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套装上下册 赠听微课 听课卡)

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套装上下册 赠听微课 听课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应科 著
图书标签:
  • 考研
  • 中医
  • 综合
  • 刘应科
  • 金榜图书
  • 辅导讲义
  • 教材
  • 医学
  • 2018
  • 微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543253
版次:4
商品编码:1202910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轻型纸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是刘应科老师授权出版的考研辅导图书。

历经四年市场打磨,在收集并认真研究数百位使用者意见的基础上,编委团队数十名成员历时半年校订,刘应科老师亲自审定,本书依据2017年考研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新考试大纲改版上市。

重大改变一:新大纲,新考点,新内容

此版《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完全以2017年考试大纲为依据,全面修订过时内容、补充缺失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全新、不遗漏、不错失。

重大改变二:考点+真题,讲练结合

此版《刘应科考研中综合医辅导讲义》保留了以往图书“序号化”的独有特色,将更多真题融入考点,不仅标注真题年份、题号,还提供真题试题及标准答案,讲练结合,为读者提供更为直观的复习,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三大保障,让你更安心、省心复习。一书在手,全程无忧!

保障1:阶段式复习,稳中渐进:基础篇+强化篇+冲刺篇

保障2:赠送!刘应科医考团队名师,100+课时基础视频课

保障3:120个内文二维码,扫扫就能听微课


内容简介

  《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由医考资深专家刘应科老师亲自执笔编写。本书由考试大纲要求考查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临床医学人文精神”六部分组成,由大纲考点、考点详解、小试牛刀组成,考点讲解详细,配以相应真题及练习题,契合学习规律,在复习的基础阶段,为考生复习打好基础。

  本书章节概览:

  【基础篇】深入讲解、细致挖掘每个考点,并配以适当的练习题,让考生在熟悉考点的同时,能适时检验并巩固知识

  【强化篇】重点知识逻辑图解,让重难点清晰、一目了然。

  【冲刺篇】以专题形式,预测考点,将零碎知识、鉴别难点表格化,使考生轻松备考

  本书特色:

  1. 独创“序号法”,知识学习表格化、图表化

  2. 双色印刷,考点重点突出

  3. 新浪微博@中医刘应科,与名师随时互动,及时解决学习难题

  4. 赠送一:赠送4位名师,100+课时基础视频课

  5. 赠送二:120个内文二维码,扫扫听微课


作者简介

  刘应科,

  医学博士、公共营养师、国际药膳师。先后学习并工作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并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承担教学工作,多次获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及医院“优秀青年医师”的称号。

  长期从事研究生入学考试、执业医师考试、执业护士考试等医学相关考试的考试培训

  工作。主编医学相关考试辅导图书30余部,其中《煎煮真题》、《傲视真卷》等广受考生好评。现云集国内一流辅导教师全力打造医学考研傲世宝典全新系列图书。

  在教学、培训中,讲课思路清晰、重点明确、考点凸出、预测精准,被考生誉为“押题之王”。

  其生动、幽默、启发式、案例式教学风格深受学生欢迎,被称为“接地气大王”。其在课上 课下更能呵护考生心灵,鼓舞考生斗志,被考生亲切地称为“医考培训知心哥”。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1.学长推荐用书,说他去年考试一直用的就是这本书。希望我沾沾学长的喜气。

2.印刷不错,应该是正版。听说今年改动不小,看过之后再评价。

3.特意去查了傲视宝典,知道这个才是刘老师授权的,放心了。

4.不错的复习书,很多人推荐。

5.昨天晚上下单,今天就送到了。好开心,开始复习啦!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目录

基础篇———中医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 (3)

考纲要求 ……………………………………… (3)

考点解析 ……………………………………… (3)

小试牛刀 ……………………………………… (7)

第二章 精气阴阳五行 …………………………… (8)

考纲要求 ……………………………………… (8)

考点解析 ……………………………………… (8)

小试牛刀……………………………………… (16)

第三章 藏象……………………………………… (18)

考纲要求……………………………………… (18)

考点解析……………………………………… (18)

小试牛刀……………………………………… (33)

第四章 精气血津液……………………………… (36)

考纲要求……………………………………… (36)

考点解析……………………………………… (36)

小试牛刀……………………………………… (42)

