聖變、寶雨經變、戒律變、梵網經變。這八大經變分布於敦煌石窟中的莫高窟、榆林窟、西韆佛洞和五個廟石窟,涉及這些洞窟中的5l個窟,64鋪壁畫。數量不一,多者幾十鋪,少者一二鋪,其中福田、寶雨、梵網等幾鋪經變是中國石窟寺中罕見的。麵積大小不同,或為整壁通繪,或為一邊一角。據以繪畫的文獻不同,有經文,也有變文,有些經文是具有明顯傳統文化內容的疑僞經,或以這些經文改編、演繹的變文。
八大經變反映的不全是報恩思想,有的講佛弟子與外道鬥法,有的宣傳佛教戒律,但它們的齣現或是一定時期佛教思潮的反映,或與當時政治、思想領域的鬥爭有關,或是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産物,揭示瞭不同時期佛教傳播的情況,與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均有韆絲萬縷的聯係,因此收錄於一捲,以饗讀者。
0-1 報恩經變
報恩經變多選擇以忠孝、報恩為內容的幾品繪畫。本圖畫《報恩經》三品,分布在說法圖上下及屏風中。說法圖上部是《論議品》的鹿母夫人故事,下部中心畫《序品》的阿難乞食路遇婆羅門子。《惡友品》的善友太子故事在說法圖下部及下麵兩扇屏風中。
晚唐 莫高窟144窟 北壁
0-2 刺目奪寶、牛王舔刺
圖繪《報恩經?惡友品》中惡友刺瞎善友眼睛,奪寶而去,善友流落民間,得牛王舔刺幫助的情節。左上方惡友騎在善友的身上,右手高舉嚮善友的雙目刺下,善友雙腿微弓似在用力掙紮。右麵的牛正在給善友舔刺,後麵一頭小黑牛在看。
五代 莫高窟108窟 南壁
0-3 外道照鏡
勞度叉鬥聖變中,捨利弗戰勝勞度叉,六師外道皈依佛教。此外道剃度後,初換袈裟,對鏡而視,看著自己的形象,手摸光頭,感到非常可笑。
晚唐 莫高窟196窟 西壁
0-4 陷於混亂的勞度叉及徒眾
勞度叉鬥聖變中,捨利弗放神風吹來,大樹拔根,鼓架被吹倒,外道女難以自持,寶帳傾危;徒眾驚恐萬狀,奮力撐持,有的緣梯搶修帳頂,有的攀上帳柱,有的拽繩,有的打樁一片恐慌。
五代 莫高窟146窟 西壁南部
0-5 拒食百味淨食
《梵網經》曰:“復作是願寜以百韆刃刀割斷其舌,終不以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圖繪僧人舉刀自截其舌。
五代 榆林窟32窟 西壁
《解經華嚴·報恩禮贊:經典故事精粹》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自佛教經典《佛說華嚴經》中關於孝道與報恩的動人篇章,結閤大量流傳韆古的佛教故事,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齣地闡釋瞭“孝”在佛教思想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弟子如何報答父母恩德的深刻教義。全書共分為七個部分,層層遞進,引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智慧與慈悲的孝道世界。 第一部分:法界圓融,孝行之源 本部分從《華嚴經》的宏大世界觀齣發,闡述瞭萬事萬物皆有聯係、相互依存的法界思想。在此基礎上,引申齣父母生育、養育之恩乃是天地之間最根本、最深厚的恩情。通過講述佛陀本身以及眾多菩薩、羅漢在因地修行中,如何以孝敬父母為起點,最終證得無上菩提的故事,揭示瞭孝道是修行之基石,是通往覺悟的重要途徑。讀者將在此部分理解到,孝順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依止與心意的體悟。 第二部分:父母恩重,寸草難報 此部分詳細描繪瞭父母從懷胎十月、呱呱墜地,到成長過程中無私奉獻的艱辛與不易。書中引用瞭大量感人至深的佛教故事,例如描述母親孕育之苦,如同身受十八種重病;父母為兒女操勞,鬢發蒼白,直至生命終結的無悔付齣。這些故事以其樸實無華的情感力量,喚醒讀者心中對父母恩情的深刻認知,體會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真切含義,從而激發起強烈的報恩之心。 第三部分:聞思佛法,解脫之鑰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以佛教的智慧來理解和實踐報恩。書中詳細解讀瞭《華嚴經》中關於“淨行品”的精髓,闡釋瞭佛陀教導的,通過聞、思、修佛法,達到智慧增長、煩惱減少,從而能夠以更清淨、更圓滿的心態來迴嚮父母。故事將講述,那些真正理解佛法的人,是如何將孝道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孝順,更是對一切眾生的慈悲,因為一切眾生皆曾為父母。 第四部分:廣修善業,迴嚮父母 此部分是報恩實踐的核心。書中精選瞭曆代高僧大德以及普通信眾,通過各種善業來報答父母恩德的真實事例。這些善業包括但不限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萬行。例如,通過為父母放生、供養三寶、印經、建寺、持誦佛號、念佛迴嚮等方式,將功德迴嚮給父母,願他們離苦得樂,往生善道。同時,也講述瞭那些即使父母已經離世,子女如何通過修行功德,幫助亡者超度,使父母在彼岸得到安寜與解脫的故事。 第五部分:身教言傳,菩薩行願 本部分強調,真正的報恩不僅僅在於外在的行為,更在於內在的修行與品德的提升。書中將展現,那些以孝道聞名的高僧大德,是如何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感化傢庭,乃至社會。他們將孝道升華為一種慈悲的菩薩行願,不僅為父母祈福,更發願度化一切眾生,讓父母因自己而獲得無量的功德與安樂。故事中,我們將看到,一個真正懂得報恩的人,他的修行將帶動整個傢族乃至更廣泛的群體走嚮光明。 第六部分:代代相傳,孝思綿延 此部分著重於如何將孝道精神代代相傳,使之成為傢族永恒的美德。書中將通過一些傢族故事,展現幾代人如何共同踐行孝道,如何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將古老的孝道智慧與現代生活相結閤。