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

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彼得霍尔,[英] 科林沃德 著,吴家琦 译
图书标签:
  • 城镇化
  • 花园城市
  • 社会城市
  • 城市规划
  • 城市理论
  • 城市发展
  • 城市设计
  • 生态城市
  • 可持续发展
  • 译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192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0868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世界城镇化建设理论与技术译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雅致纸
页数:240
字数:35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者、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本书由“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彼得?霍尔爵士与著名自由作家科林?沃德联袂打造,深度解读埃比尼泽?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念及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对当下城市规划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版是为了纪念埃比尼泽?霍华德的著作《明日的花园城市》出版一百周年而写的,在出版16年后,我们的世界及各个地方的规划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推出了第二版。在这个全新的版本中,作者强调从更高、更广的战略角度,从地区甚至国家层面上进行规划。本书重新审视了霍华德的思想及其对当今城市规划的作用和影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讲述花园城市运动初一百年的发展历史;二,探讨霍华德思想中某些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被颠覆及受到诋毁的,三,试图强调,在我们努力创造21 世纪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社区的时候,霍华德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彼得?霍尔(Peter Hall,1932—2014),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当代国际具影响力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大师,被誉为“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他曾任英国著名的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特建筑学院教授、英国城乡规划协会及地区研究协会主席,以及为英国环境国务大臣提供策略性规划之特别顾问、副首相之城市专责小组组员。他长期从事城市区域规划、交通和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教学和科研,著有50多本论著,且其著作影响广泛深远。

科林?沃德(Colin Ward,1924—2010),英国社会和环境事务评论家、博士、著名自由作家,著有30多本书,包括建筑、城市规划、自建住宅和自留地等方面的论著。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一个世纪/ 1
第一章  霍华德的起点/ 3
第二章  花园城市:理想与现实/ 15
第三章  从花园城市到新城/ 34
第四章  跨越海峡的花园城市/ 54
第二部分 土地、生活、自由/ 71
第五章  自建住宅地块:一种未经规划的建造方式/ 73
第六章  乡野安置区:失败的替代方案/ 80
第七章  自己动手建造新城/ 88
第八章  不理睬邻避主义的干扰/ 96
第三部分 正在到来的世纪/ 109
第九章  过去和现在/ 111
第十章  追寻发展的可持续性/ 135
第十一章 明天的可持续社会城市/ 171
第十二章 努力把它变为现实/ 204
参考文献/ 226
译后记/ 231

精彩书摘


……
我们在这里讲述的这个奇异故事,是出版发行于19 世纪末、由一个卑微的作者所写的一本卑微的书如何改变了我们对城市的认识方式,并且改变了我们规划这些城市的方式。埃比尼泽? 霍华德——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送给他一个不朽的名字“花园城市怪杰”(Garden City Geezer)——提出一个信条:大城市和乡村带给我们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有好有坏,但是,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地方,即城市- 乡村,它把城市和乡村中最好的东西结合到一起,并把随之而来的邪恶的东西摒除在外。他的花园城市是一个位于广袤乡村田野里的小镇,那里的居住和工作被紧密地布置在一起。这样的花园城市具体地宣示了霍华德的信条。但是,这样一座花园城市在取得成功的时候,它的庆祝方式并不是无限制地扩展,而是建造出第二座、第三座花园城市,等等,因此便产生出一组这样的花园城市,彼此紧密地互相连接在一起。这样由一组花园城市所组成的形态就是一座社会城市。
霍华德从来都是一个注重把乌托邦思想纳入社会实践的人。他最初成立了一个协会组织来宣传普及自己的观念和看法,随后又成立了一家公司,建成了第一座花园城市。城乡规划协会历经了115 年的历史之后仍然枝繁叶茂,而莱奇沃思花园城市在它111 岁生日的时候依然充满活力。这些都来自他本人的构想,并且注入大量心血才变为现实——正如韦林花园城市那样,霍华德于1920 年在一次拍卖会上几乎倾家荡产买下一块土地来建造这座花园城市。但是,他的一座更大的纪念碑是他去世后18 年所建造的那28 座英国新城——这也许是世界上所有地方有计划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城市建设工作。在欧洲大陆上出现的不计其数的模仿花园城市的规划,也是他的纪念碑——只不过这些模仿的城市都演变成了某种奇怪的变种:花园郊区,亦即卫星城。
……

