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荐书环节精彩亮相,天使投资人、超人妈妈张泉灵热诚推荐,“用幽默的方式讲述着ZUI没用和ZUI严肃的事情”,李诞点赞共荐!
从量子力学开始了解科学、认识世界! 物理学家李淼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孩子带入一个美妙的量子力学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真正开启对科学的兴趣
从量子力学开始了解科学、认识世界!让孩子在形成经典物理的条条框框前,先一步接触前沿的科学观念。
物理学家李淼用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孩子带入一个美妙的量子力学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真正开启对科学的兴趣。这本书为孩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科学启蒙教育,家长们也可以先学习书里的内容,再讲给孩子听。
这是著名物理学家李淼写给孩子的量子力学普及读物。他将抽象难懂的量子力学巧妙化为日常可感的事物,更讲述了许多可爱的物理学家的故事,一下子拉近了物理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饶有兴味地跟随他展开这场科学之旅。书中也配有妙趣丛生的插画,小读者们能更直观地看懂物理过程,也更真切地认识世界。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院长及筹建人。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天体物理专业,1984年获中国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89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玻尔研究所学习,199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布朗大学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学费米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助理。1999年回国,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著有《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三体>中的物理学》等。
第1讲 量子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2讲 物质为何能保持稳定
第3讲 量子力学有什么用
第4讲 量子计算机和人类大脑
实验一 光的干涉
实验二 激光打气球1
实验三 激光打气球2
实验四 测量普朗克常数
后 记
很多小朋友应该都看过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给他的女儿讲量子力学的那张照片。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做演讲时,谈到学习量子力学对他思维方式产生的巨大帮助。因此,清华经济管理学院的钱颖一院长当场表示,要把量子力学列入他们学院的正式课程。
可能有些小朋友会好奇了:什么是量子力学呢?一个由量子力学主宰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下面,我就带领大家开启一场量子世界之旅。
在遨游神奇的量子世界之前,我要先回顾一下经典世界,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在20 世纪以前, 我们对经典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牛顿爵士,他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科学家之一。
牛顿的早年生活相当悲惨。他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小村庄。在他出生前3 个月,他爸爸就去世了。3 岁那年,他妈妈又结了婚,牛顿被交给外婆抚养。牛顿怨恨妈妈遗弃了自己,甚至曾经想放火烧掉继父家的房子。直到他10岁那年继父也过世了,妈妈才搬回来与他同住。16 岁那年,妈妈让他辍学,好帮家里干农活。幸好中学校长特别爱才,专门跑到他家去游说,说像他这么聪明的孩子,不读书实在太可惜。再加上他的舅舅也表示会在经济上帮忙,牛顿才重返校园。我们应该感谢这位了不起的中学校长:要是没有他,牛顿爵士就得一辈子修理地球了。
牛顿18 岁那年考上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这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学院之一。小朋友们应该知道,世界上有一个很了不起的大奖,叫诺贝尔奖,它包括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大类。迄今为止,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师生已经拿过32 次诺贝尔奖。要知道,整个亚洲,48 个国家,40 多亿人口,加起来也只拿过不到30次诺贝尔奖。不过,拿了这么多次诺贝尔奖并不是三一学院闻名遐迩的主要原因。让这个学院名动天下的真正原因是,这里出了一个牛顿。
牛顿22 岁从剑桥大学毕业,那年英国爆发了一场大瘟疫,牛顿就回到自己家的农庄避难。在避难的那两年,他做出了三项影响后世数百年的伟大发现,分别是微积分、光谱学和万有引力。牛顿之所以能创造这样的奇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特别用功。比如,有一次他请朋友到家里吃饭,朋友来了以后,却发现牛顿正在书房里废寝忘食地工作。朋友左等右等也不见他出来,就自己吃掉了一只鸡,留下一堆骨头后离开了。牛顿从书房出来,看到盘中的骨头后恍然大悟地说:“我还以为自己没有吃饭,原来早就吃过了”。说完,他又回书房工作去了。
