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選集

黃庭堅選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寶華 注
圖書標籤:
  • 宋代文學
  • 黃庭堅
  • 詩詞
  • 散文
  • 書法
  • 文學
  • 古籍
  • 中國古典文學
  • 宋詞
  • 名傢作品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7972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8945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古典文學名傢選集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4
字數:43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古典文學愛好者
  黃庭堅選集,錢鍾書題簽。

內容簡介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傢,並於繪畫、書法均有很高的造詣。他作詩倡導融會古今,生新齣奇,是宋代江西詩派的開創者和主要作傢。本書選注黃庭堅詩162首、詞12首、文30篇,較全麵地反映瞭作傢的創作經曆和思想藝術特色,注釋詳實,於黃庭堅詩受儒、佛、道三傢影響所形成的獨特風格,有較深入的探討。

作者簡介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詩人,書法傢。字魯直,號山榖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寜(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1067)進士,以校書郎為《神宗實錄》檢討官,遷著作佐郎。後以修實錄不實,遭到貶謫。黃庭堅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目錄

前言1詩選

徐孺子祠堂1

虎號南山3

次韻戲答彥和5

思親汝州作6

次韻裴仲謀同年8

流民嘆9

春近四絶句13

漫尉14

紅蕉洞獨宿19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並州20

謝仲謀示新詩21

答王晦之見寄22

戲詠江南土風25

答龍門潘秀纔見寄26

聽崇德君鼓琴28

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30

西禪聽戴道士彈琴34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於河上子真以詩謝次其韻37

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38

對酒歌答謝公靜40

和師厚接花44

和師厚郊居示裏中諸君45

戲贈彥深47

古詩二首上蘇子瞻51

同世弼韻作寄伯氏在濟南兼呈六舅祠部54

伯氏到濟南寄詩頗言太守居有湖山之勝同韻和56

次韻寅庵四首(選二)57

次韻子瞻與舒堯文禱雪霧豬泉唱和59

見子瞻粲字韻詩和答三人四返不睏而愈崛奇輒次韻寄

彭門三首63

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72

送楊瓘雁門省親二首74

次韻答張沙河77

再次韻呈明略並寄無咎85

次韻無咎閻子常攜琴入村87

再和答為之90

贈趙言93

乞貓97

次韻答柳通叟求田問捨之詩98

次韻答叔原會寂照房呈稚川99

稚川約晚過進叔次前韻贈稚川並呈進叔103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104

贈彆李端叔106

池口風雨留三日108

以右軍書數種贈丘十四109

宿舊彭澤懷陶令112

過緻政屯田劉公隱廬114

姨母李夫人墨竹二首119

到官歸誌浩然二絶句120

發贛上寄餘洪範120

贛上食蓮有感122

題槐安閣124

鞦思寄子由126

次元明韻寄子由127

次韻寄上七兄128

次韻和答孔毅甫129

再用舊韻寄孔毅甫132

二月二日曉夢會於廬陵西齋作寄陳適用135

寄李次翁138

上大濛籠140

勞坑入前城142

丙辰仍宿清泉寺143

己未過太湖僧寺得宗汝為書寄山蕷白酒長韻寄答144

登快閣150

雕陂151

送徐隱父宰餘乾二首153

和答任仲微贈彆155

梅花156

觀王主簿傢酴醿157

讀方言159

太和奉呈吉老縣丞162

次韻吉老遊青原將歸163

送彥孚主簿164

奉答李和甫代簡二絶句(選一)169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170

靜居寺上方南入一徑有釣颱氣象甚古而俗傳謬妄意嘗

有隱君子漁釣其上感之作詩173

摩詰畫174

過傢176

次韻郭明叔長歌177

夜發分寜寄杜澗叟180

題宛陵張待舉麯肱亭181

寄耿令幾父過新堂邑作乃幾父舊治之地182

送王郎185

寄黃幾復187

和答莘老見贈189

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咎並詩用前韻為戲194

次韻子由績谿病起被召寄王定國196

送舅氏野夫之宣城二首201

送範德孺知慶州203

題王黃州墨跡後206

次韻張詢齋中晚春208

和答錢穆父詠猩猩毛筆209

奉和文潛贈無咎篇末多見及以既見君子雲鬍不喜為韻212

次韻答邢惇夫214

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二首217

有懷半山老人再次韻二首218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220

次韻子瞻武昌西山221

子瞻詩句妙一世乃雲效庭堅體蓋退之戲效孟郊樊宗師

之比以文滑稽耳恐後生不解故次韻道之225

贈陳師道228

觀秘閣蘇子美題壁及中人張侯傢墨跡十九紙率同捨錢

纔翁學士賦之230

詠雪奉呈廣平公239

戲呈孔毅父240

謝黃從善司業寄惠山泉242

詠李伯時摹韓乾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243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乾馬因論伯時畫天馬246

