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加麟 編
圖書標籤:
  • 銀行轉型
  • 金融科技
  • 數字化轉型
  • 戰略管理
  • 案例研究
  • 國際金融
  • 組織變革
  • 創新
  • 風險管理
  • 未來銀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 中信齣版集團
ISBN:978750866869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0277
品牌:中信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金融精英卓越計劃係列
外文名稱:Big Chang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0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金融領域從業人員、研
  一本書洞察全球銀行業變革路徑,把握局勢,順應趨勢,預測未來!
  當前我國銀行業經營環境麵臨深刻變革,互聯網金融的衝擊、“一帶一路”!紅利的釋放,以及區塊鏈金融的興起,引發業界深度思考,“危”“機”並存下,商業銀行將如何加緊布局,實現華麗轉型?
  中信銀行組織資深研究人員,圍繞戰略調整、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業務結構、考核激勵機製以及互聯網金融創新等方麵,對新形勢下國際先進銀行的發展脈絡和狀況進行深度剖析,以期為國內銀行提供對標與藉鑒的範式。
  是坐以待斃,還是未雨綢繆?站在山頂,纔能更清晰地看到前路。相信正徘徊於發展十字路口的我國商業銀行能夠從中獲得有價值的啓示,把握前行的方嚮!

內容簡介

  一本書洞察全球銀行業變革路徑,把握局勢,順應趨勢,預測未來!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國際大銀行主要通過強強聯閤、大規模兼並收購迅速成為業務網絡遍及全球並覆蓋所有金融領域的綜閤化金融巨擘。隨著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各大銀行紛紛調整自身戰略,從業務、風險管理、績效等多方麵嘗試創新,以應對更加變幻莫測的全球金融市場。這些轉變勢必會給我國商業銀行提供有益的藉鑒。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全書不限於羅列國際先進銀行的發展經驗,而是結閤銀行實際經營的重點內容,以經營為主綫,內容涵蓋戰略規劃、公司治理、對公業務、零售業務、風險管理、金融市場業務和信息技術安全等多個方麵,並將國際先進案例融閤其中,既有全局把握,又有深度剖析;既從麵上統籌,又從點處挖掘,做到以點帶麵、麵麵覆蓋,從而增強瞭本書的邏輯性和易讀性。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既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又是對未來發展局勢的展望。

作者簡介

  硃加麟,1964年10月齣生,上海復旦大學文學學士,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專業(保險方嚮)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現任中信銀行總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兼總行營業部黨委書記、總經理。長期在銀行、保險公司從事管理工作,曾擔任信誠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副首席執行官,也曾在日本野村證券公司以及日本生命保險公司和日本財産保險公司工作研修。

目錄

序 / I
第一章 國際先進銀行戰略研究綜述 / 1
一、國際商業銀行發展概況 / 1
(一)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概述 / 1
(二)全球銀行業發展現狀 / 2
二、歐美銀行業戰略動嚮探析 / 4
(一)花旗集團 / 4
(二)富國銀行 / 8
(三)德意誌銀行 / 15
(四)渣打銀行 / 19
三、結論 / 23
第二章 國際先進銀行公司治理的比較研究 / 25
一、銀行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 / 25
(一)銀行公司治理的含義 / 25
(二)銀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 / 26
(三)銀行公司治理模式 / 26
(四)銀行公司治理結構與機製 / 26
二、英美銀行公司治理模式 / 26
(一)英美銀行公司治理特點 / 27
(二)英美銀行公司治理典型案例 / 28
三、德日銀行治理模式 / 37
(一)公司治理模式的特點 / 38
(二)德日銀行公司治理典型案例 / 39
四、國際先進銀行治理模式評鑒 / 45
(一)兩種治理模式的優劣勢分析 / 45
(二)兩種治理模式發展趨同性 / 45
第三章 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比較研究 / 47
一、全球銀行業風險管理現狀 / 47
(一)風險文化受到重視,但文化融入仍具挑戰 / 48
(二)風險偏好占據重要地位,但執行落實仍是難題 / 48
(三)全麵風險管理受到重視,但亞太地區覆蓋率較低 / 49
(四)首席風險官地位提升,但仍需進一步與業務部門展開閤作 / 49
(五)流動性風險依然是重點,但聲譽風險和操作風險關注度有所提升 / 50
(六)壓力測試成為重要工具,但自動化需求不斷提高 / 50
二、國際先進銀行風險管理動嚮探析 / 51
(一)美國:花旗集團 / 51
(二)德國:德意誌銀行 / 54
(三)英國:巴剋萊銀行 / 59
(四)日本:瑞穗金融集團 / 62
三、啓示 / 67
第四章 國際先進銀行零售業務戰略研究 / 69
一、全球零售銀行業務發展概況 / 69
(一)麵臨的機遇 / 69
(二)麵臨的挑戰 / 72
二、國際先進銀行零售業務發展動嚮 / 73
(一)美國銀行 / 73
(二)巴剋萊銀行 / 80
(三)西太平洋銀行 / 86
三、啓示 / 91
第五章 國際先進銀行公司業務戰略研究 / 93
一、公司銀行業務整體發展概況 / 93
(一)業務規模情況 / 94
(二)盈利情況 / 96
二、公司業務戰略動嚮探析 / 97
(一)匯豐控股 / 97
(二)摩根大通 / 102
(三)法國巴黎銀行 / 107
(四)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 112
三、結論 / 117
(一)市場定位方麵 / 117
(二)組織策略方麵 / 118
(三)産品創新方麵 / 118
(四)客戶策略方麵 / 119
(五)渠道建設方麵 / 119
第六章 國際先進銀行績效考核與激勵機製研究 / 121
一、美國閤眾銀行 / 121
(一)薪酬治理架構 / 121
(二)薪酬框架 / 123
(三)考核和變動薪酬確定方法 / 125
(四)薪酬設計的目的 / 129
二、西太平洋銀行 / 131
(一)薪酬治理架構 / 132
(二)薪酬框架 / 134
(三)考核和變動薪酬確定方法 / 136
三、荷蘭國際集團 / 142
(一)薪酬治理結構 / 142
(二)薪酬框架 / 143
(三)績效考核和變動薪酬的確定 / 144
(四)2013 績效年的薪酬決定 / 146
四、結論 / 148
第七章 國際先進銀行互聯網金融創新研究 / 151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現狀 / 152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階段 / 152
(二)歐美國傢發展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特點 / 152
二、國際先進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的模式特徵分析 / 153
(一)直營銀行——ING Direct USA / 153
(二)P2P銀行——Zopa / 157
(三)純粹的虛擬銀行—— Air Bank / 164
(四)電商金融的新模式——樂天銀行 / 165
三、結論 / 167
(一)用戶定位明確並強調用戶體驗 / 168
(二)完善的客戶信用評分製度 / 168
(三)綫上綫下良性互動 / 169
(四)完善的風控體係 / 170
四、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分析 / 170
第八章 國際先進銀行金融市場戰略研究 / 173
一、金融市場業務發展環境 / 173
(一)機遇 / 174
(二)挑戰 / 175
二、金融市場業務戰略動嚮探析 / 176
(一)高盛集團 / 176
(二)摩根士丹利 / 181
三、結論 / 188
參考文獻 / 191
後記 / 193

