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三卷)

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三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晓珉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宋朝
  • 文化
  • 趣味
  • 通俗历史
  • 历史故事
  • 古代生活
  • 轻松阅读
  • 知识普及
  • 朝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ISBN:97875008641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19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轻型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特点:
  一,通俗讲史,幽默风趣。作品在天涯连载暴获好评!
  二,读历史就是读人心,作者写宋朝,也点评了一些人性。历史在变,人性不变。
  三,本书有声版权、电子版权均售出,影视版权洽谈中。

内容简介

  本卷主要写宋太宗执政中后期的一些事儿。宋太宗对外征战多年,战契丹、战西夏,耗尽大半国力;对内巩固皇权,除政敌、平叛乱,帝国前景黯然神伤。幸好宋太宗有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有帝国中坚寇准,最终完成了政权巩固。但在宋太宗驾崩后,宋朝的恶邻居契丹,还有那永不消停的西夏首领李继迁,又将与宋朝爆发出什么样的故事呢?

作者简介

  张晓珉,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多年来在《今古传奇》《看历史》等刊物发表文章几十篇。作品有《曾国藩成功的秘密》《胡雪岩经商的智慧》《大明神算师:刘伯温》《圣人的哲学:王阳明》等。

目录

第一章 巩固大权 / 1
又一个皇子死了 / 1
第二轮造假运动 / 5
最重要的证人 / 8
第二章 赵普出山 / 11
打狗之人卢多逊 / 11
关系网的威力 / 15
重新出山 / 18
第三章 诛杀政敌 / 20
该出手时就出手 / 20
开始整人 / 23
这事您咋看 / 28
皇室冤案 / 31
天下“太平” / 34
第四章 西夏那些事儿 / 39
一群不期而至的客人 / 39
五代时期的党项人 / 42
天降横财 / 45
吃,还是不吃 / 46
第五章 皇子之死 / 51
宋太宗的烦心事 / 51
郁闷的赵普 / 53
天真的孩子 / 55
国之“疯子” / 58
第六章 讨伐辽国 / 62
绯闻之说 / 62
真相大白 / 66
承天太后萧燕燕 / 67
宋太宗的决心 / 70
第七章 雍熙北伐 / 72
开始北伐 / 72
辽国的反击 / 76
东路军覆灭 / 78
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 80
第八章 战后总结 / 84
杨业陨落 / 84
千古奇冤说潘美 / 87
到底谁的错 / 92
第九章 宋辽重新开战 / 95
君子馆之战 / 95
救国宰相 / 97
“战神”掉阴沟里了 / 99
第十章 李继迁的奋斗史 / 103
神奇的出身 / 103
艰辛的创业之路 / 106
失败乃成功之母 / 108
打不死的小强 / 110
第十一章 重振朝纲 / 112
赵普复职 / 112
清除垃圾 / 115
铲除“花岗岩” / 117
第十二章 一条缺心眼的计谋 / 121
赵普的办法 / 121
西夏“合伙人” / 123
假戏真做了 / 125
经济制裁 / 127
第十三章 西夏博弈录 / 130
回归正路,军事讨伐 / 130
李继捧归顺 / 132
李继迁“投降” / 134
赵普的余晖 / 137
第十四章 大宋第一相 / 140
历史中真正的寇准 / 140
少年得志 / 144
绝不欺君 / 146
治理地方 / 149
巴东诗人 / 151
第十五章 政坛沉浮 / 155
簪花少年 / 155
我是倔驴我怕谁 / 158
“万岁”事件 / 161
寇准下岗的真正原因 / 165
第十六章 帝国悲事 / 168
赵普病逝 / 168
离奇暴毙 / 172
死亡真相 / 174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176
第十七章 川蜀动乱 / 179
问题重重 / 179
茶农起义 / 182
王小波之死 / 184
李顺“即位” / 186
第十八章 平定蜀乱 / 190
一个宦官来平叛 / 190
平叛之战 / 195
大蜀灭亡 / 199
余波终息 / 201
第十九章 临终托孤 / 207
复启寇准 / 207
“大事不糊涂”的吕端 / 211
宋辽暂时罢兵 / 216
第二十章 最后的遗憾 / 219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 219
最后一战 / 222
功败垂成 / 223
第二十一章 新的时代 / 227
太宗驾崩 / 227
再起波澜 / 229
真心不糊涂 / 232
寇准去哪里了 / 237
尾 声 帝国的未来 / 242

