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注 著,李民,王健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09

商品介绍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221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12795
包裝:精裝
叢書名: 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04
字數:45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关書籍





書籍描述

編輯推薦

  國學經典,名傢譯注,用詞精準,文字曉暢。

內容簡介

  《尚書》是一部曆史文獻匯編,保存瞭大量彌足珍貴的先秦政治、思想、曆史、文化諸方麵的資料,但《尚書》文字卻佶屈聱牙。《尚書譯注》博采眾傢之長,注釋時有新意,譯文通順暢達,能幫助讀者讀通和理解《尚書》。

作者簡介

  李民,1962年南開大學曆史係研究生畢業,現任鄭州大學殷商文化研究所所長、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學會理事、(美國)美洲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顧問。講授《尚書》研究等課程。

目錄

前言1
譯注說明1
虞夏書1
堯典1
舜典12
汩作九共九篇稾飫26
大禹謨27
皋陶謨38
益稷45
禹貢57
甘誓92
五子之歌96
胤徵102
帝告釐沃107
湯徵108
汝鳩汝方109商書110
湯誓110
夏社疑至臣扈113
典寶114
仲虺之誥115
湯誥121
明居125
伊訓126
肆命徂後132
太甲上133
太甲中138
太甲下142
鹹有一德145
沃丁150
鹹乂四篇151
伊陟原命152
仲丁153
河亶甲154
祖乙155
盤庚上156
盤庚中166
盤庚下173
說命上177
說命中182
說命下187
高宗肜日192
高宗之訓195
西伯戡黎196
微子199周書204
泰誓上204
泰誓中210
泰誓下215
牧誓219
武成224
洪範232
分器247
旅獒248
旅巢命253
金縢254
大誥261
微子之命271
歸禾275
嘉禾276
康誥277
酒誥291
梓材302
召誥307
洛誥317
多士330
無逸338
君奭347
蔡仲之命358
成王政363
將蒲姑364
多方365
立政376
周官386
賄肅慎之命394
亳姑395
君陳396
顧命402
康王之誥412
畢命416
君牙423
冏命427
呂刑432
文侯之命445
費誓449
秦誓453附錄457
主要參考書目457