两年后,牛顿重返剑桥,并于26岁时当上了第二任卢卡斯数学教授。此后,牛顿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29岁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士,46岁当选为英国国会议员,56岁当上英国皇家造币厂的厂长,60岁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院长。牛顿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爵士的科学家,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享受国葬待遇的科学家。在他死后,一位诗人专门写了一首歌颂他的诗,诗里写道:“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去吧’,然后世界就有了光明。”
中国人喜欢说人生识字忧患始,当然,这里的忧患可以用“糊涂”或者“好奇”替换。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刻都可能对某样东西产生突然而来的好奇心。我的好奇心应该是由文学开始,更具体地说是由小说开始。
我羡慕现在的孩子,他们在小学时代就开始关注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世界的来龙去脉了。而我的小学时代,除了金鱼就是鸽子。到了初中时代,我开始了文学探险,也无非是唐诗宋词,加上一点当时比较稀缺的小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在读高一,数学和物理的基础等于零,就跟现在的孩子初入小学,数学和物理基础等于零一样。突然来了高考,我翻出妈妈学生时代的旧箱子里的教科书,解释物体运动的牛顿定律和解释飞机飞行的伯努利定律就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之前对我来说完全未知的世界。
如果不好奇,不去追问,对一个完全懵懂无知的人来说,世界的面目或者说万事万物本来就是那样,何必去追问和理解?而一旦心智的大门被打开,这个人就会一发不可收。我就是这样,上了北京大学的天体物理专业还不够,还要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读研究生,进而出国。
在发表了数十篇物理学论文之后我回国了,开始做科普,才慢慢发现,将自己研究的东西讲给别人听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开始的时候,我还脱不了自己的专业背景,喜欢用专业名词讲专业的事,于是就有了《超弦史话》。在做科普的同时,我的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做研究。《一个全息暗能量模型》就是我的作品,当然,是以英文形式发表的。有了这篇论文以及后续论文,我在本领域就算立住脚了。三年前来到中山大学组建新的学院,我开始向科学管理转型,同时给大学生讲一门课,叫作《人与宇宙的物理学》。这门课是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日常的、眼前发生的和在遥远地方发生的不可思议的事情讲给大学生。这门课在中大很有名,以至于一直讲了三年,学生还继续要我讲。同时,我出版了《< 三体> 中的物理学》,这本书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得了十几项奖,入围了2015 年度中国好书,也入围了吴大猷奖。
与博雅小学堂的合作是一件让人惊喜的事,在《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四讲中,我才发现用故事的方式讲物理学,不仅可以讲给大学生听,也可以讲给9~12 岁的小学生听。一个微信群可能有点太小了,因为所有人,从孩子到家长在四节课结束的时候都意犹未尽。我想,像物体为何不会塌缩,花为什么是红的,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所有这些貌似必须用量子力学解释的高深问题,既然可以讲成孩子能理解的故事,就不该局限于只让500个孩子知道,应该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知道。于是,就有了出书的想法。
现在,我被大家称为科学界的网红,网红本身不是目的,成为网红实现知识共享才是目的。现在,正是知识共享的好时代,将知识变成任何人都可以听得懂的故事和看得懂的书,正是我当下追求的,我希望这本书做到了。
作为一位对科学史略知一二的读者,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科学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科学精神的弘扬。它并没有孤立地抛出量子力学的结论,而是把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下,还原了他们当年发现这些理论时的心路历程和思想碰撞。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质疑、争论和突破。书中对于“思想实验”的呈现尤其精彩,它展示了科学家是如何用纯粹的逻辑和想象力去挑战我们日常的直觉。我感觉这比单纯记住几个公式或定律要重要得多。这本书教会孩子,科学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自我修正的探索过程。它激发了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批判性思维和对真理的敬畏感。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量子力学,不如说是在用量子力学的故事,讲述如何做一名真正的探索者。
