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好读书而求甚解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写作文学课初高中小学生课外读本书籍全5册

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好读书而求甚解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写作文学课初高中小学生课外读本书籍全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文学课
  • 写作
  • 叶圣陶
  • 文心
  • 青年
  • 课外读物
  • 初高中
  • 文学修养
  • 好读书
  • 名家名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凯福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开明出版社
ISBN:9787513136891101
商品编码:11941826321
出版时间:201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9787513133012 七十二堂写作课 48.00元

9787513132992文心 不一样的国文课 48.00元

9787513136891 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 39.8元

9787513131995 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46.00元

9787513133005 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46.00元

总定价:227.8元

目录
《落花水面皆文章》



写作是怎么一回事

习作是怎么一回事 / 003

写作是平常的事 / 008

写作漫谈 / 025

写文章跟说话 / 031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034

动笔之前和完篇之后 / 040



生活是写作的好材料

写话 / 047

写作什么 / 053

诚实的自己的话 / 063

挑能写的题目写 / 069

作自己要作的题目 / 072

想清楚然后写 / 078

拿起笔来之前 / 082



怎样写作

怎样写作 / 095

谈叙事 / 105

以画为喻 / 112

木炭习作跟短小文字 / 117

临摹和写生 / 123

语体文要写得纯粹 / 128

开头和结尾 / 132

句子的安排 / 148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修改是怎么一回事 / 171

谈文章的修改 / 174

把稿子念几遍 / 179

平时的积累 / 182005



文章的“好”与“不好”

要写得便于听 / 189

写东西有所为 / 196

“通”与“不通” / 200

“好”与“不好” / 208

“上口”与“入耳” / 218

准确·鲜明·生动 / 223



《好读书而求甚解》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的态度 / 003

书·读书 / 005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009

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功课 / 015

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 / 018

略谈学习国文 / 031

《文章例话》序 / 036

略谈学生读书 / 042



读书不是件容易的小事

要认真阅读 / 047

驱遣我们的想象 / 054

训练语感 / 061

不妨听听别人的话 / 067

揣摩 / 074

读书的方法

*读的指导/ 083

略读的指导/ 105

论国文*读指导不只是逐句讲解 / 131

读罗陈两位先生的文章 / 147

中学国文学习法(节选) / 164

《大学国文(现代之部)》序 / 174

《大学国文(文言之部)》序 / 184

读书二 / 200

读物的选择

关于读古文 / 205

读经与读外国语 / 208

读《教育杂志·读经问题专号》 / 212

给与学生阅读的自由 / 215

中学生课外读物的商讨 / 218

给少年儿童多介绍课外读物 / 235

给中学生介绍古书——读《**常谈》 / 243



《文心》



一、 “忽然做了大人与古人了”................001

二、 方块字..................................010

三、 题目与内容..............................015

四、 一封信..................................023

五、 小小的书柜..............................028

六、 知与情意................................035

七、 日记....................................042

八、 诗......................................049

九、 《文章病院》............................055

十、 印象....................................065

十一、 辞的认识..............................073

十二、 戏剧..................................083

十三、触发...................................091

十四、 书声..................................098

十五、 读古书的小风波........................110

十六、 现代的习字............................120

十七、 语汇与语感............................129

十八、 左右逢源..............................137

十九、 “还想读不用文字写的书”..............143

廿、 小说与叙事文............................152

廿一、 语调..................................160

廿二、 两《菩萨蛮》........................170

廿三、 新体诗................................178

廿四、 推敲..................................189

廿五、 读书笔记..............................197

廿六、 修辞一席话............................206

廿七、 文章的组织............................213

廿八、 关于文学史............................221

廿九、 习作创作与应用........................229

卅、 鉴赏座谈会..............................236

卅一、 风格的研究............................244

卅二、 后一课..............................255



《七十二堂写作课》



一讲 文章面面观 / 001 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一) / 004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二) / 006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 009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 011 第六讲 应用文 / 014

