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趣味科学课:美丽的植物 [6-12岁]

小学生趣味科学课:美丽的植物 [6-12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娟 编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科学实验
  • 科普读物
  • 趣味科学
  • 小学生
  • 自然教育
  • 生物学
  • 植物观察
  • 动手实践
  • STEM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84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36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60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6-12岁
融趣味性、科学性和知识性与一体,全彩场景式展现美丽神奇的植物世界。
围绕小学科学课重点内容进行编排,适合课外阅读,拓宽视野。

内容简介

本书是小学科学课程的延伸读物,比课本里说的内容更深入、更有趣,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用浅显的语言介绍植物的分类、进化、结构特征、繁殖方式以及代表性物种等,注重讲述有趣、奇特的物种、特征或行为,满足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同时,文字描述均遵循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强调科学性。
●图片精美,版式活泼,讲究真实场景呈现,给小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每小节包含同步知识链接,附录中收入与小学科学课程配套的课外知识拓展表,还编入了关键词索引,这样不仅有助于拓宽小读者的知识面,也增加了阅读的效果和便利性。

作者简介

王娟,山西省生物学教师,长期潜心致力于生物学教学研究,据的了,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数篇论文荣获表彰。在多年教学、研究生涯中,作者始终坚持“生物科学趣味化”的理念,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情,特此编撰这套《小学生趣味科学课》,旨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了解生物与人类发展的关系,呼吁学生们从小爱环境,并为步入中学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目录

植物王国奇妙万千/ 2
植物家族的发展史/ 4
偷偷告诉你植物的秘密/ 6
植物与习俗文化/ 8
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12
有根才能固定/ 14
有茎才有支撑/ 16
与阳光亲密接触的叶/ 18
美丽娇艳的花/ 20
丰收的果实/ 22
小种子大能量/ 24
植物是如何繁殖的/ 26
植物之最/ 28
花儿知晴雨,草木报天气/ 30
植物也爱“睡大觉”/ 32
植物的神奇功效/ 34
热带雨林里的“空中花园”/ 36
能力超强的食肉植物/ 38
神奇的猴面包树/ 40
看石头花如何保护自己/ 42
印染技术高超的艾蒿/ 43
像铁一样硬的蚬木/ 44
芳香四溢的西番莲/ 45
颜色多变的芙蓉/ 46
冬虫夏草价值高/ 48
具有强大杀伤力的炸弹树/ 49
能做香水的植物/ 50
浑身是宝的杜仲/ 52
舞姿优美的跳舞草/ 54
孤独的独叶草/ 55
寄人篱下的菟丝子/ 56
中国十大名花/ 57
附录/60

