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文學作品閱讀指南,西西的私人閱讀筆記——在本書中,“世界華文文學奬”得主西西介紹瞭她所鍾愛的西方經典作傢和作品,依據西西開具的這一份書單,可以對西方現當代文學有一個係統而深入的瞭解,是非常難得又有價值的閱讀綫索。書中介紹的一些作傢後來成為國內備受推崇的大師,可見西西的視野和品位;而書中提及的另一些作傢的作品,至今還沒有被翻譯成中文,則更是西西提供的珍貴而獨特的經驗,值得進一步發掘探索。
★比譯文更美麗,比原作更中國,經典作傢以漢語重述西方經典——西西在本書中用自己的語言重新講述瞭西方特彆是拉美優秀作傢的傑齣作品,這種重述既保留瞭原著的精神內涵和風格趣味,又完美地融入瞭西西的理解和再創作,通過這樣的重述,讀者可以尋找到“迷失在翻譯中”的趣味和情感,接觸到更為親切的馬爾剋斯、卡爾維諾、博爾赫斯、略薩、格拉斯、杜拉斯……
打開這本無限之書,你可以停留在任何一頁上。這是一冊很個人的閱讀筆記,如同馬可·波羅嚮忽必烈描述自己遊曆過的奇異城市一樣,西西用比譯文更流暢的語言重述瞭當代外國文學中打動人心的故事,嚮我們介紹她喜歡的略薩、卡爾維諾、馬爾剋斯、博爾赫斯、格拉斯、杜拉斯、卡彭鐵爾、阿斯圖裏亞斯、魯爾福、馮內古特……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寫馬可波羅對忽必烈描述自己遊曆過的奇異城市,就像這一個讀者嚮另一個讀者講他喜歡的一本本書。一次,說到一座橋,這位旅行者不厭其詳,反復敘說一塊塊石頭。大汗顯然有些不耐煩瞭,於是問:究竟哪一塊纔是支撐橋梁的石頭?他答:橋梁並非由石塊支撐,乃由橋拱。大汗又問:然則,為什麼隻講述石頭呢?馬可波羅說:有石頭就沒有橋拱瞭。
讀者,也未必都是忽必烈,但這書陳述的,的確隻是一塊塊石頭;石頭上麵的什麼,固然閤該由其他讀者自己去摸索,而更主要的,或許是我這個讀者,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鬍亂認定。本書的編排,就按石頭小大為序,最後的一塊*大(何況我本來就是巴爾加斯·略薩迷),不過,如今隻呈露一小部分,更多的——就看像你們這樣的一個個讀者是否有興趣再說。
——西西
西西,原名張彥,廣東中山人。1938年生於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畢業於葛量洪教育學院,曾任教職,又專事文學創作與研究,為香港《素葉文學》同人。著作極豐,齣版有詩集、散文、長短篇小說等近三十種。1983年,短篇小說《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獲聯閤報第八屆小說奬之聯副短篇小說推薦奬。1992年,她的長篇小說《哀悼乳房》名列颱灣《中國時報》開捲十大好書。1999年,長篇小說《我城》被《亞洲周刊》評入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2005年,繼王安憶、陳映真之後獲世界華文文學奬,獲奬作品是長篇小說《飛氈》。2009年,《我的喬治亞》、《看房子》入圍颱北國際書展大奬。2014年獲得颱灣“全球華文文學奬星雲奬之貢獻奬”。
對西西是香港*有代錶性,也*重要的作傢。
——梁文道
有人問我,在世的中國作傢,誰可以得諾貝爾文學奬,我說:香港女作傢西西。
——艾曉明
謝謝她無窮的好奇與熱情,謝謝她淵博的纔氣,謝謝她的良善與天真,讓我,還有韆韆萬萬讀者,見證瞭文學確實可以讓人世更美好。
——馬世芳
序
二十一則故事
把鋼琴送給大西洋
和浪一起生活
漂浮在河之第三岸
消失在遠方翠綠的土地 .
你遇到瞭什麼麻煩?
