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藥物活性篩選

現代藥物活性篩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段為鋼,雲宇 編
圖書標籤:
  • 藥物篩選
  • 高通量篩選
  • 活性化閤物
  • 藥物發現
  • 藥物研發
  • 生物化學
  • 分子生物學
  • 化學生物學
  • 藥物化學
  • 靶點識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90216
版次:1
商品編碼:1197698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7
字數:30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藥物活性篩選是新藥研發的基礎性工作,《現代藥物活性篩選》主要按照藥物活性篩選體係構成的思路,較係統地介紹瞭樣品庫建設、靶點(庫)建設和篩選方法。《現代藥物活性篩選》融匯瞭編者多年的教學和科研經驗,根據藥物作用的原理對藥物活性篩選工作從操作層麵進行瞭梳理,從生物物理學和生物化學角度對分子層麵的藥物活性篩選方法進行闡述,並用編者親自經曆的案例進行說明;編者對細胞層麵的活性篩選也有獨到的說明。此外,《現代藥物活性篩選》還歸納瞭新藥發現的曆史,收集瞭與諾貝爾奬有關的新藥發現故事,以增強《現代藥物活性篩選》的啓發性和趣味性。
  《現代藥物活性篩選》結構清晰,適閤擬從事藥物活性篩選工作的初學者作為教材閱讀,也可供有一定學習和工作經曆的相關人員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1 緒論
1.1 藥物作用的本質
1.2 藥物發現簡史
1.3 藥物研究的規律
1.4 新藥研發的一般過程
1.5 藥物篩選和藥物研究的聯係與差彆
1.6 現代藥物篩選體係的構成
1.7 開展新藥篩選的意義
1.8 主要概念
1.9 關於本書
小結

2 樣品庫建設
2.1 樣品的一般來源
2.2 組閤化學
2.3 點擊化學
2.4 肽庫
2.5 核酸庫
2.6 植物提取物庫
2.7 樣品的配製與保存
小結

3 藥物靶點
3.1 靶點的發現
3.2 靶點的標準
3.3 靶點的來源
3.4 常見的靶點類彆
3.5 “最佳”靶點的考慮
3.6 常見的靶點
3.7 常見的疾病靶點
小結

4 藥物活性篩選的原理
4.1 藥物活性篩選的策略
4.2 藥物和靶點的相互作用
4.3 生物物理學原理(親和反應)
4.4 生物化學原理
小結

5 篩選模型常用的檢測信號
5.1 吸光度
5.2 熒光強度
5.3 熒光相關光譜
5.4 熒光偏振
5.5 時間分辨熒光
5.6 熒光共振能量轉移
5.7 錶麵等離子共振
5.8 化學發光
5.9 等溫滴定量熱法
小結

6 藥物篩選的硬件和模型要求
6.1 一般設備
6.2 關鍵設備
6.3 細胞室
6.4 藥物篩選的一般流程
6.5 篩選模型的評價
小結

7 基於靶點的藥物活性篩選(1):Rho激酶抑製劑的篩選(生物化學原理)
7.1 材料
7.2 ROCK-CD重組錶達的設計
7.3 ROCK-CD的分子剋隆
7.4 ROCK-CD的活性鑒定
7.5 ROCK抑製劑篩選模型的建立
7.6 ROCK抑製劑篩選
7.7 生物學驗證
7.8 討論
小結

8 基於靶點的藥物活性篩選(2)——dUTP酶抑製劑的篩選(生物物理學原理)
8.1 材料
8.2 dUTP酶剋隆
8.3 活性檢測
8.4 dUTP抑製劑篩選(親和原理)
小結

9 基於活性小分子的靶點篩選雷公藤甲素的作用機製研究
9.1 簡述
9.2 方法
9.3 結果
9.4 討論
小結

10 細胞水平的活性篩選
10.1 細胞培養
10.2 細胞活力篩選
10.3 細胞增殖研究(BrdU摻入實驗)
10.4 細胞分化研究
10.5 細胞綜閤功能狀態研究
小結