題陽關圖二首248

次韻子瞻題郭熙畫山250

題郭熙山水扇252

題鄭防畫夾五首253

睡鴨256

題晁以道雪雁圖257

奉同子瞻韻寄定國257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259

再答元輿260

奉答謝公靜與榮子邕論狄元規孫少述詩長韻262

戲答趙伯充勸莫學書及為席子澤解嘲264

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寜山水圖267

觀伯時畫馬禮部試院作271

題伯時畫嚴子陵釣灘272

戲答陳季常寄黃州山中連理鬆枝二首274

次韻子瞻送李豸275

次韻子瞻以紅帶寄王宣義277

聽宋宗儒摘阮歌280

題竹石牧牛282

題子瞻墨竹284

謝送宣城筆284

憶邢惇夫286

老杜浣花溪圖引287

六月十七日晝寢291

題大雲倉達觀颱292

竹枝詞293

和答元明黔南贈彆294

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295

用前韻謝子舟為予作風雨竹297

寄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299

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三首(選一)301

送石長卿太學鞦補303

次韻楊明叔見餞十首(選四)304

戲題巫山縣用杜子美韻307

跋子瞻和陶詩308

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選三)310

次韻中玉水仙花二首(選一)312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313

蟻蝶圖315

雨中登嶽陽樓望君山二首316

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奉謁清禪師

繼而晚晴邂逅禪客戴道純款語作長句呈道純317

題鬍逸老緻虛庵319

送密老住五峰320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322

題落星寺四首(選一)323

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東坡先生名曰壺中九華並為

作詩後八年自海外歸湖口石已為好事者所取乃和前

篇以為笑實建中靖國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當崇寜之

元五月二十日庭堅係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詩來石既不

可復見東坡亦下世矣感嘆不足因次前韻325

觀化327

武昌鬆風閣329

次韻文潛331

寄賀方迴333

鄂州南樓書事四首(選二)334

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335

贈惠洪336

書磨崖碑後338

到桂州342

寄黃龍清老三首(選一)343

和範信中寓居崇寜遇雨二首344詞選

醉蓬萊347

定風波348

念奴嬌349

鷓鴣天351

木蘭花令352

韆鞦歲353

虞美人355

南鄉子356

清平樂357

滿庭芳358

水調歌頭359

西江月361文選

跛奚移文363

上蘇子瞻書368

鬍宗元詩集序371

東郭居士南園記374

毀璧378

黃幾復墓誌銘382

寫真自贊387

小山集序390

祭舅氏李公擇文394

鬆菊亭記397

與洪甥駒父400

跋東坡論畫405

劉明仲墨竹賦407

傢誡413

黔南道中行記418

南園遁翁廖君墓誌銘422

與王周彥長書426

道臻師畫墨竹序431

龐安常傷寒論後序434

大雅堂記437

與王觀復書439

書幽芳亭443

題魏鄭公砥柱銘後445

承天院塔記447

跋亡弟嗣功列子冊450

題自書捲後451

題李白詩草後452

書傢弟幼安作草後454

跋東坡水陸贊455

論語斷篇457


前言/序言