大多數的人不喜歡蚊子
怎麼隻得七十個披索
給補鞋匠的一封信
呈給總統先生的報告
小鎮上的理發師
獨霸河榖的芭芭拉
迴返根源之旅
手中的冰鑰匙
我來做裁判好瞭
鰐魚戰事
女孩和牛
工兵剋裏
紙牌遊戲
杜拉現象
水 域
鄉間房子
格拉斯之頁
锡 鼓
鰈 魚
頭 生
博赫斯之頁
博赫斯之頁
憂鬱的熱帶
憂鬱的熱帶
加西亞·馬爾剋斯之頁
阿拉卡達卡
最初的馬孔多
沒有人寫信給上校
巴達沙奇妙的下午
邪惡時刻
純真的艾蘭迪拉
族長的鞦天
卡爾維諾之頁
讀一些卡爾維諾
看不見的城市
如果在鼕夜一個旅人
柏洛瑪先生
巴爾加斯·略薩之頁
關於秘魯
鬍利亞姨母與劇作傢
大多數的人不喜歡蚊子
阿曆斯愛上瞭莉濛妮亞,他不相信她會不知道他對她的感情,他說:如果我知道瞭,她一定也會知道的。
“即使你不告訴她,她也會知道嗎?”村子裏的一個小孩子問阿曆斯。
“是的,即使我不告訴她,她也會知道的。”阿曆斯說。
“怎麼會知道呢?”小孩問。
“蚊子咬。”阿曆斯說。
“什麼?”小孩子莫名其妙。
“一切都由蚊子咬開始,但必須是兩次的蚊子咬。”
“嗯,是怎麼的一迴事呢?”
“起先,蚊子去咬瞭女孩子一口,然後這蚊子又去咬男孩子一口。”阿曆斯說。
“那麼兩人都要染上瘧疾瞭呀。”小孩說。
“有可能的,但我要說的是另一迴事。隻要蚊子咬瞭女孩子一口,又去咬男孩子一口,這兩個人就會戀愛瞭。”阿曆斯說。
“是嗎?不過,要是許多蚊子去咬瞭許多人怎麼辦呢?又為什麼大多數的人不喜歡蚊子而要撲滅它們呢?”
“讓我先答你的第二個問題。為什麼大多數人不喜歡蚊子而要撲滅它們,那是因為人們不可能一天到晚老是戀愛。戀愛,像瘧疾一樣,是一件危險得要命的事。”
“是嗎?不過,如果一隻蚊子先去咬瞭一個男子一口,繼續又去咬另外一個男子一口,又怎樣呢?或者,蚊子去咬瞭一個男子一口,又去咬瞭一個醜八怪女子呢?又或者,蚊子去咬瞭這個人一口之後,卻飛去咬瞭他的親人一口,怎麼辦?”小孩問。
“我怎麼知道呀,對於這樣的事,人們哪裏有辦法呀,024 025
他們隻好照樣戀愛就是瞭。” 阿曆斯隻希望蚊子去咬莉濛妮亞一口,然後再咬他自己一口。不過,他說,即使成瞭事實,其中還有不少的憂愁的。
《蚊子咬》,希臘作傢夏維亞拉斯 (Stratis Haviaras) 長篇小說《樹木歌唱的時候》中的一節。
這是一冊很個人的閱讀筆記。
許多年來,一直斷斷續續,每日在報紙上寫個“閱讀筆記”的方塊,完全因為自己是一個書呆子,讀瞭喜愛的書,就急不及待要告訴彆人,希望大傢也成為這些書的讀者。
我是教育學院的齣身,五段教學法指導我們該以引起動機、發展、深究、復問及總結五個階段去傳播知識,不過,在課室裏講授課文與在報刊上傳遞訊息畢竟是兩碼子事。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執起筆來,用意不外隻為引起動機、誘發興味,至於發展、深究等等,還得留待他人各自去探索。有時,或不能免會流露一點點職業病,把彆的讀者當學生,其實不是的。本書所選,以當代外國文學為主,因屬方塊文字,形式上呈現框架麵目,有點像連環圖。
記得意大利小說傢卡爾維諾的作品《柏洛瑪先生》[《帕洛馬爾》]中,有一節寫柏洛瑪到墨西哥參觀古跡遺址,由一位前哥倫比亞文化的專傢作嚮導,為他解說神廟羽蛇的曆史和象徵。剛好一名教師也帶瞭學童前來上課,這教師說的隻是:它們的意義,我們其實並不知道。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寫馬可波羅[馬可·波羅(Marco Polo)]對忽必烈描述自己遊曆過的奇異城市,就像這一個讀者嚮另一個讀者講他喜歡的一本本書。一次,說到一座橋,這位旅行者不厭其詳,反復敘說一塊塊石頭。大汗顯然有些不耐煩瞭,於是問:究竟哪一塊纔是支撐橋梁的石頭?他答:橋梁並非由石塊支撐,乃由橋拱。大汗又問:然則,為什麼隻講述石頭呢?馬可波羅說:沒有石頭就沒有橋拱瞭。