前言/序言


《奇妙种子奇遇记:植物的秘密旅行》 你是否曾经好奇,那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是如何变成参天大树,或是餐桌上美味蔬菜的?它们为何有着千奇百怪的外形?它们又是如何完成它们的“旅行”,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家,然后生根发芽,展露生命的奇迹?《奇妙种子奇遇记:植物的秘密旅行》将带你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科学探险,为你揭开植物世界里最神秘、最迷人的种子故事。 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科学教科书,而是一本精心设计的“种子侦探手册”,邀请你成为植物世界的探险家。我们将从一粒不起眼的种子开始,深入探索它背后蕴藏的惊人智慧和奇妙机制。 第一站:种子身份证——认识我的“家” 在旅程的开始,我们要先为每一颗种子制作一张“身份证”。你知道吗?每一颗种子都有它独特的“基因蓝图”,这就像是它的“家庭住址”和“成长说明书”。我们会一起学习,为什么有的种子长得像小小的星星,有的却像蓬松的蒲公英,有的又像坚硬的小石子。我们会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解种子的外壳(种皮)是如何保护它娇嫩的“胚芽”和“胚乳”的。我们还会惊叹于,为什么有些种子的外形如此奇特,比如带着翅膀的枫树种子,或是长着毛绒绒“降落伞”的蒲公英种子,它们这样设计,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原来,这些看似随机的外形,都暗藏着生存的智慧,它们是为了更好地“旅行”和“安家”。 第二站:奇妙旅行社——种子的“出行方式”大揭秘 种子是如何从母体到达远方,寻找适合生长的土壤的呢?这可是它们“旅行”最精彩的部分!《奇妙种子奇遇记》将为你一一揭秘种子的各种“出行方式”。 风的信使: 想象一下,当你看到蒲公英在风中翩翩起舞,那些毛茸茸的种子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热气球,乘风而行,飞向远方。我们会一起了解,哪些植物的种子是“风的孩子”,它们又是如何拥有轻盈的身体或者特别的“翅膀”来帮助它们飞得更高更远。我们会模拟风的力量,尝试让羽毛、纸片等载着“种子”飞起来,体会风的魔力。 水的摆渡船: 有些种子,比如椰子,它们可是天生的“游泳健将”。它们带着自带的“救生圈”,可以在海浪中漂流很远,寻找新的岛屿。我们会了解,哪些植物的种子擅长“水上漂”,它们的防水能力是怎么来的。我们可以用水来模拟河流和海洋,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漂浮能力。 动物的“快递员”: 动物们可是种子最勤劳的“快递员”。有些植物的种子长着美味的果实,吸引小动物们来吃,吃完后,种子就在动物的粪便中被“打包”并“运送到”新的地方。有些种子则会巧妙地钩住动物的毛发,成为它们的“挂件”,一起旅行。我们会探索,为什么有些种子会有刺,有些种子外面会包裹着甜美的果肉,这背后藏着怎样的“互利共赢”的秘密。我们会尝试用不同材质的钩子去勾住毛绒布料,模拟种子与动物毛发的结合。 “弹射”达人: 还有些植物,它们简直就是“弹射专家”。它们会利用内部储存的压力,把种子像炮弹一样弹射出去,射程甚至可以达到好几米!我们会研究,这些“弹射装置”是怎么工作的,又是怎样的能量让它们如此有力。我们会尝试用橡皮筋、弹簧等模拟这种弹射的原理。 第三站:安家落户记——种子“筑巢”的智慧 当种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一个新的地方,接下来它们就要开始“筑巢”了。但它们怎么知道哪里是“好地方”呢? 土地的呼唤: 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发芽。我们会了解,什么样的土壤最适合植物生长,为什么有的土壤肥沃,有的贫瘠。我们会通过观察不同土壤的颜色、质地,甚至用简单的工具来检测土壤的排水性和保水性。 阳光的拥抱: 阳光是植物生长的“能量源”。种子在发芽时,需要特定的光照条件。有的种子喜欢明亮的阳光,有的则喜欢在阴凉处发芽。我们会学习,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以及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是怎样的。我们可以尝试用不同遮挡物来模拟不同光照强度,观察种子发芽的情况。 雨露的滋养: 水是生命之源。种子发芽离不开水分。我们会了解,种子是如何吸收水分的,以及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我们可以用水来浸泡种子,观察它们吸水膨胀的过程。 “越冬”的秘密: 有些种子,它们可不是急着发芽,而是选择“耐心等待”。它们需要在寒冷的冬天里“休眠”,等到春暖花开时才苏醒。我们会了解,植物是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以及“休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第四站:生命新生记——从种子到“大人物”的蜕变 当一切条件都准备就绪,奇迹就要发生了!种子终于要展现它最强大的生命力了。 破土而出的力量: 种子开始“新陈代谢”,吸收养分,然后用尽全身力气,将细嫩的“胚芽”送出地面,迎接第一缕阳光。我们会惊叹于,这弱小的生命是如何爆发出如此惊人的力量的。我们可以尝试用一些模拟材料来包裹种子,观察它在“冲破阻碍”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 根的探索: 另一端,细小的“胚根”则会勇敢地钻入土壤深处,寻找水源和养分,牢牢地抓住大地,为植物未来的生长奠定基础。我们会了解,根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植物根系的形状和功能。我们可以用水彩画等方式,来描绘植物根系的生长过程。 叶的舒展: 当小苗破土而出,一片片嫩绿的小叶子会缓缓展开,开始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制造食物。我们会学习,叶子的形状、颜色和功能,以及光合作用的神奇之处。我们可以用放大镜观察叶子的纹理,或者用绘画来表现叶子的成长。 植物的“成长日记”: 从一颗种子到一棵小树,再到一株参天大树,或者是一朵娇艳的花,一株丰硕的果实,这都是一个漫长而充满奇迹的“成长日记”。我们会通过图片、故事,甚至一些简单的实验,来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体会生命的力量和时间的魔力。 《奇妙种子奇遇记:植物的秘密旅行》 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奇妙旅程。我们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提问、实践,去发现植物世界的奥秘。这本书将引导小读者们: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观察种子,了解其结构、功能和生长过程,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提升观察力与专注力: 精细的观察种子细节,记录植物生长变化,锻炼耐心和细致。 拓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思考种子的“旅行”方式,设想植物生存的智慧,激发无限创意。 认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感受植物从微小种子生长成参天大树或美丽花朵的生命奇迹,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建立环保意识: 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保护植物、爱护环境的情感。 书中将包含大量精美的插图,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形象化,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们还设计了许多简单易行的家庭小实验,让科学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准备好与我们一起,踏上这场奇妙的种子之旅了吗?让我们一起探寻植物世界的无限可能,感受生命的奇迹!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喜欢园艺的成年人,我最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虽然我的孩子已经过了6-12岁的年龄段,但我自己也忍不住买了一本。我一直觉得,对自然的热爱应该从小培养,而植物无疑是开启这份热爱的绝佳窗口。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活泼,色彩搭配也很舒服,一看就不是那种硬邦邦的教科书。我翻开后,发现里面的内容组织得很有条理,从最基础的植物构造、生长过程,到一些更深入的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授粉机制,再到植物的适应性进化,甚至还有一些有趣的植物拟人化故事。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而是用很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插图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很多地方甚至让我这个“成年人”都眼前一亮,觉得自己又学到了新东西。尤其是关于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策略,讲得非常有趣,让我对接下来的园艺实践有了新的启发。我非常推荐给有孩子的家庭,即使不是为了给孩子“补课”,仅仅是作为一本轻松愉快的科普读物,它也绝对值回票价。

