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

中公版·2017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永新 著
图书标签:
  • 事业单位考试
  • 辽宁事业单位
  • 职业能力测试
  • 中公教育
  • 2017年
  • 教材
  • 公考
  • 备考
  • 练习
  • 真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2210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8906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字数:50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中公版·2017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具有如下特色:

1.扫码听微课程,学习历年真题。本书每部分章节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考试真题,除文字解析外,还配有中公名师视频讲解,通过扫描二维码可实现在线学习,中公名师一对一授课。

2.覆盖核心考点,精讲作答技巧。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由具有多年授课经验的中公名师对历年真题进行深入分析,确定每种题型的核心考点,以此为基础设定章节、体例和结构。

3.学习解题方法,突破分数瓶颈。本书除考点讲解外,还总结出各题型实用的解题技巧。力求为各位考生呈现每一道题目的快解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突破瓶颈,从而提升考生的竞争力。

购书立享中公移动自习室(www.mzixi.com)+680元中公名师精讲课程(c.offcn.com)。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7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系统讲解了数量关系、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这五大专项的所有核心考点。
本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进行讲解:
1.解读新真题——以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真题为基础,分析江苏省事业单位行测考试的特点,总结各大专项的重要考点,指导考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
2.精讲核心考点——讲解典型真题,结合详尽的解析过程。在每个章节均设置了针对全章考点进行讲解的高清微视频。考生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现视频学习,在中公名师的帮助下轻松掌握相关作答技巧。
3.实战提升训练——每部分后均设置了“实战提升训练”板块,精选各题型的对应练习题供考生练习,帮助考生对行测考试有进一步的了解,巩固基础,突破短板。



