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自我技術 福柯文選Ⅲ | 作者 | (法)米歇爾·福柯 |
| 定價 | 45.00元 | 齣版社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301263044 | 齣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數 | 250000 | 頁碼 | 456 |
| 版次 | 1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32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自我技術:福柯文選Ⅲ》結集的文章主題是自我技術,自我技術決定瞭個人如何把自己構建成為自身行動的倫理主體。對古代人而言,這意味著:人們是怎樣改變自我的?改變自我的目的、技術、影響何在?對自我技術和自我文化變遷的考察,構成瞭福柯晚年思考的主要內容,同時也塑造瞭晚期福柯一種典雅的語言風格。 |
| 作者簡介 | |
| 福柯(1926—1984)是20世紀重要的思想傢之一。他在當代學院中的地位無人能及。福柯試圖嚮人們錶明,現代主體是如何在曆史過程中逐漸獲得今日的形象的。對現代主體所作的譜係學探究,使得西方的曆史和文化道路以一種我們不熟悉但又是令人驚異的方式鋪展開來。他的著作也由此對哲學、社會學、史學、文學、政治學、法學和藝術産生瞭深遠的影響,並且改變瞭這些學科的既定麵貌。 |
| 目錄 | |
| 編輯推薦 | |
| 《自我技術:福柯文選Ⅲ》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瞭福柯的思想全貌。福柯是20世紀重要的思想傢,世界影響力大,在中國擁躉眾多。福柯提齣瞭著名的權力分析視角、譜係學研究方法和考古學方法,在對瘋癲、性、規訓的深入分析中,以極大的創造性揭示瞭主體、權力、知識之間的復雜三角關係,對20世紀整個人文學科研究産生瞭極其深刻而又廣泛的影響,甚至已經齣現瞭一門全新的福柯研究。 福柯的著作某種程度上是當代人文研究的經典著作。無論是文學研究、藝術、法律研究、政治研究、社會學、人類學,甚至建築設計學,都深深受到瞭福柯相關學說和分析的啓發。影響範圍廣。 結集文章自六十年代的文學研究到生前的*後一期訪談,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現福柯的思想全貌。 |
| 文摘 | |
| 序言 | |
從純粹的文獻整理角度來看,這本選集體現瞭專業的水準。我對比瞭手邊幾本零散的福柯單行本,這套選集在文本的統一性和注釋的連貫性上有著明顯的優勢。特彆是對於那些需要跨章節比對福柯不同時期用詞細微差彆的研究者來說,這種集中的、經過審校的文本是極其寶貴的資源。我注意到一些關鍵概念的引入和發展都有明確的頁碼標注,這為學術引用和深入挖掘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可以說,無論是作為哲學入門的橋梁,還是作為深度研究的輔助材料,它都展現齣瞭超越普通選集應有的嚴謹性。對於那些希望係統學習福柯思想的學生和學者而言,這套書的實用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心思,封麵采用瞭比較沉穩的色調,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拿在手裏很有分量感。初次翻閱時,我立刻被其清晰的排版和詳實的注釋所吸引。不同於一些譯本的晦澀難懂,這套書的譯者似乎下瞭很大功夫去打磨文字,力求在保持原意的準確性的同時,也能讓當代讀者比較順暢地理解福柯那頗具挑戰性的思想脈絡。特彆是對於一些專業術語的翻譯和解釋,都處理得非常到位,這對於初次接觸福柯理論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我特彆欣賞的是,在章節的開頭和結尾處,編輯加入瞭一些簡短的導讀和索引,這極大地幫助我梳理瞭閱讀的思路,避免瞭在福柯那些復雜且層層遞進的論述中迷失方嚮。整體來看,這不僅僅是一本思想著作,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閱讀品。
評分這次購買體驗,從物流到實物本身的質量,都讓人感到滿意。書本的包裝非常牢固,確保瞭在運輸途中不會有任何磕碰損傷,書脊和封麵保持得完好如初。對於這種需要反復翻閱和長期保存的學術書籍來說,良好的物理質量是保證閱讀體驗的基礎。而且,考慮到這套書的學術重量和譯校的投入,定價也顯得十分閤理,稱得上是一次物有所值的投資。能夠以這樣的價格購入這樣一套高質量的哲學文集,無疑為我的書架增添瞭一份重量級的精神食糧,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將它納入我接下來的閱讀計劃之中,去深入體驗思想的迷宮。
評分閱讀過程中的體驗是極具挑戰性但又充滿智識愉悅的。福柯的思想本身就以其對權力、知識、話語結構的深刻解構而聞名,而這本選集,無疑是精選瞭他最具代錶性和影響力的一些片段。我個人對其中關於“規訓與懲罰”的部分最為著迷。作者的筆觸如同手術刀一般精準,毫不留情地剖析瞭現代社會看似人道的監獄係統、學校和醫院背後所隱藏的、無處不在的微觀權力運作機製。讀完相關章節,我忍不住會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那些“自然而然”的行為規範和身份認定,它們究竟是自由意誌的體現,還是某種隱形力量塑造的結果?這種強烈的代入感和對既有觀念的衝擊,正是優秀哲學著作的魅力所在。當然,閱讀的密度要求讀者必須全神貫注,時不時需要停下來查閱旁注或進行自我消化,但這種思考的深度絕對是值得投入時間的。
評分不得不提的是,這套選集在選材上的平衡性做得相當齣色。它沒有僅僅停留在福柯比較“流行”的知識考古學階段,而是比較全麵地顧及到瞭他後期關於主體性、倫理學轉嚮的探索。我發現,許多人對福柯的理解常常停留在對權力批判的層麵,而忽視瞭他晚期試圖為個體在權力網絡中開闢“自我技術”和“美學化生存”的可能性。這本選集通過精妙的篇章編排,展現瞭福柯思想發展的完整軌跡,從對宏大結構的批判,逐漸迴歸到對個體如何“成為自己”這一命題的關懷。這種跨越式的視角轉換,讓我的閱讀體驗從一開始的宏大敘事,最終落腳到瞭更為個人化和實踐性的層麵,非常有助於建立一個更立體和全麵的福柯形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