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学者杨念群全新随笔结集。近三十篇文章论题有广狭之异,所涉时空亦有长短远近之别,然其要旨则在通过对若干历史命题的另一种解读,对那些已经构成我们生活常识的历史观提出商榷和修正,以助世人克服刻板僵化的认识。
★ 历史学亦可动情,读史治史也可以是一种审美。作者有志于改变史学研究埋首钩沉脱离俗世的现状,提倡一种动情的历史学,希望历史成为散发着温度的活生生的人的历史,由此,读史治史也可以是一种审美,一种品味,一种无用之用之学,潜移默化滋养我们的生命。
时人常居于“安全”但“错误”的历史常识中无暇自省,直线“进化论”的无处不在,“五四”启蒙的阴影,绝然二分之对立以及政治化帽子的动辄一扣,种种褊狭已成窠臼。作者将此复原至历史空间中,重审检视,提请文质之辩,再议流品度人,探访那些已成历史尘埃之计,以传统之术助世人洞察现下。于此,不妨视作历史学人的又一关怀,不妨移作历史研究的另一镜鉴。
这本小书,大体讲的都是一些“反常识的历史观”。“反”是对应的意思,不是造反有理的反。食古不化和食洋不化,都会造成程序紊乱,因为后者更强势霸道,矫枉过度易给人遗老遗少之感。其实新旧常识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也无法简单置换或评判出优劣,治史者重经验的记录和诠释,供知我者鉴之,如此足矣。
杨念群,历史学者,1964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致力于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之比较研究》《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等。
自序
【上 辑】
阶级、流品与品度
关于“死节”的闲话
清流与浊流
南人与北人
野蛮人的生态观
“士绅”的溃灭
“叶”的隐喻
东林余孽与读书人的抱团政治
“创伤记忆”唤醒辛亥浪潮
“伟业论”还是“阴谋论”?
上海亭子间文人之病
“革命”与“反革命”
人性光谱的灰色地带
“呆子治国论”错在哪儿?
科举考试果真一无是处吗?
“桃色”怎样入史?
动情的历史学
【下 辑】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杀千刀”的故事
细节决定历史成败?
中西艺术的差异何在?
读史凭什么看洋人脸色?
国民性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好为人师?
知识分子大不同
当年日本何以不能征服中国?
谁的东亚
中国人怕出海吗?
“中华民族”是个啥?
附 录
反常识的历史叙事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一直有一个说法,日本人二战后打死都不承认对邻国搞了殖民侵略,还腆着脸说自己是从西方魔爪下拯救东亚的英雄,所以阁僚们故意年年到神社拜鬼作秀,屡屡勾引刺激中韩两国外交部定期派人出来义正词严大骂一番,缘何如此?原来以为,这都是当年美国人给惯出来的,老美因为执意不给天皇戴上战犯的帽子,最终放虎归山,这才惹得日本高层毫无悔改之心,肆无忌惮地如此胡闹下去,普通日本人自然也心安理得,听之任之。前几天看了一部美国拍摄的新片《天皇》,讲的正好是在东京审判前如何给天皇定罪的故事。片子声称据史实改编,主角菲勒斯将军和麦克阿瑟上将用的都是真名实姓,自然会吸引观影者的好奇,看看美国人到底怎样解读这段世人皆知的囧事。
菲勒斯将军的任务看似简单,就是搜找天皇发动战争的罪证,把他押上战犯的审判台。他开始自信满满,办公室里贴满了与天皇联系密切的臣子照片,宛若一张四面伸出的蛛网。他打算按图索骥一一寻访,却一次次铩羽而归,最后逼得自己独闯战后仍属禁区的皇宫,与首相当面对质。菲勒斯想方设法要挖出天皇发动战争的证言,结果仍是徒劳无功,这让他倍感焦虑。审判的时间一天天临近,在毫无定罪线索的情况下,菲勒斯将军却意外找到了可以赦免天皇战争罪责的证据,那就是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天皇顶住各方压力,坚持发布投降诏书,提前结束了战争,甚至为此付出了皇宫被激进士兵洗劫,他本人险遭不测的代价。
当时,宣布投降的谈话已经录制完毕,藏于宫中,激进士兵为阻止录音播出,拼死突袭,杀进宫内,天皇仓皇躲进地下室才幸免于难。当然,仅据此作为赦免天皇战争罪责的理由显然还不充分。菲勒斯在走访过程中才真正了解到,“天皇”绝对不仅仅是个简单的位子,而是凝聚日本文化的精神象征,与日本上千年历史的演变密不可分。日本人对天皇的“忠诚”几近疯狂,如果给天皇定罪,捣毁神庙,就如杀父弑母,虽然表面摧毁了祭拜的偶像,却必然引起民心大乱,甚至遭到全国性的抵抗,如此下去,满目疮痍的日本不但不会杜绝战争根源,相反会重新陷入灾难,要想重建将无可能。这种基于文化考量而不是单纯囿于政治思维的做法,最终说服了占领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天皇得以在东京审判中免受追责。
天皇被赦到底对日本战后重建作用几何,是否应为日后的军国主义复活买单顶罪,肯定不会有统一的答案。东亚政体变革,皇帝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到底要不要保留一直是道难解的谜题。中国当年搞新政,革命党和立宪党吵得没完没了,也是因为在皇帝去留问题上观点相左。其实在晚清,这个问题是可以开放讨论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立宪党人如梁启超和杨度,想法有点和菲勒斯将军相似,他们都认为,皇帝的位子可以虚置,甚至皇帝的肉身是谁也无关紧要,它只是个符号而已,但这个符号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如果没有这个符号,大清就会分崩离析。这话不幸被言中,辛亥革命后的多年战乱实际上就与中国缺乏一个政治文化的核心象征有关。
(节选)
这本书的书名就足够吸引人,带着一种神秘感和历史的厚重感。“皇帝的影子”——这几个字瞬间就能勾起读者对权力、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无限遐想。我一直对那些触及历史深处,挖掘统治者内心隐秘的书籍充满兴趣,总觉得在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总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一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却依然闪烁着人性光辉或阴暗面的故事。这本书的书名,恰恰点燃了我对这种探索的渴望。我期待它能带我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时代特有的氛围,去洞察那些身处权力巅峰的人物,他们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站稳脚跟,又如何在孤独与责任中寻找自我。或许,它会讲述一段关于权力交接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又或许,它会描绘一位帝王在无数个深夜里,面对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抉择。书名给我的想象空间太大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第一页,看看作者究竟会给我带来一个怎样的“皇帝的影子”,它又会以怎样的姿态,在这本厚重的历史画卷中投下它长长的、意味深长的轨迹。