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托福听力考点词真经

新托福听力考点词真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洪波,吕洋 编
图书标签:
  • 托福听力
  • 新托福
  • 考点词汇
  • 词汇书
  • 备考
  • 英语学习
  • 语言学习
  • 考试
  • 留学
  • 词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12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789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8
字数:408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在托福培训行业开辟了考点词概念,将*直接的托福答案与听力训练方法相结合。考虑到考生复习时间的不同,本书将*重要的考点词库做了提炼,考生可以优先背诵;为了适应考试中的语法现象,专门归纳了不规则动词听音表。不仅有词汇,而且有短语,离实际考试更进了一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考生,本书将考点词进行了分级,同时又对整个考点词库做了归纳。全书覆盖了完整的TPO必要学习内容,完全满足考试需要,有针对性地破解真题题库,做到能力与分数并举。在不同复习阶段的考生均可在本书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

内容简介

  《新托福听力考点词真经》精选TPO全部“听力真题核心词”,并根据真题题干、听力原文和答案的对应关系,编排成“核心词族”。“听力真题核心词”部分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学生可以迅速掌握,并通过比较发现形近词的区别。核心词拓展而成的词族,能够举一反三,并且跟真题答案有直接联系。考生不仅可以补充词汇的灵活运用,还可以熟悉场景、了解考试内容,拓展思路,提高记忆效果。

