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上篇《电子战基础》(EW101)和下篇〈电子战进阶》(EW102)两部分组成,其中上篇内容包括:基本的数学公式、天线类型与定义、接收机、电子战处理、辐射源定位、干扰与雷达诱饵等;下篇内容包括:威胁、雷达特性、红外与光电、对通信信号的电子战、辐射源定位精度、通信卫星链路等。书后附录为《电子战基础》和《电子战进阶》的问题与解答。全书从*基础的数学公式开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全面讲述了电子战所涉及的各种基础技术,是电子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的实用参考资料。
David L. Adamy拥有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圣克拉拉大学电子工程硕士学位,他已撰写了多年的EW 101专栏。他也是军队和工业领域的EW专家(自豪地称自己为“乌鸦”)。作为系统工程师、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主管、项目经理,Adamy先生直接参与了从潜艇到太空等多种平台的EW系统项目。
上篇 电子战基础(EW101)
第1章 概论 3
第2章 基本数学概念 5
2.1 dB值与方程 5
2.2 电子战功能中的链路方程 7
2.3 电子战应用中的链路问题 10
2.4 球面三角形的关系 13
2.5 球面三角形的电子战应用 16
第3章 天线 20
3.1 天线参数与定义 20
3.2 天线类型 23
3.3 抛物面天线的参数折中 24
3.4 相控阵天线 27
第4章 接收机 30
4.1 晶体视频接收机 31
4.2 IFM接收机 32
4.3 调谐式射频接收机 33
4.4 超外差接收机 33
4.5 固定调谐式接收机 34
4.6 信道化接收机 34
4.7 布拉格小盒接收机 35
4.8 压缩接收机 35
4.9 数字接收机 36
4.10 接收机系统 36
4.11 接收机灵敏度 39
4.12 调频灵敏度 42
4.13 数字灵敏度 43
第5章 电子战处理 45
5.1 处理任务 45
5.2 确定参数值 48
5.3 去交错 50
5.4 操作员界面 53
5.5 现代飞机操作员界面 57
5.6 战术ESM系统中的操作员界面 60
第6章 搜索 63
6.1 定义和参数限制 63
6.2 窄带频率搜索策略 65
6.3 信号环境 68
6.4 间断观察法 73
第7章 LPI信号 75
7.1 低截获概率信号 75
7.2 跳频信号 76
7.3 线性调频信号 79
7.4 直接序列扩谱信号 82
7.5 一些实际考虑 85
第8章 辐射源定位 87
8.1 辐射源定位规则 87
8.2 辐射源定位的几何位置 88
8.3 辐射源定位精度 89
8.4 基于幅度的辐射源定位 93
8.5 干涉仪测向 96
8.6 干涉仪测向的实现 99
8.7 多普勒测向原理 102
8.8 到达时间辐射源定位 105
第9章 干扰 109
9.1 干扰的分类 109
9.2 干扰-信号比 111
9.3 烧穿 115
9.4 覆盖干扰 118
9.5 距离欺骗干扰 120
9.6 逆增益干扰 123
9.7 AGC干扰 127
9.8 速度门拖引 128
9.9 对单脉冲雷达的欺骗干扰技术 130
第10章 诱饵 138
10.1 诱饵类型 138
10.2 RCS和发射功率 140
10.3 无源诱饵 141
10.4 有源诱饵 142
10.5 饱和诱饵 143
10.6 诱骗诱饵 143
10.7 交战场景中的有效RCS 146
第11章 仿真 149
11.1 定义 149
11.2 计算机仿真 151
11.3 交战场景模型 155
11.4 操作员界面仿真 158
11.5 操作员界面仿真的实际考虑 161
11.6 模拟 164
11.7 天线模拟 167
11.8 接收机模拟 169
11.9 威胁模拟 172
11.10 威胁天线方向图模拟 175
11.11 多信号模拟 179
下篇 电子战进阶(EW102)
第1章 概论 185
1.1 电子战概述 185
1.2 信息战 186
1.3 如何理解电子战 187
第2章 威胁 188
2.1 定义 188
2.2 频率范围 191
2.3 威胁制导方法 192
2.4 威胁雷达的扫描特征 194
2.5 威胁雷达的调制特性 197
2.6 通信信号威胁 200
第3章 雷达特性 203
3.1 雷达方程 203
3.2 雷达距离方程 205
3.3 探测距离与可探测距离 208
3.4 雷达调制 212
3.5 脉冲调制 213
3.6 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雷达 217
3.7 动目标指示雷达 220
3.8 合成孔径雷达 222
3.9 低截获概率雷达 225
第4章 电子战中的红外和光电问题 231
4.1 电磁频谱 231
4.2 红外制导导弹 234
4.3 红外行扫描器 236
4.4 红外成像 238
4.5 夜视设备 241
4.6 激光目标指示 243
4.7 红外对抗 245
第5章 对通信信号的电子战 249
5.1 频率范围 249
5.2 HF传播 249
5.3 VHF/UHF传播 252
5.4 传播介质中的信号 255
5.5 背景噪声 257
5.6 数字通信 258
5.7 扩谱信号 265
5.8 通信干扰 267
5.9 对扩谱信号的干扰 270
5.10 对扩谱发射机的定位 276
第6章 辐射源定位精度 280
6.1 基本辐射源定位方法 280
6.2 角度测量方法 281
6.3 精确辐射源定位技术 285
6.4 辐射源定位――报告定位精度 290
6.5 辐射源定位――误差估计 292
6.6 到达角误差转换为定位误差 295
6.7 精确定位系统中的定位误差 297
第7章 通信卫星链路 303
7.1 卫星通信的特性 303
7.2 术语和定义 304
7.3 噪声温度 305
7.4 链路损耗 309
7.5 典型链路中的链路损耗 312
7.6 链路性能计算 314
7.7 相关的通信卫星和电子战公式 317
7.8 对卫星链路的干扰 318
附录A 问题与解答 321
附录B 参考书目 343
电子战是指使用电磁能和定向能控制电磁频谱或攻击敌军的任何军事行动,它包含电子战支援、电子攻击和电子防护三大部分。电子战的作战对象包括雷达、通信、光电、引信、导航、敌我识别、计算机、指挥与控制以及武器制导等所有利用电磁频谱的电子设备,其作战目的是从整体上瘫痪敌信息系统和武器控制与制导系统,进而降低或削弱敌方战斗力并确保己方电子装备正常工作,增强己方战斗力。
