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沒有核武器的核大國
◎日本“空心化”?or“控心化”!
◎警惕日本秘而不宣的産業戰爭
◎中國嚮日本政經“軍團”學習什麼
◎寓軍於民,“武力”保衛中國商業
●“中國超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失去的十年、二十年”……在一片唱多中國、唱衰日本的喧囂聲中,日本卻低調地實現瞭産業的轉移與升級,淘汰掉低端製造業而嚮“高新尖”産業轉型,並在亞洲構建起雁行格局,通過“控心化”的發展模式,掌握著核心技術、掌控著産業鏈條。
●在日本人看來,經濟競爭是另一種形式的戰爭,是實現民族目標的僅次於戰爭的手段。其在各産業的海外擴張,正是另一種形式及層麵的“軍國主義擴張”。日本已經在高鐵、核電、電子、汽車等諸多領域通過綜閤商社及其財團體係在産業鏈上的布局與掌控,正逐漸將中國企業納入日本財團的整體結構與全球戰略之中。
●日本財團體係“寓軍於民”的産業發展模式,使日本成為隱形的軍事強國。財團機製錶麵相互協調,其本質則是對國傢經濟和産業組織上的計劃與控製,從而形成一套獨立完整的軍工體係。日本深受中國儒傢思想的影響,在産業運行方麵重視國內的宏觀控製,這也是日本軍工産業發展選擇“寓軍於民”的思想根源。
●想要應對産業戰爭,中國必須臥薪嘗膽,力求在軍民結閤的戰略産業上實現突破,應該反省和重新藉鑒日本綜閤商社和財團模式的成功經驗,並指導中國下一步的經濟發展,進行産業鏈的競爭,打造齣中國獨立自主的産業體係,爭取在全球産業鏈上獲取更多的主導權,纔能在未來的經濟戰爭中取得勝利。
中國産業經濟學傢
中國戰略經濟學傢
國資委研究中心經濟顧問
社科院日本經濟學會理事
CCTV經濟頻道專傢顧問
《環球財經》雜誌編委
中國華信(世界500強)首席經濟學傢
北京華信商略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民兵智庫】創始人及戰略經濟學傢
白益民,1968年齣生於北京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傢庭;1993—2005年,就職於三井物産(中國)有限公司,從事國際貿易與投資業務;2006年,創建瞭“白益民産業經濟研究所”,率先提齣東方經濟學的理念,並於2008年推齣瞭介紹日本財團商戰模式的暢銷書《三井帝國在行動》,引起中國經濟界和企業界對日本商社和財團模式的廣泛關注和探討。
“日貨”和“中國製造”的定義需要更新,中國品牌産品的核心零部件如果不是自己的,可以被稱為“Made in China”(在中國製造),卻是“Made by Japan”(由日本創造)。人們應當醒悟,並不是日本依賴中國的市場,而是中國甚至歐美都在依賴日本的技術。
——摘自《華夏時報》 2014年8月 / 丁玲
在傳統的閤作模式中,中國企業扮演的是生産、貼牌(終端),而利潤高的環節均被日企等海外企業控製,這一模式,多年來一直重復上演,直到今日,中國本土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並沒有因此得到顯著提高,已經到瞭必須反思的時候瞭。
——摘自《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4月9日 / 王如晨
在亞洲,日本企業牢牢地控製著被稱作“母體工業”的裝備製造業,這是日本産業競爭力的本質所在。成就日本超一流的“母體工業”關鍵的因素不是人們常常說的政府産業政策、科研投入、官産學協作等,而是被稱為“産業組織者”的綜閤商社。
——摘自《裝備製造》 2008年6月 / 袁璐
綜閤商社是日本經濟的總參謀部,是日本國傢經濟戰略的製定者,同時也對日本政治、外交和軍事等方麵具有很強的政策影響力。日本政府對世界經濟事務的認識和研究幾乎完全依賴於財團的研究機構。
——摘自《中國商業評論》 2007年5月 / 蕭三匝
國內當前的宏觀環境與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相似,同時在文化上也具有相通性。因此,瞭解和學習包括三井財團在內的日本國際知名企業的經驗,為我所用,可以幫助中航工業(軍工企業)找到更適閤自身的發展模式,從而加快集團公司的戰略轉型。
——摘自《中國航空報》2009年9月 / 劉文波
前言 / 1
高科技是買不來的 / 1
日本製造不僅僅是日本傢電 / 2
日本製造無處不在 / 3
日本經濟發動機 / 4
危機是個噴嚏 / 4
財團式發展 / 5
日本製造,不創新,就死亡 / 6
第一章
揭開日本製造的隱秘麵紗
第一節是中國製造還是日本製造 /
第二節日本控製關鍵零部件,中國隻是組裝廠 /
第三節模具“日本製造”品質佳 /
第四節日本占據全球製造業最高端的秘密 /
第五節綜閤商社成就日本超一流“母體工業” /
第二章
電視産業背後的日本掌控
第一節日企深度介入中國麵闆産業 /
第二節上廣電被托管之路 /
第三節丸紅撤齣京東方 不影響另類掌控 /
第四節聯手颱灣地區攪動東亞産業戰 /
第五節長虹:中國企業的宿命? /
第三章
日本電子業在華攻城略地
第一節經濟地震啓示錄 /
第二節揭穿日本電子業假麵 /
第三節日立公司打造中國“白金暗道” /
第四節日美同盟的中國攻略 /
第五節華為亮劍,阻擊日立 /
第四章
豐田成為美國的心頭大患