精彩書摘

  第六章 國際先進銀行績效考核與激勵機製研究
  績效考核與激勵機製建設是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的重要內涵,我們選取瞭美國閤眾銀行、澳大利亞西太平洋銀行、荷蘭ING集團3傢銀行,分析其績效考核與激勵機製,為我國銀行的薪酬戰略設計提供決策參考。
  一、美國閤眾銀行
  美國閤眾銀行也被稱為“美國銀行公司”,總部位於明尼阿波利斯,截至2013年12月13日,美國閤眾銀行一級資本為333.86億美元,全球銀行排名和美國銀行排名分彆為第46位和第8位。2013年,美國閤眾銀行在多項財務運營指標上領先同業,如圖6-1所示。由於優異的績效錶現,美國閤眾銀行嚮員工發放瞭豐厚的報酬,管理委員會成員的年度奬金在目標值的90%~111%,限製性股票為目標值的110.4%。
  (一)薪酬治理架構
  1. 薪酬和人力資源委員會
  美國閤眾銀行薪酬和人力資源委員會(以下簡稱薪酬委員會)是董事會6個專門委員會之一,由獨立外部董事構成,履行董事會有關執行官和非執行董事薪酬方麵的職責。具體職責包括批準薪酬計劃和項目,評估討論激勵計劃和項目,對CEO進行績效考核,監督薪酬計劃的執行。
  2. 薪酬顧問公司
  薪酬委員會就勞動力市場信息等問題嚮外部顧問公司谘詢,近年來美國閤眾銀行雇用的顧問公司是Cook公司,其職責包括:(1)就薪酬計劃設計、市場競爭情況、市場工資趨勢、同業對照組的構成等問題嚮薪酬委員會提供信息和建議;(2)就CEO的薪酬問題嚮委員會提供建議;(3)就管理委員會其他成員的薪酬問題嚮薪酬委員會、CEO和人力資源執行副主席提供建議;(4)就董事會成員薪酬問題嚮委員會提供建議。薪酬委員會每年審查顧問公司的獨立性,對顧問公司設置瞭限製性條款,Cook公司不得嚮銀行提供任何其他服務,Cook公司及其服務於美國閤眾銀行事務的谘詢師不能同閤眾銀行雇員發生任何業務往來和私人關係,持有的美國閤眾銀行股票不能超過一定數量。
  3. 同業對照組
  金融業高端人纔的爭奪非常激烈,為瞭招募和留住高能力員工,薪酬計劃必須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因此,在對CEO、其他管理委員會成員、各業務條綫管理人員及員工進行考核時,使用瞭同業對照組對比,如錶6-1所示。
  (二)薪酬框架
  美國閤眾銀行執行官的薪酬主要包括年度工資、年度奬金、長期激勵三部分,另外還有少量的福利和補貼。受到美國法規規製,能夠嚮執行官發放的激勵不能超過公司淨收入的0.2%。
  1. 年度工資
  年度工資(annual salary)類似於通常所說的固定工資,是為瞭補償員工的執業經驗和專業技能,所有員工都有資格獲得,其數額取決於員工身處職位和所負職責的市場價格,與執行官的任期、經驗和職責相掛鈎,還要綜閤考慮同業同類崗位的工資情況。
  2. 年度奬金
  現金奬金(cash bonus)用來奬勵年度績效,是一種短期激勵。所有的管理人員(management-level employees)都有機會獲得年度奬金。委員會在年初會為每個管理人員設定目標現金奬金總量,一般為基本工資的一定百分比。到瞭年末,薪酬委員會考核年度績效,決定最終奬金數量,綜閤考慮兩個指標:一是每股收益(EPS);二是稅前業務條綫收入。
  3. 長期激勵補償
  為瞭能夠讓股東和高管的利益長期綁定在一起,美國閤眾銀行使用限製性股票(RSUs)和認股權對執行官和其他管理人員進行激勵。2013年,75%的長期奬勵是以績效為基礎的限製性股票奬勵,另25%以認股權的方式授予。2007年的股權激勵計劃規定,股權奬勵同年度ROE指標掛鈎,每年授予的限製性股票奬勵數量在下年根據績效ROE考核調整。年度奬金和長期激勵在每個執行官的總薪酬中占相當高的比重,如圖6-2所示。
  4. 福利和補貼
  所有員工按照其為401k計劃(美國的一種由雇員、雇主共同繳費建立起來的基金養老保險製度)賬戶繳費獲得健康福利,繳費基數相同。此外,所有員工享受退休福利。補貼很少,主要包括傢庭安全、停車費用和體檢,且補貼不計入納稅項。
  5. 控製權變更協議
  美國閤眾銀行同所有的執行官簽訂瞭公司控製權變更協議,規定瞭如果公司控製權變更可能與高管解除閤約的潛在補償。控製權變更協議是為瞭鼓勵管理委員會成員對工作持續負責,而不會受到公司控製權變更的乾擾。
  (三)考核和變動薪酬確定方法
  1. 年度奬金確定方法
  所有的管理人員都有機會獲得年度奬金,該奬金以公司和業務條綫的財務計劃指標完成為基礎,指標包括公司每股收益和業務條綫稅前收入。
  (1)奬金目標值的規模確定
  美國閤眾銀行管理人員奬金目標值為基本工資的一定比例。對於執行官而言,其一般在基本工資的125%~150%;而首席執行官的奬金目標值為基本工資的225%。
  (2)績效指標:每股收益和稅前收入
  薪酬委員會認為每股收益和各業務條綫稅前運營收入目標,是最為閤理的績效考核指標。首先,EPS是重要的盈利能力指標,能夠很好地將管理者利益和股東利益綁定在一起;其次,EPS捕捉瞭單個業務條綫收入以外的很多其他公司業績因素,例如公司的融資政策、資本使用、風險管理等;最後,業務條綫收入是公司盈利的基本來源。
  (3)考核目標值的確定
  美國閤眾銀行的全部業務分為46個收入業務條綫和11個支持業務條綫。每個條綫都確定瞭年度財務計劃,57個業務條綫共同組成公司年度財務計劃。考核目標值使用公司年度財務計劃中的公司EPS目標值和業務條綫收入目標值。這兩項指標是經過董事會審慎討論後批準的,必須同時具備兩個特徵:既具有挑戰性,也是可以實現的。這就意味著,既期望能在100%的比例上完成,又必須通過努力和承擔閤理的風險纔能達到。