11 組織器官水平的活性評價
11.1 組織器官灌流的參考條件
11.2 器官灌流
11 3 組織灌流實驗
小結

12 新藥發現和諾貝爾奬
12.1 胰島素的發現
12.2 維生素的發現
12.3 乙酰膽堿的發現
12.4 磺胺的發現
12.5 青黴素的發現
12.6 DDT的發現
12.7 腎上腺皮質激素的發現
12.8 鏈黴素的發現
12.9 前列腺素的發現
12.10 β受體阻斷劑的發明
12.11 NO的發現
12.12 阿維菌素和青蒿素的發現
小結
附錄 相關資源
後記

前言/序言


《藥學前沿探索:理論與實踐解析》 這是一本深入剖析現代藥學研究領域前沿理論與實踐的專著。本書旨在為藥學研究者、醫藥企業研發人員、藥物政策製定者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個全麵、係統的知識框架,幫助他們理解並應對當前藥物研發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核心內容聚焦: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現有藥物,而是著眼於驅動藥物創新和優化的底層邏輯與新興技術。我們將從以下幾個關鍵維度展開深度探討: 藥物發現的創新範式: 高通量篩選與自動化技術: 詳細闡述如何利用先進的自動化平颱進行大規模化閤物篩選,包括藥物靶點的識彆、化閤物庫的構建與優化、篩選策略的設計以及數據分析的核心技術。重點介紹微流控技術、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在提升篩選效率和準確性方麵的應用。 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藥物發現中的革命: 深入分析AI如何顛覆傳統的藥物發現流程,包括利用深度學習模型預測化閤物活性、設計全新分子結構(De Novo Design)、優化先導化閤物(Lead Optimization)、預測藥物毒副作用以及輔助臨床試驗設計。我們將探討各種AI算法(如生成對抗網絡GANs、圖神經網絡GNNs)在藥物研發不同階段的具體應用案例和技術挑戰。 計算藥物設計與分子模擬: 詳細介紹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SBDD)和基於配體的藥物設計(LBDD)的原理與實踐。涵蓋分子動力學模擬、量子化學計算、分子對接(Molecular Docking)等關鍵技術,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理解藥物-靶點相互作用、預測結閤親和力、優化化閤物構象。 組閤化學與高通量閤成: 探討組閤化學在快速生成大量結構多樣性化閤物方麵的作用,以及與高通量閤成技術(如固相閤成、平行閤成)相結閤,如何極大地加速先導化閤物的發現進程。 藥物作用機製的深度解析: 錶觀遺傳學與藥物乾預: 深入探討錶觀遺傳學修飾(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在疾病發生發展中的作用,以及針對這些靶點開發的藥物(如HDAC抑製劑、DNA甲基轉移酶抑製劑)的最新進展和作用機製。 RNA靶嚮藥物與基因療法: 聚焦於以RNA為靶點的創新藥物研發,包括反義寡核苷酸(ASOs)、小乾擾RNA(siRNAs)、微小RNA(miRNAs)及其模擬物/拮抗劑。詳細解析其作用機製、遞送係統挑戰以及在遺傳性疾病、腫瘤等領域的應用前景。 蛋白質相互作用調控藥物: 探討如何通過設計小分子抑製劑、激活劑或分子膠(Molecular Glues)來調控緻病性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開發齣新型治療藥物。重點關注PROTAC(蛋白降解靶嚮嵌閤體)等新興技術。 微生物組與藥物代謝: 分析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功能及其對藥物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ADME)的影響。探討如何利用微生物組的知識來優化藥物療效、降低毒副作用,以及開發基於微生物組的療法。 先進的藥物遞送係統與製劑技術: 納米技術在藥物遞送中的應用: 詳細介紹各種納米載體(如脂質體、聚閤物納米粒、金納米粒子)的設計與製備,以及它們在提高藥物穩定性、靶嚮性、生物利用度和降低毒副作用方麵的優勢。重點關注響應性納米遞送係統和智能納米藥物。 新型給藥途徑與緩控釋技術: 探討非口服給藥途徑(如透皮給藥、吸入給藥、眼內給藥)的最新進展,以及先進的緩控釋技術(如微針、植入劑、水凝膠)如何實現長效釋放、減少給藥頻率、提高患者依從性。 生物大分子藥物的製劑挑戰: 針對蛋白質、抗體、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藥物,深入分析其在儲存、運輸和給藥過程中的穩定性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凍乾、復配、佐劑等技術來剋服這些挑戰。 藥物研發的轉化醫學與臨床前評價: 疾病模型與生物標誌物: 探討如何構建和利用更接近人類疾病生理病理狀態的體外模型(如類器官Organoids, “器官芯片” Organs-on-a-chip)和體內模型(如基因編輯動物模型)進行藥物療效和毒性的初步評估。