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华字典(双色版)

学生新华字典(双色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 著
图书标签:
  • 字典
  • 语文
  • 工具书
  • 学生用
  • 双色
  • 新华字典
  • 参考书
  • 学习
  • 小学
  • 初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5790031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347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800
字数:922000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收录汉语单字7000多个,包括通用规范汉字一级字表3500字。3500字多功能展示,包括部首、结构、五笔、英语、笔顺、释义、组词、成语等;此外的字头则出注音、释义。部分常用字设古字形义解说,并配插图。

作者简介

汉语大字典编纂处的成员由全国从事语言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他们具有丰富的字典编纂经验,编纂出版了一批优秀的工具书,所编《汉语大字典》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等奖项。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1

凡例3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5

部首检字表8

(一)部首目录8

(二)检字表11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53

字典正文1

附录735

一、汉字笔画名称表735

二、汉字笔顺规则表735

三、汉语拼音方案736

四、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738

五、中国历史纪年简表741


前言/序言

  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对工具书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我们编写了这本多功能《学生新华字典》。本字典共收录汉语单字7000多个,其中包括《通用规范汉字表》一、二级字表全部字头,以及三级字表中相对常见的部分字头。可供学生、中等文化读者及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使用,也可供教师备课、家长辅导学生时参考。

  为了切实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我们充分突出了字典的实用性特色:

  一、功能完备。这主要体现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上,我们设计了多种功能,如:部首、结构、五笔码、英语、笔顺、释义、组词、成语……各功能项根据实际情况或有减省,或全部具备。这些功能项都非常适用,对小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释义准确,通俗易懂。本字典力求在解释准确的前提下,做到浅显易懂,注意释义用语的通俗性,尽可能用浅显明白的语言解释,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举例丰富,简单明了。绝大多数义项下都有例证,形式上有的是词或短语,有的是句子,内容丰富多样;而且例证给出的语境都比较完整,可以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字义和用法。

  四、附录中有《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中国历史纪年简表》等内容,非常实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朋友随时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

  本字典的编写工作得到了许多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及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四川辞书出版社多位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负责编写工作的是鲁六先生,参加编写的人员具体分工如下:A—J部分由范海予、刘亚男、郑红编写;K—S部分由吴振兴、杨佩娟、杨涛编写;T—Z部分由魏现军、冯舒冉编写;鲁六负责统一协调和审订工作。另外缑瑞隆、田明秋、张大红、刘芳、孙丽君、吕晓丽等也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工作。

  多功能字典如何编撰才能满足读者需要,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功能太少不好,太多了也不好,关键是要实用而恰到好处。在这方面我们作了初步尝试,但由于水平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希望各界先进及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再版时修订得更加完善。