前言/序言

  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代典籍中,《尚書》是流傳至今曆史最為久遠的一部曆史文獻匯編,其中保存瞭大量彌足珍貴的先秦政治、思想、曆史、文化諸方麵的資料,成為研究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乃至封建社會的一部重要古籍。著名經史學傢金景芳先生稱《尚書》是記載堯以來曆史的“中國自有史以來的第一部信史”(《《尚書·虞夏書》新解·序》,遼寜古籍齣版社1996年版)。然而,這部古籍內容博大精深,文字佶屈聱牙,加之流傳過程中的幾多劫難,自然或人為的影響造成的闕佚錯簡,特彆是今古文《尚書》的版本、真僞問題錯綜復雜,許多基本問題爭論不止,難以定論。今就其中的一些重要問題略述如下。
  一、《尚書》名稱的嬗變
  書在古代是簡策的泛稱,《說文解字·敘》:“著於竹帛謂之書。”根據文獻記載,至遲在商周時期就已有寫在竹木片上的書瞭。《尚書·多士》:“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又《禮記·中庸》說:“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方策就是用竹木片寫成的書,周文王、武王的政令寫在上麵。《論衡·量知篇》記載瞭簡策的製作方法:“截竹為筒,破以為牒,加筆墨之跡,乃成文字。大者為經,小者為傳記。斷木為槧,之為闆,力加颳削,乃成奏牘。”槧是木版,也叫牘,是製成一塊塊木片,然後在上麵寫字。一根簡寫一行,或二三行。字少的寫在竹木片上;字多不過百,寫在木闆上,稱為方;字數過百,分寫幾簡,然後用編繩編連成冊(策),用熟牛皮編連的叫“韋編”,用絲帶編連的叫“絲編”。據說孔子有過“讀易,韋編三絕”的經曆。這就是古代的書。此外,還有寫在縑帛上的帛書,至少在春鞦戰國已流行於世,故《墨子·魯問》說:“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後者指青銅器、石碑、石鼓之類。
  《尚書》最早單叫作《書》。在古代典籍中,常齣現“《書》曰”、“《書》”,大多指後來的《尚書》,有時也可在“書”前冠以朝代名,如《虞書》、《夏書》、《商書》、《周書》等,也指的《尚書》。但也有把《國語》稱為《書》的,《大學》雲:“《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硃熹《四書集注》:“《楚書》,《楚語》。”《詩》在當時也曾被稱為《書》,《墨子·尚同中》:“是以先王之書《周頌》之道之曰:‘載來見闢王,聿求厥章。’”今《詩·周頌·載見》作“載見闢王,曰求厥章”。《易》、《春鞦》也可以叫作《書》。可見,在使用簡帛作書的時代,用於書寫,記言記事的簡策都可以稱“書”,故“書”本由簡策引申而來,泛指書籍。《尚書》也是其中的一種。後來,由於書籍的發展,因內容、體裁的不同,書名也發生瞭變化,齣現瞭諸如《易》、《書》、《詩》、《禮》、《春鞦》等名稱。《書》逐步成為專門記載帝王言論及活動的政事性書籍。
  我國自古以來,逐步形成瞭較為完善的史官製度,商代的貞蔔祭祀人員實際上就是早期的史官,“惟殷先人,有冊有典”,除甲骨文外,商代還有簡策之書。周代已經形成瞭較為完備的史官製度,並一直流傳下來,當時的史官主要是為統治集團,特彆是為君王服務的,君王的一言一行都在史官的記錄中,《禮記·玉藻》有:“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漢書·藝文誌》則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左、右史官們隨時記錄君王的活動,真正做到瞭《左傳·莊公二十三年》所雲:“君舉必書,書而不法,後嗣何觀?”這樣就形成瞭《漢書·藝文誌》所說的“事為《春鞦》,言為《尚書》”的不同書名,即記事之書成為後來的編年體類《春鞦》,記言之書成為後來的政事性《書》。故《荀子·勸學篇》雲:“故《書》者,政事之紀也。”《莊子·天下篇》:“《書》以道事。”吳澄《書纂言》:“書者,史之所紀錄也。從聿、從者。聿,古筆字,以筆畫成文字,載之簡冊曰書。者,諧聲。”清人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書類敘》中說:“《書》以道政事,儒者不能異說也。”總之,至遲在春鞦戰國書籍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人們逐步把那些專門記錄君王言論(如講話、文告、誓詞)的書叫做《書》,在此之前的類似典籍,也逐步冠以《書》或某《書》,先秦典籍中廣泛齣現的《書》,一般都屬於這一類。
  《尚書》的名稱,目前來看至遲齣現在西漢中期,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雲:“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司馬遷《史記》最早給《書》定名為《尚書》。他說《尚書》隻記載堯以後君王的事跡。他又說:“而百傢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儒者或不傳。”“予觀《春鞦》、《國語》,其發明《五帝德》、《帝係姓》章矣,顧弟弗深考,其所錶見皆不虛。《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非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正義》雲:“言《古文尚書》缺失其間多矣,而無說黃帝之語。”由於記言的《書》沒有黃帝等言論,而《大戴禮》、《春鞦》、《國語》、諸子百傢有許多黃帝的傳載,所以為瞭貫通曆史,身為儒傢的司馬遷打破門戶觀念,從其他記事類史書中補充瞭黃帝的內容,完成瞭《五帝本紀》。可見,《尚書》名稱的齣現與春鞦戰國以後的儒傢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傳載的是堯以後的君王言論,這些記載言論的書,被專稱為《尚書》,其“尚”字,成為“書”名變化的關鍵。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將在下麵交代。《史記·儒林列傳》談到瞭漢初儒傢傳《尚書》的情況:“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可見至少在漢初,《尚書》已在東方齊魯一帶廣為流傳,這裏正是儒傢最集中的活動區域。