重點介紹新型生物標誌物的發現、驗證及其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 藥代動力學(PK)與藥效動力學(PD)研究: 詳細闡述PK/PD研究在藥物早期開發階段的重要性,包括模型建立、參數估算以及如何利用PK/PD數據指導劑量選擇和優化給藥方案。 安全性評價與毒理學研究: 梳理現代藥物安全性評價的標準與方法,包括體外毒性測試(如hERG通道阻滯、肝細胞毒性)和體內毒性研究(如GLP標準下的毒理學研究),以及如何利用計算毒理學(In Silico Toxicology)來預測潛在風險。 藥物研發的法規、倫理與産業化: 全球藥物注冊與審批流程: 介紹不同國傢和地區(如FDA, EMA, NMPA)藥物注冊申報的關鍵要求、審評流程和技術指導原則,幫助研究者理解藥物上市的法規路徑。 知識産權保護與藥物專利: 探討藥物研發中的知識産權策略,包括專利申請、布局、規避和無效宣告,以及如何保護創新成果。 藥物經濟學與市場準入: 分析藥物研發的成本效益評估、衛生技術評估(HTA)以及藥物在不同國傢和地區市場準入的策略。 開放創新與藥物研發閤作: 討論當前藥物研發領域閤作模式的演變,包括學術界與産業界的閤作、CRO/CDMO的作用、藥物發現聯盟以及開放式創新平颱的價值。 本書特點: 理論與實踐深度結閤: 既有嚴謹的理論基礎闡述,又輔以大量前沿研究成果和實際案例分析,幫助讀者構建係統認知。 前瞻性與創新性: 聚焦於當前及未來藥物研發領域最熱門、最具顛覆性的技術和方嚮,為讀者提供行業發展的前瞻性指導。 多學科交叉視角: 融閤瞭分子生物學、化學、藥理學、計算科學、工程學、醫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知識,展現藥物研發的綜閤性。 麵嚮未來挑戰: 探討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模式變革,剋服當前藥物研發高投入、高風險、低成功率的睏境。 目標讀者: 從事新藥研發的科學傢、研究員、工程師。 醫藥企業的研發管理人員、項目負責人。 藥物監管機構的審評專傢、政策製定者。 藥學、藥理學、生物技術、醫學等相關專業的碩博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 對現代藥物研究領域感興趣的科研人員和從業者。 《藥學前沿探索:理論與實踐解析》將是一本陪伴您深度理解和把握現代藥物研發脈搏的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獨特,有一種古典的韻味,但又處處透露著前沿的科學思想。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感覺就像是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學者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作者在描述那些復雜的生化反應和分子相互作用時,用詞非常精準,但又不失文學的美感,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書中對於一些曆史上的經典案例的引用,以及對科學傢們不懈追求的描繪,都充滿瞭感染力,讓我為之動容。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失敗”的闡述,他並沒有刻意迴避藥物篩選過程中遇到的挫摺和挑戰,而是將這些視為寶貴的經驗,從中學習和成長。這種對科學精神的深刻理解,貫穿瞭整本書的始終。我還注意到,作者在探討一些新興的篩選技術時,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更上升到瞭對生命本質和疾病機理的哲學思考。這種宏大的視角,讓我對藥物活性篩選的意義有瞭更深的體悟,它不僅僅是為瞭開發新藥,更是為瞭改善人類的健康,提升生命質量。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科學著作的期待。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方,深藍色的背景搭配銀色的書名,給人一種專業而又現代的感覺。我一直對藥物研發的幕後過程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新藥是如何從無數化閤物中脫穎而齣的。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被其中介紹的各種尖端技術和創新方法所吸引。作者詳細地闡述瞭高通量篩選、組閤化學、生物信息學等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並且通過大量生動的案例,讓我對這些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例如,書中對靶點導嚮篩選和錶型篩選的對比分析,以及它們各自的優缺點,都讓我茅塞頓開。我還特彆關注瞭其中關於計算化學和分子模擬的部分,這部分內容為我揭示瞭如何利用計算機來預測藥物分子的性質和活性,大大縮短瞭研發周期,降低瞭成本。書中的圖錶和流程圖也極具條理性,幫助我梳理瞭復雜的篩選流程。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是一部關於智慧與探索的史詩,讓我對藥物活性篩選這個領域有瞭全新的認識,也激起瞭我對未來更多可能性的想象。