第七讲 书信的体式 / 016 第八讲 书信与礼仪 / 018

第九讲 书信和诸文体 / 020 第十讲 记述和叙述 / 022

第十一讲 记述的顺序 / 024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 / 026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 028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 030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 032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 034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 036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 039

第十九讲 日记 / 041 第二十讲 游记 / 043

第二十一讲 随笔 / 046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 048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 050 第二十四讲 一人称的立脚点 / 052

第二十五讲 *二人称的立脚点 / 054 第二十六讲 第三人称的立脚点 / 056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 058 第二十八讲 事物与心情 / 060

第二十九讲 情感的流露 / 063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 065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 068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 071

第三十三讲 印象 / 074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 076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 / 079 第三十六讲 背景 / 082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与小说 / 084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 086

第三十九讲 韵文和散文 / 089 第四十讲 诗的本质 / 093

第四十一讲 暗示 / 097 第四十二讲 报告书 / 101

第四十三讲 说明书 / 103 第四十四讲 说明和记述 / 105

第四十五讲 说明和叙述 / 108 第四十六讲 说明和议论 / 110

第四十七讲 说明的方法 / 112 第四十八讲 类型的事物 / 115

第四十九讲 抽象的事理 / 117 第五十讲 事物的异同 / 119

第五十一讲 事物间的关系 / 121 第五十二讲 事物的处理法 / 123

第五十三讲 话义的诠释 / 125 第五十四讲 独语式和问答式 / 127

第五十五讲 知的文和情的文 / 129 第五十六讲 学术文 / 132

第五十七讲 对话 / 135 第五十八讲 戏剧 / 138

第五十九讲 文章中的会话 / 141 第六十讲 抒情诗 / 144

第六十一讲 叙事诗 / 147 第六十二讲 律诗 / 150

第六十三讲 仪式文(一) / 152 第六十四讲 仪式文(二) / 154

第六十五讲 宣言 / 156 第六十六讲 意的文 / 158

第六十七讲 议论文的主旨 / 160 第六十八讲 立论和驳论 / 162

第六十九讲 议论文的变装 / 164

第七十讲 推理方式(一) —— 演绎 / 166

第七十一讲 推理方式(二)—— 归纳 / 169

第七十二讲 推理方式(三)—— 辩证 / 172



附录

本书提到的选文选辑

寄小读者·通讯七 冰心 / 174 三弦 沈尹默 / 178

一个小农家的暮 刘半农 / 179 卢参 朱自清 / 180

五四事件 周予同 / 183 梧桐 李渔 / 186

朋友 巴金 / 187 书叶机 龚自珍 / 190

养蚕 丰子恺 / 192 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 叶圣陶 / 194

先妣事略 归有光 / 197 闲情记趣 沈复 / 199

画家 周作人 / 206 新教师的一堂课 [日本]田山花袋

夏丏尊译 / 208 词四 李煜 / 211

丛书集成凡例 / 212 图画 蔡元培 / 213

关于《国文百八课》 夏丏尊 叶圣陶 / 215



《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



001 背影 朱自清

009 浴池速写 茅盾

014 我所知道的康桥 徐志摩

020 收获 苏雪林

027 痈 郭沫若

036 整理好了的箱子 夏丏尊

043 朋友 巴金

050 现代建筑的形式美 丰子恺

055 科学名词跟科学观念 赵元任

062 分头努力 韬奋

068 青年的憧憬 胡愈之

075 差不多先生传 胡适

082 北平的洋车夫 老舍

089 包身工 夏衍

095 写给上海学生请愿团的一封公开信 俞庆棠

103 《杨柳风》序 尤炳圻

110 杜威博士生日演说词 蔡元培

116 辰州途中 沈从文

123 从荥阳到汜水 徐盈

130 看戏 鲁迅

137 邓山东 萧乾

146 水手 刘延陵

151 小河 周作人

158 压迫 丁西林

[附录]