目录

第一章最新真题解读(2)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4)
第一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4)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4)
二、等比数列及其变式(6)
三、和数列及其变式(8)
四、积数列及其变式(10)
五、多次方数列及其变式(11)
六、分式数列(14)
七、组合数列(16)
八、整数拆分数列(17)
九、创新数列(19)
第二节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1)
一、圆圈形式数字推理(21)
二、表格形式数字推理(22)
三、三角形式数字推理(23)
四、其他图形形式数字推理(24)
第三节数字推理实战技巧(25)
一、数项特征分析(26)
二、运算关系分析(27)
三、整体特征分析(28)
第三章数量关系——数学运算(31)
第一节数学运算的基础知识(31)
一、数的整除特性(31)
二、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32)
三、奇偶性与质合性(34)
四、同余与剩余(34)
五、尾数法(36)
第二节数学运算题型分类精讲(36)
一、计算问题(36)
二、和差倍比问题(39)
三、行程问题(40)
四、工程问题(42)
五、排列组合与概率问题(44)
六、几何问题(48)
七、利润问题(50)
八、容斥问题(52)
九、推理问题(53)
十、运筹问题(54)
十一、浓度问题(55)
十二、抽屉原理(56)
十三、牛吃草问题(57)
十四、鸡兔同笼问题(57)
十五、盈亏问题(58)
十六、日期问题(59)
十七、方阵问题(59)
十八、植树问题(60)
十九、年龄问题(61)
二十、时钟问题(62)
第三节数学运算常用解题方法(62)
一、代入排除法(63)
二、特殊值法(64)
三、方程法(65)
四、图解法(68)
五、十字交叉法(70)
实战提升训练(72)
第一章最新真题解读(76)
第二章选词填空(78)
第一节词义辨析(78)
一、词语的理性义(78)
二、词语的色彩义(80)
第二节语法与语用(82)
一、词性与句法功能(82)
二、词语的习惯搭配(84)
第三节成语(86)
一、八大常见命题陷阱(86)
二、成语特殊题型之成语连用(89)
第四节虚词(90)
一、八大复句关系的类型(90)
二、八大复句关系的常用关联词(91)
三、区分易混复句关系(93)
第三章语句表达(95)
第一节病句辨析(95)
一、病句六大类型(95)
二、解题指津(98)
第二节语句连贯(101)
一、题型解读(101)
二、解题指津(101)
第四章阅读理解(106)
第一节主旨观点型题目(106)
一、题型解读(106)
二、解题指津(106)
第二节细节理解型题目(109)
一、题型解读(109)
二、解题指津(110)
第三节寓意理解型题目(113)
一、题型解读(113)
二、解题指津(113)
第四节词句理解型题目(114)
一、题型解读(114)
二、解题指津(115)
第五节推断下文型题目(117)
一、题型解读(117)
二、解题指津(117)
第六节标题提炼型题目(120)
一、题型解读(120)
二、解题指津(120)
第七节文章阅读(123)
一、考查词语(123)
二、考查句子(125)
三、考查语句连贯(126)
四、考查细节信息(127)
五、考查主旨观点(129)
六、考查文章标题(130)
第五章言语理解与表达实战技巧(132)
第一节语境分析法(132)
一、对应分析法(132)
二、情境展开法(134)
第二节关键信息识别法(135)
一、关键词(136)
二、关键句(139)
三、关键暗示信息(140)
实战提升训练(142)
第一章最新真题解读(150)
第二章判断推理——图形推理(153)
第一节图形推理核心知识储备(153)
图形构成(153)
一、点线角面(153)
二、封闭开放(156)
三、图形部分(157)
四、图形种类(158)
五、元素位置(160)
几何性质(161)
一、对称性(161)
二、重心(162)
三、面积和体积(162)
图形转化(163)
一、移动、旋转、翻转(163)
二、图形叠加(164)
第二节图形推理题型分类精讲(165)
一、类比型图形推理(165)
二、顺推型图形推理(166)
三、九宫格图形推理(167)
四、空间形式图形推理(169)
五、其他形式图形推理(171)
第三章判断推理——逻辑判断(173)
第一节逻辑判断题型分类精讲(173)
必然性推理(173)
一、直言命题(173)
二、复言命题(179)
可能性推理(186)
一、削弱型题目(187)
二、加强型题目(190)
三、前提型题目(193)
四、解释型题目(195)
五、评价型题目(197)
六、结论型题目(200)
第二节逻辑判断实战技巧(201)
一、找突破口法(201)
二、假设法(203)
三、排除法(205)
四、排序法(205)
五、图表法(206)
六、计算法(207)
第四章判断推理——定义判断(208)
第一节定义判断核心知识储备(208)
一、定义的逻辑知识(208)
二、定义判断解题原则(209)
三、定义判断解题步骤(209)
四、定义判断题型分类(209)
第二节定义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11)
一、单定义判断(211)
二、多定义判断(217)
第五章判断推理——类比推理(219)
第一节类比推理核心知识储备(219)
一、类比推理考查方式(219)
二、类比推理解题步骤(220)
三、类比推理解题技巧(220)
四、类比推理出题陷阱(222)
第二节类比推理题型分类精讲(223)
一、概念间关系(224)
二、近反义关系(225)
三、描述关系(225)
四、条件关系(227)
五、语法关系(227)
第六章判断推理——事件排序(229)
第一节事件排序解题基础(229)
一、事件排序基础知识(229)
二、事件排序解题步骤(229)
第二节事件排序解题全攻略(229)
一、直接排序法(229)
二、代入排序法(230)
三、排除法排序(230)
四、首尾排序法(231)
第三节事件排序实战技巧(231)
一、综合运用解题方法(231)
二、合理运用背景知识(232)
三、比较选项得出答案(232)
实战提升训练(233)
第一章最新真题解读(242)
第二章资料分析概念(244)
第一节计算型概念(244)
一、百分数与百分点(244)
二、增长量(245)
三、增长率(247)
四、比重(250)
五、倍数和翻番(251)
六、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251)
七、进出口额(252)
八、指数(253)
第二节理解型概念(253)
第三章资料分析计算技巧(257)
一、尾数法(257)
二、首数法(257)
三、有效数字法(258)
四、特征数字法(259)
五、范围限定法(259)
六、乘除法转化法(260)
七、同位比较法(261)
八、运算拆分法(262)
九、常见算式处理技巧(262)
第四章资料分析题型分类精讲(268)
一、计算题(268)
二、排序题(269)
三、计数题(270)
四、趋势判断题(272)
五、综合判断题(273)
六、假设条件题(275)
实战提升训练(276)
第一章最新真题解读(280)
第二章常识判断题型分类精讲(282)
第一节政治常识(282)
第二节人文历史常识(286)
第三节科技常识(292)
第四节地理常识(298)
第五节法律常识(301)
第六节经济常识(306)
第七节管理常识(309)
第三章常识判断实战技巧(312)
第一节关键词暗示法(312)
第二节排除法(312)
第三节现实联想法(313)
第四节选项代入法(314)
实战提升训练(316)
辽宁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辅导课程体系(318)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21)