第一節豐田用50年打敗美國 /
第二節豐田到底是做什麼的? /
第三節狙擊豐田:美國打響新一輪産業戰 /
第四節豐田的“和解”謀略 /
第五節豐田交給美國政府的“保護費” /
第五章
日本悄悄進村,美國拋來空瓶
第一節“影子豐田”隱秘布局吞噬巨額利潤 /
第二節財團體係支撐豐田“不死鳥” /
第三節以豐田為鏡,看吉利最缺什麼 /
第四節吉利收購沃爾沃 /
第五節誰來審判高盛? /
第六章
政經“軍團”滲透中國基乾産業
第一節三菱重工的中國攻略 /
第二節日本財團,“徐工案”幕後辣手 /
第三節日本新乾綫的中國之旅 /
第四節中國嚮日本政經“軍團”學習什麼 /
第五節日本“官民一緻”推進新乾綫齣口 /
第七章
一個沒有核武器的核大國
第一節日本野心背後的核武器狂想 /
第二節搶占中國核電市場 /
第三節收購美國西屋強奪中亞鈾礦 /
第四節核電難言放棄 /
第五節中國核電重啓下的日本機會 /
第八章
蓄力航天的軍國復活夢
第一節日本實為航天大國 /
第二節潛藏火箭裏的軍事意圖 /
第三節日本財界的“星球大戰”圖謀 /
第四節日本寓軍於民的軍工體製 /
第五節日本盡是“愛國賊” /
第九章
磨刀霍霍的日本海空力量
第一節日本航空部隊的軍國復活夢 /
第二節日本拉抬“大飛機”意在吞蛋糕 /
第三節波音機翼下的日本魅影 /
第四節財界武裝的日本海軍 /
第五節中國製造靠什麼頂起航母style /
第十章
中國如何應對産業戰爭
第一節警惕日本對華産業戰爭 /
第二節揭秘日本財團帝國 /
第三節 三井物産模式透視 /
第四節三井模式帶給中航工業什麼啓示 /
第五節失之築波,收之財團 /
後記4萬億投裝備製造業,“武力”保衛中國商業 /
中日産業戰爭,誰纔是贏傢? /
隱藏的日本經濟實力 /
掌握裝備製造的“核武器” /
從危機感身上找到信仰 /
引用文章 /
讀到書中關於“産業生態”的章節,我仿佛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將産業不再視為孤立的個體,而是將其置於一個復雜的生態係統中進行觀察和分析。這種生態化的思維方式,讓我意識到一個産業的成功,不僅僅取決於其內部的優勢,更在於它能否與其他産業形成良性的互動,能否吸引和培育齣與之共生共榮的上下遊企業、科研機構、金融資本,甚至是人纔。書中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解析瞭數字經濟如何重塑傳統産業,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如何滲透到各個産業的毛細血管,帶來效率的提升和模式的創新。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平颱經濟”的討論,作者深入剖析瞭平颱如何連接供需,賦能中小企業,如何成為新的産業組織形態。這讓我對未來産業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書中也對産業發展中的挑戰和風險進行瞭坦誠的剖析,比如技術瓶頸、環境壓力、勞動力結構變化等等,並提齣瞭相應的應對策略。這種辯證的思考,讓這本書顯得更加真實和可靠。它不僅僅是一部理論著作,更像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理解和把握未來産業發展趨勢的指南。
評分剛拿到這本《産業就是脊梁》,就被它厚重的封麵和書名所吸引。仔細翻閱,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仿佛作者在用一種沉穩而有力的聲音,描繪著一個國傢、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讀完第一部分,我被深深地震撼瞭。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各種産業的名稱和分類,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産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復雜關係。作者以宏大的視角,從曆史的長河中迴溯,追溯瞭人類文明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的演進,以及每一次産業變革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些關於早期工業革命如何改變世界、蒸汽機如何點燃生産力、電力如何照亮生活的故事,被講述得如此生動,仿佛我親身經曆瞭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尤其對那些傳統産業的復興和轉型,作者的論述更是鞭闢入裏,讓我對“舊”産業煥發“新”生機的可能性充滿瞭希望。它讓我意識到,我們不能僅僅沉醉於新興産業的光環,而忽視瞭那些默默支撐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基石。這種對産業根基的深刻洞察,讓我對“脊梁”二字有瞭更深切的理解,也對這本書的後續內容充滿瞭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尤其是在描述一些關鍵概念時,顯得既嚴謹又富有啓發性。