精彩书摘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也就是寇准担任成安县知县第二年,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那一年,寇准奉旨进京,他春风得意地来到了京城,并得到了赵光义的亲自接见。
  这一切的缘由,来自那个西夏党项首领——李继迁。
  咱们前面讲过,雍熙二年(985年)五月,赵光义拜閤门使王侁为统帅,命他率军讨伐李继迁。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背景下,寇准就被抽调了过来,成为一名押运粮草的军官。
  押运粮草可是一个苦差事,不仅苦,还很危险,因为敌人的首要目标,就是打击对方的运粮队。然而,面对这个别人都叫苦不迭的差事,寇准却兴奋不已,他张开耳朵,瞪大眼睛,认真听,仔细记。寇准把自己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成册,加以注解,整理成一篇书面报告,呈献给了赵光义。
  当看完这篇文章后,宋太宗热血沸腾不已,他立刻颁布圣旨,让这个叫寇准的人进京,赵光义要好好看看这个国器。
  至此,这才出现了本章开篇的那一幕。
  虽然这是太宗第二次召见寇准了,上一次是五年之前的980年,也就是寇准考取功名,太宗亲自面试所有学子的那一次。
  当然了,那一次应该不算,毕竟600多口子人,黑压压的一片,而且寇准的名次也不靠前,他是二等进士,所以站在队伍的后排。在这种背景下,您要愣说赵光义看见了寇准,那才叫见了鬼。
  然而,这一次面试就不一样了,这次是面对面、单对单的交流,寇准所有的表现和想法,都会被太宗皇帝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那么,对于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宋太宗是如何评价的呢?
  一个词形容:一见倾心。
  史料记载,在这次面试后,太宗彻底被这个年轻人征服了。从此之后,在赵光义的眼中,只有这个西北孩子了;而且只有这个西北孩子,才让他无法忘记了;不管聚少别离,太宗只想跟他在一起了……
  总之,一句话,太宗太喜欢这个孩子了,他甚至动用皇帝的特权,让寇准提前晋级。
  原来,虽然寇准征服了皇帝的心,但等面试结束后,寇准依旧要回原来的地方去上班。结果,在皇帝的暗示下,吏部颁布了一道新的诏书,提前结束了寇准成安知县的任期,改任他为郓州通判。
  所谓的通判,按照现在的官职,相当于副市长。寇准可以独立处理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事,他已经是一个中央官员了。
  在当时,通判临行,是要当面跟皇帝辞行的。结果,在这个送行会上,赵光义又后悔了。他觉得让这个满腹才华的人去山东,太可惜了,这样吧,你也别走了,就留在中央吧。
  于是,宋太宗大笔一挥,取消了寇准郓州通判的任命,把他留在三法司工作,也就是放在今天的国家财政部了。
  于是,寇准这个一年前还发牢骚的迷茫少年,彻底一鸣惊人了。他的仕途之路,更是青云直上,堪比火箭上天。
  在三法司干了四年后,端拱二年(989年),太宗见其兢兢业业,从不出错,各项工作也非常出色,又决定破格提拔寇准。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记载,为了提拔这个年轻人,太宗问宰相们道:“我欲提拔寇准,大家讨论一下,给这个年轻人安排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宰相们讨论了一下,最后回禀道:“可当开封府推官。”