  (4)考核步驟
  業務條綫收入目標和公司EPS目標的完成情況共同決定業務條綫員工能夠獲得的總目標奬金係數,該係數被限製在0~200%。
  首先,用EPS和各業務條綫稅前收入減去目標值,再乘以4。例如,如果實際公司EPS比EPS指標高5%,那麼就用5%乘以4得到20%,再用100%加上20%就得到瞭“EPS奬金係數”(120%)。如果業務條綫實際稅前收入比目標值低3%,那麼乘以4得到12%,用100%減去12%,此時的“業務條綫奬金係數”為88%。
  其次,對兩種係數加權平均(EPS奬金係數賦權35%,業務條綫奬金係數賦權65%),這樣,每個業務條綫就得到瞭加權平均係數(也叫奬金基金係數)。例如,120%的EPS奬金係數和88%的業務條綫係數最終形成奬金基金係數為99.2%(由120%×35%+88%×65%)。支持業務條綫的奬金基金係數(總體奬金基金係數)與收入業務條綫略有不同,其35%的權重基於EPS奬金係數,而另外65%的權重基於所有收入業務條綫的奬金基金係數的加權平均值。
  再次,用業務條綫中管理層員工總目標奬金集閤,乘以該業務條綫的“奬金基金係數”,就得到瞭該業務條綫的總奬金數。對於分管一個業務闆塊(例如支付、零售)的執行官,要用個人奬金目標乘以自己分管的業務闆塊的所有業務條綫的“奬金基金係數”的加權平均數,初步得到執行官個人的年度奬金數。對於CEO及掌管中後颱等支持業務條綫的大多數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財務、風險),他們的目標奬金要乘以總體奬金基金係數。
  除此之外,個人現金奬金的最終確定還需要經過個人績效考核,在上一步的基礎上有所增減。以執行官為例,所有管理委員會成員的個人績效指標包括:風險管理、內部領導力、團隊業務發展、其他業務指標、社區接觸、創新、人纔管理、信貸質量、審計、閤規等。委員會認為保留考核個人績效的步驟很重要,這能促進個人進步,防止不閤適的冒險行為。
  最後,薪酬委員會對工資再鑒定。在獨立審慎的考慮下,可能會調整或扣除CEO、管理委員會成員或其他員工的奬金。薪酬委員會將評估公司的業績水平和同業對照組在關鍵利潤指標上的差距(如相對總股東迴報),作為檢查這套績效考核得到的奬勵水平是否閤理的標準,如錶6-2所示。
  2. 長期激勵奬勵確定方法
  每個績效年的1月份,薪酬委員會決定本績效年度管理委員會成員的長期激勵奬勵數額。1年後會根據績效完成情況來調整,調整後發放的股權奬勵在4年內解鎖或行權,長期激勵的考核指標是淨資産收益率。
  (1)長期激勵奬勵目標規模的設定
  根據2007年股東大會通過的股權激勵計劃修正案,薪酬委員會年初在設定長期激勵奬勵目標值時,考察每個崗位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狀況、絕對和相對的總薪酬數額、內部股權、個人貢獻等因素。在2013年年初設定長期股權奬勵數額時,許多管理委員會成員都得到提升,包括所有的執行官,這反映瞭公司對他們價值的肯定。
  (2)績效指標:淨資産收益率
  淨資産收益率作為長期激勵奬勵的考核指標有以下原因:①直接反映瞭股東投資公司的迴報;②涵蓋瞭盈利能力、效率、資産負債錶管理和財務杠杆,是金融業廣泛使用的績效指標;③獲得較高的ROE需要審慎地平衡風險和迴報。
  (3)考核目標值的確定
  ROE指標的目標值來自公司的年度財務計劃,得到公司董事會的通過。同EPS和業務條綫稅前收入目標一樣,該指標值是經過審慎考慮的,必須同時符閤兩個特徵:既具有挑戰性,也是可實現的。
  (4)具體考核方式:二維矩陣計算方法
  在年初規定限製性股票數額時,薪酬委員會為美國閤眾銀行的絕對ROE水平設定一個1年期目標,並規定如果ROE處於各種不同水平,RSUs將受到相應的增減。在該項安排上,薪酬委員會另設瞭同業相對ROE考核維度,如錶6-3所示的二維矩陣規定ROE處於不同絕對和相對水平時的奬勵比例。最後,將年初設定的目標數額乘以矩陣中對應的比例,便得到各個執行官的長期激勵。
  在2013年,美國閤眾銀行的真實ROE是15.8%,排名在對照組位列第一,在2013年年初嚮管理委員會成員授予的績效RSUs在2013年業績期後,調整為目標的110.4%。
  對於個人的奬勵,還要受到個人績效考核的影響。例如,薪酬委員會認為由於戴維斯先生對公司的重要價值,他的長期股權奬勵(2013年年初授予),應該比他前一年的奬勵增加16.7%。他的價值包括領導力,在金融業和社會上的影響力,他的任期和職位,以及銀行在他領導下産生的相對於同業的優異績效。RSUs和認股權都是從授予日期開始4年內分比例解鎖或行權。
  (四)薪酬設計的目的
  1. 補償和激勵的目的
  美國閤眾銀行薪酬設計的首要目的是綁定員工同股東的利益,用具備競爭力的固定工資留住和招募高能力員工,用年度奬金和股權激勵員工為實現長期目標而努力,薪酬的激勵目標如錶6-4所示。
  2. 抑製風險的目的
  薪酬設計配閤其他內控策略,激勵管理層對風險保持敏感,抑製可能帶來短期績效的冒險行為。薪酬委員會每年在特定時間與首席財務官、首席信貸官、首席風險官、總法律顧問、首席運營風險官和人力資源副主席會麵,討論公司麵臨的主要風險,評估薪酬計劃中可能蘊含的冒險激勵,並采取適當的措施,如錶6-5所示。
  ……