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笔触,带领读者一同走进那个遥远而又充满魅力的时代,去感受历史的温度,去聆听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声音。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部非常有深度和思考的作品。 《皇帝的影子有多长》—— 这个名字就充满了哲学意味。 我常常在想,一个身处最高权力位置的人,他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他的每一个决定,会不会像一个无形的影子,投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影响到未来的走向? 我觉得这本书很有可能是在探讨权力对个体、对社会、对历史的深远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边界在哪里,它的根源又在哪里。 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去剖析这种“影子”的形成、蔓延和消散的过程。 也许它会讲述一个关于权臣如何操纵朝政的故事,也许是关于某个被历史遗忘的人物,但他的行为却深刻地改变了皇帝的命运。 又或许,它会是一种更宏观的叙事,关注的是某种制度、某种文化,在帝王的影响下,是如何演变和发展的。 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引发读者对权力本质、历史真相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反思,而不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历史事件的描述。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极具辨识度的书名深深吸引:《皇帝的影子有多长》。这个标题简直是一句诗,一则谜语,瞬间就将我的思绪拉到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古代王朝。我想象着,在那个权力至上的时代,皇帝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次呼吸,都可能如同巨大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国家,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而“影子有多长”这个问题,则让我对这种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持续性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本书,究竟是要探讨权力如何被运用到极致?还是潜藏在皇权之下,那些不为人知的权力博弈和人性挣扎?又或者,它会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去审视一位帝王的伟大与渺小,他的功绩与遗憾,他留给后世的究竟是怎样的印记?我期待它不是一本简单的史书,而是一部能够深入人心的作品,能够让我站在历史的巨人肩上,却又能触碰到那些鲜活的、真实的个体生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给我一种新的看待历史的方式,让我不仅仅记住那些丰功伟绩,更能理解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个体所承受的压力与选择。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被这个书名里的“影子”二字给吸引的。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模糊、不确定,又带着点神秘的意味。在历史的书写中,“皇帝”往往是那个被聚焦、被颂扬或被批判的中心人物,他们的形象是清晰而具象的。但“影子”呢?它暗示着那些不被直接看到的,那些潜藏在权力背后、历史缝隙中的东西。这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是关于皇帝身边那些默默无闻的权臣?还是那些被掩盖的历史真相?亦或是皇帝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这种留白,反而比直白的介绍更能激发我的求知欲。我喜欢那些能让我自己去填补空白,去进行二次创作的书。这本书的书名,就像是一扇半掩的门,门后藏着怎样的风景,全凭读者的想象力去探寻。我期待它能是一部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之外,另辟蹊径,去关注那些更微观、更个人化,却又至关重要的侧面的作品。希望作者能够在这本书中,为我们勾勒出那些“影子”的具体形态,它们是如何影响历史进程,又是如何塑造了那个时代的面貌。
评分《皇帝的影子有多长》——光是这个书名,就已经让我心生向往。 它不是那种直白地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的书,而是一个引子,一个邀请,邀请我去探索,去思考。 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的画面:在宫殿的深处,帝王孤独的身影,他背后投射出的巨大阴影,笼罩着整个帝国;抑或是在朝堂之上,大臣们揣摩圣意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在皇帝的“影子”下行动;又或者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位帝王的丰功伟绩,是如何被后人反复解读、评价,他的“影子”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这个书名,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流于表面,它一定是对权力、对人性、对历史的深刻洞察。 我期待它能带给我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去理解那些历史事件背后复杂的人性纠葛。 我想,这本书的“影子”,一定是很长很长的,它会持续地影响我的思考,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在我脑海中回响。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可以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值得推荐的好书 开卷有益。。。。
评分杨念群老师的文章和书都很有趣,出书必买。
评分图书节囤货,品质保证的书,慢慢看。
评分质量很好,送货速度快,以后还来。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有内涵 有深度
评分京东配货超快,送货也快,东西很快到手上
评分好书好书,送货及时,价格合理,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