171 给建筑飞机场的工人 卞之琳

179 《上海——冒险家的乐园》序 爱狄密勒作 阿雪译

190 苦恼 契科夫作 胡适译

203 重印后记 叶至善



习作是怎么一回事
叶圣陶 著

习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教学国文的双方似乎都不大问,其实是应该问的。
如果回答:课程标准规定有习作一项,所以要习作。这不能算回答,因为没有说明白习作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回答:一个人需要写文章,习作就是学习写文章。这是回答了,因为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可是,一个人为什么定要写文章呢?照普通见解说,写文章是文人的事儿。一个人工人、农人、商人,什么都可以做,哪有注定做文人的?既然不注定做文人,为什么定要写文章?
话似乎应该这么说:我们且把文人和文章撇开。人人做文人,决无此理。习作的目的不在学习写文章,预备做文人。——这是一层,属于消极方面的。
一个人固然什么都可以做,可是无论什么人都有意思情感,而且,无论什么人都生活在人群中间,随时有把意思情感发表出来的需要。发表可以用口,可以用笔,比较起来, 用笔的效果更大。因此,人人都要学习用笔发表,人人都要习作。
用口发表,凭借的是语言;用笔发表,凭借的是文字。语言与文字其实是二而一的东西,在通行了口语文的今日尤其如此。语言说“今天早上”,文字也写“今天早上”,语言说“物价涨得太厉害了”,文字也写“物价涨得太厉害了”。只要说得不错,写出来一定不错,除了写别字以及写不出那个字以外,写的方面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工夫还得用在说的方面:写得好就因为说得好。
至于说,当然不只是运动发音机关,发出一串语音来。说些什么,怎么个说法,都得凭各人的经验作底子。换一句说,都得凭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语言习惯作底子。底子不好,无论如何说不好。说好话写好文字的人,其实不是他们的话好文字好:是他们的底子好。
到这儿,习作是怎么一回事的问题可以回答了。习作是凭各人的底子,努力说好话,把它写出来。就是这么一回事。——这又是一层,属于积极方面的。
凭各人的底子,努力说好话,其实就是一串思想过程。
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凭经验,我们可以承认这个话。我们不能空无依傍地思想,我们思想依傍语言。想这个,想那个,就是不出声地说这个,说那个。先怎么想,后怎么想,就是不出声地先怎么说,后怎么说; 朦朦胧胧的思想就是七零八落的语言,如果说出来,不成其为话;清清楚楚的思想就是有条有理的语言,如果说出来, 就是一番好的话;思想与语言也是二而一的,把前面说的调过来说,语言是出声的思想。
这样看来,又可以说习作就是练习思想。
总括以上的意思:因为要发表,所以要习作。习作就是练习说话,也就是练习思想,把那结果写出。
关于练习,还有些话可说。譬如学数学的人翻开一本数学教本,那上面有若干题目,布多少钱一尺,五尺该多少, 一块地东西多宽,南北多长,面积该多少,他就一一计算,这叫作练习。实际上他并不买布,并不量地,只是假定有那么一回事而已。因此,似乎所谓练习是应付假设的事,不是实际生活中的事;是准备阶段的事,不是当前受用的事。其实不然,虽不买布,但买米买柴同样可以用买布的计算方法;虽不量地,但量房间量桌子同样可以用量地的计算方法。所以练习也是实际生活中的事,也是当前受用的事。
至于习作尤其如此。你必须有一些材料,一番意境,才可以习作。材料是实际生活中得来的,意境是此时此地想起的,你凭这些个来练习说话,练习思想,绝非应付假设,绝非为他日的说话思想作准备。你练习得好,就是当前说好了一番话,想好了一段思想。所以习作也是一种实际生活,不是假设的游戏。
根据以上的见解来看在春先生的《集体习作实践记》, 那就是一部讨论怎样说好话的书,也就是一部讨论怎样想好思想的书。书中虽然分出“材料商讨过程”和“文字商讨过程”,好像把内容和形式划为两事,其实这只是为的讨论的方便。材料既已选定,前后排比既已停当,那时候,一个词儿一种语气的运用也就安排好了。换句话说,内容既已确定,形式也同时完成了,只待写下来就是。如果有一个词儿尚待推敲,一句语气尚待揣摩,那就是话没有说好,思想没有想好,还是内容方面的事。
次说“集体习作”,这个办法非常好,就是许多人共同练习说话,练习思想。一个人难免有欠周妥处,大家讨论, 讨论到大家满意,那一定是比较好的说法和想头了。我曾经写过些关于写作教学的文字,都说到共同讨论,正合在春先生的意思。
希望这本书能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深切注意。