第五章 经络……………………………………… (44)

考纲要求……………………………………… (44)

考点解析……………………………………… (44)

小试牛刀……………………………………… (50)

第六章 体质……………………………………… (52)

考纲要求……………………………………… (52)

考点解析……………………………………… (52)

小试牛刀……………………………………… (53)

第七章 病因与发病……………………………… (54)

考纲要求……………………………………… (54)

考点解析……………………………………… (54)

小试牛刀……………………………………… (61)

第八章 病机……………………………………… (63)

考纲要求……………………………………… (63)

考点解析……………………………………… (63)

小试牛刀……………………………………… (76)

第九章 防治原则………………………………… (78)

考纲要求……………………………………… (78)

考点解析……………………………………… (78)

小试牛刀……………………………………… (82)

基础篇———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 绪论……………………………………… (87)

考纲要求……………………………………… (87)

考点解析……………………………………… (87)

小试牛刀……………………………………… (88)

第二章 望诊……………………………………… (89)

考纲要求……………………………………… (89)

考点解析……………………………………… (89)

小试牛刀 …………………………………… (104)

第三章 闻诊 …………………………………… (107)

考纲要求 …………………………………… (107)

考点解析 …………………………………… (107)

小试牛刀 …………………………………… (109)

第四章 问诊 …………………………………… (111)

考纲要求 …………………………………… (111)

考点解析 …………………………………… (111)

小试牛刀 …………………………………… (122)

第五章 脉诊 …………………………………… (124)

考纲要求 …………………………………… (124)

考点解析 …………………………………… (124)

小试牛刀 …………………………………… (129)

第六章 按诊 …………………………………… (131)

考纲要求 …………………………………… (131)

考点解析 …………………………………… (131)

小试牛刀 …………………………………… (133)

第七章 八纲辨证 ……………………………… (134)

考纲要求 …………………………………… (134)

考点解析 …………………………………… (134)

小试牛刀 …………………………………… (142)

第八章 病因辨证 ……………………………… (143)

考纲要求 …………………………………… (143)

考点解析 …………………………………… (143)

小试牛刀 …………………………………… (145)

第九章 气血津液辨证 ………………………… (147)

考纲要求 …………………………………… (147)

考点解析 …………………………………… (147)

小试牛刀 …………………………………… (153)

第十章 脏腑辨证 ……………………………… (155)

考纲要求 …………………………………… (155)

考点解析 …………………………………… (155)


前言/序言

  一年又一年,年年相似;一届又一届,届届考研。8年来,每年以恋恋不舍之情送走每一届老读者,又用饱满的热情迎来新读者,这就是轮替。正是这种轮替,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培养着一个个名家,孕育着一个个名医。医学的发展需要考研,人才的成长需要读研。想成长为一名医生,似乎没有理由不考研。翻开这本书,读到这篇序文,说明你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

  或许,你偶闻过我的名字,不就是《傲视宝典》的作者吗?或许,你听过我的网课;抑或,你浏览过我的网站、踩过我的微博,若果真是这样,荣幸之至,倍加亲切。因为,我们早就是朋友了。但我要强调一下:士别三日,昨日之我,非今日之我。事过境迁,昨日之识,非今日之识。这便是我经常强调的超越!不断的超越,使我不断进步;不断的思索,使我不断提升。十年磨一剑,书本问世7年,尽管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但我仍然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于偶尔的批评,则感到羞愧不已,遂不断发奋努力,不断修正,然“人无完人,书无完书”,书中不足,在所难免,这不是搪塞的借口,我的目标就是超越,超越昨日之我,超越昨日之书。于是,在综合我7年来一线讲台教学经验及我团队的集体智慧,便有了这一套新的考研系列丛书问世,冀有益广大考研学子,不求有功于“诲人不倦”,但求无过于“毁人不断”。当然,我还会在此基础上,不断超越,不断修正,吸纳广大读者和同行的批评和指正,更上台阶。以此为鉴,我倡议广大学子,应该不断超越,今日之本科生,即明日之研究生,未来之国家栋梁!正如我经常喜欢在最后一堂课之际与大家共勉的那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吾辈之人,须当以今日之我赶超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赶超今日之我。设若如此砥砺,定能更换新气象,迈入新台阶,书写华丽人生。倘若邯郸学步,日日撞钟,日复一日,则只能沦落红尘,虚度韶华。