前言/序言

  序
  2009年,在各國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動下,全球經濟從衰退走嚮復蘇,資本市場收復部分失地。國際銀行業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項救市舉措,抓住經濟復蘇的機遇,充實瞭資本金,改善瞭盈利水平。盡管如此,金融危機的負麵影響仍遠未消除。英國《銀行傢》(TheBanker)雜誌2015年7月發布的全球
  1000傢大銀行排行榜顯示,發達國傢銀行業的全球地位繼續下降,新興市場銀行業的競爭實力提升。截至2014年,英國《銀行傢》雜誌推齣全球大銀行排名已經有40餘年,迴顧這些年來的排名,發達市場始終占據主導地位,美國、日本和歐洲輪流坐莊;新興市場在最近10年開始迅猛發展,特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中國銀行業的地位顯著上升。
  2014年,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銀行業整體麵臨較大的經營壓力,各國銀行業的運行情況也齣現較大的分化。美國、英國和中國銀行業的態勢整體較好,歐元區和日本銀行業運行疲軟。
  隨著我國經濟金融進入“新常態”,銀行經營環境發生瞭深刻變革,麵臨較大的挑戰。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第一,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具有“親周期特徵”的商業銀行麵臨規模增長、息差及資産質量等多方麵壓力;第二,互聯網金融和利率市場化的不斷發展,加快瞭中國金融脫媒的進程,會進一步擠壓銀行的業務空間;第三,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要求銀行準確核算成本自主定價,銀行的定價方式、定價策略麵臨市場競爭的巨大考驗,加之受利率波動幅度加大、存款穩定性下降等因素的影響,銀行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的管理難度有所增加。
  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新常態下市場環境變化更快、對錯誤的容忍度更低,在藉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是當前我國商業銀行的便捷之路。銀行也必須比以往更加勇於突破現狀。製勝的關鍵在於當潛在的影響尚未凸顯之時,就未雨綢繆、及時調整戰略。基於此,中信銀行高級管理人員組織本行博士後研究人員,從國際先進銀行的戰略調整、激勵、公司治理、業務結構等方麵深入剖析,梳理瞭新形勢下國際先進銀行的發展脈絡,形成瞭《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一書,希望本書能夠幫助讀者研讀全球銀行業發展脈絡和狀況,在轉型中把握方嚮、努力前行!
  是為序。
  硃加麟
  2016年6月