精彩书摘

  部分
  数量关系
  章新真题解读
  从近年来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来看,数量关系在职业能力测试考试中属于必考题型,主要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数字推理要求考生寻找数字之间存在的运算规律;数学运算题通常会给出一个算术式子或者表达数量关系的一段文字,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法则,并利用其他基本数学知识,准确、迅速地计算或者推出结果。该部分用于解题的时间有限,题目难度大,因此更加讲究对数据关系的快速分析判断和运算技巧的应用。
  新真题11,4,13,28,49,()
  A.64B.76
  C.81D.99
  中公解析:二级等差数列。
  14132849(76)
  ■作差
  391521(27)公差为6的等差数列
  故本题答案为B。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二级等差数列。观察题干发现各项逐渐递增,且差值越来越大,且相邻两项之间不能整除,可优先考虑作差。
  新真题21,7,7,49,343,()
  A.4201B.16807
  C.14096D.117649
  中公解析: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下一项为49×343,尾数为7,选择B项。
  考点解读:题干数列呈递增趋势,且增幅逐渐加大,发现前两项的乘积等于第三项,考虑其为积数列。
  新真题320243,1781,1427,119,83,()
  A.47B.49
  C.51D.53
  中公解析:将各项拆分为两部分,构成两个新的数列,个数列为20、17、14、11、8、(5),是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第二个数列为243、81、27、9、3、(1),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应填51,选C。
  考点解读:题干所给数列递减幅度大,不存在作差规律。且含有质数83,不存在作商规律。个数字位数较多,可考虑组合数列。
  新真题4红、白、蓝、紫四色纱巾各7条混放在一个纸箱中,要保证闭着眼从箱中摸出5条同色的纱巾,则至少要摸出()条纱巾才行。
  A.15B.17
  C.19D.21
  中公解析:先红、白、蓝、紫四色纱巾各取4条,然后再任取一条即可。总共取了4×4+1=17(条)。
  考点解读:题干中出现“至少……才能保证……”等提问方式时,首先考虑运用差原则解题。
  新真题5A、B、C三种手机价格依次为2955元、3500元、2250元,分别打整数折后(1、2、……、9折)总价为6373元。问手机A打了多少折?
  A.5B.6
  C.7D.8
  中公解析:由题可知,手机B无论打几折,价格尾数为0,手机C为0或者5,则手机A打完折后尾数是3或者8。结合四个选项来看,当手机A打六折时尾数为3,B正确。
  考点解读:本题是利润问题的考查情景,但实质是一个整数问题。根据数字特征,选择对应的方法可快速破题。
  新真题6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要10小时到达,一列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要15小时到达,两车同时从两城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距离两城中点60千米。则甲乙两城相距()。
  A.720千米B.610千米
  C.600千米D.490千米
  中公解析:慢、快车速度之比为10∶15=2∶3,即两城相距5份,快车比慢车多走1份;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走60×2=120(千米),1份相当于120千米,则甲乙两城相距120×(2+3)=600(千米)。
  考点解读:本题考查行程问题,运用行程问题的比例关系和相遇问题的基本模型即可求得到答案。
  ■
  其一,抓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多,但不难,认认真真地掌握,为解题打下基础。
  其二,抓重点题型。数字推理集中突出数列形式的考查;数学运算则集中对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和差倍比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容斥原理、年龄问题等问题的考查。掌握这些题型的公式、分析思路和常见解题模型,就能得到考试的基本分数。
  其三,做一定量的练习。复习数量关系必须勤动笔,多计算,提高解题的速度。
  第二章数量关系——数字推理
  节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应试者观察各项之间的关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数列形式数字推理是考试中典型、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因此分析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就成为备考数字推理的重中之重。本节我们先从五大基本数列及其变式入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是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整数拆分数列、组合数列,后是形式与结构都很特别的创新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作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作该等差数列的公差。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差是1。
  二级等差数列:一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两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三级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变式
  等差数列变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作差(或持续作差)得到其他基本数列或其变式,是常考查的等差数列规律。
  (2)包含减法运算的递推数列。这类递推型数列主要包含两种基本形式,其一是两项分别变换后相减得到第三项,如2a1-3a2=a3。其二是两项相减后再变换得到第三项,如(a1-a2)×■=a3。
  综上,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
  (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可能性。
  (2)含有0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0不易做递推变化,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3)单调增减或增减交替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变式。
  (4)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或增减无序的不是等差数列,因为作差后的数列先正后负不具有规律性。
  经典真题181,77,68,52,()
  A.27B.35
  C.43D.47
  解析:此题答案为A。二级等差数列变式。
  81776852(27)
  ■前项-后项
  4916(25)
  ↓↓↓↓
  223242(5)2连续自然数的平方
  经典真题22,6,12,20,()
  A.24B.26C.28D.30
  解析:此题答案为D。原数列作差后依次为4、6、8、(10),为连续的偶数列,20+10=(30),故选D。
  经典真题339,62,91,126,149,178,()
  A.205B.213C.221D.226
  解析:此题答案为B。每个数字不具备明显特征,尤其是91,其只能被分解为13×7。在数项特征不是很明显,递增趋势平稳的情况下优先考虑作差求解。
  396291126149178(213)
  ■作差
  2329352329(35)循环数列
  经典真题43,4,7,16,()
  A.23B.27C.39D.43
  解析:此题答案为D。这是一个递增数列,由于题干含有3、7两个质数,可优先考虑作差进行验证。
  34716(43)
  ■作差
  139(27)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经典真题5-2,-1,-5,11,()
  A.-53B.-36C.-25D.3