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电子战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作战方式,是不对称战争环境中具有信息威慑能力的主战武器和作战力量之一。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序幕与先导,并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进而决定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随着军事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战争的各个领域,电子战作为现代信息化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之一,其作用范围将更广、规模更大、强度更高、进程更加激烈。电子战必将成为未来信息战场的核心和支柱,成为掌握信息控制权、赢得战场主动权和获取战争制胜权的关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世界各国对电子战的投入不断增大,电子战技术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向前发展,新技术和新装备不断涌现,性能水平持续提高,从而促使电子战的作战领域和作战方式不断变化,电子战装备的能力也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David Adamy是一位国际知名的电子战专家,曾在2001年担任过美国“老乌鸦协会”主席,现为该协会董事会成员。他在电子战及其相关领域出版了十多本专著,并在世界范围内讲授电子战相关课程,向军方和电子战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电子战基础》(EW101)和《电子战进阶》(EW102)是他多年来为“老乌鸦协会”会刊《电子防御杂志》撰写的电子战讲座专栏经重新修订、补充编写而成的电子战技术专著。这两本书已于2007年分别引进出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与肯定,并有部分院校选为教材。现在我们借重印之机,将这两本书(分为上篇与下篇)合并出版,定名为《电子战原理与应用》,校正了原译文的某些偏差或编排错误,并更正了原书的个别计算错误。另外,为保持相对独立性并便于读者参考原著,未改变原书章节号和所有图、表及公式序号,只是将原《电子战进阶》(EW102)的附录改为全书的附录。
上篇:《电子战基础》(EW101)共包含十一章内容,第1章:概述;第2章:基本的数学公式,包括dB、链路方程和球面三角形;第3章:天线,包括类型、定义和参数折衷;第4章:接收机,包括类型、定义、应用和灵敏度计算;第5章:电子战处理,包括信号识别、控制机理和操作员界面;第6章:搜索,包括搜索技术、限制和折衷;第7章:低截获概率信号,主要针对低截获概率通信信号;第8章:辐射源定位,即电子战系统采用的辐射源通用定位技术;第9章:干扰,包括概念、定义、限制和方程;第10章:雷达诱饵,包括有源、无源以及正确的计算;第11章:仿真,即用于概念评估、训练和系统测试的仿真技术。
下篇:《电子战进阶》(EW102)共包含七章内容,第1章:简介;第2章:威胁,包括定义、频率范围、威胁制导方法、威胁雷达的扫描特征、威胁雷达的调制特性、通信信号威胁;第3章:雷达特性,包括雷达方程、探测距离、雷达调制、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雷达、动目标指示雷达、合成孔径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第4章:电子战中的红外和光电问题,包括电磁频谱、红外制导导弹、红外行扫描器、红外成像、夜视设备、激光目标指示、红外对抗;第5章,对通信信号的电子战,包括频率范围、HF传播、VHF/UHF传播、传播介质中的信号、背景噪声、数字通信、扩谱信号、通信干扰、对扩谱信号的干扰、对扩谱发射机的定位;第6章,辐射源定位精度,包括基本辐射源定位方法、角度测量方法、精确辐射源定位技术、辐射源定位精度、辐射源定位误差估计;第7章,通信卫星链路,包括卫星通信特性、术语和定义、噪声温度、链路损耗、链路性能计算、对卫星链路的干扰。
书后附录了《电子战基础》和《电子战进阶》的问题与解答。
全书从最基础的数学公式开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全面讲述了电子战所涉及的各种基础技术,是电子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校师生的实用参考资料。
本书上篇《电子战基础》由信息综合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燕、朱松翻译,下篇《电子战进阶》由朱松、王燕翻译,全书由姜道安、孟建审校。本书的翻译出版得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毛嘉艺所长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译著中肯定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时代下的战争模式很感兴趣,但苦于找不到一本能系统讲解“电子战”这个概念的书。很多市面上的书籍要么过于技术化,充斥着我看不懂的专业术语,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缺乏深度。然而,当我翻开《电子战原理与应用》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军事评论员,用一种既严谨又不失趣味的方式,将复杂的电子战理论娓娓道来。从早期无线电干扰的朴素战术,到如今卫星、网络、无人机交织的立体攻防,书中对电子战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软杀伤”和“硬杀伤”的区分,以及如何利用电子欺骗、电子压制、电子防护等手段来达成作战目标。书中列举的案例也非常生动,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战中的应用。例如,关于电子战在现代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作用分析,让我对信息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电子战的好奇心,更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兴趣。虽然我还只是个初学者,但这本书无疑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一直对军事科技的演变史充满好奇,尤其是冷战时期到现代战争的转变,信息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而《电子战原理与应用》这本书,则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窥见了这场信息战的幕后精彩。