  《尚書》又被稱為《書經》,這是更晚的事情。“經”作為書名,起於春鞦戰國。《國語·吳語》幾處提到“挾經秉桴”,韋昭注:“經,兵書也。”清人俞樾不以為然,認為“挾經”是掖著劍把手,“秉桴”是拿著鼓槌。可見,此經究為何物難定。《莊子·天下篇》雲:“墨者……俱誦《墨經》。”今存世有《墨子》的《經上》、《經下》兩篇。可見以書名加經連稱的,戰國時已有。《荀子·解蔽篇》有“道經”。《韓非子》的《內儲說》、《外儲說》也有“經”和“說”之分。楊伯峻先生說:“‘經’是提綱,‘說’是解釋或用故事來作證和說明。”(《經書淺談》,中華書局1984年7月版)這裏的經和前麵的書都是指書的某種體裁,沒有後來的儒傢經典的尊貴意義。因為經本是絲織之名,由於可以用來把竹木典籍編連成冊(策),——這在考古發掘中屢有發現,——故而引申為書籍,進而專指某種提綱型的書籍。《莊子·天運篇》:“孔子謂老聃曰:‘丘治《詩》、《書》、《禮》、《樂》、《易》、《春鞦》六經,自以為久矣。’”這本是寓言故事,時代不好定。《荀子·勸學篇》雲:“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禮》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鞦》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荀子是把所有儒傢的經典都說成是經,《書》也在其中,我們認為這裏的經似乎也沒有超齣“墨者俱誦《墨經》”的意思。所以蔣善國先生說:不過周、秦間隻是把《禮》、《樂》、《詩》、《書》、《春鞦》混稱“經”,而實際未把“經”字加於《禮》、《樂》、《詩》、《書》、《春鞦》下(《尚書綜述》,上海古籍齣版社1988年版)。到瞭西漢初期,多把儒傢的“六藝”叫做“六經”(賈誼《新書·六術篇》)。漢武帝立五經博士,儒傢的經書已開始具有經典的尊貴地位,但當時還是稱《書》或《尚書》。直到隋唐亦然。蔣善國先生說:“‘書經’二字連稱,當起於趙宋以後。”此時程硃理學為代錶的新儒學完全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指導思想,《尚書》等儒傢經典的地位達到瞭“會當淩絕頂”的崇高地位,《書經》名稱的齣現,是其閤理的結果。總之,經過韆百年的發展,《尚書》完成瞭由泛指的書,到專門記錄君王言論的《書》,再到儒傢傳授的專門記錄堯以來君王言論的《尚書》,最後成為地位至高無上的《書經》的嬗變過程。這一過程和中國古代典籍的發展,特彆是和儒傢傳載的孔子整理、編次、刪定過《尚書》密切相關,和儒傢思想逐步發展成為封建統治思想密切相關,它直接導緻瞭《尚書》這部原本塵封的故檔的價值被重新發現,最終登上“書經”的聖殿。
  二、《尚書》名稱的涵義
  那麼,為什麼儒傢把《書》改稱為《尚書》呢?在古代,“尚”和“上”是同義通用字,尚即上。其解釋大緻有三種:第一種說法認為尚是上古的意思,錶示遠古以前的書,《史記索隱》:“尚,上也,言久遠也。”《尚書》就是“上古之書”。《孔傳》雲:“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尚書序·孔疏》引馬融說:“上古有虞氏之書,故曰《尚書》。”《釋名·釋典藝》:“《尚書》,尚,上也,以堯為上始,而書其事也。”現在學者大多持此觀點,劉起先生說:“‘尚’隻是上古的意思。用今天語言來說,《尚書》就是‘上古的史書’。”我們認為此說值得商榷:其一,既然是上古之久遠以前的書,那麼中國古代的曆史遠不止從堯開始,堯以前還有三皇及五帝中的黃帝、顓頊、帝嚳等,司馬遷已發現這個疑點:“學者多稱五帝,尚矣。然《尚書》獨載堯以來,而百傢言黃帝。”《尚書》斬去瞭堯以前的曆史,稱不上是最古老的史書。《易》所記,相傳從伏羲氏開始,在堯之前,為什麼不稱《尚書》?《春鞦》、《國語》載有五帝事,也不稱尚。可見,上古之說不準確。其二,檢閱現存的今文《尚書》,許多篇如《文侯之命》、《費誓》、《秦誓》等已經是春鞦時代的事瞭,在孔子以下的儒傢眼光中,更算不上是上古之書。《尚書》隻不過是今存最古的典籍,當時沒有流傳下來的,比《尚書》更早的典籍還有,不然諸子百傢所津津樂道的三皇五帝就成子虛烏有瞭。所以稱《尚書》為“上古之書”不是尚的本義。第二種說法認為《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史通·六傢》引《尚書璿璣鈐》:“尚者上也,上天垂文,以布節度,如天行也。”把《尚書》說成是天書,神聖中自然包含尊崇的意思。《尚書正義》引鄭玄《書贊》說:“尚者上也,尊而重之,若天書然,故曰《尚書》。”這種說法充滿神秘的讖緯思想,沒有任何根據。古代受尊崇的書很多,為什麼單稱《書》為《尚書》,《詩》、《易》等不加尚呢?第三種說法認為“上”,代錶“君上”,即古代帝王、君王。王充《論衡·正說篇》雲:“《尚書》者,以為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須頌篇》雲:“或問《尚書》曰:尚者上也;上所為,下所書也。下者誰也,曰臣子也。”這種說法是從《尚書》的體例、內容絕大多數是記載君王與臣下的對話言論,如誥、命、誓、謨、典,以及君王的活動為根據,所以叫做《尚書》,這是很有道理的。《漢書·藝文誌》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鞦》,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問題是古代帝王很多,為什麼《尚書》獨載堯以來,且主要是堯、舜、禹、啓、湯、伊尹、文、武、周公、康、穆的事跡呢?為什麼“百傢言黃帝,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其間的闕佚何其多多呢?可見,簡單地認為《尚書》是古代帝王之書也不完全正確。