作者简介

刘洪波,学为贵教育创始人,北京雅思总校校长。年少沉醉于水墨书法,道经音律;后负笈海外,喜两希文化,研习拉丁。归国后投身英语教育事业,培养出大批雅思、托福、四六级、考研英语名师。连续数年赴西部支教,共培训上千名初高中英语教师。
  著有《英文字根词源精讲》、《*简化雅思写作》、《*快速雅思阅读》、《雅思经典教程》、《雅思基础教程》、《托福词汇精讲》等数十部作品。其留学散文被《海外文摘》、《青年文摘》等众多媒体登载,广为流传,13年将其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传奇经历,集结成集出版了《留学SUPER之路》。其中2004年出版的《雅思阅读真经》是国内**本以真题题库为蓝本编写的培训教材,考试命中率极高,畅销海内外,开创了真题机经的教材流派。刘洪波*新力作有《雅思阅读真经总纲》、《雅思阅读真经5》、《剑桥雅思阅读考点词真经(剑9版)》、《剑桥雅思听力考点词真经》等。2007年各大教育媒体将其誉为“雅思教父”;2009年当选“建国60年推动中国教育培训发展功勋人物”;网易年度大选“教育产业十大领军人物”。多次应邀赴剑桥、牛津等大学进行英语教学培训交流研讨。在全国高校巡回演讲数百场,听过其讲座和课程的学员不可数。学员点评其授课风格为:行云流水,旁征博引,激情四射,励志人生。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托福听力考试考点词真经理论 /01
第二章 托福听力考试 108 天罡多义词 /07
第三章 托福听力考试不规则动词听音表 /21
第四章 托福听力考试必备短语词组集训 /27
第五章 托福听力考试核心考点词清单 /45
TPO 1 /47 TPO 2 /52
TPO 3 /55 TPO 4 /58
TPO 5 /63 TPO 6 /68
TPO 7 /72 TPO 8 /78
TPO 9 /82 TPO 10 /86
TPO 11 /90 TPO 12 /94
TPO 13 /98 TPO 14 /101
TPO 15 /106 TPO 16 /109
TPO 17 /112 TPO 18 /115
TPO 19 /118 TPO 20 /121
TPO 21 /125 TPO 22 /128
TPO 23 /132 TPO 24 /136
TPO 25 /140 TPO 26 /143
TPO 27 /147 TPO 28 /150
TPO 29 /153 TPO 30 /157
TPO 31 /161 TPO 32 /164
TPO 33 /166 TPO 34 /169
第六章 托福听力考试 TPO 考点设计清单 /173
TPO 1 /175 TPO 2 /179
TPO 3 /184 TPO 4 /188
TPO 5 /193 TPO 6 /198
TPO 7 /203 TPO 8 /209
TPO 9 /214 TPO 10 /219
TPO 11 /224 TPO 12 /228
TPO 13 /233 TPO 14 /238
TPO 15 /243 TPO 16 /249
TPO 17 /254 TPO 18 /259
TPO 19 /264 TPO 20 /269
TPO 21 /275 TPO 22 /280
TPO 23 /284 TPO 24 /289
TPO 25 /294 TPO 26 /299
TPO 27 /304 TPO 28 /308
TPO 29 /313 TPO 30 /318
TPO 31 /322 TPO 32 /327
TPO 33 /332 TPO 34 /338
第七章 托福听力考试场景词汇机经加强版 /343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鉴赏的图书简介,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重要载体,引导读者领略其思想精髓与艺术魅力。 --- 书名: 锦绣华章: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之旅 内容简介 《锦绣华章: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之旅》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度解读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脉络、核心主题及经典作品的通识性著作。本书旨在为广大文学爱好者,尤其是初入古典文学殿堂的读者,提供一条清晰、富有启发性的鉴赏路径,帮助读者超越简单的文本阅读,直抵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核心与人文精神。 一、 溯源与脉络:构建宏大历史图景 本书伊始,便着力于构建中国古典文学的宏大历史坐标。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朝代更迭下的文坛风云,而是深入剖析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政治环境与文学生态之间的复杂互动。 先秦的奠基: 从《诗经》的质朴田园与民间情歌,到《楚辞》的浪漫瑰丽与个体悲歌,本书详述了“风”与“骚”如何确立了中国诗歌的两大基本底色。重点剖析了诸子散文,如《论语》的理性思辨、《庄子》的浪漫哲学,如何为后世散文奠定说理与抒情的基调。 汉魏六朝的转型: 详细阐述了汉代赋体的盛衰及其向近体诗过渡的内在驱动力。在介绍建安文学时,重点聚焦曹氏父子的悲凉情怀与“建安风骨”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六朝时期,文学开始转向对个体生命体验的精致化描摹,山水诗的兴起不仅是题材的变化,更是士人精神寄托方式的转变。陶渊明的田园诗,则被置于魏晋玄学与回归自然的思潮中进行解读,探究其“采菊东篱下”背后的哲学意蕴。 唐宋气象:双峰并峙的辉煌: 唐代是近体诗的巅峰,本书以唐诗的格律、意境和流派作为核心章节。从初唐的宫廷气象到盛唐的磅礴万丈(李白、杜甫),再到中晚唐的沉郁与唯美(白居易、李商隐),我们试图揭示每一位巨匠是如何以其独特的语言系统,建构起一个独立于现实又深刻介入现实的文学世界。 宋代则标志着文学重心向词的转移。词的婉约与豪放,不仅是风格之别,更是士人面对宋代复杂政治现实时心态的两种投射。苏轼的旷达与辛弃疾的悲愤,如何在同一体裁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力,是本书着力比较分析的重点。 元明清的延展: 元曲的俗化与通俗化,是文学走向更广阔民众的标志。明清小说,则标志着叙事艺术的成熟。本书将重点解析《三国演义》的历史叙事,《水浒传》的英雄传奇,《西游记》的神魔寓言,以及《红楼梦》的百科全书式结构与人性探幽,剖析它们在中国叙事文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二、 核心主题的深度挖掘:人文精神的密码 古典文学远非仅是优美的辞藻堆砌,它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载体。本书将文学主题置于文化母题的框架下进行深度剖析: 1. 家国情怀与士人担当: 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如何在诗词歌赋中具象化。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分析知识分子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感与无力感。 2. 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考察文学如何处理“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时空”之间的矛盾。从魏晋的生命哲学到李商隐的晦涩之美,再到《聊斋志异》中对人情世故的影射,展现文学对个体情感、欲望与命运的精微刻画。 3. 自然的礼赞与隐逸的哲学: 深入解析中国文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山水田园诗如何从单纯的景物描写升华为一种生命哲学,探究隐逸精神对保持文人独立人格的价值。 4. 情与性的表达: 梳理从《诗经》、汉乐府到唐传奇、明清小说的情爱叙事。重点关注文学如何微妙地处理情感的克制与张扬,尤其是对女性形象和爱情悲剧的复杂书写。 三、 艺术手法的精微解构: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 本书花费大量篇幅,专门用于解析古典文学中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艺术手法,力求让读者“看懂”其妙处,而非仅仅停留在“觉得美”。 意境的营造: 阐释“意境”在中国美学中的核心地位,如何通过白描、烘托、虚实相生等手法,将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如苏轼“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空灵境界。 句法与节奏的魔力: 针对近体诗的格律要求,分析平仄、对仗如何服务于情感的抑扬顿挫。在散文部分,则着重分析骈散结合、长短句交错如何塑造出雄浑或清丽的文气。 象征与典故的运用: 讲解中国古典文学中高频出现的象征符号(如梅兰竹菊、鸿雁、明月),以及如何有效解读典故,理解其跨越时空的文化回响。 叙事技巧的演进: 对比小说中线性叙事与网状叙事、白描人物与复杂心理描写(如《红楼梦》中对人物语言的“身份化”处理)的成熟过程。 读者对象与阅读价值 本书不预设读者具备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语言力求清晰、准确而富有文采。它既可作为大学人文学科的辅助读物,更适合所有渴望提升文化素养、希望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普通读者。通过阅读《锦绣华章》,读者将不仅能欣赏古典作品的“美”,更能理解其背后的“道”与“心”,实现一次与古代智者心灵的深度对话。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它培养的“系统思维”能力,而非仅仅局限于技巧的堆砌。它教会你的,是如何像出题人一样去思考。书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出题思路解析”的小栏目,这些解析非常精辟,它们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个选项是干扰项,而另一个是正确答案,背后的逻辑链是什么。这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变成了主动地探索规律。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够预测接下来的对话走向,甚至在听力材料播放到一半时,就能大致判断出哪个信息点是教授或讲者试图强调的重点。这种从“听懂”到“预判”的质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它不仅仅是一本应试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听力思维训练手册,它让你彻底摆脱了“听不懂就猜”的低效模式,转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可复制的听力解题框架,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境界。