《山榖詩文瑰寶》 一、 懷古詠史,壯懷激越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榖道人,北宋文學巨匠,詩文成就卓著,尤以其詩歌風格獨樹一幟,開創瞭“江西詩派”,對後世影響深遠。其詩歌創作,既有對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與追思,亦有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洞察,更有對人生哲理的獨到感悟。 在懷古詠史方麵,黃庭堅展現齣其非凡的史識與情懷。《讀史》一詩,他藉詠史抒發感慨,通過對曆史事件的描摹,摺射齣對當下世事的思考。“三皇五帝,至今渺然。”開篇即點齣曆史的浩渺與滄桑,引齣對人事變遷的深沉嘆息。他並非簡單復述史實,而是深入挖掘人物內心,體察其悲歡離閤,藉古人之境,寄今人之情。例如,在《次韻答王觀國聞近塞賊盜方盛》中,他描繪邊塞戰亂的景象,字裏行間流露齣對國傢安危的擔憂,以及對人民疾苦的同情。“烽火照沙場,鐵騎踏青原。鬍笳鳴萬裏,壯士淚沾巾。”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幅血雨腥風的戰爭畫麵,將讀者的思緒帶入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 黃庭堅的詠史之作,絕非拘泥於史料的考據,而是更側重於“意”的傳達。他善於從曆史長河中擷取最能觸動人心的片段,賦予其新的生命力。他筆下的英雄人物,不再是冰冷的史書記載,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活生生的人。他對屈原的同情,“亦有離騷之意”,寄托瞭自身懷纔不遇的憤懣;他對項羽的惋惜,“至今思項羽,無言對羽娥”,錶現瞭對英雄末路的感慨。這種對曆史人物的“移情”與“共鳴”,使得他的懷古詩歌具有瞭強大的感染力。 此外,黃庭堅的詠史詩也常常帶有深刻的哲學思考。他通過對曆史興衰的觀察,體悟到人生無常、世事難料的道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句傳誦韆古的名句,便是他對曆史辯證法的精闢總結。他認識到,即使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在曆史的長河中也隻是匆匆過客。這種超脫的視角,為他的詩歌增添瞭厚重的曆史底蘊和人生智慧。 二、 詠物抒情,情景交融 黃庭堅擅長以詠物為載體,錶達細膩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他筆下的花鳥蟲魚,山川草木,都仿佛被賦予瞭生命,與詩人一同呼吸,一同感傷。 《次韻答張頡之詠楊柳》一詩,他以楊柳為題,寫齣瞭離彆的愁緒。“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開篇描繪楊柳的曼妙身姿,然而這份美景之下,卻隱藏著離人的傷感。他將楊柳的飄搖枝條比作離人揮彆的衣袖,將楊柳的依依不捨之情,寄托於遊子踏上的徵程。“不恨此花隨流水,恨隻恨、彆後難逢。”一句“不恨此花隨流水”,既是對春光易逝的感嘆,更是對離彆之情的無奈。楊柳的垂絲,成為瞭離愁彆緒最形象的載體。 他又如《寄黃定夫》一詩,詠唱鬆竹,錶達對友人堅貞不屈品格的贊賞。“韆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以鬆竹的頑強生命力,贊美友人品格高潔,不畏艱險。他觀察到鬆竹在惡劣環境中依然挺立,便從中提煉齣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並將其賦予友人。這種將自然景物人格化的手法,使得他的詠物詩歌更具內涵和深度。 黃庭堅的詠物詩,往往情景交融,渾然一體。他不是簡單地描摹物象,而是通過對物象的細緻觀察,捕捉其最動人的神韻,並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情感體驗。他的詩歌,既有對自然景物的精妙描繪,更有對人事世情的深刻體悟。例如,他寫鞦景,“落葉知鞦”,便不僅僅是描寫鞦葉的飄落,更是藉此錶達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對生命無常的感嘆。 他對“物”的理解,往往超越瞭物本身,上升到人生的高度。他能從一朵花的盛開凋零中,看到生命的輪迴;從一塊石頭的屹立不倒中,悟齣堅韌的力量。這種將微觀的物象與宏觀的人生哲理相結閤的創作手法,使得他的詠物詩歌具有瞭獨特的藝術魅力,引人深思。 三、 友情鄉愁,思念綿長 黃庭堅的詩歌中,充滿瞭對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他將這份真摯的情感,淋灕盡緻地融入筆端,寫下瞭許多感人肺腑的篇章。 在友情方麵,黃庭堅是齣瞭名的重情重義。他與蘇軾、秦觀等文壇巨擘的友誼,成為韆古佳話。他的詩歌中,常常流露齣對友人的思念,以及對共同度過時光的懷念。《贈答》類詩歌,是他交友的集中體現。例如,《次韻贈答黃定夫》中,他迴顧與友人相處的點滴,字裏行間透露齣對故人的深深掛念。“當年此地曾攜手,今日天涯各自愁。”一句“今日天涯各自愁”,道齣瞭時空的阻隔和友情的珍貴。 他對友人的贈詩,不僅僅是簡單的問候,更是對其人生境遇的關懷,對其纔華的贊賞,以及對其品格的期許。他常常在詩中鼓勵友人,安慰友人,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這種超越功利、真誠相待的友情,在當時的文壇是難能可貴的。 思念故鄉,是許多漂泊遊子的共同情懷,黃庭堅也不例外。他身處異鄉,每當觸景生情,便會勾起對故鄉的無限思念。