内容介绍



本次《文心》再版,加入吴浩然先生民国风插图,形象再现民国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代读者不仅能借此书轻松愉快地学习读与写的知识,且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民国。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夏丏尊和叶圣陶合著的一部讲述文章作法的书籍。《七十二堂写作课》书中的文章均选自二人合编的《国文百八课》,编著此书的目的在于指导青年人练习写作及养成阅读各种文字的能力。

《七十二堂写作课》是一本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到内容的**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从形式上着眼。书一共七十二讲,几乎涵盖了所有文章及文学体裁,记述、说明、议论、应用、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每一类别都有*到又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是人们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不可**的好书



《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书中挑选了二十七篇名家作品,每篇文章都采用前面引用名作原文,后面加上叶圣陶先生的点评的体例,细细讲出好文章好在哪里,又有哪些可取之处。

《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书中挑选的文章,都是**名家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巴金的《朋友》、鲁迅的《看戏》、周作人的《小河》等,每一篇都有它典型、**的之处,可以让后人在学写文章的时候借鉴参考。叶圣陶先生在每篇之后加上的话,就是点出这些文章的好处,授人以发现文学之美的眼睛。读完这本书,文章该怎么作,作文时有哪些问题可以避免,又有哪些技巧可以运用,就都清楚明白了。



《好读书而求甚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讲述如何阅读的作品,*名《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好读书而求甚解》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难点、读书的方法以及读物的选择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阅读的重要性及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落花水面皆文章》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本教人如何写作的书,*名《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

《落花水面皆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从写作是什么、怎样寻找写作的材料、怎样写作、怎样修改文章、怎样评判文章的好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写作要法,并仔细解答了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之处。书中既有干货满满的写作技巧,又有*辟入里的文章道理。这是一本大师**,不容错过。

作者介绍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我国有名的教育家、作家、文学出版家,有“*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发展。著有《落花水面皆文章——叶圣陶谈写作》《好读书而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等,与夏丏尊合著《七十二堂写作课》《文心》。