  这里补充一下知识,开封府大家都知道,首领叫府尹,相当于现代的开封市市长;下面是通判,相当于副市长;通判下面,就是这个“推官”了。所以,寇准担当的这个职务,应该是市长助理之类的官职,算是位高权重、独当一面了。虽然此时此刻的他,也就仅仅27岁而已。
  然而,对于这个位高权重的官职,太宗竟然不满意,他语气深长地说道:“这个职务不行,怎么能够用来安排寇准呢?”
  一听这话,这些宰相全都明白了,他们立刻提交了第二套方案:“可当枢密直学士。”
  所谓的枢密院,大家都知道,这是宋朝管理兵马的部门。宋代枢密院官职设置如下:枢密使(从一品)、知枢密院事(正二品)、同知枢密院事(正二品)、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从二品)、同签书枢密院事、枢密直学士(正三品)。
  可见,这要是放在别的王朝,要想坐到枢密直学士这个显赫的位置,不熬个二三十年,想都别想。
  对于这个任命,赵光义也非常为难,因为这个基本上属于一飞冲天了,太宗心存顾虑。
  他在沉思良久后,这才说道:“且使可也。”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可以暂时去做。”
  就这样,这个资历尚浅的寇准,创造了一个历史。
  殊不知,对于寇准而言,这个历史固然辉煌,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仅仅过了两年,在淳化二年(991年)四月,太宗再次提拔寇准,任命他为枢密副使。要知道,这个任命非比寻常,在宋朝的官僚体制中,枢密院直接归皇帝领导,不归宰相管。也就是说,寇准成为枢密副使后,他就正式进入中
  央领导集团,并成为一名天子近臣了。
  这个时候,寇准也就仅仅29岁而已。
  三年半后,到了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初十,赵光义又再次提拔了寇准,任命寇准为参知政事,也就是任命其为帝国的副宰相了。
  这一天,这个年轻有为的副宰相,刚刚过完生日,仅仅32岁而已。
  至此,一个大宋王朝最年轻的中央领导干部,就这样闪亮登场!
  次年,即至道元年(995年)四月,也就是寇准任副宰相的第二年,太宗率领文武百官一起来到金明池,赵光义在这里接受百姓的朝拜,并兴致勃勃地观看宋朝水军的表演。后来,群臣在一起踏青、饮酒、赋诗之际,一群宫女端着一盘一盘的鲜花走了出来,请皇帝和大臣们佩戴。
  根据史料记载,宋朝人有一个爱好,他们喜欢往帽子上或发簪上戴花,还美其名曰簪花,这也是宋朝一种习俗的体现。
  在这个选花的过程中,太宗皇帝亲自挑选了一朵最大、最漂亮、最鲜艳夺目的花,赐予寇准,并帮其戴在了头上。
  看着这个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年轻有为的少年宰相,太宗不禁感慨万千,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寇准年少,正是戴花饮酒时!”
  读到这里,大家可以感慨一下自己的人生。自己33岁的时候,都在干什么,或者是在做什么。再看看这个年纪的寇准,人家现在是大宋王朝的副宰相!
  那个时候的寇准,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荣耀,他的人生,也终于走到了第一个顶峰!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太宗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提拔这个簪花少年呢?这个年轻有为的青年宰相寇准,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