  曾几何时,本科教育如火如荼,大学生个个都是“天之骄子”。欢欢喜喜上大学,高高兴兴盼未来,然而到了毕业时,却悲从中生,天之骄子不再是社会的“香饽饽”,象牙塔里的佼佼者几乎成了“被抛弃的一代”。本科生难于就业,医学本科生更是难于就业,即使就业,工资待遇亦不如民工,似乎知识在沦陷,价值在扭曲,“读书无用论”一度死灰复燃,果真如斯?当然不!这一切都是短见,浮躁浑浊了眼睛,流言混淆了视听!知识永远是有力的,智慧永远是无价的。关键是你有没有真正在学知识,有没有真正在长智慧。君不见诸多上大学者,正在被大学上着,正如有识之士感言:当今教育,博士不如硕士、硕士不如学士、学士就不说了。此语,有无奈之情、有愤慨之意、更是横溢着国人的责任与良知。我绝无意于冒犯诸学子之意,我亦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学士到硕士,继到博士,忝列当中,然我不断反省,不断超越,希冀跳出此怪圈,吾心可鉴!当然,能读此书者,均为有志、有识之辈,均为上进之士,我建言你们:本科为基础,硕士当考取,潜心做学问,学好真功夫!俗语云:“志当存高远”,于此,应该立志考研!

  随着本科生的井喷,考研竞争愈演愈烈,2013年的220万考研大军达到了历年巅峰,尽管2016年的考研总人数继续下降,但于医学考研而言,人数还是递增的。因为,众所周知,医者艺也,有此一技之长,走遍天下都不怕。尽管目前,医患关系不良,行医环境恶劣,但是,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着无限美好的愿景,向往着白衣天使之路。因此,在通往医学考研的独木桥上,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在考研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总会有“你死我亡”的场景。《亮剑》中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当然,你首先要亮剑,亮出你考研的坚定决心之剑,有此剑,你便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亦希冀此套丛书能成为诸位武器之剑,有此剑,所向披靡、披荆斩棘,力克众敌,攻向心仪已久的“城堡”。

  考研是一条心路,这是我经常挂在嘴里的一句话,也是我经常用来勉励学生的话,说不上鼓励,关键是想点透当中的玄机。其实,考研还是一条漫长的路,也就是我经常鼓励大家的另外一句话:考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考坚持。考研之路,路途漫漫,满布荆棘,一路走过,泪水相伴,苦难相拥,艰苦万分。然则,果真经历,且行且想,不断收获,不断成长,正如蚕蛹化蝶之升华,亦享雨后见彩虹之快乐!一句话概括:痛并快乐着!我以为:没有考研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真要考研,并且想在此博弈中取得好成绩,那就要有相当地付出!考研不只是说说而已,要实干!应该说大大小小的考试,大家都经历了不少。我是过来人,应该是有资格来说这个话的,不算无数次的平时测验、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光说大考试,诸如中考、高考、研考、博考我都是经历过的,少有考试有考研之要求高、难度大,其堪称不折不扣的“国考”的,因此,要以端正的态度,充沛的精力,充足的时间,必要的辅导书、辅导班以及诸多有利因素来备战考研。只有这样,抱拥天时、地利、人和方能取胜。

  我的经验已经融汇在书中各篇章中,希望大家认真复习,深入体悟,不断巩固,牢固掌握每一个考点,结合书中考纲要求,细读考点解析,各个击破每一个考点;体悟重点要求,重点掌握每一个高频考点,并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真正掌握每一考点,力破每一个考题,获取良好成绩,考取理想学校,果真如是,我将感到无比欣慰。也希望大家,不断鼓励我,不断批评我,完善好本书,裨益于千千万万的后来者!