這些故事強調瞭傢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以身作則對子女産生的深遠影響,讓孝行不再是單方麵的付齣,而是成為一種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 第七部分:究竟解脫,圓滿報恩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引導讀者走嚮報恩的究竟圓滿。通過對《華嚴經》中“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解讀,揭示瞭最究竟的報恩方式,是將自身修行至圓滿,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從而以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普度一切眾生,這其中也包含瞭對父母的終極迴嚮。書中將描繪,當一個人徹底覺悟,他所帶來的光明與安樂,將超越時空的界限,真正實現對父母最深切、最徹底的報恩。 本書特色: 經典溯源: 以《佛說華嚴經》為思想核心,迴歸佛教孝道文化的源頭。 故事性強: 運用大量生動感人的佛教故事,讓抽象的教義具象化,易於理解和接受。 實踐性指導: 不僅闡述理論,更提供切實可行的報恩方法,引導讀者將所學轉化為行動。 智慧啓迪: 幫助讀者從更深層次理解孝道的意義,超越狹隘的親情,升華為對一切眾生的慈悲。 篇章結構清晰: 七個部分循序漸進,邏輯嚴謹,引領讀者逐步深入。 《解經華嚴·報恩禮贊:經典故事精粹》是一本集智慧、情感與實踐於一體的寶典,適閤所有渴望理解和實踐孝道,追求心靈成長與人生圓滿的讀者。它將帶領您領略佛教文化中關於孝道的博大精深,啓發您用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沉的情感去迴報父母的恩德,最終實現生命價值的超越。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書,應該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並引發深層次的思考。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它以敦煌為引子,講述瞭無數關於“報恩父母”的感人故事。作者的筆法非常細膩,他能夠從細微之處入手,捕捉到人物最真實的情感。我仿佛能夠聽到那些孝子孝女在父母麵前的低語,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掙紮與付齣。書中的故事,有的讓我熱淚盈眶,有的則讓我心生敬佩。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曆史細節的考究,作者通過對壁畫、石窟等文化遺産的深入解讀,為我們展現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人性的光輝。它提醒著我們,在現代社會,我們不應忘記那些最基本、最珍貴的情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也讓我更加懂得如何去珍惜眼前人。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是一次沉浸式的精神旅行。作者巧妙地將敦煌的韆年曆史風韻與“報恩父母”的傳統美德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仿佛跟隨作者的筆觸,穿梭於莫高窟的幽深洞窟,與那些壁畫上的古人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顆璀璨的珍珠,散發著獨特的光芒,而作者的敘述,就是那條金色的絲綫,將它們串聯成一副波瀾壯闊的畫捲。我尤其被書中那些關於孝子的故事所打動。他們所處的時代,生活條件遠比我們現在要艱苦得多,但他們對父母的愛,卻絲毫未減。那些為瞭父母的健康和幸福,不惜犧牲自己一切的故事,讓我深刻體會到瞭“孝”的真正含義。它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粹的愛。這本書讓我對“報恩”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迴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更是將這份愛,以一種更深沉、更持久的方式傳承下去。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一直很高,而它最終呈現齣來的品質,完全超齣瞭我的想象。首先,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就足夠令人驚艷。精裝本的質感,無論是封麵還是內頁,都顯得非常高級。燙金的書名在米黃色的背景下熠熠生輝,散發齣一種低調的奢華感。打開書頁,一股淡淡的書墨香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我尤其喜歡它所使用的紙張,厚實而有韌性,觸感溫潤,閱讀起來非常舒適。即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書中的排版和字體設計也同樣可圈可點,字跡清晰,大小適中,使得閱讀體驗更為流暢。我是一個對細節非常挑剔的人,而這本書在每一個細節上都做得非常到位,這讓我深感敬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知識性的讀物,更是一件藝術品,它融閤瞭精湛的工藝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讓人愛不釋手。我把它放在書架上,每一次看到它,都會覺得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

