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09 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发表于2024-11-21
碧山09 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以寻找重返中国人的传统家园之路为宗旨的《碧山》杂志书,在第9辑米专辑中,深入探讨了我们每天吃的米,这种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食,是如何播种、耕耘、收获、存储、交换、烹调和分享,并嵌入我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
● 本书展示了稻米在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境遇,透过这些真实体验,我们期待能唤起大家对每一粒作为生命源泉的稻米的珍视,也正视它所遭遇的伤害、困窘与苏生的努力。
● 面对越来越不让人放心的餐桌,当下的普通中国民众在怎样种米和吃米呢?一些城里人开始寻找“好米”,更确切地说,是寻找依然在用心种米的农人。
● 在全球性的生态退化和发展压力之下,这些传统稻作社区是否还能维持自身的健康运作,并继续滋养下一代人的身体和心灵?
● 民以食为天,从平凡的一碗白米饭,到变化万千的精致米食,中国人7000年的食米艺术着实令人惊叹。而一饮一酌中的滋味变化,竟隐藏着人情世故与乡土巨变的解读符码。
《米》是碧山系列的第9辑,一本聚焦于稻米的专辑,集结了众多在专业学术领域和实践领域的研究心得,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国的稻作文化和稻米实践活动。全书分为稻作、好米、食米、视觉、文学、影像六卷,讲述中国的稻作历史和文化,寻找和耕作好米、食米的故事,与米相关的视觉艺术、文学和影像,温习稻米在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境遇。期待能唤起大家对每一粒作为生命源泉的稻米的珍视,也正视它所遭遇的伤害、困窘与苏生的努力。
卷首语
米 左靖 王国慧
卷一 稻作
稻米春秋——中国稻作历史与文化 惠富平
中国历史上的黃穋稻 曾雄生
糯:一个研究中国南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视角 杨筑慧
稻米在红河南岸的社会生活 李云霞
须知白粲流匙滑 费尽农夫百种心——《耕织图》中的稻香与耕苦 李晶莹
卷二 好米
寻米:寻找最用心的大米 王婧
寻找地禾糯:深山瑶寨的召唤 姚婷
沃土有好米 陈靖
请鸭进田:崇明自耕笔记 侯雪英
卷三 食米
稻谷成熟,将头垂向大地—— 黄永松谈《中国米食》背后的故事 翟明磊
吃米的叮嘱 郝米
厦门米粉 前后
米食 郭国柱
卷四 视觉
梦溪二 魏壁
米器 王克震
自然而然 米之器 董全斌
从生土到熟土:关于夯土系列 慕辰
CHINDIA 白领之梦 马晗
春社谣 鬼叔中
关于米的舞蹈 小珂×子涵
水晶梦 梁绍基
卷五 文学
谷作五首 钟永丰
晚稻禾歌 赵志明
卷六 影像
唱一首《稻米之歌》 阿泼
黄金水稻:稻电影十三年文献之说明 毛晨雨
稻作本源 中国稻作起源及其初始种植方式
论及中国稻作史,稻作起源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被公认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发祥地,但关于稻作起源于何时、何地,水稻由何人在何种条件下、用何种方法最早成功培育并加以栽培等具体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争论不休。随着早期稻作遗存的不断发现、研究手段的更新和研究视角的变化,人们不得不重新考虑甚至修正以前的说法。
云贵高原说和华南说出现较早,二者主要以当地野生稻的分布和栽培稻的遗传变异情况来推理,缺乏考古学依据,从2 0 世纪9 0年代起赞同者减少。注1 而长江下游说、长江中下游说以及淮河流域说的提出,与2 0 世纪7 0 年代至8 0 年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湖北宜都城背溪遗址等众多新石器时代早期稻作遗址的考古发现有直接关系。尤其是2 0 世纪7 0 年代中期,河姆渡遗址出土距今约7 0 0 0 年的大量碳化稻谷,使中外学者的稻作起源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考古学家曾说,我们已经有相当大的把握把长江流域(特别是它的中下游)作为稻作起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注2
9 0 年代以来,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发现的早期稻作遗存非常引人注目,长江中游起源说出现并得到加强。1993 年和1995 年,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稻作遗存,年代在10 000 年以上。注31 9 9 5 年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两处遗址的上层,发现了距今14 000 ~ 9 000年的类似水稻的扇形硅酸体。1 9 9 7 ~ 1 9 9 8 年,在湖南澧县城头山遗址还发现了距今6 5 0 0 ~ 6 3 0 0 年的稻田遗迹,有报道说它是迄今世界上发掘出来的最早水稻田。注4 于是,中日多位研究者开始倾向于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游的观点,并认为中国稻作至少有八九千年的历史。