《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 严谨治学,成就梦想 内容概述: 《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套装上下册,赠听微课,听课卡)是由国内著名中医教育专家刘应科教授主编,金榜图书精心打造的一套面向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的权威辅导教材。本套讲义紧扣最新考研大纲,系统梳理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各科目核心知识点,并结合历年真题,深入剖析考点,传授解题技巧。全套讲义分为上下两册,内容详实,结构清晰,配以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旨在帮助考生全面掌握考研中医综合的知识体系,高效备考,最终金榜题名。 详细内容解析: 上册:夯实中医根基,筑牢理论防线 上册主要涵盖了中医考研的核心基础理论,是理解后续各科知识的基础。 第一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阴阳学说: 详细阐述阴阳的哲学本体论、宇宙观,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中的具体体现。重点讲解阴阳的基本属性、相互关系(对立统一、互根互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以及阴阳失调的表现(阴盛阳衰、阳盛阴虚、阴阳两虚)。通过丰富的图示和案例,帮助考生深刻理解“离不开阴阳,万物莫不皆然”的道理。 五行学说: 深入解析五行的涵义、特性,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乘侮关系。重点梳理五行与人体脏腑、五体、五官、五志、五味、五色、五声、五时、五方等方方面面的对应关系。讲解五行生克制化失常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病理机制,如“子盗母气”、“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孙络病”、“同类病”等。 脏腑学说: 这是考研中医综合的重中之重。本部分对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病症传变进行了系统讲解。 五脏: 详细阐述了“藏象”理论,即脏腑的功能活动通过经络、气血津液等外在征象表现出来。重点讲解心主血脉、主神明;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肺主气、司呼吸、主治节、主肃降、主降纳;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对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如心肾相交、肝脾不和、肺脾气虚等)进行了深入剖析。 六腑: 详细讲解了腑的传化、受盛功能。重点分析胆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小肠主化物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导糟粕;膀胱主贮尿和排尿;三焦的生理功能和分部。 奇恒之腑: 对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的生理特点和功能进行了阐述。 脏腑之间的病理联系: 详细讲解了“子母”、“表里”、“同病”、“异病”等脏腑间病理传变的规律,例如“肝病及脾”、“肺病及肾”等。 气、血、津液: 阐述了气、血、津液的生成、功能、运行及其相互关系。重点讲解气的生成(肺吸清气、脾化水谷、肾纳清气),气的运行(呼吸、血脉运行、津液输布、固摄等),气的病变(气滞、气虚、气逆)。详细讲解血的生成(精、气、血、津液生成之间的关系),血的运行(受心主、脉道、气之推动),血的病变(血虚、血瘀、出血、血液病)。详细讲解津液的生成(水谷之精微),津液的输布(肺、脾、肾、三焦的协同作用),津液的病变(津少、水肿、水饮、痰饮)。 经络学说: 详细介绍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循行、走向、交接规律,以及经络在运行气血、联系脏腑、沟通内外、抵御病邪、传导感应等方面的作用。重点讲解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传变(如“经络循行所过,主治其病”)。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详细分析风、寒、暑、湿、燥、火(热)等六淫致病特点、病位、病性及常见病证。 内伤七情: 讲解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度对人体气机的影响,以及“情志致病”的机理。 饮食劳倦: 分析饮食失宜(过饥、过饱、偏食、嗜食辛辣肥甘等)和劳倦(劳力过度、劳神过度)的致病作用。 痰饮、瘀血、食滞、水湿: 阐述这些病理产物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正邪斗争: 深入分析疾病的根本原因在于正邪相争,并讲解“邪正盛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病机十九条: 结合具体病证,阐释了“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闷,皆属于心”、“诸腹胀满,皆属于热”等经典病机。 病证与辨证论治: 中医证候的构成: 详细阐述证候是疾病在特定阶段、特定条件下的病因、病位、病性、病程、邪正关系等要素的概括。 辨证方法: 重点讲解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总纲,以及其他辨证方法,如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 治则治法: 讲解“治病必求其本”、“因势利导”、“扶正祛邪”等基本原则,以及针对不同证候的治则治法,如“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损其有余,益其不足”等。 方剂与用药的原则: 简要介绍方剂的配伍原则(君臣佐使),以及用药的原则(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第二部分:中药学 中药基本理论: 详细介绍中药的起源、发展,以及中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药的性能: 逐一讲解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归经(肺、肝、心、脾、肾、胃、大肠、小肠、膀胱、胆、三焦、心包、脾、胃、肺、肾、肝、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心包经)、有毒无毒、升降浮沉等中药的药性特点。 