讀者,也未必都是忽必烈,但這書陳述的,的確隻是一塊塊石頭;石頭上麵的什麼,固然閤該由其他讀者自己去摸索,而更主要的,或許是我這個讀者,根本就不能也不想去鬍亂認定。本書的編排,就按石頭小大為序,最後的一塊最大(何況我本來就是巴爾加斯·略薩迷),不過,如今隻呈露一小部分,更多的——就看像你們這樣的一個個讀者是否有興趣再說。
《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關於閱讀的書,不如說是一次深入靈魂的對話。它以一種極其個人的視角,展現瞭一個讀者在文字海洋中航行的軌跡。我被書中對閱讀細節的描繪所深深吸引,那些關於選書的猶豫,關於閱讀環境的選擇,關於沉浸其中的忘我狀態,都讓我感同身受。他描述的與書中人物的“對話”,那種跨越時空的交流,那種在字句中尋找慰藉與啓迪的過程,都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常常會想,我自己的閱讀經曆,是否也像他一樣,充滿瞭驚喜與挑戰?我是否也曾因為讀到一本“對的書”而徹夜難眠,或者因為一本“錯的書”而倍感失落?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任何“標準”的閱讀方法,而是鼓勵讀者去探索屬於自己的閱讀哲學。他對於“碎片化閱讀”的看法,對於“深度閱讀”的追求,都引發瞭我強烈的思考。我尤其欣賞他對於“知識”與“智慧”的區分,以及閱讀在兩者之間扮演的角色。這本書就像一個知心的朋友,在靜靜地聆聽我的閱讀故事,並用它自身的經曆來迴應我的睏惑。
評分最近讀完一本叫做《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的書,雖然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有點泛泛,好像說的是一個很普遍的讀者群體的故事,但它實際給我的感受卻是非常個人化和細膩的。書中的敘事者,我姑且稱之為“他”吧,他對於閱讀的迷戀,那種沉浸在文字世界裏的姿態,讓我覺得無比熟悉。我常常會想象,在他拿起一本書的時候,他會坐在哪裏?是某個灑滿陽光的窗邊,還是某個燈光昏黃的角落?他閱讀時會有什麼小習慣?比如,他會不會在讀到精彩之處忍不住做筆記,或者在某個句子旁畫下記號?書中描繪的那些讀者內心深處的小確幸,那些因為一部好書帶來的短暫逃離,那種對紙張和墨香的依戀,都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自己的影子。有時候,我覺得閱讀就像一種秘密的儀式,隻有讀者自己能體會其中的奧妙。他描述的對不同類型書籍的偏愛,對某些作者的執著,那種在書海中尋覓知音的孤獨與欣喜,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讀者,更是關於所有熱愛閱讀的人的共同體。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書評”這件事的態度,不落俗套,不隨波逐流,而是堅持自己真實的感受,這種真誠的錶達,讓我覺得非常難得。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又一次被閱讀的力量所觸動,也更堅定瞭自己作為一個讀者的身份認同。
評分讀罷《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我的腦海中浮現齣無數個關於閱讀的畫麵。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並沒有刻意去描繪一個宏大敘事,而是將筆觸深入到每一個微小的閱讀瞬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齣的那種對文字的敬畏,以及與書籍建立起來的深厚情感。他筆下的閱讀體驗,充滿瞭生活化的細節。比如,在疲憊的一天結束時,如何用一本書來慰藉心靈;或者在某個突如其來的靈感迸發時,如何急切地想要找到與之共鳴的書籍。這些場景,仿佛就在我身邊發生,讓我忍不住跟著他的思緒一同沉醉。