《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这套书籍,如同一位温润的引路人,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笔触,为即将步入社会的青年人精心编织了一幅通往文学殿堂的路径图。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文学知识,而是循循善诱,引导读者在阅读与思考中,逐渐点亮文学的火种,培养对文字的敏感,对情感的洞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全套共五册,每一册都承载着不同的侧重点,又彼此呼应,共同构成一个完整而丰富的文学学习体系。 第一册:《好读书而求甚解》 这一册如同破晓的晨曦,为读者开启一段关于“如何读书”的探索之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阅读选择,但真正的“好读书”并非广而泛之,而是“求甚解”。作者在这里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高效阅读的秘诀,从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到如何捕捉书中的核心思想,再到如何建立个人的阅读体系。 书中会细致地讲解阅读前的准备工作,例如,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书籍,避免盲目跟风。接着,会引导读者学会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求甚解”的关键在于主动探索,而非被动吸收。 作者还会分享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例如,如何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阅读效益;如何利用批注、摘要、思维导图等工具,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何通过与书中观点的对话,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更进一步,这一册会引导读者去认识阅读的不同层次,从表层的理解到深层的感悟,再到将阅读所得内化为个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此外,书中还会强调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它会告诉我们,读书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心灵的滋养,是与古今中外伟大灵魂对话的窗口。通过精选一些经典阅读片段,作者会展示阅读如何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情感,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轨迹。它鼓励读者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一种持续的自我提升。 第二册:《落花水面皆文章》 这一册则将目光投向了“如何观察生活,并将其转化为文字”。“落花水面皆文章”这句诗,寓意着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皆可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作者在这里将生活视为一个巨大的宝库,引导读者学会用文学家的眼睛去发现美,去感知情,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 书中会教授读者如何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这包括如何关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的细节,例如,一个路人的表情,一棵树的形态,一次偶然的对话,甚至是天气变化带来的微妙感受。作者会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如何通过文学的笔触,焕发出动人的生命力。 其次,这一册会深入探讨如何将观察所得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这涉及到对语言的锤炼,对意象的选择,以及对情感的表达。作者会教授读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鲜活、形象;如何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活动;如何巧妙地运用叙事和抒情,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更重要的是,这一册会鼓励读者去体验生活,去感受人生。文学创作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作者会引导读者去拥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美好,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只有真正地体验过,才能深刻地表达;只有真正地感知过,才能触动人心。 书中还会涉及一些关于情感表达的技巧。它会告诉我们,好的文学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种共鸣,恰恰源于作者对情感的真实把握和细腻描绘。作者会分享如何准确地捕捉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如何通过文字传递出文字本身所能承载的温度和力量。 第三册:《叶圣陶写作文学课》 这一册,将重点聚焦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智慧与方法”。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以及对教育的贡献而著称。这一册将系统地梳理和讲解叶圣陶先生的写作理念、创作实践以及其作品中的文学价值。 书中会深入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写作原则,例如,他对“推敲”的重视,对语言准确性的追求,以及他“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宗旨。读者将有机会了解叶圣陶先生是如何通过反复修改,打磨出字斟句酌的佳作。 这一册还会选取叶圣陶先生的经典篇章,进行细致的解读。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读者可以学习到他如何构建叙事,如何塑造人物,如何运用白描手法,以及如何将教育理念融入文学创作之中。例如,我们会学习到他笔下人物的朴实与坚韧,学习到他作品中蕴含的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学习到他如何用文字传递出对真善美的追求。 此外,本册还会探讨叶圣陶先生在散文、小说、童话等不同文体上的创作特点。我们会了解到他如何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生活的美好,如何用生动的故事教育和启迪读者。 这一册旨在让读者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写作技法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学精神和人生态度,从而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第四册:《初高中小学生课外读本(上)》 这一册,是为青少年读者量身定制的文学入门读物。它将精选一系列适合初、高中以及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文学作品,并辅以相应的导读和解析。这里的“读本”并非简单的作品集,而是经过精心策划,旨在引导年轻读者接触经典,感受文学的魅力。 书中会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可能包括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现代的优秀散文、短篇小说,甚至是世界文学的经典片段。作品的选择将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为重要考量,力求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每一篇作品的选入,都将配以深入浅出的导读。导读部分会介绍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并引导读者关注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关键要素。这有助于学生在阅读前建立初步的认识,阅读时更有方向感,阅读后也能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此外,本册还可能包含一些基础的文学术语解释,以及一些引导性的阅读思考题,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逐渐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它鼓励学生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汲取智慧,感悟人生,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第五册:《初高中小学生课外读本(下)》 作为第四册的延续,《初高中小学生课外读本(下)》将继续为年轻读者奉献更多精彩的文学篇章。这一册的选材将延续前一册的宗旨,但会侧重于更深层次的文学体验和更广泛的文学领域。 它可能会引入一些更具挑战性但同样引人入胜的作品,例如,一些视角独特的叙事,一些探讨更复杂人性主题的短篇小说,或者一些意境深远的诗歌。目的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逐渐挑战自我,拓展阅读的边界。 本册同样会配备详尽的导读和解析。这些解析将不仅仅局限于作品内容的介绍,还会更加深入地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引导学生去思考作品对当下社会的意义。 除了对具体作品的解读,第五册还可能包含一些关于文学创作的启蒙内容。例如,鼓励学生尝试写简单的读后感,或者模仿作品的风格写一些小片段。这有助于将阅读的兴趣转化为创作的动力,让文学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这套《文心给青年的二十七堂文学课》系列,从阅读的方法,到生活的观察,再到大师的传承,以及为青少年精心挑选的读本,构成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文学学习体系。它以其深刻的内涵、人文的关怀和方法的指导,必将成为青年读者在文学道路上最忠实、最智慧的伴侣。这套书并非简单地传递知识,更是在点燃热情,培养能力,塑造品格,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文学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叶圣陶先生的文字,在我心中一直占据着一个非常独特且温暖的位置。他的作品,总是带着一种温润如玉的质感,既有古典的雅致,又不失现代的明快。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的文字简直是最好的“文学启蒙剂”。它不会用过于生涩的语言吓退孩子,而是用清晰、富有条理的叙述,潜移默化地教会他们如何搭建一个完整而有逻辑的文本结构。如果说有些文学大家像巍峨的高山令人敬畏,那么叶圣陶先生更像是一条清澈的河流,引导着读者平稳而有力地前行。他的写作课,恐怕不仅仅是教技巧,更是塑造一种健康的、以人为本的表达观念,这对于培养未来的思考者至关重要。