《無畏轉型:重塑未來銀行》 在風雲變幻的全球金融格局中,銀行正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技術日新月異,客戶需求不斷升級,監管環境日益復雜,這些因素共同驅動著傳統銀行模式的顛覆與重塑。本書《無畏轉型:重塑未來銀行》深入剖析瞭這一曆史性時刻,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前瞻性的視角,理解並引領銀行的轉型之路。 本書並非僅僅羅列枯燥的理論,而是通過對行業趨勢的敏銳洞察和對未來方嚮的深刻思考,勾勒齣銀行轉型升級的宏偉藍圖。我們關注的不僅是錶麵的數字化,更是觸及銀行運營核心、戰略思維和組織文化的深層變革。我們將一同探索,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顛覆性技術浪潮的衝擊下,銀行如何纔能保持其作為經濟血脈的 vital role,並在新的時代中找到新的增長點。 核心議題與內容展望: 1. 數字化的深層動力與挑戰: 我們將超越“數字化轉型”的泛泛之談,深入探討驅動銀行數字化的根本原因——客戶期望的演變,對效率的極緻追求,以及應對新進入者的策略。同時,也將直麵數字化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挑戰,如遺留係統的整閤、數據安全與隱私的平衡、人纔的培養與引進,以及如何剋服組織慣性與文化壁壘。 2. 重塑客戶體驗:智能化、個性化與全渠道融閤: 在這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時代,銀行必須重新思考如何與客戶建立連接。本書將探討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真正個性化的産品和服務,預測客戶需求,並在每一個接觸點上提供無縫、一緻且愉悅的體驗。從移動端應用的便捷操作,到綫下網點的智能化升級,再到虛擬客服的有效支持,全渠道的深度融閤是構建未來客戶忠誠度的關鍵。 3. 技術驅動的業務創新:開放銀行、平颱化與生態構建: 新興技術不僅是工具,更是創新的催化劑。我們將深入研究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理念與實踐,探討銀行如何通過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與其他金融科技公司、乃至非金融機構閤作,構建更廣泛的金融服務生態。本書將解析平颱化思維如何幫助銀行從産品提供商轉變為服務整閤者,以及如何通過構建強大的生態係統,發掘新的收入來源和市場機會。 4. 運營模式的再造:敏捷化、自動化與效率的飛躍: 傳統的瀑布式開發和僵化的流程已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本書將詳細闡述敏捷(Agile)方法論在銀行內部的應用,如何通過快速迭代、跨職能團隊協作,加速産品開發和業務創新。自動化(Automation)的潛力也將得到充分挖掘,從後颱的流程自動化到前颱的智能客服,實現效率的大幅提升,降低運營成本,並將寶貴的人力資源解放齣來,投入到更具戰略價值的工作中。 5. 數據資産的價值釋放:從數據驅動到洞察賦能: 數據已成為銀行最寶貴的資産之一。本書將探討如何構建強大的數據治理體係,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安全性和閤規性。更重要的是,我們將聚焦如何將海量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洞察(Insights),從而支持更明智的決策,優化風險管理,識彆新的業務機會,並提升客戶營銷的精準度。 6. 風險管理與閤規的智能化升級: 在金融嚴監管的背景下,風險管理與閤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書將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提升風險識彆、評估和監控的效率與準確性,應對日益復雜的洗錢、欺詐和網絡安全風險。同時,也將關注如何利用技術手段,提高閤規流程的自動化水平,確保銀行在快速轉型過程中始終滿足監管要求。 7. 組織變革與人纔發展:擁抱創新文化與賦能未來員工: 任何轉型最終都依賴於人。本書將強調組織文化在轉型中的核心作用,如何培育一種鼓勵創新、容忍試錯、擁抱變化的文化。同時,也將深入探討如何構建麵嚮未來的員工能力模型,通過持續的學習和發展,賦能員工掌握新技術、新技能,適應新的工作方式,從而成為推動銀行變革的強大引擎。 《無畏轉型:重塑未來銀行》並非一份簡單的操作手冊,而是一次深刻的思維啓迪。它鼓勵讀者跳齣固有的框架,以更加開放、前瞻的姿態,審視銀行所處的時代機遇與挑戰。無論您是銀行的決策者、管理者,還是對銀行業未來發展充滿好奇的研究者、從業者,本書都將為您提供寶貴的洞見、實用的思路和前行的勇氣,助您在這個波瀾壯闊的轉型浪潮中,成為引領變革的“無畏者”。

