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养育类书籍相比,《双向养育》突出的一点是:它的养育不仅仅指向孩子,更指向自己;它的每个章节都不是以"孩子"作为开头,而是以"人"作为开头,它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孩童养育、人类学和哲学,那些关于爱、自尊、价值感、责任感、自我实现的章节,都同样适用于我们这些大人--这也是为什么它的中文版被命名为《双向养育》。
从内容上来讲,它所讲述的"养育"既适用于2岁的幼儿,也适用于12岁的少年,甚至也适用于16岁的青春期孩子,或者26岁甚至36岁的大人。它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家庭关系,而不仅仅是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以一套一致、贯通的思想,帮助我们面对0~16岁的孩子,帮助我们营造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因而免除了我们为单一年龄段寻找育儿书的焦虑。
海报
这本书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博士杰恩·梅杰撰写而成,是一套经美国上万家长亲证有效的养育方法,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的养育方式,提出一套建立在爱、尊重和规则之上的养育理念;同时,相比较目前市面上其他育儿类书籍,本书的内容更为现代、系统和全面,它特别强调"育儿先育己",强调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书由作者结合自己25年服务超过15000个家庭的教育培训和咨询经验创作而成,案例丰富、思想方法深刻,是一套面向未来的前沿育儿方法论。
作者
杰恩·梅杰(JayneA.Major)
1937-2012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博士
加州州立大学教授
非营利机构ParentConnection创始人
译者
欧阳晖
美国Breakthrough亲子课程中国唯一认证导师(CBPI)
在国内有超过10年知名IT企业、国有大型通信公司、互联网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管理岗位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咨询、培训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两个女儿的全职爸爸,现居北京
"双向养育将父母从过时的育儿方式中解放出来,孩子不再只是一个需要长大的身体,更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有权利让自己的心灵美丽绽放。梅杰博士提倡的养育方法能够让孩子和父母彼此帮助,也使我们这个星球变得更加美好。"
--迈克尔·贝克维斯博士,阿加佩国际中心(AgapeInternationalCenter)创始人
加利福尼亚
"《双向养育》的品质和价值超过我曾经参与过的其它所有心理学和咨询类课程。它融合了心理咨询、家庭治疗、儿童教育、人类学和哲学,而呈现的养育体系却易于理解、适于各类人群接受。"
--吉拉
社会工作者,洛杉矶
"我们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读了《双向养育》这本书,我们除了爱自己的孩子,还能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爱心、有力量、有责任感的独立的人。"
--拉里和凯莉,
5个孩子的父母,亚利桑那
目录
《双向养育》中文版序
前言
假如......
Chapter01三种养育方式
Chapter02勇敢做出改变
Chapter03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Chapter04教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Chapter05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自尊
Chapter06有效沟通
Chapter07正向影响孩子
Chapter08惩罚的弊端
Chapter09用爱管教
Chapter10孩子如何思考
Chapter11学会去爱
Chapter12缓解家庭压力
Chapter13解决家庭冲突
Chapter14沟通敏感话题
Chapter15自我实现的人生
致谢
双向养育实践宣言
《双向养育》译后记
前言
穿过讲演大厅时,我注意到有个漂亮的婴儿正安静地睡在爸爸怀里。她戴着一顶漂亮的白色花边小软帽,表情那么安宁。多可爱的宝宝啊!我停下来,仔细端详她。这时,她的小手指微微动了一下,看得出每个指甲都被精心修剪过。一旁的妈妈对我报以微笑。"孩子多大了?"我问。"5周大。""叫什么名字?""莎伦·雷内·莱莉。"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她伸了伸身子,眨了眨眼睛。