《汉字演变与文化溯源:一部探寻中华文明脉络的工具书》 引言:汉字的生命力与历史的重量 汉字,作为世界上仍在广泛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系统之一,不仅是记录汉语的工具,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哲学思想、艺术审美和生活方式的活化石。它承载着炎黄子孙的集体记忆,每一次笔画的勾勒,都牵引着文明深处的呼吸。然而,现代人面对浩如烟海的字库,往往感到一种知识上的隔阂——我们使用汉字,却常常不理解它“所以然”的道理。 《汉字演变与文化溯源:一部探寻中华文明脉络的工具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并非一部旨在普及基础识字或提供快速查询的日常工具书,它与《学生新华字典》(双色版)侧重于规范、收录当下通用字汇和现代汉语释义的定位截然不同。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带领读者穿透现代楷书的表象,深入探究汉字从远古图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篆书,再到隶书、草书、楷书的漫长演化历程,并挖掘每个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涵与社会变迁。 第一编:字源的“创世记”——从刻符到六书的解析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汉字诞生的神话与科学的结合。我们首先回顾了仓颉造字的传说,但更侧重于考古学和古文字学提供的实证。 1.1 早期刻符与陶文的线索: 详细考察了贾湖刻符、半坡陶符等前文字阶段的符号,分析它们与后世汉字的潜在联系,探讨早期先民如何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抽象描摹来建立交流系统。 1.2 “六书”理论的精深解读: 《说文解字》中的“六书”是理解汉字构形的基石。本书将超越教科书式的简单定义,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大造字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 象形与指事的辨析: 深入探讨了“日”“月”等基本象形字,如何通过笔画的简化、线条的定型,逐渐脱离具象,以及“上”“下”等指事字如何通过抽象的指示符号来表达方位和数量关系。 会意的诗意构建: 重点展示了如何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部件,创造出全新的、富有哲学意蕴的意义,例如“休”字中“人”与“木”的组合,体现了早期农业社会对休憩的重视。 形声字的效率革命: 阐述了形声字如何占据现代汉字总数的绝大多数,分析其“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机制,揭示了汉字在表达效率上的巨大飞跃。 第二编:书体的流变——墨迹中的权力与审美 汉字的美感与其载体、书写工具和时代风尚紧密相连。本书的第二部分,致力于描摹不同历史时期,汉字形态的风格演变。 2.1 甲骨文的贞卜世界: 以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其刀刻的特点、语法的原始性,以及其中蕴含的商代宗教信仰和王室活动信息。我们不仅展示了字形,更尝试重建刻写时的思维过程。 2.2 金文的庄严与规范: 探讨周代钟鼎文的厚重与典雅,分析不同时期金文的地域差异(如毛公鼎与散氏盘),以及它如何成为维护宗法制度和权力宣示的重要载体。 2.3 篆书的统一与隶变: 重点解析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大历史意义。详细对比大篆与小篆的差异,并着重分析“隶变”这一关键转折点——它如何打破了象形表意文字的传统束缚,使汉字结构更加扁平化、笔画化,为后世的规范书写奠定了基础。 2.4 楷、草、行的艺术生命: 追溯魏晋南北朝以来,楷书的成熟、草书的狂放与行的便捷,分析王羲之、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大家,如何赋予这些基本书体以独特的时代精神和个人风格。本书并非书法技法教程,而是从文化史的角度,解读这些书体背后的社会需求和审美取向。 第三编:部首的哲学——拆解与重构的思维迷宫 现代字典侧重于按笔画或拼音排序,而本书则回归汉字的“内在逻辑”——部首系统。 3.1 部首的原始生态: 考察部首从早期符号的“自然归类”如何演变成后世字典的“检字工具”。分析“三点水”、“提土旁”等常见部首的起源,揭示它们最初与水、土地、行为等原始概念的紧密关联。 3.2 语义链的构建: 以某一特定部首为例,追踪其下属的汉字群,展示一个部首如何串联起一个庞大的语义家族。例如,深入分析“心”字旁和“忄”字旁下的所有字,探究古人如何用微小的形态变化来区分“情感的内在状态”与“外在的情绪表达”。 3.3 偏旁部首与文化映射: 探讨某些部首在特定历史时期所承载的特殊含义。例如,在农耕文明背景下,“禾”、“犭”、“彳”等部首所代表的物质基础和生存方式,是如何被固化在语言结构中的。 第四编:跨时代的语用与文化负荷 汉字的意义是流动的,其文化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加载或剥离。 4.1 古义的失落与今义的衍生: 选取一批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但在古代具有截然不同含义的词汇进行专题研究。例如,“走”(古代指跑,现代多指行走)、“汤”(古代指热水或开水,现代多指汤羹)等,揭示语言的惯性与变异。 4.2 典故与文化基因: 深入挖掘与特定汉字相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辨。分析这些“文化基因”是如何影响一个字的语感和使用范围,使得简单的文字组合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厚度。 4.3 汉字与科技、外来文化的融合: 探讨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汉字在创造新词(如“电”、“汽”、“铁”等)时所展现出的强大适应性,以及在新技术领域中,汉字如何通过复合构词来精确表达复杂概念。 结语:活着的历史 《汉字演变与文化溯源》旨在提供一种深度的阅读视角。它要求读者放下对速查效率的追求,转而沉浸于汉字作为一种有机生命体的生长过程。通过对字形、结构、演变的系统梳理,本书试图证明: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孤立的符号,而是连接着我们祖先的智慧、他们的生活图景,以及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脉络。掌握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的重量与深度。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它的时候,主要还是冲着它在传统基础知识方面的权威性去的,毕竟“新华”二字代表了一种标准。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我发现它对于维护传统规范的坚守,丝毫没有影响其面向未来的视野。它的检索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照拼音、部首还是笔画查找,反应速度都极快,而且索引系统的逻辑性非常强,几乎不可能出现找不到词条的情况。而且,它在处理一些古典或文言词汇的解释时,也保持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将解释简化到失真。这种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的平衡点,让它既能满足老一辈学习者的严谨要求,也能让新一代的读者在接触经典时,拥有一个可靠的桥梁。它真正做到了在各个维度上,都配得上它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对未来的期许。