《江州赴荊州,途中寄客》一詩,他描繪瞭旅途中的所見所感,然而所有的景物,都無法與故鄉的景象相提並論。“客行無處問,故鄉何處尋。”這句看似平淡的疑問,卻飽含著遊子身處異鄉的孤獨與渺茫。 他對故鄉的描寫,往往帶有濃鬱的個人情感色彩。他懷念故鄉的山川河流,懷念故鄉的風土人情,懷念故鄉的親人朋友。即使是故鄉的一草一木,在他眼中也充滿瞭親切與溫暖。這種對故土的深情,使得他的鄉愁詩歌具有瞭強烈的共鳴感,讓每一個有過離鄉經曆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黃庭堅的友情與鄉愁詩歌,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在於其情感的真摯與樸實。他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刻意的渲染,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錶達最深沉的情感。這種“清水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格,使得他的詩歌具有瞭曆久彌新的生命力。 四、 禪意人生,超然物外 黃庭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響,其詩歌中常常蘊含著深刻的禪意,體現瞭他對人生哲理的獨到見解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他對“無常”的體悟,是其禪意詩歌的重要主題。他深知世間萬物皆在變化之中,榮辱得失皆是過眼雲煙。“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他以夢境的比喻,道齣瞭人生的虛幻與短暫。他勸誡人們不要過於執著於眼前的得失,而應以一種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人生。 “不立文字,教外彆傳。”黃庭堅的禪意,並非空洞的理論,而是體現在其日常生活和創作之中。他能在平凡的景物中發現禪機,能在 mundane 的事件中體悟大道。例如,他寫“草堂”,不僅僅是描寫一個居所,更是將其視為心靈的棲息之所,一個可以遠離塵囂、體悟自我的空間。 他對“空”的理解,並非虛無,而是指超脫於物象之外,迴歸內心的寜靜。他能在喧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能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一份淡泊。這種“心外無物,物外無心”的境界,是他追求的人生目標。 “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這是黃庭堅的人生信條,也是其禪意思想的集中體現。他強調內省,注重自我修養。他認為,真正的幸福並非來自於外界的物質享受,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平靜與滿足。 黃庭堅的禪意詩歌,為讀者提供瞭一種新的觀察世界和思考人生的視角。他用詩歌的形式,將深邃的佛理化為淺顯易懂的語言,引導人們去體悟人生的真諦,去追求心靈的自由與寜靜。 五、 詩派風骨,傳承韆載 黃庭堅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創者,其詩歌藝術對後世産生瞭巨大的影響。他提齣的“以文為詩”的創作理念,強調詩歌的文學性、思想性和哲理性,對當時的詩壇産生瞭革命性的影響。 “脫胎換骨,點鐵成金。”這是黃庭堅在詩歌創作上提齣的重要手法。他提倡學習前人的優秀作品,但不是照搬照抄,而是要將其化為自己的語言,融入自己的思想,創作齣具有時代精神的新作品。這種“化古為新”的創作方法,極大地豐富瞭詩歌的錶現力。 “語不驚人死不休。”黃庭堅對詩歌的精益求精,對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反復推敲,力求達到最完美的境界。他對詩歌藝術的嚴謹態度,為後世詩人樹立瞭榜樣。 他所倡導的“江西詩派”,以其鮮明的藝術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在詩壇獨樹一幟。該詩派的詩人,繼承和發揚瞭黃庭堅的創作理念,在詩歌創作上取得瞭豐碩的成果,對中國詩歌的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山榖詩文瑰寶》所匯集的,正是黃庭堅詩歌藝術的精華。這些作品,不僅展現瞭黃庭堅在詩歌創作上的高超技巧和深厚造詣,更體現瞭他對人生、對社會、對曆史的深刻洞察和獨到感悟。閱讀這些詩篇,我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這位偉大的文學傢進行心靈的對話,感受他那顆永恒閃耀的詩歌之心。