看得出来,这对夫妇很以女儿为荣。像所有父母一样,他们对女儿充满浓浓的爱意,决心让她过上最好的人生。毫无疑问,他们对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非常认真,专程来听我的讲座"突破养育:让家庭从冲突走向和谐"。现在,虽然他们还没有和女儿有任何冲突,但他们明白,冲突迟早会来。我走上讲台准备开始讲演,莎伦虽然还在安睡,但她迟早会长成一个小斗士。她会用各种花招让父母明白--"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并终将发出这样的呐喊:"不要对我的生活指手画脚!"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问题天然存在,谁都无法逃避。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2500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讲到,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观念的世界,每个人都希望看到完美的图景或者自认为完美的事物,如完美的椅子、完美的房屋、完美的工作、完美的配偶、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孩子......然而完美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只要我们固执地追求完美,失望就不可避免。
随着莎伦渐渐长大,她的父母一定会时常惊讶于她的变化。这对漂亮的夫妇参加了关于冲突的讲座,一定能意识到女儿的未来自己不可能预设。事实上,他们不可能知道她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大部分父母都承认孩子的成长不可能预设。很多父母能轻松接受这一点,但另外一些父母则需要一些帮助才能接受这个事实:孩子是完全独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和人生,别人或许难以理解、更无法控制。莎伦即将起程,开始这个美妙的人生探险。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她也肩负使命、要回答那个深奥的问题:"我是谁?"而通向答案的唯一途径,就是深刻探索自己的心灵。
在人生之路上,一定会有许多人告诉她她是谁,她的父母就会首先这么做。她一生中将扮演许多不同角色,学生、妻子、母亲、员工......很多时候,她会照别人说的做,但无论怎样,莎伦终将接受或拒绝别人的指点,并对"我是谁?"给出自己的答案。父母将给她提供帮助并告诉她,"你很特别,你跟别人都不一样,你独一无二。"她可以与别人分享人生感受,但没有任何人能替她体验生活。是的,这是她自己的人生,最终只有她能决定如何度过。
她会独自战斗,毕竟世上只有一个自己。即使感到能力不济,她也要继续战斗。漫漫前路难以看清,她或许会感到恐惧,但仍要做出选择。她会找出各种办法、攒出足够勇气做出艰难抉择。如果结果并非所愿,她也可能会诿过他人。当开始人生之路时,她需要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父母,还需要关心她的老师。未来她会获得许多帮助,甚至不知道谁曾伸出援手,但她会对这些人心怀感恩。
莎伦和她的父辈完全不同,他们之间起码有20年的距离。跟一代代前人一样,她和同龄人将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创造自己的文化,使用不同的语言,欣赏不同的音乐,喜欢不同的服饰和装扮,烙上自己这一代的印记。并且,她和父母还可能在价值观上发生冲突。
我们只能猜测她这一代人的未来。未来尚未到来,很难做出准备。
我们只能相信,未来会有它自己的方式,这一点从无例外。
柏拉图是对的。我们根据一个预设观点想象完美的事物,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会接受。我们必须学会接受我们无法改变的,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并祈祷拥有分辨二者的智慧。
很快,莎伦就将踏上人生的旅程。但是此刻,她又静静睡去,她已经学会了如何享受当下。
中文版序
多年以前,当杰恩·梅杰博士和我联合开发双向养育这套课程时,目标就是使它真正全面、系统,不局限于任何文化或任何年龄。我们坚信,它一定能通过不同的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双向养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养育的"能力",而非仅仅传播养育的"知识",所谓那些"知识",常常只是一些育儿窍门的堆砌,既难以实施,又易于被遗忘。为此目的,杰恩·梅杰博士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智慧。
人天生就是视觉学习者,因此本书设置了大量的图表工具,帮助父母学习。实践一再证明,即使那些已经筋疲力尽、不断因家庭和工作的焦虑而迷失方向的父母,也能因此聚焦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认可这本书及其倡导的养育方法的父母已经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我们非常高兴,由于欧阳晖先生的持续努力和组织才能,中文版也将付梓发行。欧阳晖先生对于父母教育的热情、在北美和中国两地丰富的育儿经验以及卓越的语言和沟通能力,一定能让双向养育造福中国父母。
无数父母曾告诉过我,一旦翻开这本书,他们就会废寝忘食,不忍释卷。这权当对您,一位中国父母的小小"诱惑"吧!
双向养育可以很快为家庭生活带来质的改变。它能减轻每位家庭成员的压力值,使得家庭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和谐,还会使孩子掌握更有效的学习习惯,即使你不在一旁监督,他们也能够自律。
愿所有父母都能收获幸福!
