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发表于2025-01-18
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火车的到来扰破了村子的宁静,村落里的黑人小孩赤着脚,大一点的小孩背着小小孩,他们伸出小手,笑着闹着跟着火车跑,希望乘客能扔下一点什么。这就是了,中国人留给非洲的礼物——坦赞铁路,半个世纪的岁月摩挲已让它充满故事。
1970年,经济刚刚恢复的中国拿出10亿人民币,动员5万余人深入非洲腹地,帮助坦赞两国修建一条横穿非洲的铁路。没膝的淤泥、四五米高的荒草、猛烈的暴雨、险恶的裂谷、疟疾、肝炎、霍乱,许多援建的中国人再也没能回来。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中非人民用汗水和生命完成了铁路的修建。
落成后的铁路一度充满生机,城镇像被吸住一样,不断向铁路靠拢,成吨的铜矿顺着它得以外运。在非洲人的眼里,它是一条向他们输送着商机和就业机会的血管。然而,40多年过去了,这条铁路如今却因为经营不善变得伤痕累累,许多荒唐的现状甚至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程度。沿线的百姓如今过着怎样的生活?沿着它穿越非洲一路上,会有怎样的奇闻异事?会看到怎样的非洲?
一条铁路,一部历史。铁路、纺织厂、农场,沿线的三个故事串联起这条铁路的古往今来。跟着作者的镜头与文字一路穿越非洲,与那些不同国籍、肤色、年龄的人相遇,你会感动,会欢笑,会不忍。
陈晓晨,1984年出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第一财经日报》资深国际记者,现任第一财经研究院院长助理。有过多年国际报道和研究经历,另著有《美国大转向:美国如何迈向下一个十年》。
业余撰稿人,职业吃货。热爱旅行,热爱各国美食。2011年起开始非洲之旅,沿着坦赞铁路穿越非洲,与沿线的当地人一同吃住、劳作。回国过将坦赞见闻发表于《第一财经日报》,反响热烈,连载10周。
★晓晨在调动了自己的身体、情感,勇气和技能细胞之后,独自登上了一列40年前承载着中非友情的列车。尽管路途遥远,车厢陈旧,环境恶劣,但他观察独特,记录鲜活,值得一读。真诚地希望这段铁路能够延续,情感更加深挚,记录世代永存。
—— 梁子 《非洲十年》作者
★中国第1位深入非洲部落的女摄影师
读晓晨的文章如同与自己在坦桑朝夕相处的老同事回忆曾经的难忘岁月,痛苦与幸福,感叹与感动,失望与希望,他说出了我的心里话,表达了我难以用文字表达的心结。
—— 许欢平 原坦桑尼亚友谊纺织厂董事长
本书受访者之一
★在工作中,我深感目前我国对非洲的了解认识是非常欠缺的,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媒体报道都是如此。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有价值的深入一线的调研。而这部书正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 韩方明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非洲有很多野生动物,非洲黑人很穷,住在茅草屋里,还有部落酋长。然而,非洲到底什么样子?这部书给了我们一些身临其境的答案。对非洲有兴趣的旅行者、投资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所有愿意了解非洲的人,都可以把这本书当作读物。
—— 秦朔 《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本书写的三个故事勾勒出中非合作在不同时期的不同作用,很具代表性。任何希望了解中非合作真实情况的人,都应该像晓晨这样去非洲走一走,看一看。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也才可能对中非关系作出有份量的评论。
——李安山 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自序
第一篇 坦赞铁路:过去·现在·未来
印象
上路
受伤的铁路
“靠铁路、吃铁路”的沿线百姓
寻觅中国身影
终点,也是起点
十字路口
尾声
第二篇 一家中非合资样板企业的兴衰
友谊
改制
困境
技改
官司
对立
饭碗
高墙
尾声
第三篇 耕耘非洲:坦桑尼亚中国剑麻农场的真实故事
剑麻王国
坦赞铁路与农场
筚路蓝缕
6个人管理1000人
水土与人和
磨合
扶贫,盈利,还是战略?
