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智能化集成系统;5.信息接入系统;6.用户电话交换系统;7.信息网络系统;8.综合布线系统;9.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10.卫星通信系统;1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2.公共广播系统;13.会议系统;14.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5.时钟系统;16.信息化应用系统;1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20.应急响应系统;21.机房工程;22.防雷与接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取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1章;2.增加了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6章;3.将原第4章通信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接人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共4章,将原第5章信息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2章,将原第12章环境调整为机房工程,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内页插图
目录
1总则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1一般规定
3.2工程实施的质量控制
3.3系统检测
3.4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
4智能化集成系统
5信息接入系统
6用户电话交换系统
7信息网络系统
7.1一般规定
7.2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
7.3网络安全系统检测
……
前言/序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6]77号)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智能化集成系统;5.信息接入系统;6.用户电话交换系统;7.信息网络系统;8.综合布线系统;9.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10.卫星通信系统;11.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12.公共广播系统;13.会议系统;14.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15.时钟系统;16.信息化应用系统;1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20.应急响应系统;21.机房工程;22.防雷与接地。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取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1章;2.增加了移动通信室内信号覆盖系统、卫星通信系统、会议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时钟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6章;3.将原第4章通信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接人系统、用户电话交换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公共广播系统共4章,将原第5章信息网络系统拆分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化应用系统2章,将原第12章环境调整为机房工程,对保留的各章所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补充、完善和必要的修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制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王庄路1号清华同方科技广场A座23层;邮编:100083)。
智能建筑系统质量验收规范:保障智慧化工程安全与效能的基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现代城市建设中日益普及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公楼宇到商业综合体,再到住宅社区,智能化的功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建筑的每一个角落。然而,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的广泛,也对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这些复杂的智能系统能够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成为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英文名称为《Code for Acceptance of Quality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s》,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而诞生的。这部标准,犹如智能建筑工程的一本“体检手册”和“合格证”,它系统性地规定了智能建筑工程在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直至最终验收的各个环节中,应当遵循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建立一套科学、严谨、可操作的质量验收体系,从而保障智能建筑系统的整体性能、运行稳定性、信息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最终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绿色化、人性化和高效化。 为何需要如此严格的验收规范? 智能建筑顾名思义,是建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集成了多种复杂的子系统,例如: 综合布线系统: 作为信息传输的“神经网络”,其传输速率、稳定性、抗干扰能力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信息化水平。 计算机网络系统: 支撑着各类应用系统的运行,其网络拓扑、设备配置、带宽保障是实现高效协同的关键。 通信系统: 包括电话、视频会议、无线通信等,保障了内外信息的畅通无阻。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 管理和控制暖通空调(HVAC)、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等建筑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能耗、舒适度和安全性。 安防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门禁控制、入侵报警、消防联动等,是保障建筑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信息化应用系统: 如楼宇自控、一卡通、停车场管理、能源管理、智能家居等,直接体现了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信息综合管理系统: 将各个子系统的信息汇聚、整合、分析,实现全局的智能化管理。 这些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整个智能建筑的“大脑”失灵,甚至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例如,综合布线质量不过关,可能导致网络延迟、数据丢失;安防系统存在漏洞,可能给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设备监控系统配置错误,可能导致能源浪费或环境失控。因此,一部全面、权威的质量验收规范,是确保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必要前提,是防范风险、提升价值的有力武器。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的核心内容与价值 这部规范并非简单地罗列各项技术指标,而是贯穿了质量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并强调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性的技术要求: 规范详细阐述了各类智能建筑子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规格、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安装标准以及测试方法。它覆盖了从基础的线缆敷设、设备选型,到复杂的系统集成、联动控制等各个层面。例如,在综合布线部分,会详细规定线缆的类型、连接方式、测试参数(如衰减、串扰等);在安防系统部分,会明确视频监控摄像头的分辨率、补光能力、录像存储要求,门禁系统的识别精度、响应时间等。这些具体而可量化的指标,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导,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硬实力”。 2. 严谨的验收流程与方法: 规范明确了质量验收的各个阶段,包括预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以及系统工程验收。对于每一步验收,都规定了相应的验收内容、验收方法、验收标准以及验收记录要求。例如,对于设备监控系统,可能需要进行单机测试、联动测试、满负荷运行测试等;对于安防系统,需要进行实际场景下的模拟测试,检验其报警触发的准确性、响应速度以及信息反馈的及时性。规范强调了“观感质量”和“实体质量”并重,既要检查系统是否外观整洁、安装规范,更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其功能是否完备、性能是否达标。 3. 强调系统集成与联动: 智能建筑的精髓在于“智能”,而“智能”的实现离不开各个子系统的有效集成与联动。规范高度重视这一点,要求在验收时不仅要检查各子系统的独立运行情况,更要重点验收它们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以及协同工作能力。例如,当火灾报警系统触发时,安防系统的视频监控应自动聚焦到火灾区域,并向下联动电梯停止运行、风机排烟等。这种系统级的验收,能够有效避免“孤岛式”的智能化,真正发挥出智能建筑的整体效能。 4. 关注信息安全与可靠性: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是智能建筑不可忽视的生命线。规范对数据传输的加密、访问权限的控制、系统防火墙的设置、防病毒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旨在保障建筑内部信息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同时,对系统的可靠性也提出了高标准,包括冗余设计、故障诊断、应急响应机制等,确保在意外情况下,系统能够持续稳定运行,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5. 人性化设计与用户体验: 智能建筑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因此,规范在技术要求中也融入了对用户体验的考量。例如,对照明系统的调光范围、灯光色彩是否舒适,对空调系统的温度、湿度控制是否精确、噪音是否可接受,对信息发布的界面是否友好、操作是否便捷等,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体现了智能建筑不仅是技术的集合,更是服务于人的智慧生活空间。 6. 绿色节能理念的体现: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绿色建筑已成为发展趋势。智能建筑在能源管理、设备能效优化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规范中也包含了对设备能耗的监测、能源使用效率的评估等内容,鼓励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行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的意义与价值 这部规范的颁布与实施,对于整个智能建筑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保障工程质量,提升用户满意度: 通过严格执行规范,能够有效杜绝工程质量缺陷,确保智能建筑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规范为市场主体提供了一套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有助于打击劣质工程,引导企业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促进智能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降低运行成本,提升建筑价值: 高质量的智能建筑系统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管理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显著降低建筑的长期运行成本,并提升其市场价值。 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智能建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标准的智能建筑工程建设,能够为智慧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社会向更高效率、更便捷、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为法律法规提供技术支撑: 在智能建筑相关的工程纠纷或事故处理中,这部规范能够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和判断标准。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不仅是一部技术性的行业标准,更是指导智能建筑工程实践,保障未来城市生活品质的基石。它凝聚了众多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为建设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人性化的现代建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质量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