前言/序言

  这一卷,还是继续讲宋太宗。在讲这个宋朝第二个皇帝之前,先聊点儿题外话。
  “做大做强”是目前经济领域比较火热的词汇,以至于在不知不觉中,这个口号成为人们判断一个集团、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我们不得不承认,某些很强的帝国,如秦、元,它们虽然强大无比,但都是短命王朝。秦帝国创始人嬴政死后,帝国仅存在15年,就死于农民起义;元帝国皇帝忽必烈病逝后,仅仅维持了70多年,就宣布灭亡。
  可见,对于一个王朝而言,做大做强,不如做长。短命的结果,终归非人所愿。
  在中国正统王朝中,真正“做大、做强、做长”的公司,仅仅五家而已,它们分别是汉、唐、宋、明、清。
  在这五家王朝中,若以武力定胜负,汉、唐两朝是公认的中华民族强大的王朝,其次是明、清,宋朝一直被视为弱势王朝,排在最后。但是,若以“做长”定胜负,宋朝的存在时间在五大王朝中仅次于汉,超过了唐、明、清三朝。为什么看来弱势的宋朝,竟然在五大长周期帝国中位居第二呢?原因多多,但有一条是绕不开的,即第二代皇帝,那个挂着“太宗”头衔的人,不简单。
  如果把一个王朝比作公司的话,第一代CEO是创业帝王,第三代CEO
  是守成之主,这个第二代CEO,则是他们之间的桥梁。这个第二代CEO必须拥有第一代CEO的创业本领,还要为第三代CEO建立各种制度,让他顺利衔接,并保住这份家业。所以说,对于一个王朝来说,第二代统治者的强弱,直接关系着这个帝国的未来。他对这个帝国的贡献,不言而喻。
  宋太宗,历史将证明他的伟大。
  纵观宋太宗的一生,为了巩固这份家业,让子嗣顺利接班,他可谓煞费苦心,一共干了下列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开疆扩土,致力于完成帝国统一。
  宋太祖时期,帝国经过了各种南征北战,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统一。宋太宗即位后,他沿着兄长制定的路线,继续高歌猛进,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逼迫吴越献地、漳泉投降,翦除了南方两个半割据政权;随后灭掉北汉,完成了周世宗、宋太祖的未竟大业,彻底统一这个天下。
  然而,在两次对辽作战中,不管是之前的高粱河之战,还是雍熙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
  除了辽国这个死敌外,帝国西面悄悄崛起的西夏王朝,也不容小觑。在党项首领李继迁的带领下,他们频频向大宋王朝叫板。虽然在太宗的全力攻击下,暂时打退了李继迁,但李继迁不死,必将成为帝国一个隐患。
  伐辽失败,西夏闹事,这两件事情成为宋太宗心中永远的痛。但不可否认的是,宋太宗意欲收复长城的壮举,以及兼并西夏的事情,依然可嘉可赞,并将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第二件事情,加强中央集权,以文抑武。
  纵观古今所有帝王,宋太宗巩固中央集权的用心最深,也最为彻底。
  为了巩固权力,宋太宗首先干的事情,就是控制二府。宋代中书省、枢密院地位极为重要,二者合称二府。宋太宗经过多次调整后,最终让中书省形成“三相二参”的格局,这也成为大宋王朝的“标准配置”。从真宗开始,“三相二参”的政策将一直贯彻下去,直到宋朝灭亡为止。
  调整好了中书省,宋太宗又将枢密院彻底换了一回血。在他的调整下,科举出身的文职人员成为国家管理军队的人,文人完全替代了五代时期的武人统治。文官统治,从中央到地方,从上到下,完全确立,这表明一个“文治时代”的真正到来,也标志着五代王朝更迭的主因“武将专权”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宋太宗此举,为大宋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基础。
  第三件事情,建立完善的传位制度,扫除一切障碍者。
  宋太宗深知,自己即位疑点重重,这里既有“斧声烛影”的传奇故事,也有“金匮之盟”的真假闹剧。后人对他干的“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这四件事情,更是颇为感慨,并再三质疑,甚至说“后世不能无议焉”。
  然而,即使后人不断质疑,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宋太宗还是拿起那把屠刀,狠狠地砍向那些真正的继承者。
  初步巩固了帝位,宋太宗先痛骂了赵德昭一顿,导致其自杀身亡。随后,他又让另外一个侄子赵德芳跟他父亲一样,莫名其妙地“睡死”了过去。最终,在赵普的帮助下,诬陷赵廷美谋反,最终让他客死房州。
  虽然这些诛杀亲戚的举动,让宋太宗留下了一个“杀人魔王”的骂名,但不管怎样,在消灭了这些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后,赵光义的江山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传递了。这对于一个王朝步入长周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上三点,就是宋太宗在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在《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三卷中,我们主要围绕上述几个方面展开。
  当然,这一卷中,你还将看到几位肱股之臣在宋代历史舞台上的表演。
  这里既有两朝元老、一生褒贬不一的赵普,也有将扶大厦于将倾、力挽狂澜的宋朝英雄寇准;既有浴血奋战、最终战死沙场的杨业,也有智勇双全、却背负千古骂名的潘美……
  如果你想详细了解上面这些精彩内容,请翻阅这一卷来找寻自己内心的答案吧!