尾声
附录
旅行花絮及照片
决定踏上重走坦赞铁路之旅,最初的动力是来自笔者的大学老师——李保平。
李保平老师生前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师,非洲问题专家,也是笔者大学时期同年级的班主任。说实话,李老师毕竟是上一代人,在年轻人看来多少显得有点儿“土”。他自己倒是一直很想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为此还时常找机会睡在学生宿舍,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有一次,他不知怎么想的,不懂风情地掀开了一位同学铺上的帘子,结果不幸搅扰了里面的一对学生鸳鸯。李老师赶忙说,你们继续,你们继续。
李老师给我们讲授专业课《非洲政治与外交》。时值大四,无心上课,再加上李老师的课是在第1、2节,一大早8点开课,根本从床上爬不起来。所以,很惭愧地说,李老师的课笔者总共才上过一次,而且也是在昏昏中睡过去的,只记得迷迷糊糊中,有不少非洲的照片,有狮子大象,还有部落里的茅草屋。
国际关系,研究的虽说是整个世界,但是一般中国人一说起“国外”,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其次是欧洲澳洲,然后是日韩。至于非洲,远在普通人的视野之外,而且会把它当作“饥饿”、“野蛮”、“贫穷”之类的代名词。显然,这不被“主流”瞧得上眼。笔者在大学里,虽说学的是整个国际关系,但是眼睛盯的还是欧美,对非洲几乎是一无所知。
开始让笔者对非洲感兴趣的,是笔者的大学毕业典礼。典礼上,李保平老师作为教师代表致毕业寄语。他给我们讲了一段非洲的故事:说以前中国对非洲很下工夫,非洲也对中国有很多回报;但是,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中国外交比较重视西方,对非洲不像原来那么重视了,于是有的非洲人说,中国人是“结识新朋友,丢掉老朋友”;而现在,中非关系正在进入新时期——说这话的时候恰逢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前夕。最后,他把这段故事当作寓言,叮嘱我们,毕业后无论结识多少新朋友,都不要忘了学校里的老朋友。
工作以后,对李老师比在学校时还多了解了一些。笔者采访过李老师,听他讲非洲是“风险与机会共舞”,还知道他去过20多个非洲国家,经常是自费去,有时为了省钱住在没有空调的房间,在非洲的炎热天气下这是很不能忍受的——笔者这回在非洲内陆村镇,就经常住这样的房间,别说空调了,一停电连电风扇都不转,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这让笔者终于体会到李老师当年是多么不易。
2010年夏,笔者突然听到噩耗,李老师于最后一次非洲之行后不久不幸去世。他曾誓跑遍所有非洲国家。现在,这成了永远的遗憾。
他的去世给笔者触动很大。我开始想,究竟是什么,吸引着李老师一次又一次踏上非洲之旅,不惜为之付出时间、精力乃至生命?
笔者找到了一个切入点:坦赞铁路。这也是受到了美国教授孟洁梅《非洲的自由之路》一书的启发。回到家,父母也告诉笔者,说坦赞铁路是他们那个时代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有一个讲坦赞铁路的相声段子《友谊颂》,包含了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不过,对笔者来说,更大的吸引力不是寻访历史,而是在新的时期,审视这条铁路对中国、对中非关系的意义。
2011年,在经过数月准备后,笔者只身一人踏上了非洲大陆,开始了重走坦赞铁路之旅。其间的辛苦大大超出笔者的想象。一路上,被小偷偷过,险些被抢过,过海关被刁难过,还在坦赞铁路沿线被人身拘禁过,至于被索要钱财那更是家常便饭。最大的麻烦还是疑似感染疟疾(直到现在笔者都闹不清那到底是疟疾还是其他疾病),身体不适,思维停滞混乱,让笔者差点产生“这条小命要搁在非洲”的想法。有一天晚上病症再次袭来的时候,一个人在旅馆房间里哭,觉得此生再也见不到父母了。
当然,此行的乐趣也超乎了笔者想象。非洲确实贫穷,非洲人的文化和思维习惯也确实与我们大不相同,但是她确实是“希望的大陆”。一路上,笔者与非洲人同吃、同玩、同劳动,与蚊虫们共进一盘餐,与非洲同呼吸。笔者一路遇见的非洲人、驻非洲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也都对笔者提供了热情的帮助。
首先,感谢笔者供职的《第一财经日报》的领导给了笔者这样一个平台,放手让笔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重走坦赞铁路之旅给予了大力支持。感谢中国驻坦桑尼亚大使馆、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赞比亚驻华大使馆促成了此行,并在旅途中提供了便利。
感谢美国马卡莱斯特大学教授孟洁梅(Jamie Monsoon)与笔者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并向笔者介绍了她在坦赞铁路沿线的向导。感谢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刘海方老师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李小云教授为笔者此行提供各种信息。感谢南非金山大学为此次旅行提供部分经费支持,特别感谢新闻系布里吉特?里德(Brigitte Read)为促成笔者此行以及为促进中非媒体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感谢在笔者旅途中接受笔者采访的所有人,其中特别感谢坦赞铁路技术合作中国专家协调组组长苗忠、中坦合资友谊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彬、中非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善远,祝愿坦赞铁路、友谊纺织厂和剑麻农场都有光明的未来。感谢中国援赞医疗队,以及华为公司东南非地区部的老汪和梁立,在笔者患病时为笔者提供了治疗和大力帮助——笔者认为,援非医疗队代表了中国在非洲的优良传统,而华为这样的民营企业则代表了中国在非洲新兴的市场力量,二者同为未来中国对非洲战略的两大支柱。感谢笔者的向导查拉米拉(Chalamila)、乔治(George)和那斯罕(Nathan),他们辛苦工作,为笔者保驾护航,特别是查拉米拉还化解了一次抢劫险情。从他们身上,笔者看到了非洲普通百姓对中国人的情谊。
为笔者的重走坦赞铁路之旅提供帮助的还有很多人,恕不能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谢!