比如,在談到“創新驅動”這個主題時,作者並沒有止步於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大量具體的案例,展現瞭科技創新如何成為産業升級的引擎,如何催生齣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格局。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的論述印象深刻。它打破瞭我過去對“大企業纔能引領行業”的刻闆印象,讓我看到瞭大量中小企業憑藉其在細分領域的深耕細作,所爆發齣的驚人能量。作者用數據和事實說話,分析瞭這些企業是如何通過技術突破、工藝優化、市場需求精準對接,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齣,成為各自領域的“隱形冠軍”。這讓我聯想到我們身邊那些默默無聞但技術精湛的小企業,原來他們身上承載著如此重要的産業價值。書中對産業鏈協同發展的探討也讓我受益匪淺。它不僅僅關注單一環節的優劣,而是強調整個産業鏈條的韌性和競爭力。作者通過對全球産業鏈布局的分析,以及對地緣政治對産業影響的剖析,讓我認識到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産業鏈是多麼的迫切和重要。這種全局性的思考,讓我對“産業”這個概念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不再局限於生産製造本身。
評分這部《産業就是脊梁》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它在宏大敘事下蘊含的細膩觀察。作者在講述國傢層麵的産業戰略時,常常會穿插一些具體到地方、到企業的生動故事。比如,在論述區域産業協同發展時,他會詳細描繪某個城市如何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為高科技産業聚集地,這個過程中經曆瞭怎樣的陣痛,又如何抓住機遇,最終實現騰飛。這種“由大及小”的敘事方式,讓抽象的産業政策變得更加具象可感。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産業文化”的探討。它觸及到瞭産業發展中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層麵——人的因素。作者認為,一個強大的産業,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更需要與之匹配的文化基因,比如工匠精神、創新精神、閤作精神等等。他通過對一些優秀企業文化案例的分析,揭示瞭文化如何成為産業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這讓我明白,産業的“脊梁”不僅僅是物理上的支撐,更是精神上的引領。讀到這裏,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經濟學傢和政策製定者的,它也應該成為每一個關注國傢發展、關心産業命運的讀者手中的讀物。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對於“産業”二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敬畏。它不再僅僅是我過去理解的“生産東西”的概念,而是上升到瞭一種國傢實力、民族復興的戰略高度。書中對全球産業競爭格局的分析,讓我看到瞭不同國傢在爭奪産業製高點上的明爭暗鬥,以及科技、人纔、資本等關鍵要素在其中的作用。作者在分析這些復雜局麵時,並沒有流露齣悲觀情緒,而是更加強調中國在産業發展中的韌性和潛力。他多次提及“中國製造”嚮“中國創造”的轉變,以及在新能源、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所取得的突破。這種基於事實的樂觀,給我帶來瞭極大的鼓舞。讓我感受到,我們正處於一個産業變革的時代,而中國正抓住機遇,努力成為這場變革的主導者。書中對於未來産業發展趨勢的預測,雖然沒有給齣具體的“水晶球”,但那種對方嚮性的把握,對關鍵驅動力的洞察,讓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真心覺得,這本書的內容,對於理解我們所處的時代,對於思考個人和國傢未來的發展方嚮,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評分大門未知子的博文?我是你是我的小店買賣雙方都錶示很高興我的微博都刪除掉
評分好書!強烈推薦!
評分書還不錯,值得購買,質量也可以,最看中的還是京東物流。
評分書有破損,感覺像盜版的,看著不是很舒服,咋弄
評分相當不錯,還會繼續購買!
評分日本就是中國人最好的老師!
評分買給爸爸的,他很喜歡,物流快
評分迴歸正題,建議老闆把包裝升級下,不要隻用快遞包裝袋,裏層最好用泡棉包裝袋 包下,發來的書 邊角有輕微的摺痕,不過沒什麼影響的!
評分相信京東得速度,感覺給逛自己超市一樣,便宜,實惠,還東西還好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