好的,这是为您创作的图书简介,不涉及您提到的《宋朝果然很有料(第三卷)》的内容,侧重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题材: --- 《帝国余晖:拜占庭的最后千年》 ISBN: 978-1-23456-789-0 作者: 艾伦·布莱克伍德 出版年份: 2024年 篇幅: 约 850 页 装帧: 精装,附有定制地图集和重要人物肖像插页 导言:永恒之城的黄昏颂歌 君士坦丁堡,这座横跨欧亚的宏伟都市,曾是罗马帝国的荣耀延续,基督教世界的灯塔,以及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然而,即使是最坚固的城墙,也无法抵御时间的侵蚀和命运的无常。《帝国余晖:拜占庭的最后千年》不是一部传统的帝王史,而是一部深入骨髓的挽歌——它聚焦于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大帝的“黄金时代”之后,直至1453年君士坦丁十一世的英勇殉城为止,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如何在内外交困中挣扎求存、缓慢衰亡的漫长历史进程。 本书旨在揭示,一个承载着古典遗产、坚守正教信仰、拥有无与伦比的官僚体系和复杂外交手腕的伟大帝国,是如何被内部的意识形态冲突、外部的蛮族浪潮、经济的衰退以及关键时刻的战略失误一步步推向深渊的。它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拜占庭的“不朽”究竟是其顽强生命力的体现,还是其对过往荣耀的徒劳执着? 第一部分:中世纪的十字路口(公元600年 – 900年) 中世纪早期,拜占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波斯萨珊王朝的巨大压力尚未消退,新兴的伊斯兰哈里发国便以闪电般的速度席卷了帝国在北非、叙利亚和埃及的富庶行省。本书详细描绘了赫拉克略斯皇帝如何以近乎奇迹的方式重组军队,引入“军区制”(Themata System),将军事与土地分配紧密结合,成功地将帝国从崩溃边缘拉回。 本部分重点剖析了“圣像破坏运动”对帝国社会、政治和军事凝聚力造成的深刻裂痕。我们探究了这场宗教改革如何引发了与教皇的长期对立,并分析了它对帝国与西方世界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本书细致地考察了保加利亚人和斯拉夫人的崛起,以及君士坦丁堡如何在“城墙之墙”的保护下,依靠其精密的城市防御工事和先进的“希腊火”技术,抵御了数次决定性的围攻。 第二部分:马其顿王朝的复兴与黄金时代的幻影(公元900年 – 1100年) 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下,拜占庭迎来了其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辉煌时期。本书详述了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铁腕统治下的军事扩张,帝国如何重新夺回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领土,并将势力延伸至高加索地区。我们不仅仅关注战役的胜利,更深入分析了帝国高效的税收系统和中央集权如何支撑了这一军事奇迹。 然而,这一时期的复兴也潜藏着致命的结构性问题。随着军事贵族的权力膨胀,曾经高效的军区制开始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依赖雇佣兵和对地方封建领主的妥协。曼齐克特的灾难(1071年)被置于核心位置,并非仅仅作为一场军事失败,而是作为帝国重心从安纳托利亚(帝国的主要兵源和粮仓)转移的转折点。书中详细比对了奥斯曼人崛起前夕,拜占庭对塞尔柱土耳其人战术和政治策略的误判。 第三部分:从科穆宁王朝到拉丁人的背叛(公元1100年 – 1261年) 随着帝国的衰落,它对西方(特别是意大利城邦)的依赖性急剧增加。科穆宁王朝在阿莱克修斯一世和曼努埃尔一世的领导下,采取了精明的联盟策略,成功利用了初期的十字军东征,暂时稳固了边疆,并与西欧建立了复杂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本书对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4年)的分析将采用全新的视角。它不再将事件视为偶然的“误导”,而是帝国长期以来对威尼斯等海洋强权政策不慎,以及内部政治腐败、贵族内斗的必然结果。君士坦丁堡在拉丁人手中沦陷的场景被细致重构,展示了这座千年古都所遭受的无法弥补的文化和物质劫掠。我们探究了流亡的“尼西亚帝国”如何在绝境中维持拜占庭的正统性,并最终于1261年收复首都的曲折过程。 第四部分:最后的喘息与无可挽回的陷阱(公元1261年 – 1453年) 收复君士坦丁堡并未带来真正的复兴,反而标志着一个不断缩小的、被围困的城邦国家的开始。帕里奥洛戈斯王朝试图通过与天主教世界进行徒劳的宗教联合(如两次失败的佛罗伦萨大公会议),以换取西方军事援助,但这些努力在拜占庭民众心中引发了强烈的反感和抵制。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拜占庭如何在一个被奥斯曼土耳其人完全包围的地理环境中生存。我们分析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模式,对比了拜占庭的军事技术和资源枯竭。书中详细描绘了约翰六世·坎塔库泽诺斯的悲剧性统治,以及帝国在巴尔干战争中无力干预的困境。 最终,1453年的围城战被视为帝国历史的终结,也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我们不再将焦点放在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军事天才上,而是审视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孤立无援的局面下,如何通过最后的努力,以一种古罗马式的尊严,保全了帝国的名誉。 结语:不朽的遗产 《帝国余晖》超越了简单的兴衰史,它探究了拜占庭对后世欧洲的持久影响——从其法律体系(《查士丁尼法典》的再发现)、东正教的传播、中世纪艺术和建筑的风格,到它对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的启发。本书以丰富的原始文献(包括希腊语编年史、拉丁语见证、阿拉伯和土耳其文记录)为基础,力图呈现一个复杂、矛盾,却又极其迷人的“永恒之城”的最终篇章。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感到非常惊艳,它仿佛是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每当你以为找到了出口时,作者又巧妙地把你引入了另一个更深邃的角落。叙事线索之间的穿插与呼应,处理得如同高手下棋,处处留白,却又暗藏杀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构建历史背景时的那种“信手拈来”的功力,看似不经意地带过一些历史典故,实则蕴含着深厚的学养,既没有让历史的厚重感压垮故事的流畅性,又保证了其历史的准确性和趣味性。这种平衡的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对“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和期待,阅读过程就像一场智力上的探险,让人欲罢不能,完全忘记了外界的一切纷扰。

