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

汽车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金柱 编
图书标签:
  • 汽车工程
  • 汽车专业英语
  • 工程英语
  • 汽车技术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外语教学
  • 汽车行业
  • 专业英语
  • 汽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08552
版次:2
商品编码:1194059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4
字数:390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汽车工程专业英语 第2版》可供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英语的参考书。
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为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底盘和车身的结构和原理,汽车电器结构和原理,发动机故障诊断与修理,底盘故障诊断与修理,汽车电器故障诊断与修理,汽车保养等。

内容简介

  《汽车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是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及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课程编写的教材。
  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为发动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油系、润滑系、冷却系和排放控制等;第2章为底盘和车身的结构和原理,如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节、差速器、车架、悬架、转向系和制动系等;第3章为汽车电器结构和原理,如点火系统、启动系统、充电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空调系统、安全气囊、电动助力转向、汽车通信技术等;第4章为发动机故障诊断与修理;第5章为底盘故障诊断与修理;第6章为汽车电器故障诊断与修理;第7章为汽车保养。
  《汽车工程专业英语(第2版)》可供高等院校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运输及相关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与汽车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学英语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金柱,黑龙江工程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教授,作者自1983年起一直从事汽车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汽车专业英语、汽车电器、汽车维修工程、汽车测试技术、汽车构造等课程,主讲的“汽车维修工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主持省基金项目4项,市厅级项目4项,包括省基金重点项目“基于GPS的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研究”,省基金项目“汽车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研究”,省基金项目“主动转向与差动制动集成控制系统研究”等。
  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1等奖1项,2等奖三项。译著《现代汽车设计概论》获中国石油与化工学会科技图书二等奖。主持的科研项目《基于GPS的汽车道路系统》在部分企业推广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1 Engine Construction发动机结构1
Lesson 1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Basics内燃机基础1
Lesson 2 Engine Block发动机缸体5
Lesson 3 Crankshafts,Bearing Inserts,Connecting Rods and Pistons曲轴,轴瓦,连杆和活塞10
Lesson 4 Valve Mechanisms 气门机构15
Lesson 5 The Fuel Delivery System燃料供给系统19
Lesson 6 Fuel Injection System燃油喷射系统24
Lesson 7 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汽油缸内直喷29
Lesson 8 The Cooling System冷却系统34
Lesson 9 The Lubrication System 润滑系统38
Lesson 10 Turbochargers and Superchargers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43
Lesson 11 Emission Control System排放控制系统48

Chapter 2 Chassis Construction底盘结构55
Lesson 12 Drivetrain传动系55
Lesson 13 How Does the Clutch Work离合器如何工作60
Lesson 14 Manual Transmission手动变速器64
Lesson 15 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70
Lesson 16 Differential and Final Drive差速器和主传动器76
Lesson 17 Body and Frame车身和车架81
Lesson 18 Suspension悬架86
Lesson 19 Front Independent Suspension前轮独立悬架90
Lesson 20 Steering System转向系94
Lesson 21 Wheel Alignment车轮定位98
Lesson 22 Hydraulic Brake System液压制动系统105
Lesson 23 Disc Brake盘式制动器109
Lesson 24 Tires轮胎113

Chapter 3 Automotive Electric Equipments汽车电器118
Lesson 25 Ignition System点火系统118
Lesson 26 Starting System启动系统122
Lesson 27 Charging System充电系统125
Lesson 28 Battery电池129
Lesson 29 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135
Lesson 30 Air-Conditioning System空调系统139
Lesson 31 Electric Car电动汽车144
Lesson 32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混合动力汽车148
Lesson 33 Fuel Cell Car燃料电池汽车154
Lesson 34 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 电动助力转向158
Lesson 35 Vehicle Networks车辆网络162
Lesson 36 Air Bags安全气囊168
Lesson 37 Dual�瞔lutch Transmission双离合器变速器173
Lesson 38 Automotiv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汽车通信技术178
Lesson 39 Intelligent Vehicle Applications智能车辆的应用182