评分

这本厚实的字典,拿到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纸张摸起来光滑而坚韧,一看就是精挑细选过的材料,而不是那种一翻就容易卷边的廉价纸张。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配色沉稳,一看就知道是为严肃的学习者准备的工具书。我最欣赏的是它的排版布局,字体的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清晰易读,又不会显得过于呆板。每一个词条的释义都详略得当,不会像有些字典那样冗长拖沓,让你在查阅特定信息时感到抓狂。更难得的是,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会辅以非常精炼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选择都紧密贴合现代语境,让我这个成年学习者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也能有所收获。整体来看,这本字典的设计哲学就是“高效与精准”,它就像一个沉静的导师,默默地在你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准确的指引,绝不喧宾夺主,让人感到非常信赖。

评分

我个人对工具书的耐用性有极高的要求,因为我习惯于在书页上做大量的批注和重点标记。这本字典的装订工艺让我非常满意,无论我如何用力翻折特定的页码,书脊都没有出现任何松动的迹象,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印刷质量稳定得惊人,即便是靠近内页折痕的地方,墨迹也依然均匀饱满,没有出现任何模糊或洇墨的现象,这对于需要精确分辨同形异义词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尝试用不同类型的笔进行标记,发现它对普通钢笔墨水的吸附性处理得很好,基本不会有渗透到下一页的烦恼。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产品质量的严肃态度,让人觉得这笔投资非常值当。

评分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用”字上的深挖。它不仅仅告诉你这个字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它会清晰地展示这个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和搭配习惯。我发现许多我自以为掌握了的词汇,通过对照字典里提供的多组例句和辨析,才真正理解了其语用上的边界。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近义词,它提供的区分点往往是那么的直击要害,寥寥数语便能茅塞顿开。我感觉自己在使用它的过程中,语言的精确性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这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实战型的写作指南。对于那些追求表达地道、精准的读者来说,这种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关注是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说实话,初次翻开它的时候,我有点被里面的内容密度吓到了,但很快我就适应了这种信息量巨大的编排方式。它不像市面上很多面向低龄儿童的工具书那样,用大量的卡通插图和花哨的边框来分散注意力,而是将宝贵的版面完全留给了知识本身。这种极简主义的风格,反而更适合需要深度学习的人群。我特别留意了它的收录范围,感觉它对一些时代新词的收录速度和处理方式非常到位,没有那种老旧工具书特有的滞后感。比如在解释一些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相关的词汇时,它的释义不仅准确,还略微带有一丝对语境演变的洞察,这在同类字典中是相当少见的。我发现自己不再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查字工具,它更像是一本浓缩的语言发展史的速览本,每一页都凝聚着编辑团队对语言脉络的深刻理解。

评分

京东质量有保证,快递有很快,好评!

评分

急急急

评分

京东质量有保证,快递有很快,好评!

评分

京东质量有保证,快递有很快,好评!

评分

YJHMNX

评分

图文清晰,满意!

评分

急急急

评分

还不错,速度超快,有发票

评分

少好多字不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