评分

将“初高中小学生”作为一个明确的群体指向,这份书单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就非常突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文学的需求和理解力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初学者,需要的是基础的阅读习惯和语感培养;到了高中阶段,则需要开始接触更复杂的文本分析和思想深度的挖掘。这份书单的妙处在于,它似乎构建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让文学学习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而是一个连贯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它预设了学生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困惑,并提供了恰当的“工具箱”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对学习者心智发展的体贴考量,是任何一本单纯的理论书籍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部书单的组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似乎在为每一个渴望提升文学素养的读者量身打造了一张通往更深阅读境界的地图。我尤其欣赏“好读书而求甚解”这个理念,它不仅仅是鼓励阅读,更是强调了阅读的深度和质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太容易停留在表面的浏览,而这本书单所指向的,是那种沉下心来,与文字进行深度对话的能力。想象一下,当我们不再满足于“读过”,而是能够深入文本肌理,探究作者的深层用意和时代的背景,那种知识和理解力的飞跃是何等令人振奋。这种求甚解的态度,无疑是文学学习的精髓所在,它把阅读从一种消遣提升为一种探究,一种对真理和美的追寻。它告诉我们,真正的阅读者,是那些敢于在文字的迷宫中迷失,并最终找到自己方向的探险家。

评分

“全5册”这个配置,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追求。文学的学习,恰恰忌讳的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习方式。五本书的设定,让人联想到一个结构严谨的课程体系:或许一册专注于基础阅读方法,一册深挖叙事技巧,再有一册专门探讨文体与风格,最后两册则可能侧重于经典作品的赏析和个人写作实践。这种分册的结构,不仅方便了不同进度的学习者按需取用,更保证了知识的覆盖面足够广博,不会顾此失彼。它仿佛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文学学习的“五星级酒店”,从接待到深度体验,每一步都有精心设计的服务,确保读者能获得最全面、最舒适的文学之旅。

评分

“落花水面皆文章”这句话的意境,简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生活美学的大门。它提醒着我们,文学的素材并非只存在于高冷的殿堂和晦涩的经典中,而是遍布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这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将柴米油盐、四季更迭写出韵味的大家。这种视角上的转变,对于初学者尤其重要,因为它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每天经历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日后动人的篇章。这种从“向外求索”到“向内发现”的转变,是文学素养培养的关键一步。它需要的不是高深的辞藻,而是敏锐的观察力和一颗懂得欣赏平凡之美的心。这本书单似乎在暗示,文学的源泉,就在我们脚下的土地和呼吸间的空气里,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低下头去倾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