评分

我是一个对学习工具的“效率至上论者”,所以对于任何学习资料,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我突破瓶颈。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对“高频考点”的精准定位和深度剖析。它似乎有一个内置的雷达,能准确捕捉到那些在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陷阱”设置和“语气”暗示。比如,书中对转折词和让步状语在听力理解中的瞬时反应训练,就做到了极度细致的拆解,它不光告诉你听到“however”要怎么反应,更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语速和重音下,“however”前后信息的权重变化。这种层次感和颗粒度,是很多泛泛而谈的资料望尘莫及的。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他不会浪费你的时间去听那些不重要的背景音,而是直接告诉你,耳朵要重点捕捉哪几个音节,大脑要如何快速构建逻辑链。这种精准打击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压缩了我的复习周期,让我感觉时间花得非常值,效率实现了指数级的提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非常吸引眼球,那种磨砂质感的封面拿在手里感觉很扎实,颜色搭配上采用了比较沉稳的深蓝色和少许亮眼的橙色作为点缀,一眼看去就带着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脊处的字体印刷得非常清晰,即便是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也能轻易辨认出书名,这对于像我这样需要经常翻找资料的备考者来说,无疑是省去了不少麻烦。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不是那种廉价的、容易反光的纸张,而是略带米白色的、触感柔和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排版布局上看得出来编辑团队是下过功夫的,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拉得恰到好处,使得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拥挤或压抑,这一点对于需要精读和反复研读的材料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这本书的开合度做得非常好,平放在桌面上时可以完全摊平,这在做笔记或者对照参考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需要费力地用手按住书页的一边,这无疑提升了整体的使用体验。总而言之,从物理层面上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绝对达到了同类教材中的顶尖水准,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知识的尊重与对读者的体贴。

评分

拿到手就开始试用它的章节结构,不得不说,编排逻辑性非常强,完全是围绕着考生的实际需求来构建的知识体系。它不是那种简单地堆砌大量无关紧要的背景知识,而是非常聚焦地将所有内容都导向“如何得分”这个核心目标。每一单元的引入部分,都会用一个简短的小引言来点明本单元将要攻克的听力难点类型,这让我在进入具体学习之前,就能对即将面对的挑战有一个清晰的预判。接下来的讲解部分,更是做到了深入浅出,复杂的听力技巧被拆解成了几个简单易懂的小步骤,配合着清晰的图示或流程图来辅助理解,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概念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要点。我特别欣赏它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那些听力场景的设计非常贴近真实的托福考试环境,不会出现那种为了设置难点而刻意编造的生硬对话,代入感极强。而且,每个知识点后面紧跟着的巩固练习,设计得非常巧妙,既能检验刚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不会让人产生重复刷题的枯燥感,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高效转化。

评分

作为一名习惯使用数字工具辅助学习的现代考生,我对任何纸质书的“数字化辅助”功能都有着较高的期待。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融合做得相当自然且实用。它提供的配套资源,例如在线音频的下载和使用流程,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没有那种复杂的注册或验证过程,扫码即用,非常顺畅。我尤其欣赏配套音频在不同语速下的处理。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常速音频,还贴心地加入了“慢速精听”版本。对于一些特别绕口或者信息密度极大的段落,先用慢速听清楚逻辑结构,理解透彻后,再切换回常速进行适应性训练,这个“梯度学习法”对我这种听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音频的发音标准度极高,口音自然地道,完全是模拟了考试现场的听力环境,这保证了我在练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都是最纯正的语言输入,而不是那种带有明显地域口音的录音,对建立正确的听觉模型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