比约恩·阿伦
双向养育联合创始人、首席讲师
这本书的到来,恰逢我育儿生涯中的一个瓶颈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有些迷茫。而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隐藏的巨大潜能,以及父母在激发这些潜能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特别赞同书中关于“建立信任桥梁”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各种琐事而忽略了与孩子建立深层的情感连接,这本书恰恰提醒了我们,真正的养育,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尊重的基石上的。作者用了很多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如何做到这一点,比如如何倾听孩子的想法,如何肯定他们的努力,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这些方法看似简单,但执行起来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智慧。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书中鼓励父母要学会“放手”,给孩子独立探索的空间,而不是事事代劳。这一点我之前一直做得不够好,总担心孩子会受伤或者犯错。但这本书让我明白,适度的放手,其实是在赋予孩子成长的翅膀。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开始尝试在一些事情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虽然过程可能会有些磕磕绊绊,但看到他们脸上那种独立的喜悦,我比任何时候都感到欣慰。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让人眼前一亮的育儿书,书里的很多观点都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养育”这个词有了全新的理解。它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那样,一味地强调父母的权威或者孩子的顺从,而是提出了一种更具智慧和互动性的方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这一部分的论述,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孩子为什么哭”,而是引导你去探索“孩子为什么会感到不安”,并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助父母识别和回应这些需求。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动,我能从中看到自己和孩子相处的影子,那些曾经让我感到棘手的时刻,在作者的引导下,似乎都有了更温和、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它让我意识到,育儿并非一场单方面的付出,而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父母和孩子都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改变、变得更好。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把父母塑造成完美的圣人,而是承认育儿过程中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并鼓励父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同时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这让我感觉特别亲切,好像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理解我的朋友聊天,而不是在被动地接受教条。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再那么焦虑,取而<bos>,多了几分从容和信心,对未来和孩子一起探索的世界充满了期待。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思想深度都远超我的预期。它并没有采用那种浅显易懂、通俗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富有哲理的方式,深入剖析了亲子关系的本质。我最喜欢的一个观点是,书中将父母比作“园丁”,而孩子则是“种子”。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父母的角色并非是灌输者,而是环境的提供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做的是创造一个适宜种子生长的土壤,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分,然后静待花开。这种比喻,让我从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中走了出来,转而更加关注如何去“培育”而非“改造”。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也让我茅塞顿开。我常常会在孩子情绪激动时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跟着一起失控。而这本书提供的,并非是抑制孩子情绪的方法,而是如何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这种“接纳”的态度,让我看到了情绪的积极一面,也让我明白了,孩子的情绪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信号,需要被认真对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每一个瞬间。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育儿路上的一股清流,它所倡导的理念,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教导”的认知。过去,我总是把“教”看得高高在上,认为父母就应该是无所不知的导师。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教育,是“陪伴”和“引导”。它强调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作为“同行者”的角色,而不是“监督者”。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尊重孩子的独特性”的论述。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期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成为我们心中的样子。而这本书,则鼓励我们去发现和欣赏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光芒,并帮助他们去发展自己的天赋。这种“发现”的过程,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孩子,看到了他们身上许多我之前忽略的闪光点。书中的案例,很多都来源于作者真实的育儿经历,真挚而感人。它没有宏大的理论,只有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洞察。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书中的故事里,找到了共鸣,也找到了力量。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次充满惊喜的探索旅程,我们和孩子一起,在这段旅程中收获成长。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育儿就是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教他们各种技能,让他们变得优秀。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其实最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书中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的章节,对我触动很大。我意识到,我常常只顾着说教,却很少真正去听孩子的心声。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倾听技巧,让我开始学会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它不是让你板着脸去讲道理,而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去学习和成长。比如,书中提到的一些游戏和活动,我尝试后发现,孩子不仅乐在其中,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了很多重要的道理。这本书让我觉得,育儿可以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种负担。它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不再感到束手无策。我感觉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因为这本书而变得更加亲密和融洽,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
评分继续学习
评分一般 质量还不错,等看完了再评论
评分挺好的,有帮助,也有成长
评分给了我国家长一个教育的新理念。
评分刚开始阅读,书籍印刷质量很好。
评分速度快,质量好,内容还没看,应该还不错
评分只是一本值得看的书。
评分很不错,小孩很喜欢,就是活动的券不怎么好抢。
评分非常棒棒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