评分这本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它超越了传统儿童科普读物的界限,更像是一本面向全年龄段读者的、极具人文关怀的科学普及佳作。我发现,每当我以为孩子理解了某个概念时,书中往往会用一个更深层次的提问或者一个有趣的“如果你是XX科学家会怎么想”的设问来挑战我们的认知。这种设计极大地促进了亲子间的深度交流。我们不仅仅是在“读”书,更是在“讨论”书里的世界观。它涉及的不仅仅是物理学,还隐约触及到了哲学和认知的边界,让人读完之后,会忍不住重新审视自己对“实在”和“确定性”的理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这本书的出版时机也恰到好处,它抓住了当代社会对前沿科技理解的渴望,用最亲民的方式,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学殿堂的大门。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值得推荐的科学启蒙读物之一,它带来的震撼和启发,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售价和篇幅。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也绝对称得上是一流的。要知道,很多科普书,内容再好,如果排版和配图跟不上,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视觉疲劳。但《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的纸张质感非常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更重要的是,里面的插图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们不是那种生硬的、教科书式的插画,而是充满了艺术感和想象力的彩色图景。这些图画不仅解释了晦涩的理论,更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窗户。比如,讲到“叠加态”的时候,那幅图把一个粒子同时处于多种状态的感觉描绘得既生动又富有哲理。我发现孩子不再是单纯地“看”书里的内容,而是沉浸在那种视觉体验中。我们一起研究那些图画的细节,讨论它们是不是在暗示着某种未知的可能性。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和趣味性,让原本枯燥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的高级境界。
评分老实讲,我原本是带着很大的疑虑去翻开这本《给孩子讲量子力学》的。毕竟,“给孩子讲量子力学”这个标题本身就带着一种夸张的商业噱头感,我担心它会牺牲科学的严谨性来迎合低龄读者的阅读习惯,最终变成一本“什么都没讲明白”的读物。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展现出了惊人的把握分寸的能力。他们似乎非常清楚“恰到好处的留白”的重要性——既要解释清楚核心思想,又不会过度简化而失真。比如,它在介绍“不确定性原理”时,点到为止地说明了观察行为对微观世界的影响,但并没有陷入复杂的数学证明,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这种“观察者即参与者”的哲学意义上。这种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为孩子未来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直觉基础,同时又不会因为内容太难而产生挫败感。它像一个优秀的向导,只把你带到山顶最好的观景点,让你领略到壮丽的景色,但把攀登更高峰的工具留给了未来的你自己。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物理学一知半解的家长量身定做的!我一直想给孩子启蒙一些前沿的科学知识,但市面上的科普书要么过于深奥,要么就是那种幼儿园水平的绘本,完全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拿到这本《给孩子讲量子力学》后,我立刻被它的诚意和匠心打动了。首先,它没有试图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吓退读者,而是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那些听起来天方夜谭般的量子概念。比如,它讲到粒子波粒二象性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的小精灵在眼前跳跃,而不是一堆抽象的物理定律。更让我欣赏的是,作者在讲解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对话的姿态,仿佛一位耐心又睿智的科学家长辈,在拉着孩子的手,一步步走入这个奇妙的微观世界。这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吸收了知识,完全没有那种被动学习的压力感。我们母子俩常常因为书里的某个有趣现象争论不休,这正是激发好奇心的最佳方式。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教会孩子如何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世界。
评分满300-180…凑单的…希望自己先看…看懂再告诉孩子
评分物流挺快的,两天就到了,纸质也非常好,希望儿子喜欢!!
评分物理,就是研究事物的道理。物理学就是在研究这个物质世界,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而量子力学作为物理学中高深莫测的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披着神秘的面纱。这本书深入浅出,内容全面,开启了量子世界的大门,希望成人和孩子们都能更多地受到这种科普吧。
评分六年级小学生说给满分5分
评分这本给孩子讲量子力学性价比超级高,太划算了,全五星评价,超级满意,推荐给大家!
评分孩子爱不释手虽然还看不懂,特别适合男孩子看,最好二年级以上的孩子
评分买了一堆的书,都是一些经典的作者,慢慢的消化,细细的品味。
评分这本书非常好,通俗易懂,很适合小孩子看,而且他也很感兴趣
评分好玩的书一起分享~自我成长也助力孩子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