書中對閱讀方式的探討也十分有趣,從電子閱讀器到紙質書籍,從快速瀏覽到細細品味,每一種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他對於“浪費”一本書的惋惜,對於“讀不下去”的無奈,以及對於“遇到一本好書”的狂喜,都讓我覺得既真實又動人。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書的關係,它不隻是一件物品,更是一個伴侶,一個導師,一個可以隨時傾訴的對象。我甚至開始反思,我自己的閱讀習慣是否也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是否也曾因為某本書而改變瞭看待世界的方式。
評分《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這本書,如同一股清流,滌蕩著我關於閱讀的認知。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論著作,而是一本飽含深情的生活隨筆。我被書中對於閱讀細節的捕捉所摺服,那些關於書簽的用途,關於閱讀時的肢體語言,關於對不同齣版社和裝幀風格的偏愛,都展現齣作者對閱讀的細緻觀察和深刻理解。他描述的“讀後感”的形成過程,那種從模糊到清晰,從個人體驗上升到普遍意義的蛻變,讓我對“寫讀後感”這件事有瞭新的認識。我常常會思考,他是否也像我一樣,有過無數次想要記錄下閱讀心得,卻又不知從何下手的經曆?他對“書籍的生命周期”的理解,從新書的耀眼光芒,到舊書的溫潤光澤,再到最終成為迴憶的一部分,都讓我感到一種生命的輪迴。這本書並沒有強加任何閱讀的“標準”,而是鼓勵讀者去擁抱閱讀的多樣性,去發現屬於自己的閱讀樂趣。我尤其欣賞他對於“閱讀帶來的改變”的探討,那種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力量,讓我看到瞭閱讀的真正價值。
評分最近讀完《像我這樣的一個讀者》,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靜。這本書以一種極其溫暖而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普通讀者與書之間不可分割的情感紐帶。我被他對於閱讀的虔誠所打動,那種將閱讀視為一種神聖體驗的態度,讓我肅然起敬。書中關於閱讀帶來的“意外收獲”的描述,那些偶然間遇到的絕妙句子,那些在不經意間點醒自己的觀點,都像璀璨的星辰,點亮瞭我內心的天空。我常常會想象,他是在怎樣的心境下去閱讀的?是抱著探索未知的好奇,還是尋求心靈慰藉的渴望?他對不同書籍的“選擇睏難癥”,以及在書中“迷失”又“找迴”自己的過程,都讓我覺得既真實又有趣。這本書並沒有提供什麼“速成”的閱讀技巧,而是強調瞭閱讀的內在動力和情感共鳴。我尤其喜歡他對於“書單”的看法,那種不拘泥於形式,隻遵循內心召喚的自由,讓我感到無比的釋然。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又一次被喚醒瞭內心深處的閱讀熱情,也更加珍視每一個與書相遇的時刻。
評分還沒看,不過雙11快到瞭,先評價儲點京豆吧
評分西西的書一嚮是我很喜歡的
評分這本書的裝楨實在是令人不爽,文字量並不大,頁邊距很大,一頁沒多少字,又是精裝硬殼書,沉甸甸的,打開翻閱很不舒服,需要用力。西西的書內容肯定是好的,但是書籍裝楨輕便點會更好。不過優點是封麵蠻美。
評分還不錯很喜歡。
評分還沒看。速度很快。
評分我不在買買買,便是在買買買的路上。因為京東,我從未停歇。買書不是為瞭看書,是一種情懷,是一種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還要繼續買!
評分西西的書沒說的
評分名傢名作,值得一看。
評分挺好的一本書,值得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