中药的功效: 系统梳理和讲解了中药的十种基本功效: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 解表药: 区分辛温解表、辛凉解表。详细介绍代表性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及配伍。 清热药: 区分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暑、清虚热等。重点讲解代表性药物。 泻下药: 区分峻下、缓下、润下。 祛风湿药: 区分祛风湿止痛、祛风湿兼散寒、祛风湿兼清热、祛风湿兼利水。 芳香化湿药: 讲解其化湿、醒脾、通窍的功效。 利水渗湿药: 区分利水消肿、利水渗湿、温阳利水、温肾利水。 温里药: 讲解其温中散寒、回阳救逆的功效。 理气药: 区分行气、破气、调气。 消食药: 讲解其消食化积、健脾开胃的功效。 驱虫药: 讲解其杀虫、攻毒的功效。 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芳香化湿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消食药、驱虫药的代表性药物详解。 对每类药物中的核心代表药物,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柴胡、薄荷、菊花、桑叶、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黄、芒硝、桃仁、红花、附子、干姜、肉桂、白术、茯苓、陈皮、木香、砂仁、山楂、神曲、麦芽、使君子、苦楝皮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包括其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应用。 贵细药材、矿物、动物药: 对一些特殊药材,如人参、鹿茸、阿胶、麝香、牛黄、珍珠母、牡蛎、龙骨、三七、全蝎、蜈蚣等,进行了专门的讲解,包括其功效、主治、用法,以及在临床上的特殊应用。 中药的配伍: 讲解了配伍的意义和原则,重点介绍了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配伍禁忌和应用。 下册:融汇临床实践,提升辨证能力 下册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重点讲解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等内容,是考生应对临床题和病例分析题的关键。 第三部分:方剂学 方剂基本理论: 阐述方剂的组成、配伍、煎服法以及方剂的分类。 方剂的组成原则: 详细讲解君、臣、佐、使的含义、作用和配伍方法。 方剂的配伍原则: 深入解析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配伍禁忌和应用,以及“随证立方,随证用药”的灵活运用。 方剂的分类与常用方剂详解: 解表剂: 介绍汗法,以及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祛邪解表等方剂。重点讲解麻黄汤、桂枝汤、银翘散、桑菊饮、荆防败毒散等经典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用法、方解、加减变化。 清热剂: 介绍清法,以及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暑、清虚热等方剂。重点讲解白虎汤、承气汤(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黄连解毒汤、龙胆泻肝汤、青蒿鳖甲汤、竹叶石膏汤等。 泻下剂: 介绍下法,以及峻下、缓下、润下等方剂。重点讲解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麻子仁丸等。 祛风湿剂: 介绍祛风湿的治法,以及祛风湿止痛、祛风湿兼散寒、祛风湿兼清热、祛风湿兼利水等方剂。重点讲解独活寄生汤、羌活胜湿汤、防风通圣散等。 芳香化湿剂: 介绍化湿的治法。重点讲解藿香正气散、甘露消毒丹等。 利水渗湿剂: 介绍利水的治法,以及利水消肿、利水渗湿、温阳利水、温肾利水等方剂。重点讲解五苓散、猪苓汤、术附汤、济生肾气丸等。 温里剂: 介绍温里的治法。重点讲解理中丸、四逆汤、真武汤、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等。 理气剂: 介绍理气的治法。重点讲解越鞠丸、四磨汤、沉香降气丸、厚朴七物汤等。 消食剂: 介绍消食的治法。重点讲解保和丸、健脾丸、枳实导滞丸等。 补益剂: 介绍补法,以及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方剂。重点讲解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归脾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等。 安神剂、固涩剂、活血祛瘀剂、治风剂、治痉剂、开窍剂、攻邪剂等 的常用方剂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经典方剂的拆解与应用: 针对每一个经典方剂,都进行了深入的方解分析,讲解了药物的君臣佐使如何体现了辨证施治的原则,以及方剂的加减变化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四部分:中医诊断学 望诊: 详细讲解了神色、形态、姿态、动态、排出物(如舌苔、口唇、爪甲、面色、体态、皮毛、分泌物等)的观察方法和临床意义。重点讲解舌诊,包括舌质(色泽、形态、润燥、斑点等)和舌苔(颜色、厚薄、润燥、剥落等)的各项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闻诊: 讲解了声音(如呼吸、咳嗽、言语)、气味(如口臭、痰臭、尿臭、大便臭)的异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问诊: 详细列举了问诊的十八问,涵盖了寒热、汗、头身、耳、眼、口鼻、咽喉、胸腹、饮食、二便、妇科(月经、带下、妊娠、产育)、小儿(疾患、发育、饮食、二便、嗜好、睡眠)、杂病(如情志、痹痛、水肿、虚劳)等方面。重点讲解了问诊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切诊: 详细讲解了脉诊和按诊。 脉诊: 详细介绍了正常脉象(如平脉),以及六八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等二十八种常见脉象的形态、特点、主病。重点讲解了脉象与脏腑、病因、病性、病位的关系,以及“一人不得兼脉”的原则。 按诊: 讲解了按压体表的各项异常,如皮肤温度(寒热)、湿度(润燥)、弹性、皮疹、包块、压痛、局限性肿块等,以及其临床意义。 