前言/序言


《2017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 考试概况与教材定位 2017年度辽宁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是为满足辽宁省各级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的需要而举行的一次大规模人才选拔活动。考试旨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选拔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扎实专业知识和优秀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事业单位的岗位中,为辽宁省的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职业能力测试作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考察考生在从事事业单位工作所必需的、非专业知识层面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这包括了考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否快速适应环境、有效开展工作、解决复杂问题,并最终实现个人与单位的共同发展。 本套教材,作为2017年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的专用辅导材料,其研发与编写紧密围绕辽宁省人事考试机构发布的考试大纲和往年考试的实际情况展开。教材的编写团队汇聚了长期从事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资深的命题研究员和一线教师,他们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对考试的命题趋势、考点分布、题型题量、难度设置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力求为考生提供最权威、最实用、最贴合考试实际的复习指导。 职业能力测试科目解析 职业能力测试科目,顾名思义,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测试,它并非考察某一特定专业的知识,而是侧重于对考生通用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评估。根据历年考试的考察重点和趋势,职业能力测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模块,而本教材正是围绕这些模块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和训练: 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该模块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这不仅包括对词语、句子、篇章的准确理解,更侧重于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和判断的能力。考生需要掌握以下关键技能: 1. 词语辨析与运用: 能够准确理解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的含义,识别近义词、反义词,并在特定语境下选择恰当的词语。 2. 句子理解与排序: 能够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排除干扰信息,理清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使之成为一段通顺、连贯的文字。 3. 片段阅读理解: 这是该模块的重中之重。考生需要能够快速抓住文章的主旨、关键信息、作者的意图或观点,并能根据题意进行推理、判断,找出与原文信息相符或推断出的正确选项。这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常见的题型包括主旨概括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代词指代题、意图推断题等。 4. 逻辑填空: 在给定的语段中,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词语的搭配,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空格,使整个语段的意义完整、连贯。这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词汇量和语感。 二、数量关系 该模块主要考察考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考生的数学思维、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而非要求考生掌握高深的数学理论。常见的题型和考察内容包括: 1. 数字推理: 考察考生发现数列规律的能力,例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递推数列、分组数列、周期数列、错位数列等,并预测数列的下一项或缺失项。 2. 数学运算: 考察考生在基础数学运算方面的熟练程度和解题技巧,包括加、减、乘、除、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经济利润问题、浓度问题、和差倍比问题、排列组合、概率等。很多题目都需要考生运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或公式,并结合逻辑分析来求解。 3. 数据分析: 考察考生对图表(柱状图、折线图、饼图、表格等)中数据的理解、分析、提取和运用能力。考生需要能够从中找出关键信息,进行比较、计算、推断,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分析增长率、平均值、占比、总和等。 三、判断推理 该模块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部分,要求考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清晰的分析判断能力。该模块通常分为以下几个小类: 1. 图形推理: 考察考生对图形的形状、数量、位置、颜色、纹理等要素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发现图形之间的规律,并预测图形的变化趋势或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题型包括图形的规律性变化(如叠加、旋转、翻转、位移、数量增减等)和图形的逻辑关系(如相似、对应、组合等)。 2. 定义判断: 给出某个概念的定义,然后提供几个选项,要求考生根据定义判断哪个选项符合该定义。这需要考生准确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要素和限制条件。 3. 类比推理: 给出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逻辑关系,然后要求考生在选项中找出与前者具有相同或相似逻辑关系的一对事物。考察考生发现和理解事物之间关系的能力。 4. 逻辑判断: 这是判断推理模块中难度较大的一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命题的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常见的题型包括: 翻译推理: 将日常语言表述的命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如“如果...