  上述三種說法都不完全正確,但都有一定道理,筆者認為,如果把這三種說法結閤起來考慮,有助於我們弄清“《尚書》”名稱的真正含義。解鈴還須係鈴人,最早稱《尚書》的司馬遷已經透露瞭一些信息:其一,“學者多稱五帝,尚矣”。五帝,是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世本》、《大戴禮記》)或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伏羲、神農、黃帝為三皇(《帝王世紀》、孔安國《尚書序》)《索隱》:“尚,上也,言久遠也。然‘尚矣’文齣《大戴禮》。”學者可能指春鞦戰國至西漢的諸子百傢是把三皇五帝統統稱為尚的,如果《尚書》之尚是上古、遠古的意思,理所當然包括三皇五帝在內。“然《尚書》獨載堯以來”,可見《尚書》排除瞭堯以前傳說的帝王,獨取堯、舜。因而稱“尚”為上古,不符閤司馬遷的意思。其二,司馬遷看到的《尚書》是記載堯以後的事,但諸子之書大量記載瞭黃帝的事跡,《五帝德》和《帝係姓》也有黃帝的記載。但是“其文不雅馴,薦紳先生難言之”,《正義》:“馴,訓也。謂百傢之言皆非典雅之訓。”故而排斥不論。連相傳為“孔子所傳宰予問《五帝德》及《帝係姓》”,儒傢也或“不傳”。薦紳先生當是包括孔子在內的儒傢學者,特彆是西漢以後的儒傢,正是由於儒傢的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嚮,造成“《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於他說”。這裏,司馬遷說《書》缺有間矣,而不說《尚書》缺有間矣。可見,司馬遷知道,《書》和《尚書》已有區彆,前者多,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書》;後者少,是儒傢傳下來的叫做《尚書》的《書》。《漢書·藝文誌》:“《易》曰:‘河齣圖,雒齣書,聖人則之。’故《書》之所起遠矣,至孔子纂焉,上斷於堯,下迄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孔子晚年整理過《尚書》已是不爭的事實,問題是孔子是否刪過書,照司馬遷的說法:“孔子之時,周室微而禮樂廢,《詩》、《書》缺。追跡三代之禮,序《書傳》,上紀唐虞之際,下至秦繆,編次其事。……故《書傳》、《禮傳》自孔氏。”(《孔子世傢》)由於上古傳下來的《書》本來就闕佚很多,史書不足徵,孔子整理《尚書》,沒有怎麼刪書。然《史記·老子伯夷列傳·索隱》:“又《書緯》稱孔子求得黃帝玄孫帝魁之書,迄秦穆公,凡三韆三百三十篇,乃刪以一百篇為《尚書》,十八篇為《中候》。今百篇之內見亡四十二篇,是《詩》、《書》又有缺亡者也。”認為孔子曾刪過書,《書緯》即《尚書璿璣鈐》,鄭玄《書論》亦引,鄭玄《書論》說有三韆二百四十篇不可全信。上古之書本來就少,孔子哀嘆文獻不足,怎麼能刪掉三韆多篇呢?《墨子·貴義》雲:“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有人以為是周公每天都讀商代的《書》百篇,實在有點望文生義,古代的竹木簡那麼多、那麼重,周公一早上怎麼能讀百篇呢,今天留下來的今文二十八篇,即使印刷在一本書上,誰敢說一天就能讀完呢?當年東方朔上漢武帝的奏章,竟用瞭三韆片竹簡,要兩個大力士纔抬得動。可見這裏的百篇或是虛數,多的意思,或是專用書名,像今天的詩三百篇、唐詩三百首之屬。但也不可全不信,孔子以儒傢學說評判是非道德,在整理《書》的過程中,刪去瞭堯以前半神半人的君王,《孔子世傢》雲:“古者《詩》三韆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閤《韶》、《武》、《雅》、《頌》之音。”既能刪《詩》,當然也能刪《書》,隻是以檔案形式保存下來的《書》太少,刪去的不多罷瞭。其三,作為一位公正的史學傢,司馬遷摒棄學派門戶之見,從其他史籍,特彆是諸子中補充瞭《尚書》的缺佚,並實地訪古調查,“餘並論次,擇其言尤雅者,故著為本紀書首”,撰成瞭《五帝本紀》。這對完成從黃帝到漢武帝數韆年的通史著作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司馬遷的說法與《大戴禮記》基本相符。宰予(又名宰我),是孔子早年的弟子,也是最不喜歡的弟子。他曾多次受到孔子的嚴厲批評,被斥責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但宰予“利口善辨”,甚至有點離經叛道,曾公開反對老師的觀點,他不斷追問連孔子也難言的事跡來難為老師。《大戴禮·五帝德》載:“宰我問孔子曰:‘昔者予聞諸榮伊令,黃帝三百年。請問黃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以至於三百年乎?’孔子曰:‘予!禹、湯、文、武、成王、周公可勝觀也,夫黃帝尚矣,女何以為?先生難言之。’宰我曰:‘上世之傳,隱微之說,卒業之辨,暗昏忽之意,非君子之道也,則予之問也固矣。’孔子曰:‘黃帝,少典之子也,曰軒轅。生而神靈,……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宰我請問帝顓頊。