评分

最近给侄女挑礼物,选了好久,最后锁定了这本《小学生趣味科学课:美丽的植物》。侄女今年八岁,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我对她的教育理念就是不能太死板,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她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本书的名字就挺吸引人的,“趣味科学课”和“美丽的植物”,感觉既有知识性又不失童趣。我特意在书店翻了一下,插图质量很高,色彩饱满,植物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点很重要,毕竟小孩子对视觉的东西更敏感。更关键的是,它不是简单的图文介绍,我看到里面有很多互动的设计,比如一些小实验、小问答,还有一些小故事,能够把科学知识融入到孩子感兴趣的情境中。我觉得这种方式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也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和记住。侄女平时比较喜欢画画,我希望这本书也能给她带来一些绘画灵感,让她在欣赏植物美感的同时,也能学到背后的科学原理。送给八岁的孩子,既不会太难,也不会显得幼稚,感觉是件很合适的礼物,希望能让她爱不释手。

评分

这本书我早就想买了,一直躺在我的购物车里,这次终于下定决心入手了。收到快递的时候,我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拆开了,我瞄了一眼,这画面配色真是太吸引人了!那些植物的插图,鲜艳又生动,感觉就像活的一样。我家孩子平时就对各种小虫子小花小草特别好奇,经常指着路边的野花问我这叫什么,那是什么做的。以前我都是凭着记忆或者手机搜索,但感觉总是不够系统,也讲不清里面的门道。有了这本,我觉得他可以自己去探索了。我翻了翻目录,涉及的植物种类还挺广的,从我们常见的蔬菜水果,到一些比较特别的花卉,甚至还有一些野生的植物,感觉就像一个植物的小百科全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说明,而是用很多有趣的提问和故事来引导孩子思考。比如,为什么叶子是绿色的?植物是怎么长高的?这些我以前只是大概知道,但这本书好像有很多我不知道的细节,而且是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我挺期待我孩子能从这本书里找到更多关于植物的乐趣,说不定以后还能培养出个小小植物学家呢!

评分

我家的书架上已经有一些关于动物和太空的科普读物,总觉得植物类的知识好像缺了一块。这次偶然发现了这本《小学生趣味科学课:美丽的植物》,感觉正是时候。我女儿今年十岁,正是对自然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她经常会问我一些关于植物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树叶秋天会变色,为什么有些花会有香味等等。我之前总是回答得比较零散,这次希望通过这本书,能给她一个更系统、更全面的了解。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的“趣味性”,我不想让孩子觉得科学是枯燥的,而是要让她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我注意到书中有很多卡通形象和漫画式的插图,这对于十岁的孩子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而且,它也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些“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来引导孩子思考,这能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让孩子认识更多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更能激发她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她学会观察、思考和发现。

评分

我是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一直在寻找能真正引起孩子学习兴趣的课外读物。市面上的科普书很多,但很多都写得过于成人化,孩子读起来一头雾水,要么就是过于低幼,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又显得不够深入。当我看到这本《小学生趣味科学课:美丽的植物》时,觉得非常符合我的期待。首先,它的目标读者年龄段(6-12岁)覆盖得比较广,说明内容应该有一定深度,但又不至于太难。我重点关注的是它的“趣味”二字,这意味着它不会枯燥乏味。我家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对于科学类的知识,还是需要一些有趣的引导。我特别留意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介绍植物的分类和生长,还包括了一些关于植物和人类生活、生态环境的联系,比如植物如何净化空气,如何成为我们食物的来源等等,这些内容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孩子不再仅仅是“知道”植物,而是能“理解”它们,甚至对它们产生“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