八纲辨证: 重点强调了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在中医诊断中的核心地位,并将其贯穿于望、闻、问、切各项诊断方法之中。 其他辨证方法: 简要介绍了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辨证、病因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并强调它们是八纲辨证的补充和发展。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 内科常见病证: 覆盖了中医内科的各个系统,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运动系统等常见病证。 外感病: 详细讲解了伤寒和温病的辨证论治。 伤寒论: 重点讲解太阳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阳明病(如表里俱实)、少阳病(如疟疾、胸胁苦满)、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等六经辨证的核心内容,以及代表性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白虎汤、柴胡汤、理中丸、四逆汤等。 温病: 详细讲解了卫、气、营、血辨证,以及温热病(如流感、肺炎)、暑温病、湿温病、秋燥病等。重点讲解银翘散、桑菊饮、白虎汤、青蒿鳖甲汤、甘露消毒丹等方剂。 内科杂病: 心系病证: 如心悸、胸痹、心衰等。 肺系病证: 如咳嗽、哮喘、肺胀、咯血等。 脾胃病证: 如胃痛、腹泻、便秘、黄疸、泄泻、胃痞、吞酸等。 肝胆病证: 如胁痛、黄疸、肝郁等。 肾系病证: 如水肿、淋证、遗尿、虚劳等。 其他: 如头痛、眩晕、失眠、癫狂、痹证(风湿类疾病)、癥瘕(女性子宫附件囊肿、肿瘤)、内科常见感染性疾病等。 各病证的辨证论治: 对每一种病证,都遵循“病因、病机、病证、辨证、治则、治法、方剂、加减变化”的模式进行讲解,力求详细、全面。 中西医结合思路: 在部分病证的讲解中,也融入了部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方便考生理解。 第六部分:中医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选讲) 中医外科学: 简要介绍疮疡、瘰疬、乳疾、咽喉病等常见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 中医妇科学: 重点讲解月经不调、带下、妊娠病、产后病、不孕症等常见妇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中医儿科学: 重点讲解小儿常见病证,如小儿感冒、发热、咳嗽、泄泻、疳证、惊风等。 赠品说明: 听微课: 赠送的微课是由刘应科教授及其团队精心录制的,内容紧扣讲义,讲解深入浅出,点拨关键,是学习讲义的有力补充。 听课卡: 听课卡提供微课的访问权限,方便考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本书特点: 1. 紧扣考纲,全面覆盖: 本套讲义严格按照国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的最新考试大纲编写,涵盖了所有考试科目和重要知识点,确保考生复习的全面性。 2. 权威专家,精炼提炼: 由刘应科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凭借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将繁杂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提炼,使内容更加精炼、易于理解。 3.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系统讲解了中医基础理论,更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真题解析,帮助考生掌握辨证论治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 4. 语言精炼,条理清晰: 语言通俗易懂,结构逻辑清晰,图文并茂,便于考生阅读和记忆。 5. 赠送增值服务: 配套的微课和听课卡,为考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适用人群: 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的考生。 对中医知识有浓厚兴趣,希望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的医学从业者。 需要巩固和深化中医基础知识的学生。 学习建议: 循序渐进,打牢基础: 务必认真学习上册内容,理解中医基础理论是掌握后续知识的关键。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将各章节、各科目之间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勤加练习,巩固提升: 结合历年真题和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 善用资源,事半功倍: 充分利用赠送的微课资源,作为讲义学习的辅助和补充,加深理解。 考前冲刺,查漏补缺: 在考前阶段,要回归教材,梳理知识要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是您备考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助您在考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实现心中的学术梦想!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我最担心的是那些需要融会贯通的复杂知识点。但是,这套“金榜图书2018刘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更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系统梳理。例如,在讲解“经络学说”时,书中不仅详细介绍了十二经络的循行、主治,还将其与“脏腑”、“病证”等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呼应的知识网络。这种“系统化”的讲解方式,极大地减轻了我记忆和理解的负担。让我能够从宏观上把握中医理论的整体框架,而不是零散地记忆碎片化的知识。赠送的听微课也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老师会在微课中讲解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如何串联各个章节的知识,这些方法对我建立牢固的知识基础帮助很大。