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非常接地氣,作者似乎是一位長期奮戰在藥物研發一綫的研究人員,他的語言充滿瞭實踐的智慧和對細節的關注。書中的例子大多取材於真實的研究案例,這些案例的分析深入而透徹,讓我看到瞭藥物活性篩選過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往往能夠決定項目的成敗。作者對於“數據處理和統計學分析”部分的講解,尤其讓我受益匪淺。他詳細介紹瞭如何從海量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統計學陷阱。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機器學習在藥物篩選中的應用”的探討,作者用非常淺顯的語言解釋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來加速藥物的發現進程。他還分享瞭許多自己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些真實的經驗分享,對於初入行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無價的財富。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諄諄教導,將他畢生的所學和所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瞭讀者。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講究,字號適中,行間距舒適,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內容方麵,作者似乎特彆擅長將一些晦澀的科學原理,通過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類比,轉化為易於理解的語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酶抑製劑篩選”的章節,作者用一個“鎖與鑰匙”的模型來解釋酶和抑製劑之間的作用機製,這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迅速 grasp 核心概念。書中還穿插瞭大量的數據圖錶和實驗流程示意圖,這些圖錶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信息的高度濃縮,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抓住關鍵信息。我反復研讀瞭其中關於“細胞篩選技術”的部分,作者對各種細胞模型,如體外細胞模型、體內模型以及類器官模型等,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和對比,讓我對不同模型的適用性和局限性有瞭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實用性非常強,對於那些希望快速瞭解藥物活性篩選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本寶貴的參考書。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簡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對藥物研發的概念一直停留在比較模糊的層麵,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神秘的領域。而這本書的齣現,就像一道光,照亮瞭我心中的迷霧。作者以一種非常易於理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介紹瞭藥物活性篩選的各個環節。從最初的分子庫的構建,到各種生物檢測模型的建立,再到數據分析和驗證,每一個步驟都講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虛擬篩選”的那一部分,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釋瞭如何通過計算機模擬來篩選潛在的藥物分子,這讓我覺得科技的力量真是太神奇瞭!而且,作者在講解過程中,並沒有迴避一些技術上的難點,而是通過深入淺齣的語言,將這些復雜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書中穿插的各種小故事和曆史淵源,也為枯燥的技術講解增添瞭一抹人文色彩。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次藥物研發的“探險之旅”,對整個過程有瞭清晰的脈絡和深刻的體會,對於未來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朋友來說,這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指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