那么...”、“并且”、“或者”、“所有...都...”等),并进行推理。 论证逻辑: 分析题干中给出的论证,判断其论证方式、论证的有效性,识别其中的逻辑谬误(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循环论证等)。 可能性推理: 根据给定的信息,判断某个结论是否可能成立,或者哪个选项最能支持或削弱某个结论。 真假话问题: 给出若干个陈述,其中一部分是真话,一部分是假话,要求考生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谁说了真话,谁说了假话,或者推断出某个具体事实。 四、常识判断 该模块主要考察考生在社会生活、科技发展、人文历史、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地理常识、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所积累的日常知识。虽然名为“常识”,但考察的内容广泛且与时俱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信息敏感度。 1. 时事政治: 考察考生对近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家重要会议、国家政策法规、重要领导人活动等的了解程度。 2. 科技常识: 涉及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应用、新兴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的基本概念、科学原理等。 3. 人文历史: 包含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常识,以及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 法律法规: 考察考生对与事业单位工作相关的基本法律常识,如宪法、行政法、民法典、劳动合同法等。 5. 地理与自然: 涉及中国的地理概况、世界主要地理区域、自然现象、生态环保等知识。 6. 公文常识: 了解事业单位常用公文的类型、格式、作用等。 教材编写特色与备考建议 本套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的实际情况和考生的需求,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紧扣大纲: 以辽宁省人事考试机构发布的2017年度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大纲为核心依据,确保所有内容均与考试要求高度契合,无一遗漏,无一偏颇。 系统梳理: 对职业能力测试的各个模块、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清晰的梳理和归纳,帮助考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避免知识点的零散和混乱。 精讲精练: 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后,配以大量的经典例题和针对性练习题,帮助考生巩固所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并通过反复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实战演练: 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提供多套高质量的模拟试卷,帮助考生熟悉考试流程,检验复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方法指导: 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传授有效的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例如如何快速审题、如何排除干扰项、如何高效利用时间等,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发挥出最佳水平。 趋势预测: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的分析,对2017年的考试可能出现的题型、重点和难点进行预测,为考生指明复习方向。 备考建议: 1. 认真研读大纲: 将考试大纲作为备考的“圣经”,逐字逐句地理解其要求。 2. 系统学习教材: 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逐一学习,理解概念,掌握方法。 3. 勤加练习: 题海战术不可取,但适量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并根据错题进行反思和总结。 4. 模拟演练: 在复习后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模拟考试,熟悉考试节奏,提高抗压能力。 5. 查漏补缺: 通过模拟考试和错题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行重点复习和强化训练。 6. 保持良好心态: 备考过程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的努力,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本套《2017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专用教材:职业能力测试》是考生备战2017年辽宁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职业能力测试科目的理想选择。它将以其权威性、系统性、实战性,为您的成功之路保驾护航。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动辄“保过”、“绝密资料”的宣传语早就免疫了,所以最初对这本《职业能力测试》教材也没抱太大期望,觉得也就是个资料汇总而已。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钻研其中的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部分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这套书的逻辑梳理能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特别是在数量关系里,那些复杂的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作者没有用一堆晦涩的数学公式来压人,而是用非常清晰的步骤图和生活化的比喻来解释核心概念。我记得有一次我被一个涉及比例分配的题目卡住了好几天,翻开这本书的对应章节,它用了一个关于分蛋糕的比喻,瞬间就把那个抽象的数学关系具象化了。而且,它的资料分析部分,简直是为提高阅读速度和计算准确率量身打造的。它教的方法不是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让你学会快速定位关键数据,并用最省时间的交叉验证法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这种注重效率和技巧的讲解方式,对于考场上时间就是生命的现状来说,简直是太及时雨了。