评分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中医专业本科生,为了继续深造,我选择了考研。在选择辅导资料时,我考察了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最终选择了“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这套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的价格。我特别看重的是它在“答题技巧”方面的指导。书中不光讲解了如何掌握知识,还教我如何在考场上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论述题部分,书中会给出清晰的答题框架,教我如何组织语言,如何运用专业术语,如何做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这对于我这种容易紧张,答题时容易“跑偏”的学生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此外,听课卡的设计也让我觉得很贴心,我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反复巩固,直到熟练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总而言之,这套书是一本性价比非常高的考研辅导资料,对于想要在考研中医综合科目上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信赖的选择。

评分

作为一名备战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的考生,我深知寻找一本靠谱的辅导资料是多么重要。今年年初,我入手了“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套装上下册 赠听微课 听课卡)”。拿到手的那一刻,厚实的上下两册就给了我十足的安全感。首先,从书籍的装帧设计上来看,它显得专业且有条理,封面风格简洁大气,没有花哨的装饰,这一点我很喜欢,因为我觉得考研资料最重要的是内容本身。打开第一册,我被其严谨的编排方式所吸引。章节划分清晰,每个知识点都用粗体字加以突出,辅以详细的文字阐述和图示解读。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中医理论,书中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在讲解“气血津液”时,书中绘制了清晰的运行路线图,还列举了不同病症下气血津液异常的表现,这对我理解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书籍的用纸质量也很不错,摸起来有质感,印刷清晰,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

评分

坦白说,在接触这套“金榜图书2018刘应科考研中医综合辅导讲义”之前,我对考研中医综合的复习方向一直有些迷茫。但自从我开始研读这套讲义,我的复习效率和信心都有了质的飞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它不是简单地把题目堆砌在一起,而是对每一道题的出题思路、考查要点以及解题技巧都做了详尽的阐述。通过分析真题,我能更清晰地把握考试的“脉搏”,知道哪些知识点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书中还提供了很多模拟题,这些模拟题的难度和风格都与真题非常接近,为我进行考前模拟演练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每次做完模拟题,我都会对照讲义的讲解来分析错题,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巩固。这种“以练促学,以学促考”的学习模式,让我觉得自己的复习是真正地落到了实处。

评分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套讲义在内容深度上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更注重对知识点的深入剖析和拓展。刘应科老师的讲义,在讲解每一个中医基本理论时,都会联系临床实际,给出很多经典的病例分析,并且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逻辑进行了层层递进的讲解。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脏腑辨证”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医案,详细地展示了如何根据症状一步步推断出病变脏腑,以及相应的治则治法。这种“由表及里”、“由证及病”的分析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更深的体会。另外,听微课和听课卡也是这套书的一大亮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特别难理解的章节,我就会扫描二维码,听取刘老师的讲解。老师的讲解条理清晰,语言生动,而且会强调一些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比我自己埋头苦读要高效得多。听课卡的设计也很人性化,可以反复听,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评分

买了就不想看了

评分

这本书这么小的,价格就是这么高的,一个字贵。

评分

误人子弟毁人不倦,答案错的贼多,题目都有错别字,最差的购物体验,没有之一

评分

误人子弟毁人不倦,答案错的贼多,题目都有错别字,最差的购物体验,没有之一

评分

质量不错,是正版的资料。

评分

题倒是不错,解析不够详细啊

评分

很好很实用

评分

应该可以吧!应该可以吧!

评分

很是不错值得购买,我就信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