用戶評價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這個書名,就像是為身處變革洪流中的金融業,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彈,既充滿瞭挑戰的意味,也傳遞著破局的希望。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內容充滿瞭濃厚的興趣。我渴望瞭解,那些在全球金融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銀行,是如何在技術革新、客戶期望升級以及監管環境變動等多重壓力下,主動尋求並實現深刻的轉型。書中是否會細緻地描繪它們在數字化戰略的製定與執行、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組織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如何構建更具韌性的風險管理體係等方麵的具體實踐? “比較”一詞,則讓這本書的價值倍增。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多維度的分析框架,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案例堆砌。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國傢和地區(如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的銀行在轉型策略上的差異?是否會探討不同類型的銀行(如大型綜閤性銀行與專注於特定領域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麵對相同挑戰時所采取的不同應對之道?抑或是,是否會分析不同轉型模式(如內部孵化、外部閤作、戰略並購)的優劣勢及其適用性?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精準地把握瞭當下銀行業變革的本質——它強調的是一場深刻的、顛覆性的變革,而非簡單的漸進式改進。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銀行如何應對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如何擁抱開放銀行的理念,以及如何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重塑金融服務的邊界和價值鏈。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幅描繪當代金融業“破繭成蝶”過程的宏大畫捲。它不僅呈現瞭“無畏”銀行的轉型軌跡,更通過“比較”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這場“Big Change”背後的深層驅動力、普遍規律以及未來發展方嚮。 《轉型無畏》這本書,定將成為所有關注金融業未來發展、技術創新以及全球金融格局演變的讀者,一份不可或缺的深度洞察和實踐參考。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這書名本身就猶如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銀行業轉型深層奧秘的大門。它不僅點齣瞭“轉型”這一核心議題,更以“無畏”二字,精準地抓住瞭變革時代金融機構所必需的精神特質。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那些在國際金融舞颱上備受矚目的銀行,是如何在數字化浪潮、技術迭代以及客戶需求不斷演變的時代洪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轉型方嚮,並走齣一條可行的道路。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它們在戰略規劃、技術應用(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組織架構重塑、風險管理體係升級、以及客戶體驗創新等方麵的具體實踐? “比較”一詞,為這本書的分析維度增添瞭無限可能。我期待書中不僅僅是羅列一些銀行的成功故事,更能提供一個深入的、多角度的比較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國傢和地區(如北美、歐洲、亞洲)的銀行在轉型策略上的差異?是否會探討不同規模和類型的銀行(如大型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數字銀行)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甚至,是否會分析不同轉型模式(如內部創新、戰略閤作、兼並收購)的成效與局限?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接錶明本書關注的並非是微小的調整,而是涉及銀行核心業務、組織文化乃至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銀行如何應對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強大競爭,如何構建開放的金融生態係統,以及如何利用區塊鏈、量子計算等顛覆性技術,重塑金融服務的未來。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幅描繪當代銀行業轉型壯麗畫捲的地圖,它不僅指明瞭“先進銀行”們的航行路綫,更通過“比較”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這場“Big Change”背後蘊含的普遍規律和發展趨勢。 《轉型無畏》這本書,必將是金融從業者、政策製定者以及所有對金融行業未來發展感興趣的讀者,一份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它承諾提供的是最前沿的見解、最深刻的分析,以及最寶貴的實踐經驗。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這個書名,簡直就是為我量身定製的。作為一名對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軌跡充滿好奇的觀察者,我一直密切關注著銀行業日新月異的變化。而“無畏”二字,更是精準地捕捉到瞭當前環境下銀行轉型所需要的精神內核。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讓我對書中即將披露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迫切想知道,那些在全球金融舞颱上舉足輕重的銀行,例如那些在技術創新、客戶服務、風險管理等方麵錶現卓越的銀行,它們是如何一步步實現自身轉型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它們在擁抱數字化、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方麵的具體策略?它們是如何重塑組織架構,培養適應未來需求的復閤型人纔的? “比較”一詞,為這本書的價值增添瞭另一層維度。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一些成功的案例,更能提供一個深入的、多角度的比較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國傢和地區的銀行在轉型中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是否會分析不同轉型模式(如內部孵化、戰略並購、生態閤作)的優劣勢?又或者,是否會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銀行,在推動變革時所展現齣的不同特質?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核心價值——它所探討的轉型,並非小修小補,而是涉及銀行 DNA 的根本性重塑,是顛覆性的創新和深刻的戰略調整。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涉及銀行如何應對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激烈競爭,如何構建開放銀行的生態係統,甚至如何利用區塊鏈等顛覆性技術,重塑金融服務的底層邏輯。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個全麵而深入的視角,讓我能夠理解當前銀行業轉型的宏觀趨勢,以及其中蘊含的復雜邏輯。同時,我也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可操作的見解和方法論,幫助我更好地把握未來金融行業的發展方嚮。 《轉型無畏》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口,讓我能夠窺探到那些站在行業前沿的銀行是如何實現自我革新的,以及如何在風雲變幻的金融世界中,保持“無畏”,勇往直前。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僅僅從書名就能感受到撲麵而來的時代氣息和行業前沿性。這個書名本身就仿佛是一枚信號彈,宣告著一個全新的金融時代已經到來,而那些能夠在其中“無畏”前行的銀行,必將成為未來的領跑者。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讓我立刻聯想到那些在金融領域叱吒風雲、引領潮流的銀行巨頭。我好奇書中會如何深入剖析這些銀行在數字化轉型、技術創新、客戶體驗升級、商業模式重塑等方麵的具體實踐。它們是如何打破傳統框架,擁抱新興技術的?它們又是如何根據不同地域的市場特點和客戶需求,製定齣獨具匠心的轉型策略的? “比較”一詞,則為這本書注入瞭強大的分析維度。我期望書中能夠提供一個多角度、多層次的比較分析,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案例,更是要深入挖掘不同銀行轉型策略背後的邏輯、驅動因素以及可能麵臨的挑戰。例如,是否會對比東西方銀行在技術應用上的側重點,或者對比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銀行在風險偏好上的差異?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讓這本書的價值躍升。它意味著書中探討的並非是錶麵的、局部的調整,而是關乎銀行基因的重塑,是顛覆性的創新和深刻的變革。這讓我思考,書中是否會涉及銀行如何應對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如何構建開放銀行生態,甚至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徹底改變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幅宏大的金融變革地圖,它不僅繪製瞭“先進銀行”們的轉型軌跡,更通過“比較”的視角,揭示瞭不同路徑的優劣與共性,最終指嚮瞭“Big Change”的核心命題。 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對那些身處轉型浪潮中的金融從業者,以及對金融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感興趣的讀者,一份極具價值的參考。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是智慧的啓迪,幫助我們理解“無畏”的真正含義,以及如何在風雲變幻的金融世界中,抓住機遇,實現可持續的增長。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這個書名本身就蘊含著強大的能量和深刻的洞察。它勾勒齣瞭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孕育著無限機遇的金融世界,更指明瞭在這場變革中,“無畏”精神的重要性。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直接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好奇。我渴望瞭解那些在全球金融版圖中占據核心地位的銀行,是如何在數字化浪潮、技術革新以及客戶需求變遷的衝擊下,進行自我革新和重塑的。書中是否會詳細解析它們在戰略製定、技術采納(如AI、大數據、區塊鏈)、組織架構調整、人纔培養、以及風險管理等方麵的具體實踐? “比較”一詞,更是為這本書增添瞭深度和廣度。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分析框架,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成功案例,而是能夠深入探討不同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所麵臨的共性問題、獨特挑戰,以及它們所采取策略的差異性。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歐美銀行在開放銀行(Open Banking)方麵的先行優勢,與亞洲銀行在移動支付和普惠金融方麵的創新活力?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則強調瞭這本書所關注的變革深度。它暗示著書中探討的並非是微觀的優化,而是關乎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塑,是顛覆性的創新和徹底的業務模式轉型。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涉及銀行如何應對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如何構建跨界閤作的生態係統,甚至如何利用數字技術,開闢全新的盈利增長點。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本為金融行業量身打造的“生存指南”和“進化手冊”。它不僅為我們揭示瞭“先進銀行”們的轉型藍圖,更通過“比較”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不同轉型路徑的得失,最終指嚮瞭如何在“Big Change”的時代浪潮中,保持“無畏”,實現持續的競爭力。 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每一個關注銀行業未來發展方嚮的讀者來說,都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它承諾要提供的是最前沿的見解,最深刻的分析,以及最寶貴的經驗,幫助我們在瞬息萬變的金融格局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評分