稻作遗存无疑是探索稻作起源的重要线索和依据。2 0 世纪7 0 年代以后,农业考古成果不断涌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稻作资料越来越丰富,极大地促进了稻作起源的研究。注5 与此相关,稻作起源的探索及有关假说的提出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或者说在不断“位移”。如果考虑到中国以及世界农业起源的大背景,最早的稻作年代终究是有极限的,湖南、江西等地的稻作遗存年代实际上已经很早了。虽然人们目前仍不能确认最早的稻作遗存究竟在何处,不过随着有关考古材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化,考古发掘的偶然性会减小,人们就会对相对接近真实的稻作起源问题有一个基本判断。注6 就是说,中国稻作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或者中游地区的一元说,应该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推论。
实际上,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 1 世纪以后,随着稻作考古的进展,与“照叶树林”理论密切相关的稻作“阿萨姆—云南起源说”几乎被推翻,长江中下游起源说以及长江中游起源说得到更多学者的支持和认可。同时,中外学者强调以考古学提供的稻作材料为基本依据,注意利用植物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跨学科综合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国稻作起源的具体问题,如稻作发生的时间、地区,环境压力与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遗传特性改变, 野生稻与栽培稻的关系,糯稻与粳稻的关系,稻作起源的族属(百越族、苗族以及其他民族),稻米文化与文明形成等。注7 在这一方面,中日相关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注8
例如,稻作初始期的栽培方式,一般认为可以用“火耕水耨”来概括,但当时的农业生产及生活方式,却并非这样简单。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或饭稻羹鱼,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这反映的正是稻作发生初期,在稻米产量很低的情况下,长江中下游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饭稻羹鱼”紧接着“火耕而水耨”,指的应是原始的水稻种植方式;“果隋蠃蛤”是指瓜果、畜禽肉及鱼虾贝类水产品,反映出远古稻作的湿地环境及人们的采猎生活方式。可以想见,当先民们在背坡湿地撒播稻种的时候,稻米还没有成为其主要的生活来源。他们还需要去周边的森林、草地采集野果野菜和捕猎,在茅舍、聚落饲养家畜,在湿地、浅滩及河流湖泊采蚌拾贝、捕鱼捉蟹。就是说,初始期的稻作并不是单纯的农业,而是一个综合性的水陆采集稻渔业。即使后来发展到了深水稻田期,稻作农业也是综合性的,稻田及其周围环境的产出多种多样。注9 当今西南民族地区的原生态文化很受关注,其核心要素正在于当地稻作农业的生态性或综合性,他们种植各种稻米,稻田里养鱼养鸭,还注意保护村寨周围的林木鸟兽,从而获得了各种赖以生存的健康食物资源。
可惜前些年我们往往按照工业化的思维去谋划农业,一味地追求标准化、单一化和高产化,忽略了稻作农业原本的生态特性,由此带来不少生态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回顾原始的稻作农业,也许会对我们回归农业的本真有所启发。 an>
“须知白粲流匙滑, 费尽农夫百种心”(康熙),不事稼穑的古代帝王笔下,却有今人难以企及的体察与关切。米之于中国文化传承的意味,正需要我们每个米之后人,低首虔心,重新体认。我们善待米,懂得米,米才会滋养人。
……
碧山09 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碧山09 米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碧山09 米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碧山09 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本书分为六卷,主要从它们的历史、农耕、加工工艺以及米的精神方面,呈现着米是生命的源泉之一,同时体现它具有“生命”,文明前进的标志。人类逐步研究米的营养,米的工艺,将米的做法、吃法到了极致,说明着人类对米的喜爱。大量的彩色图片又让人们亲自感受着耕作的辛苦,人们吃到米饭的幸福。
评分边读边欣赏,慢慢来品味。
评分还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整本书都颇具设计感,值得多翻几次
评分看起来还可以,这套杂志质量很好。
评分商品是否给力?快分享你的购买心得吧~
评分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碧山09 米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