Chapter 4 Engine Troubleshooting and Repair发动机故障诊断与修理187
Lesson 40 Overheating: Causes and Cures发动机过热:原因和措施187
Lesson 41Diesel Diagnostics柴油机诊断193
Lesson 42 Engine Rebuilding Tips发动机修理要点199

Chapter 5Chassis Troubleshooting and Repair底盘故障诊断与修理206
Lesson 43 A Guide to Four�瞁heel Alignment四轮定位指南206

Chapter 6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Troubleshooting and Repair汽车电器故障诊断与修理211
Lesson 44 Toyota Fuel Injection System丰田燃油喷射系统211

Chapter 7 Automotive Maintenance汽车保养218
Lesson 45 Fall and Winter Service Checklist秋季和冬季检查项目218

附录223
附录1 Automotive Acronyms汽车缩写词223
附录2 Automotive Tech Terms汽车技术术语234

参考文献244

前言/序言


《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 前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工程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从传统的制造工艺到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的兴起,再到机器人技术、先进材料的广泛应用,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要求和标准都在不断提高。本书旨在为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与时俱进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当前和未来工业生产中的挑战。 第一部分:机械设计基础与理论深化 第一章 机械设计基础的再认识与前沿发展 本章首先回顾了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如强度理论、刚度要求、疲劳分析等,但重点将放在如何将这些经典理论与现代计算工具相结合。我们将探讨有限元分析(FEA)在复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包括非线性材料模型和接触分析的精确处理。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可靠性设计的新范式,从传统的基于经验的设计转向基于概率和风险评估的系统可靠性工程,涵盖了故障树分析(FTA)和事件树分析(ETA)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第二章 材料科学在机械设计中的前沿应用 材料是现代机械设计的基石。本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金属材料,而是深入探讨高性能工程塑料、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树脂基体材料)以及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合金、压电材料)的设计潜力。重点内容包括: 1. 先进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 尤其关注各向异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失效机制。 2. 材料的表面工程技术: 探讨先进的涂层技术(如PVD、CVD)如何显著提升部件的耐磨损、耐腐蚀性能,并介绍激光熔覆技术在复杂零部件修复和性能强化中的应用。 3. 材料选择的决策支持系统: 介绍如何利用材料数据库和多目标优化算法来为特定工况选择最优材料组合。 第三章 机械传动系统的优化设计 本章聚焦于现代机械动力传输系统的升级与优化。齿轮传动部分将超越标准直齿轮和斜齿轮,深入研究高精度、高承载能力的齿轮设计,如闭式齿轮箱的噪声和振动分析(NVH)。对于带传动和链传动,重点在于动态载荷下的寿命预测和润滑优化。同时,本章将投入大量篇幅介绍伺服电机与精密减速器(如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的选型、耦合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这是实现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的关键。 第二部分:现代制造工艺与系统集成 第四章 数控技术与复杂曲面加工 本章详述了现代数控(NC)加工的最新发展,特别是五轴和多轴联动加工技术。我们将详细分析复杂曲面(如航空叶片、模具型腔)的刀具路径规划算法,包括后处理软件的应用和G代码的优化。此外,本章还将探讨高精度磨削和抛光技术,以满足精密光学和半导体设备对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的严苛要求。 第五章 增材制造(3D打印)的工艺原理与设计考量 增材制造已成为颠覆传统制造的革命性力量。本章系统介绍主流的增材制造技术,包括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电子束熔化(EBM)以及高能定向能沉积(DED)。核心内容包括: 1. 设计自由度与拓扑优化: 如何利用增材制造的优势进行点阵结构设计和轻量化结构设计。 2. 工艺参数对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影响: 探讨残余应力、孔隙率与最终力学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 3. 后处理技术: 介绍热等静压(HIP)和热处理工艺在消除内部缺陷、稳定组织结构中的关键作用。 第六章 柔性制造系统(FMS)与自动化生产线 现代工厂正朝着高度集成和柔性的方向发展。本章详细解析柔性制造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系统(AGV/RGV)、机器人工作站的集成与调度。重点将放在系统级的优化:如何利用离散事件仿真技术对生产节拍、瓶颈环节进行建模和优化,以实现快速切换产品型号和批量自适应生产。 第三部分:智能制造与系统控制 第七章 工业机器人与人机协作技术 本章深入探讨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中的应用,从六轴机械臂到并联机器人。除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本章更侧重于机器人视觉引导(Vision Guidance)和力控(Force Control)技术,以实现复杂装配、打磨等精细操作。特别关注人机协作机器人(Cobots)的安全设计标准、工作空间规划以及直观示教编程方法。 第八章 工业物联网(IIoT)与数据驱动的质量管理 智能制造的核心在于数据驱动。本章阐述如何利用工业传感器、边缘计算和云平台构建工业物联网架构。我们将探讨传感器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如OPC UA协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实时数据进行预测性维护(PdM)。质量管理方面,重点分析SPC(统计过程控制)如何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实现对工艺漂移的即时反馈和闭环修正。 第九章 机械系统的动态建模与控制 本章将机械设计与自动控制理论紧密结合。我们将学习使用拉格朗日方程或牛顿-欧拉方法对复杂的机械系统(如多连杆机构、悬挂系统)建立高精度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先进的控制策略,包括PID的自整定、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在克服系统不确定性方面的应用,确保机械系统在动态工况下实现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总结与展望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设计理论到前沿制造技术的广阔领域,强调理论深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具备系统思维、能够驾驭复杂智能制造系统的复合型高级工程人才。本书的结构安排注重逻辑递进,每一章节都力求反映当前工程界的最新发展和实际需求。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难度适中偏上,它显然是面向已经具备一定汽车基础知识,希望精进专业英语表达能力的读者的。它没有刻意地将内容“简单化”或“碎片化”,而是坚持了对专业深度的挖掘。对于那些想要冲击国际项目、撰写高水平技术文档或者准备国际认证考试的工程师和学生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翻译”,而是一种“思维转换”——如何用英语的逻辑去思考和描述汽车工程问题。