評分

拿到這本書,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其精美的裝幀。米黃色的封麵,搭配燙金的書名,低調卻不失格調,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曆史感。翻開書頁,紙張的質感溫潤細膩,印刷清晰,字體大小適中,整體閱讀體驗非常舒適。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將敦煌的曆史文化與“報恩父母”的傳統美德巧妙地融閤在一起,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述瞭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尤其喜歡書中對細節的描寫,作者能夠從細微之處入手,捕捉到人物最真實的情感,讓故事更加鮮活、更具感染力。讀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古老的敦煌,與那些故事中的人物一同經曆他們的喜怒哀樂。那些關於孝道的傳說,在作者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真實情感。這本書不僅讓我增長瞭見識,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孝”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作者以敦煌為載體,講述瞭無數關於“報恩父母”的感人故事。我被書中那些樸實而真摯的情感所深深打動。那些孝子孝女,他們用自己的方式,錶達著對父母最深沉的愛。有的故事讓我潸然淚下,有的則讓我心生敬佩。我尤其欣賞作者的敘述方式,他能夠用最樸實的語言,描繪齣最動人的畫麵,讓讀者仿佛置身於故事之中,與人物同悲同喜。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敦煌,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我開始反思,自己是否足夠關心父母,是否足夠錶達對他們的愛。我想,這大概就是一本好書的意義所在吧,它能夠引發我們的思考,並促使我們做齣積極的改變。

評分

我一直對曆史故事情有獨鍾,尤其喜歡那種能夠觸動人心的、充滿人情味的故事。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它以敦煌為背景,卻講述瞭關於“報恩父母”的普世情感。作者的敘述語言非常有感染力,他能夠用最樸實的文字,描繪齣最動人的畫麵。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時代,親眼目睹瞭那些感人至深的孝行。書中講述的很多故事,都讓我印象深刻。比如,有一位年輕的僧人,為瞭報答養育之恩,在艱苦的條件下,日復一日地為父母誦經祈福。他的虔誠和堅持,讓我看到瞭“孝”的另一種解讀方式。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陳列,更是情感的傳遞。它讓我明白,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孝”始終是我們內心深處最珍貴的情感。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內心充實而溫暖。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重要的是,我的心靈得到瞭洗禮。我開始更加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時光,也更加懂得如何去錶達對他們的愛。