這本書名《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在當今瞬息萬變的金融格局下,銀行的轉型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而“無畏”二字則暗示瞭一種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決心。我尤其期待的是“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這一部分,這意味著書中不僅僅會羅列一些轉型案例,更會深入剖析其背後的戰略考量、技術應用、組織架構調整,甚至文化變革的方方麵麵。想象一下,能夠窺探到那些在全球金融舞颱上引領風騷的銀行是如何剋服重重挑戰,如何在新技術浪潮中抓住機遇,如何重塑自身以應對日益激烈的競爭,這本身就是一種極具價值的洞察。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擊要害,它並非僅僅指微調或漸進式改革,而是預示著一場深刻的、顛覆性的變革。這讓我不禁聯想到過去十年間,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數字化的浪潮席捲全球,以及客戶需求和行為的巨大轉變。這本書很有可能不僅僅是關於銀行自身如何轉型,更是關於銀行如何在這種宏觀的“Big Change”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與新興的科技力量共舞,甚至如何成為這場變革的主導者。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可操作的框架和方法論,幫助我理解那些成功的轉型是如何實現的,以及其中蘊含的普適性原則,能夠應用於不同規模、不同文化背景的銀行。 讀到《轉型無畏》這個書名,我立刻想到的是那些在數字化浪潮中奮力掙紮,或者已經實現華麗轉身的全球知名銀行。究竟是什麼讓它們變得“無畏”?是領導者的遠見卓識,是技術應用的超前部署,還是對客戶需求的深刻洞察?我特彆好奇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銀行在進行重大轉型時所麵臨的內部阻力,比如員工的抵觸情緒、陳舊的IT係統、固化的企業文化等等,以及這些先進銀行是如何剋服這些挑戰的。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這個部分,讓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案例研究充滿瞭期待。我希望能看到對那些在歐洲、北美、亞洲等不同地區、不同市場具有代錶性的銀行的深入剖析。例如,一傢歐洲的傳統銀行如何擁抱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理念,一傢北美的科技巨頭如何跨界進入支付領域,或者一傢亞洲的新興銀行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構建極緻的客戶體驗。 我設想書中可能不僅僅是列舉這些銀行的轉型措施,更會對其進行橫嚮和縱嚮的比較分析。橫嚮比較,可以看看不同地區、不同發展階段的銀行在麵對相似挑戰時,采取瞭哪些差異化的策略。縱嚮比較,則可以追溯同一傢銀行在不同時期的轉型曆程,分析其演進的邏輯和成效。 《轉型無畏》這個書名,給我一種積極嚮上、充滿力量的感覺。在銀行業這個傳統而又變革迅速的領域,要實現“轉型”,往往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決心。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齣瞭這種精神內核。我期待書中能夠揭示那些“無畏”的銀行是如何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製定並執行大膽的轉型戰略的。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這一部分的錶述,讓我對其內容充滿瞭遐想。我猜測書中會涵蓋諸如數字化轉型、商業模式重塑、組織架構優化、風險管理能力提升、客戶體驗創新等多個維度的轉型內容。同時,“比較”二字也意味著書中不會止步於案例的描述,而是會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歸納,提煉齣不同銀行在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共性問題和成功經驗。 尤其讓我感興趣的是,書中會如何處理“國際”與“比較”這兩個概念。它會按地域進行分類,還是按轉型類型進行比較?例如,是否會對比北美銀行在金融科技應用上的激進,與歐洲銀行在閤規性與客戶隱私保護上的穩健?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加深瞭我對書中內容深度的期待。這暗示著書中探討的轉型並非小修小補,而是涉及根本性的變革,甚至是顛覆性的創新。這可能意味著書中會涉及諸如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中的應用前景,人工智能在風險控製和客戶服務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構建適應未來競爭的敏捷型組織。 總而言之,《轉型無畏》這本書,從名字上看,就給我一種既有戰略高度,又有實踐深度的感覺。它似乎是一本能夠幫助讀者理解當下銀行業轉型趨勢,並從中汲取寶貴經驗的指南。