评分

作为一本专业词汇的参考书,其内容的覆盖面和深度令我印象深刻。我之前在阅读一些最新的行业报告和技术论文时,总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俚语或特定领域的缩写,市面上很多词典都对此束手无策。然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细致,它不仅涵盖了传统汽车工业的核心术语,还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等前沿领域做了详尽的补充。这种与时俱进的编纂态度,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不再是一本“过时的”工具书,而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库。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确实值得称赞,拿到手的时候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感和专业性。纸张选用得很考究,文字清晰,排版也相当讲究,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符合专业书籍的定位,没有太多花哨的装饰,一看就知道是为严肃的学习者准备的。装订也非常牢固,不用担心频繁翻阅会导致书本散架。对于一本经常需要查阅和学习的工具书来说,这种扎实的物理形态本身就是一种保障。

评分

这本书的组织结构设计得非常人性化,这对于高效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仅是按字母顺序排列,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不同维度的索引和分类,例如按系统分类、按功能分类等等。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个模块后附带的简短的例句或情景对话,这极大地帮助我理解了这些术语在实际工作交流中的具体应用场景,而不是孤立地去记忆单词。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极大地加速了我的学习进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地道和严谨,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准确把握专业术语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虎添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词汇,更重要的是对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对比,这一点做得非常出色。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解释复杂的机械原理时,总是能找到最精准的英文表达方式,避免了那种“中式英语”的生硬感。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兴的技术词汇,它的收录和解释都走在了前沿,显示了编者团队的专业敏锐度。

评分

英语不好,有点看不懂。。。

评分

很好的!

评分

好用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包装完整,送货快,值得买,质量不错

评分

作为一个大四发动机专业的学生 想说 这本书内容就是辣鸡 一星不能再多了

评分

态度极差,年初定的!现在都6月了才到,差评的N次方

评分

很好,但是有点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