評分

這本書,我拿到手裏的時候,就被它的精裝版設計深深吸引瞭。封麵那柔和的米黃色,搭配上燙金的“解讀敦煌·報恩父母經典故事”幾個大字,有一種沉靜而莊重的美感。翻開扉頁,紙張的質感溫潤細膩,不是那種廉價的印刷紙,而是帶著淡淡的麥香,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摸。我尤其喜歡書本的裝訂方式,每一頁都能平鋪得很開,閱讀時不會有壓迫感,哪怕是細小的文字,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書的整體設計充滿瞭匠心,無論是字體的選擇,還是插圖的排版,都顯得十分考究,看得齣作者和齣版社在細節上花瞭巨大的心血。我普段就對歷史和文化很感興趣,尤其對敦煌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更是嚮往不已,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名時,就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我對「報恩父母」這個主題也非常看重,覺得這是中華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夠在這本書中有所體現,更是讓我充滿瞭期待。拿到書後,我花瞭很長時間欣賞它的外觀,每一個細節都讓我感到驚喜,這讓我在還未開始閱讀正文之前,就已經獲得瞭一次非常愉悅的體驗。我認為,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的傳達,它的形式和質感同樣是傳達思想和情感的重要載體,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

評分

坦白說,我在拿起這本書之前,對敦煌的瞭解僅限於一些零散的知識點,比如莫高窟、飛天壁畫之類的。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敦煌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性的書,關於情感的書。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獨特,他能夠將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溫暖完美地融閤在一起。書中講述的那些關於“報恩父母”的故事,有的感人至深,讓我潸然淚下;有的則充滿智慧,讓我受益匪淺。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把握,他能夠從那些古老的壁畫和文獻中,挖掘齣最動人的情感細節,並將其呈現在讀者麵前。例如,書中提到一位孝子,為瞭讓生病的母親吃到新鮮的水果,不惜冒著生命危險,翻越韆山萬水去尋找。這種不畏艱險、至死不渝的孝心,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讓我重新認識瞭敦煌,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父母之間的關係。我反思瞭自己是否足夠關心父母,是否足夠錶達對他們的愛。我想,這大概就是一本好書的意義所在吧,它能夠引發我們的思考,並促使我們做齣積極的改變。

評分

我被這本書所營造齣的氛圍深深打動瞭。打開第一頁,就仿佛穿越瞭時空,置身於那個古老而神秘的敦煌。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他沒有使用那些艱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那些隱藏在敦煌壁畫和石窟中的傳奇,在作者的筆下鮮活起來,仿佛我親眼目睹瞭壁畫的創作過程,感受到瞭藝人們的虔誠和奉獻。書中對“報恩父母”這一主題的解讀,更是讓我心潮澎湃。我一直認為,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現代社會,很多時候我們都被繁忙的生活節奏所裹挾,漸漸淡忘瞭這份深沉的情感。這本書通過一個個具體而生動的故事,讓我重新審視瞭“報恩”的意義,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養,更是精神上的傳承和心靈的慰藉。我仿佛看到瞭古人是如何用行動詮釋著對父母的敬意和感恩,那種真摯的情感跨越韆年的時光,依然能觸動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細節的描寫,比如一個孝子在父母生病時,是如何不眠不休地照料;一個女兒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為父母祈福。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蘊含著巨大的力量,讓我對“孝”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書時,就被它所散發齣的濃厚文化氣息所吸引。精裝版的封麵設計,低調而奢華,金色的書名在柔和的背景下顯得格外醒目。內頁的紙張質感極佳,觸摸起來溫潤而細膩,仿佛能感受到曆史的溫度。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用一種充滿詩意的語言,將敦煌的神秘與“報恩父母”的深情巧妙地融閤在一起。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故事的敘述方式,它不像教科書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情感色彩。每一個故事都仿佛一幅生動的畫捲,徐徐展開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古人在艱苦的環境下,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對父母的孝道。這些故事,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人性的贊美。它們讓我看到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博大精深,也讓我對“孝”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