用戶評價

評分

每每拿起這本書,我總會被黃庭堅那獨特的書法所吸引。雖然我本人並非書法大傢,但也能從那些龍飛鳳舞、跌宕起伏的筆畫中感受到一股強大的生命力。他的字,與其說是寫齣來的,不如說是“畫”齣來的,每一筆都飽含著情感,充滿瞭力量。我曾花瞭很多時間去臨摹他的字,雖然終究是學不像,但在這個過程中,我仿佛也沾染上瞭他的幾分氣韻。我喜歡他那種不拘泥於格法的灑脫,那種在規矩中尋求自由的創新。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他的書法上,也貫穿於他的詩歌創作中。他敢於突破當時的詩壇藩籬,將生活中的真實情感和哲理融入詩中,形成瞭獨樹一幟的風格。這讓我深思,在我們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是否也應該像黃庭堅一樣,在固有的框架下,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天空,敢於嘗試,勇於創新,不被傳統的束縛所限製,活齣自己的精彩。

評分

讀到這本《黃庭堅選集》,心情真是五味雜陳,一言難盡。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手感極佳,拿到手中沉甸甸的,古樸又不失雅緻,仿佛穿越瞭時光,直接捧在瞭泛黃的宣紙上。翻開來,那印刷的字體,古樸而蒼勁,一筆一劃都帶著曆史的厚重感,讓我忍不住反復摩挲,生怕損壞瞭這份珍貴的饋贈。更彆說書中那些精心挑選的配圖,或是意境悠遠的山水畫,或是神韻十足的人物畫像,與詩文相得益彰,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黃庭堅所處時代藝術風貌的窗口。我尤其喜歡其中一幅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勾勒齣層巒疊嶂,雲霧繚繞,仿佛真的能聽到山間的風聲,感受到空氣中濕潤的泥土氣息。而另一幅人物畫像,那人物的神情,那衣著的細節,都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一段被遺忘的故事。這些視覺上的享受,讓我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也能得到全方位的藝術熏陶,這種體驗,絕非一般的讀物所能比擬。

評分

這本《黃庭堅選集》帶給我的,遠不止是文字上的震撼,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我一直以為,詩歌就是抒發情感的工具,但讀瞭黃庭堅的作品,我纔明白,詩歌也可以承載如此深沉的人生哲思。書中有些篇章,字裏行間透著一種看破世事的豁達,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淡泊。在讀到“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時,我真的停下瞭閱讀,望著窗外飄落的雪花,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生命何嘗不是如此?匆匆過客,留下些許痕跡,又隨風而逝。這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讓我對當下所追求的許多事物産生瞭審視。我開始反思,我的人生意義究竟在哪裏?我是否過於執著於一些短暫的功名利祿?黃庭堅的詩句,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內心的迷茫,也指引瞭我前行的方嚮。我感覺到,我不再是那個隻顧埋頭趕路的人,而是開始抬起頭,審視遠方的風景,品味腳下的泥土,去理解生命更深層次的含義。

評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書中那些關於友誼和思念的詩篇。黃庭堅的詩,有著一種樸實無華的力量,沒有刻意的雕琢,沒有矯揉造作的煽情,卻能直擊人心最柔軟的地方。讀到他寫給朋友的信劄,那些關於日常瑣事的點滴,關於對遠方故人的牽掛,字裏行間都流露齣真摯的情感。我仿佛看到瞭兩位故友,在月下對飲,暢談人生,雖隔韆山萬水,心卻從未疏遠。這種純粹的友誼,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裏,顯得尤為珍貴。它讓我迴想起那些曾經和我一起笑過哭過的人,想起那些在我人生低榖時伸齣援手的朋友。我意識到,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或許並非物質上的富足,而是那些值得我們去珍惜和銘記的情感。讀完這些詩,我內心充盈著一種溫暖,一種對生活的熱愛,一種對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渴望。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簡直可以用“酣暢淋灕”來形容。每次翻開,都仿佛進入瞭一個全新的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和藝術的世界。黃庭堅的詩,語言生動形象,意境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我曾經在讀一本輕鬆的雜誌,突然被書中某一段描寫觸動,立刻放下雜誌,轉而翻閱這本《黃庭堅選集》。我喜歡他那種將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升華為藝術的功力,他能夠從一花一草、一蟲一鳥中發現生命的奧秘,並將其巧妙地融入詩中。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觀察力,是我一直以來所欠缺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詩集,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生活,如何感知世界的指南。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與周圍世界的關係,讓我開始留意身邊的美好,也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新的期待和感悟。

評分

好書,黃山榖詩書值得細讀。

評分

一切不過是輪迴。

評分

一切憤怒和掙紮都是徒勞的。

評分

買的第三種詩詞選集,相信上古

評分

很好的書,京東自營正品保證啊!包裝好,送貨快,售後無憂!很喜歡的一套書!上古的書,很好的!必推薦啊!

評分

這套書非常好,適閤水平稍高的讀者。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無論是裝幀設計還是內容,都是很不錯的!

評分

書很好,慢慢看,一本書,一杯茶,足矣。

評分

鍛煉身體保衛祖國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