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励龢等编著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是阅读中国史地著作的重要工具书。收录编者认为有查考必要的我国古今地名,以及省府郡县、镇堡山川、名城要塞、铁路商港、名胜古迹、寺观亭园等共计四万余条。上起远古,下迄1930年前后。凡古地名一律详述其沿革,现代地名则介绍其地理概貌。书后还有《各县异名表》等附表。并附四角号码索引,查检甚便。
臧励龢等编著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分 为古地名、旧地名和今地名三大部分,古地名收列 1912年以前古代存在的郡、州、府、路、县及古地区 、古山、古水、古桥、古镇等有关自然地名和人文地 名。由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负责编写。旧地名 收列1912年以后设立,后又撤销的旧县、旧市、旧区 和旧地区名。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负责编写。
全书分检字、辞典、遗补、附录、索引、索引说 明等六部分。上起远古,下迄现代。又可分为地理志 、历代疆域、群山、水道、名城、铁路、矿山、地名 、村镇等。在1982年版本,页数共计1500字。
正文
我对这本书的另一个深刻体会,是它在学术研究上的严谨性和权威性。《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并非是随意拼凑而成,其背后必然是大量学者多年辛勤考证、反复比对的结果。在每一个词条的释义中,我都能感受到编纂者对于史料的认真梳理和严谨考证,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地名转换,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沿革、行政归属、甚至是一些细微的地理变迁。我曾遇到一个非常偏僻的古代地名,在其他资料中几乎找不到任何信息,但在这本辞典中,我却找到了详细的解释,并且附带了其在不同朝代的隶属关系,这让我对那个地区的历史脉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识。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甚至地方志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的权威性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依据。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所有对中国历史地理痴迷的人带来了一场及时雨。我常常在阅读史书、小说,甚至是地理科普文章的时候,被那些陌生的地名弄得一头雾水。古时候一个地名,可能如今已是另一番模样,或者一个地区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地名也随之变化。想要理清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简直就是大海捞针。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就像是一盏明灯,它系统地、全面地梳理了中国自古至今的地名变迁,无论是古代的州、郡、县,还是近代的地名、行政区划调整,都得到了详尽的收录和考证。翻阅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亲眼目睹着一个个地名在时间的洪流中演变、消失,又或是焕发新生。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历史地理百科全书,填补了我知识上的巨大空白。有时候,我甚至会抱着这本书,随手翻开一页,就像开启一段未知的探险旅程,每一次都能发现新的惊喜,对中国这片土地的了解也更加深入。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其他任何单一来源的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名业余的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古代那些著名的战役地点、历史遗迹非常感兴趣。但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相关记载时,都会遇到一个普遍的难题,那就是古今地名的不统一。比如,某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一个我从未听过的古代县名下,而查阅现代地图,却怎么也找不到与之对应的位置。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沮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然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阅读体验。它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为我一一揭示了那些古老地名的真实身份。我曾经为了研究赤壁之战,特意查找书中关于“赤壁”的条目,结果发现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和地理位置,书中的详细考证让我对战役的发生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将历史事件与地理信息融会贯通的能力,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它让历史不再是孤立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根有据的真实存在。
评分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从它的名字开始,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深度的方式。《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地名的变迁,更是在字里行间,勾勒出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一个民族的迁徙足迹,甚至是一段段被遗忘的传说。我曾好奇于某个山脉的古老称呼,书中不仅给出了它在不同朝代的名称,还附带了一些与该山脉相关的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这让我对这个地理名词的理解,从平面上升到了立体,从物质上升到了精神。这种将地理信息与人文历史巧妙结合的方式,让阅读体验变得格外丰富和有层次感,也让我对中国这片土地的感情,更加深厚。
评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也是让我爱不释手的原因之一。精装的装帧,精美的设计,内容翔实,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拥有一本如此厚重、如此有分量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喜欢把它放在书架的最显眼位置,时不时地拿出来翻阅,每一次的翻阅都能带给我新的感悟。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我常常会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一种文化的积淀。它所蕴含的知识量和信息量,足以让任何一个对中国充满好奇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和“细致”。我曾经尝试过搜索一些零散的关于地名变迁的资料,但往往是碎片化、不成体系的。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就像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将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时期,所有可能涉及的地名都囊括其中,并且进行了严谨的梳理和标注。它不仅仅关注了主要的州、郡、县,甚至是一些更小的乡镇、河流、山脉的名字,也得到了详细的记录。这种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严谨态度,让我深感敬佩。我曾为了查阅一个家族迁徙的路线,而需要追溯其祖籍地的古老地名,而正是这本书,让我能够准确地找到那个在历史长河中可能已经消失的地点,从而完成了我的追溯。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和了解历史,离不开对地理环境的认知。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恰恰是一本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这种联系的绝佳书籍。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一个地名变成了另一个地名,更是在解释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展现了历史的进程,社会的变迁,以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我曾为了研究某个古代王朝的疆域范围,而反复查阅书中关于该时期地名的变迁,通过这些地名的分布和演变,我能够大致勾勒出当时的政治版图,并且理解不同地区在当时的战略地位。这种通过地名来理解历史进程的方式,比单纯的文字叙述更加直观和深刻,也让我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发现,它不仅仅对历史研究者有用,对于普通读者,甚至是在现代生活中,也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比如说,在阅读一些古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地名,虽然看起来眼熟,但却不确定其在现代的位置,或者不知道它在古代的含义。这本书就像一个万能钥匙,能够迅速解答我的疑惑。我曾经在阅读一篇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文章时,被一个古老的海港地名所困扰,在查询了多个地图集和资料后仍然一无所获,最终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并且得知了这个港口在不同时期的重要性,这让我对当时的商业格局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能够随时随地解决疑问的能力,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加顺畅,也让我能够更专注于内容的本身,而不是被一些细节性的信息所阻碍。
评分这本书的设计和排版,也着实令人称道。精装的封面,厚重的纸张,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一看就知道是用心制作的精品。翻开书页,字体清晰,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索引设计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按拼音、笔画,还是按朝代、地理区域进行查找,都显得井然有序,效率极高。有时候,我只是脑海中闪过一个模糊的地名,但通过这本书的索引,总能迅速定位到我想要的信息。而且,它对于每一个地名,不仅提供了基本的古今对应关系,还常常附带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地理特征、甚至是相关的诗词歌赋,这些零散却又宝贵的信息,让枯燥的地名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故事感。我曾花一下午的时间,仅仅是根据书中的线索,追踪一个古代城池的演变,从最初的雏形,到繁华的都市,再到如今的遗址,这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而这本书正是这一切的引路人。
评分我一直对地图情有独钟,因为地图是历史和地理的视觉化呈现。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精)》则是我在阅读地图时的最佳伴侣。当我看到地图上标注的一些古老地名时,我总是会翻开这本书,去查找它的前世今生。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另一扇了解中国地理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地图上那些符号和线条所代表的真实含义。我曾尝试将书中的一些地名信息,与我收藏的一些古地图进行比对,发现它们之间有着惊人的契合度,这让我对中国古代地理学家的智慧和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它更是开启了我对中国地理的探索欲望,让我愿意去发掘更多隐藏在地名背后的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