《电子战原理与应用》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电子战从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它不仅仅是罗列技术名词,更是深入剖析了每一次技术革新背后所带来的战略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电子战在不同作战样式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的详尽描绘,无论是海战、空战还是陆战,电子战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书中对电子战的“侦、控、抗”等关键环节的阐述,让我对现代战争的运作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电子战系统的一体化和协同作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战争的趋势。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知识的丰富性,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军事冲突的本质。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通信爱好者,我对信号的传播和干扰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偶然的机会接触到《电子战原理与应用》,我发现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如何利用和对抗信号”的好奇心。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没有直接切入复杂的军事术语,而是从基础的电磁波理论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电子战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干扰信号的分类和产生机制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设计特定的干扰信号来达成目的。书中对电子战的战术层面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例如如何利用电子战来削弱敌方的态势感知能力,如何通过电子侦察来获取关键情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书中还涉及了对电子战装备的性能评估和效能分析,这对于我理解不同电子战系统的优劣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虽然我对书中的某些高级算法和工程细节理解有限,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它成功地将一个原本高深的领域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作为一名对军事科技发展趋势密切关注的爱好者,我一直认为电子战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然而,在阅读《电子战原理与应用》之前,我对这一领域的理解仍然停留在零散的片段。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知识空白。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电子战的体系构成。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干扰对方通信,而是涵盖了从侦察、识别、定位到干扰、压制、欺骗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和战术。书中对频谱资源的管理、电磁兼容性、电磁频谱的攻防博弈等内容的阐述,让我意识到电子战的本质是一场对“信息通道”的争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电子战装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例如侦察接收机、干扰设备、诱饵系统等,并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讲解。我特别赞赏作者对电子战与网络战、信息战之间关系的探讨,这让我对未来战争形态有了更清晰的预判。虽然某些章节的技术细节稍显晦涩,但我相信这正是其价值所在,它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入口,而不是止步于浅层描述。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颠覆了我之前对电子战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电子战就是“打打杀杀”,然而,《电子战原理与应用》却让我看到了其背后深厚的理论体系和精密的策略设计。它不仅仅是关于武器装备,更是一门关于信息、信号和策略的艺术。作者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案例,将抽象的电子战概念具象化,比如对电磁波传播特性、天线原理的讲解,虽然我不是专业出身,也能大致理解其核心思想。书中对电子战的“攻”“防”“欺”的三个维度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让我明白了电子战并非单方面的破坏,而是一个动态的、相互制约的博弈过程。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电子战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例如无线电频谱的管理、电磁兼容性认证等,这让我看到了电子战技术更广泛的价值。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叙述生动,语言平实,非常适合像我这样希望系统了解电子战的普通读者。
评分购书很快,品种也比较齐全
评分好书
评分还是得有些数学物理基础才能看哦,赞一个
评分物美价廉,京东买的东西还是不错的,各种券挺好!
评分京东自营图书,值得信赖,物流超快
评分买了一套书,各本之间内容基本上一样,觉得有点亏了。
评分第二次购买了,这次送人,内容非常好!推荐!
评分购书很快,品种也比较齐全
评分包装完好,印刷质量好,正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