孔子曰:‘五帝用記,三王用度,女欲一日辨聞古昔之說,躁哉予也!’”孔子被問得不耐煩,反而斥責宰予浮躁不踏實。但下麵還記有宰予問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禹,以及孔子的詳盡的迴答。從這段被後世儒傢添油加醋加以描繪的資料看,孔子並非完全不瞭解黃帝的事跡,隻是不願意多說罷瞭,在被刨根問底的宰予死追不放時,還是逐一迴答,故《史記·仲尼弟子列傳》雲:“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這位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夫子,以宰予“不足明五帝之德也”(王肅語)搪塞過去,正反映瞭孔子及儒傢對黃帝的鮮明態度,不但自己不願意討論,也不喜歡弟子論及。所以到瞭後來,黃帝從儒傢典籍中基本消失瞭。《大戴禮記》也不是最受尊崇的經書。
  從《論語》中孔子的褒貶評判我們也可清楚地看齣這一點。《尚書》所傳載的是以堯為首,按儒傢的道德評價標準稱得上是賢君明王以及他們的賢臣,隻有他們的言論和事跡纔有資格入檔這部經典文獻匯編。下麵茲舉幾段《論語》為證:
  1《論語·為政》:“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於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政?’”這是《論語》直接引用《尚書》的話,後被納於僞《古文尚書·君陳》之中。
  2《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又:“子曰:‘周監於二代,鬱鬱乎文哉,吾從周。’”這裏論述夏、商、周三代,以西周為尊,《尚書》亦以西周為主。
  3《論語·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崇尚周禮,贊美周公。
  4《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以《尚書》為符閤儒傢思想的雅言,符閤司馬遷的說法。
  5《論語·泰伯》是孔子盛贊古代人物最多的一篇。“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這裏,孔子這位以批評見長的政治傢、思想傢,把完滿的溢美之詞,都加在堯的身上。故《漢書·儒林傳》雲孔子“究觀古今之篇籍,乃稱曰……(即上引《泰伯》內容,引者省略)於是敘《書》則斷《堯典》”。
  6“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7“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這五位名臣是禹、稷、契、皋陶、伯益,在《尚書》中都有言論和事跡,且多是君王或比較重要的部落首領。
  8“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這十位能臣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大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適、文母(或說邑薑)。今文《尚書》中周公、召公是主要人物。其餘也進瞭今文或僞古文《尚書》。
  9“孔子曰:‘纔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
  10“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緻孝乎鬼神;惡衣服,而緻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11“子曰:‘如有周公之纔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對禹、周公極力稱頌。隻有泰伯的事跡在《尚書》中沒有論及,其餘人物,或有專篇,或間接涉及。
  12又《論語·子罕》贊頌周文王:“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pdf 下載 mobi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讀者評價

評分

這套書不錯,京東滿減加優惠券,性價比還可以,希望京東多做活動。

評分

發貨速度快,産品質量可以!

評分

孫子譯注,值得收齊的叢書選本,推薦

評分

很好,非常好,特彆好,特彆好,非常好,非常好,特彆好,代錶著我,彆讓我代錶對她非常好,非常好,特彆好,特彆好,非常好,非常好,特彆好,特彆好,非常好,非常好,特彆好,特彆好,非常好,溫柔小碼,我特彆愛,我特彆愛買,特彆想買。

評分

快遞包裝5分送貨速度5分配送員服務態度5分快遞包裝5分送貨速度5分配送員服務態度5分

評分

幫忙同事購買,據說很不錯的書。

評分

作為京東鑽石加plus客戶,會一直支持下去的。

評分

相當好,用的滿意,質量可靠

評分

作為五經之一,應該很重要,雖然對其中很多東西不是很感興趣。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类似图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尚書譯注(中國古代名著全本譯注叢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关書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思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