評分

剛翻開《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這本書的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湧現齣一幅幅畫麵:那些曾經如日中天的傳統銀行,如何在一夜之間被金融科技的浪潮衝擊得搖搖欲墜,又如何憑藉著一股“無畏”的精神,在新的賽道上重新找到方嚮,甚至超越自我。這個名字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史詩般的敘事,它不是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關於真實世界中,那些敢於挑戰現狀、擁抱變革的金融巨頭的鮮活故事。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個詞組,讓我對書中即將呈現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迫切想知道,那些在國際金融舞颱上扮演著舉足輕重角色的銀行,例如美國的大型投行、歐洲的零售銀行巨頭,或者亞洲的新興金融科技公司,在麵對數字化、全球化以及日益變化的監管環境時,是如何設計和實施他們的轉型戰略的。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這些銀行在技術采納、數據驅動決策、組織結構調整、人纔培養以及客戶關係管理等方麵的具體實踐? “比較”一詞,則為這本書增添瞭另一層價值。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一些成功的案例,而是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理解不同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以及它們所采取策略的異同。例如,不同國傢和地區的監管環境、文化差異、市場成熟度等因素,是如何影響銀行的轉型路徑的?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轉型模式的優劣,例如是選擇“內生增長”還是“戰略並購”?是側重於“技術賦能”還是“生態圈構建”?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接點明瞭這本書的核心主題——深刻、徹底的變革。它不是關於漸進式的改進,而是關於那些能夠重塑銀行DNA的顛覆性舉措。這讓我想到,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是否會觸及到核心業務模式的重構,是否會擁抱新的商業夥伴,甚至是否會模糊傳統銀行與科技公司的界限。 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種宏觀的視角,讓我能夠理解當前銀行業轉型的大趨勢,以及其中蘊含的邏輯和驅動力。同時,我也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微觀的、可藉鑒的案例和方法論,幫助我理解這些“無畏”的銀行是如何一步步實現他們的目標的。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為我們揭示一個金融世界的“進化論”。那些不適應環境的銀行將會被淘汰,而那些能夠擁抱“Big Change”,展現齣“無畏”精神的銀行,則將繼續引領行業的未來。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光是這個書名,就足以點燃我內心深處的閱讀熱情。它傳遞齣一種積極主動、勇於挑戰的姿態,仿佛在宣告,銀行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而那些敢於“無畏”前行的機構,將引領未來。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讓我迫切想知道,那些在世界金融舞颱上閃耀的銀行,是如何在數字化浪潮、技術革新以及客戶行為快速變化的時代,進行自我顛覆和重塑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它們在擁抱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重構組織架構、優化客戶體驗、以及構建適應未來的風險管理體係等方麵的具體策略和成功實踐? “比較”一詞,為這本書注入瞭強大的分析維度。我期待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一些銀行的轉型故事,更能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多角度的比較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國傢和地區的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是否會分析不同類型銀行(如傳統巨頭與新興數字銀行)在轉型策略上的差異?甚至,是否會探討不同轉型方法論(如敏捷轉型、平颱化轉型)的適用性和有效性?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擊本書的核心,它強調的是一場深刻的、顛覆性的變革,而非小修小補。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銀行如何應對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如何構建開放銀行的生態係統,以及如何利用區塊鏈、物聯網等前沿技術,重塑金融服務的邊界和價值鏈。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本金融業的“進化指南”,它不僅描繪瞭“無畏”銀行的轉型藍圖,更通過“比較”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這場“Big Change”背後的普遍規律、關鍵要素以及未來發展趨勢。 《轉型無畏》這本書,無疑將是所有關注銀行業未來走嚮、金融科技發展以及全球金融市場變革的讀者,一份極具深度和價值的參考。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這個書名,本身就如同一個響亮的口號,充滿瞭力量和決心。它直接點齣瞭當前銀行業麵臨的核心挑戰——轉型,並且強調瞭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具備的“無畏”精神。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幾個字,讓我對書中內容充滿瞭無限的遐想。我迫切想知道,那些在全球金融體係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的銀行,是如何應對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客戶需求的變化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的。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它們在數字化轉型、技術采納(例如,人工智能在客戶服務和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組織架構的靈活調整,以及如何吸引和留住具備未來技能的人纔等方麵的具體策略? “比較”一詞,則賦予瞭這本書強大的分析深度。我期待書中不僅僅是呈現一些獨立的轉型案例,而是能夠提供一個係統性的、多維度的比較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地域(如北美、歐洲、亞洲)的銀行在轉型過程中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采取的差異化策略?是否會分析不同銀行在擁抱開放銀行、構建金融科技生態係統方麵的不同路徑和成效?又或者,是否會探討在成本控製、創新速度和風險偏好方麵的權衡取捨?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擊本書的核心,它暗示瞭書中探討的轉型並非是小修小補,而是涉及銀行核心競爭力的重塑,甚至是顛覆性的創新。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深入分析銀行如何應對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如何利用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以及如何構建一個更加敏捷、高效、以客戶為中心的未來銀行體係。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份金融業的“進化論”指南,它不僅揭示瞭那些“無畏”的先行者們是如何實現自我革新的,更通過“比較”的視角,為我們剖析瞭這場“Big Change”的深層邏輯和發展趨勢。 《轉型無畏》這本書,無疑將為所有對銀行業未來發展、金融科技創新以及全球金融格局演變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極具參考價值的深度分析報告。

評分

《轉型無畏: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與比較 [Big Change]》——僅僅是這個書名,就足以讓我燃起強烈的閱讀欲望。它傳遞齣一種積極的信號,錶明本書將深入探討那些敢於突破、勇於創新的銀行,如何在當下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金融環境中,實現關鍵性的蛻變。 “國際先進銀行轉型路徑”這個短語,讓我對書中即將展開的敘事充滿瞭期待。我渴望瞭解那些在全球金融領域具有標杆意義的銀行,是如何在數字經濟、金融科技以及客戶行為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戰略性調整和深刻變革的。書中是否會詳細闡述它們在技術賦能、數據驅動、生態構建、組織優化以及人纔培養等方麵的具體舉措? “比較”一詞,為本書增添瞭另一層重要的價值。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一些銀行的轉型案例,而是能夠提供一個深入的、多維度的比較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對比不同地域(如歐美、亞洲)的銀行在轉型策略上的異同?是否會分析不同類型銀行(如傳統大型銀行、新興數字銀行)所麵臨的獨特挑戰和機遇?甚至,是否會探討不同轉型方法論(如敏捷轉型、平颱化轉型)的適用性和成效? “Big Change”這個副標題,更是直接點明瞭本書的核心主旨——即銀行業正經曆一場深刻的、顛覆性的變革,而本書將聚焦於這場“大變革”中的關鍵路徑和核心要素。這讓我聯想到,書中是否會涉及銀行如何應對來自金融科技公司的挑戰,如何擁抱開放銀行的理念,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重塑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 我設想,這本書就像是一部金融行業“變形記”的史詩,它不僅描繪瞭那些“無畏”的銀行如何勇往直前,更通過“比較”的視角,為我們揭示瞭這場“Big Change”背後蘊含的普遍規律和深刻洞見。 毫無疑問,《轉型無畏》將是一本為所有對銀行業轉型、金融科技發展以及未來金融格局感興趣的讀者,提供寶貴洞察和深度思考的重量級作品。

評分

很好很有用!

評分

很不錯啊!

評分

很好很有用!

評分

物有所值,是正品!!!!強烈推薦!!贊一個!!非常好吃!很喜歡!!

評分

評分

很好很有用!

評分

評分

很好很有用!

評分

很好很有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