回国后的成书也是一项大工程。感谢第一财经研究院实习生吴劭杰、张煜如、娄敏、迟琳、孙佳宁、陈思佟、师文涛、袁子焰等同学整理录音、各种文字资料和制作图表,也在此特别对大家忍受“非洲式英语”的折磨表示歉意。感谢为本书成文提供帮助的所有同事,特别感谢《第一财经日报》编辑郭涛涛、宋冰、马俊为本书文章的内容和标题等进行的修改订正。在报纸上刊发了部分内容后,《第一财经日报》编委徐以升最早提出了结集出书的想法,并且一直在鼓励甚至是督促笔者,克服了笔者的惰性,在此表示特别感谢。感谢蓝狮子出版中心的图书编辑宣佳丽为成书付出的努力,特别是在成书遇到挫折、笔者快要放弃出书的时候,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书稿初成后,有很多师长、朋友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也一并致谢!当然,书中的谬误、疏漏、不当之处,概由作者负责。
本书付梓之时,第一财经战略研究院即将成立。笔者相信,这将是一个以创新方式为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作出贡献的智库,其中也包括对非洲问题的研究。笔者也将此书作为研究院成立的献礼。
最后,感谢我的父母。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但是,儿子工作职责所系,这些年一次次背上行囊远赴五洲四海。每次笔者远行,父亲都会找来世界地图,在上面努力标出笔者的旅行路线,每天都会发短信问候。当笔者行至坦赞边界的时候,由于手机信号不通,有两天时间失去了联系。可以想见,那段时间父母是多么着急。在此,笔者也对时时刻刻为笔者在海外安全操心的父母表达愧疚与感激。
在非洲,我时常感觉,自己被扔到了一个平行时空里,有时周遭的一切与故乡如此迥异,而有时又感到很熟悉。在非洲,时刻想着中国。回到中国,又时刻想着非洲。
我们的重走坦赞铁路之旅,就这样暂告一段落了。不过,无论是笔者的旅行,还是中非关系的旅程,都还远远没有结束。就在本书将要付梓的时候,一个新的思路涌现:未来,随着坦赞铁路整修提升,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Benguela Railway)重建运营,这两条“中国人的铁路”有望各自延伸,最终在非洲腹地汇合。这样,整个南部非洲东西方向的铁路干线将打通。如果操作得当,南部非洲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服务中国经济,也服务非洲当地百姓。
笔者也正在依此思路筹划下一次旅行——从非洲大陆东端出发,先沿着坦赞铁路,经由上次停下脚步的赞比亚北部铜矿带,然后再出发继续向西,穿越刚果(金)南部,坐上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最后抵达非洲大陆西端,从印度洋到大西洋,完成“横穿非洲大陆之旅”。
终点,同样也是起点。
陈晓晨
于北京 远洋新天地
2013年11月
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好书
评分非常给力的一本书,,,,,
评分看了这本书,了解了非洲的一些人,一些事,也了解了中国和非洲之间的情谊。一条铁路上的故事,那些相遇的故事很让人感动
评分师兄写的书,友情支持,哈哈,推荐阅读,这是我们的学霸
评分书的内容蛮有趣味的,读起来还不错
评分坦赞铁路,对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人们来说是一道永远抹去的回忆。那时候,中国的经济刚刚起步,却能够拿出10亿人民币,动员5万多人,帮助非洲人民修建这样一条战略意义非同寻常的铁路。作者的脚步也就是随着这条铁路开始走进非洲大陆,从而为我们带来真实的回应。这条铁路曾经辉煌过,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时过境迁,这条铁路如今却变得沉寂。于是,浴火重生还是永久沉寂成为摆在两国人民面前的问题。而这也似乎带着作者追问:中国对于非洲的对外政策也在这条铁路上画了一个圈,从政治外援、经济外援到合作共赢。
评分还不错 很喜欢 还没看完 内容精彩 物流快 客服好
评分好书
评分不错,就是包装破损,书有折痕
寻路非洲:铁轨上的中国记忆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