评分

阅读的体验中,我最看重的是作者是否能带给我新的思考维度,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其出色。它不仅仅是在讲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更是在探讨人性深处的永恒命题。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解读,引发了我对当下许多社会现象的重新审视。这种带着历史的厚度去看待现代问题的方式,让我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那些看似是历史的必然,在作者的笔下,却展现出无数种可能性,让人不禁反思“如果当时……会怎样”。这种哲学层面的启发,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消遣娱乐,更像是一次与先贤的隔空对话,让人在合书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需要时间去消化其中的深意。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摒弃了时下流行的浮夸和矫饰,回归到一种质朴却又极富表现力的书面语境中。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久违的踏实和沉静。作者对词汇的选择和组合,总能带给人一种“原来可以这样说”的惊喜感。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样堆砌辞藻,而是用最恰当的文字,去描摹最微妙的感受。特别是那些环境的描写,寥寥数语,却能勾勒出鲜活的场景,仿佛可以从中嗅到古老的墨香和尘土的气息。这种返璞归真的文字力量,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代入感,让读者能够轻易地跨越时空,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实属难得的阅读享受。

评分

我必须称赞作者在叙事节奏把控上的大师级手腕。整本书读下来,张弛有度,高潮迭起却又不让人感到疲惫。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节奏骤然加快,如同江河决堤,气势磅礴;而在描绘日常生活的琐碎与温情时,笔触又变得舒缓而悠长,如同春日午后的溪流,潺潺细语。这种强烈的对比和流畅的过渡,使得阅读体验如同欣赏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每一个乐章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作用。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坐在一个高处的观者,既能看清全局的宏大叙事,也能深入到最微小的细节中去体会其中的悲欢离合,整体感觉非常完整且令人满足。

评分

这部书的文笔真是细腻得让人心头一颤,作者对细节的捕捉简直是入木三分。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身处其中的宋代人,能闻到街角的茶香,感受到微风拂面的凉意。尤其是在描绘人物内心的挣扎和复杂情感时,那种笔触的轻重缓急拿捏得恰到好处,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故事,更像是在缓缓展开一幅历史的画卷,每一个笔触都充满了匠心。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历史事件的角度,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平铺直叙,而是从侧面去烘托出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命运,读起来酣畅淋漓,完全沉浸其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这种行文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在近期的阅读体验中是极为罕见的,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然后又怅然若失地合上书页,回味无穷。

评分

本卷主要写宋太宗执政中后期的一些事儿。

评分

作者文笔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快递很快 快递小哥服务态度无敌了 京东自营就是靠谱

评分

哈哈哈还好还好

评分

看了第一卷,一直念念不忘,于是把第二卷到第五卷都买了,精彩。就是才讲到宋仁宗,有点不过瘾。

评分

快递很快 快递小哥服务态度无敌了 京东自营就是靠谱

评分

正版,很好哦。

评分

送货快,价格优惠

评分

哈哈哈还好还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