评分

这套教材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辽宁省事业单位考试的“地域特色”把握得非常精准。很多全国性的通用教材,在涉及到地方性常识或者特定岗位对能力要求的侧重点时,总会显得水土不服。而这本2017年的专用教材,显然是深入研究过近几年的辽宁省考规律的。我发现,在判断推理模块里,图形推理的题型更新速度很快,这本书收录的案例就显得非常新颖,跟得上最新的命题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在解释一些逻辑判断题时,明显体现了辽宁考官喜欢考察的思维定式。比如,对于“可能性推理”中的削弱和加强,它给出的例证都是源自本地新闻或社会热点,这样一来,我在做题时,心里就更容易建立起一种“这就是考我们本地的事”的亲切感和熟悉感,自然也就更顺畅地代入情境去思考问题。这种细致入微的针对性,是普通的大部头复习资料所无法比拟的,感觉像是请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本地名师在耳边指导。

评分

综合使用下来,我对这套教材的评价是:这是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工具书”,而非仅仅是“习题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知识点是什么,而是教你如何“使用”这些知识点去解决实际的考试问题。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没有采取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而是非常接地气地模拟考场情境,预测考点走向。特别是它的申论部分(虽然职业能力测试是重点,但申论部分也体现了整体编纂的水平),它对于公文格式和材料归纳的要求,细致到连标点符号的运用都进行了强调,这种对细节的苛求,充分体现了编纂者对考试权威性的尊重。这本书陪我度过了那段最煎熬的备考时光,它提供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可以说,在那个关键时期,它是我最信赖的“军师”。

评分

要说缺点嘛,可能也有一些,但这更多是基于我个人的学习习惯而言的。这本书的知识点密度非常高,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塞满了详细的解释和例题。对于那些基础比较扎实,只想快速过一遍知识框架的考生来说,可能会觉得内容略显冗余,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筛选自己需要的部分。不过,对于像我这样,底子不太牢固,需要反复咀嚼才能消化的学习者来说,这种“百科全书式”的详尽反而成了一种安全感。我个人比较遗憾的是,如果能再增加一些配套的在线资源或者移动端练习入口就更完美了。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能随时随地用手机刷几道题,利用碎片时间就更高效了。但话说回来,作为一本纸质教材,它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已经做到了极致,这种厚重的实在感,是电子资料永远替代不了的,尤其是在考前最后阶段,翻阅一本实体书带来的心理安慰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感觉它沉甸甸的,这重量可不是随便印印就能有的。我当时备考辽宁省事业单位的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急需一本靠谱的复习资料。这套教材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专业”二字。从排版到内容布局,都透着一股子严谨劲儿。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年真题的解析深度,很多我自学时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知识点,拿到这本书里一对比,豁然开朗。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它不光告诉你哪个选项是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它把出题人的思路、常见的陷阱都剖析得非常透彻。这不像有些资料只是简单罗列题目和答案,而是真正地在教你如何思考,如何应对那些“狡猾”的考题设计。那种感觉就像是手里握着一份“作战地图”,知道敌人会从哪些方向进攻,自己该如何布防。对于我们这种非科班出身的考生来说,这种手把手的指导价值是无价的。当然,光有理论还不行,实战演练才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这本书在这一点上也做得相当到位,提供的模拟题量和难度设置,都与我后来的考试体验非常吻合。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买来没咋看,白瞎书了

评分

从2016年算起来的历年真题。没有17年的题。便宜。凑合看了

评分

像卷子那种撕拉的,不是很方便的

评分

和图片一样,质量非常好,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评分

书来的很快,很及时,基本的知识点都有了,实战训练题目比较少,解答比较含蓄,没那么直接

评分

挺好!

评分

买了一次又一次,小伙伴们看我用的不错,都买了

评分

不是我 便是你的话等于是的我们的话说回来了,我们的话说回来了,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