前言/序言

埃比尼泽? 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出版于1898 年10 月。8 个月之后,霍华德于1899 年6 月成立了花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来为这本书中的各种思想做宣传。这本书的初版只卖出几百本,1902 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花园城市》,而它将注定成为20 世纪城市规划史上最有影响力和最重要的著作:在接下来的70 年里,它实际促成了莱奇沃思(Letc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地的花园城市草创实践,在这两个项目中,霍华德都亲自参与,在那之后——在他1928 年去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
间里——英国就出现了30 座新城,而在世界各地出现的仿制品就数不胜数了。
“花园城市协会”先是改名为“花园城市与城镇规划协会”(Garden Cities and Town Planning Association),后又改为“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本书英文版最初是为了纪念“城乡规划协会”成立一百周年而出版的,我们在这本书里试图理清三件事:第一,讲述霍华德发起这场运动最初一百年的发展历史;第二,探讨霍华德思想中某些最重要的内容是如何被颠覆及受到诋毁的;第三,试图阐述,在正在到来的21 世纪里,我们在努力创造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社区的时候,霍华德的这些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6 年之后,这本书已经脱销,同时我们的世界及各个地方的规划实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战略性规划经历了兴盛和衰退周期,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本书第三部分进行详细点评;自从霍华德提出自己的梦想以来,今天的我们应该是距离实现这一梦想最遥远的一群人;社会民众对于这样的局面也存在着巨大的不满。今天,像英国前首相戴维? 卡梅伦(David Cameron)这样的政界大人物(在2012 年3 月的一次讲话中)也曾经高度赞美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方案,认为它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条途径,他的内阁成员中有不少人也持同样的观点。在这里,我们并不需要借助任何法术(霍华德则很愿意借助于精神手段来宣传自己的思想)就可以判断出,政府官员的这些谈话将带来一场全国性的辩论,带
来一个全新的国家政策纲领。因此,当编辑安? 拉德金(Ann Rudkin)女士建议再出一个新的版本,把它与我的新书《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欧洲是怎样找回丢失的城市规划艺术的》(Good Cities, Better Lives: How Europe Discovered the Lost Art of Urbanism)同时结伴出版的时候,我爽快地答应了。
但是,我们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困难:科林? 沃德(Colin Ward)于2010 年离开了我们,享年85 岁,这让人很难过。我们也无法想象让其他人来替代他的独特风格。因此,我们很快就取得一致意见,由沃德撰写的那四章,除了个别的地方有必要进行简单更新之外,其余正文将保持原样不变。这四章构成了本书的第二部分。城乡规划协会曾经有过一个非常优秀的活动,内容包括阅读、诗歌和音乐。这项活动曾经在英国各地有大量的热情参与者,今天我们也把它记录下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它。我觉得这项活动的名称就非常适合本书第二部分的内容,因此我就用这个名称作为第二部分的标题。
在1998 年,本书的部分内容早已在此之前发表过,如在城乡规划协会的刊物《城乡规划》(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上;1996 年我在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所主办的登曼讲座(the Denman lecture)上(Hall, 1996a);在由城乡规划协会与约瑟夫? 朗特里(Joseph Rowntree)基金会联合进行的对住宅用地的一份调查报告《民众:他们将走到哪里去?》(The People: Where will they Go?)(Breheny and Hall, 1996b)中。我们非常感谢约瑟夫? 朗特里基金会及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是他们帮助我们研究了本书中的一些想法。新版中的某些内容也在过去10 年间在《城乡规划》上发表过,也有些内容是我在2006 年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韦伯讲座(the Melvin J. Webber Lecture)上曾经宣读过的。
最后,我们要感谢玛格达? 霍尔(Magda Hall),是她提醒我们要关注一下在加利福尼亚方兴未艾的农贸市场运动,这部分内容构成了本书第八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农贸市场运动后续的成功充分印证了科林? 沃德的先见之明。沃德的这个想法与他的其他许多想法一样,后来都被采用。
正如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过的那样,如果没有安? 拉德金女士的想象力和执着,这个全新的版本是根本不可能与读者见面的。安? 拉德金女士作为编辑和出版商与我合作30 多年,她扮演了一位真正企业家的角色:发现一种需求,然后去满足这个需求。她在编辑我的另一本书《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欧洲是怎样找回丢失的城市规划艺术的》的时候,就在即将完成编辑工作之前,她注意到其中的许多想法和内容与我和沃德过去合作的那本书呈互补的关系,而后者则需要一些点评和修订。与以往一样,安? 拉德金女士所做的工作远不止是给车轮上点润滑油那样的工作,那是人们通常对编辑工作的期待,对她却不适用。在这里我再次表达我无限的谢意。

彼得? 霍尔
2014 年3 月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城市发展与未来愿景的图书简介,重点探讨了传统城市模式的转型、可持续发展路径以及社会公平的实现,与您提到的“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的特定主题无关。 --- 书籍简介:《转型边缘:全球城市化的新范式与治理挑战》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艾伦·彼得森,玛丽亚·桑切斯]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未来都市研究社] 核心主题: 本书深入剖析了21世纪初以来,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所经历的深刻结构性转变。它超越了传统的、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口集聚为核心的增长模式,转向探讨在气候变化、技术革命和社会不平等加剧的背景下,城市如何进行战略性重塑以实现韧性、包容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范式转移:从扩张到内化 全球城市化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数十年间,以“摊大饼”式蔓延(Urban Sprawl)为特征的城市扩张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满足了经济增长的需求,但却带来了生态足迹的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下降以及社会隔离的加剧。本书的开篇部分,系统梳理了这种传统范式的内在矛盾。 1. 增长极限与资源约束: 作者首先论证了线性增长模式在物理边界上的不可持续性。通过对全球主要特大城市群的能源、水资源和土地使用数据的交叉分析,本书揭示了城市系统对周边自然环境施加的压力已接近或超过其承载阈值。我们迫切需要从“更多的土地”转向“更智慧的使用现有土地”。 2. 生产性空间与再配置: 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将生产与居住空间进行严格分离。本书提出了一种“混合功能空间”的必要性,探讨了在后工业时代,如何通过重塑城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功能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缩短通勤距离,从而在微观层面上减少碳排放和时间成本。其中,对于“15分钟城市”理念在不同地理和社会背景下的适应性进行了批判性考察。 3. 数字化冲击下的空间重构: 远程办公、电子商务和智能交通系统的普及,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实体城市空间的需求和期望。本书分析了数字技术如何影响商业地产的价值、公共交通的需求模式以及社区边界的感知。这不仅仅是技术应用的问题,更是城市治理需要重新定义“公共性”和“可达性”的挑战。 第二部分:韧性城市:应对不确定性的治理框架 在面对突发的全球性危机(如大流行病、极端天气事件)时,城市的脆弱性暴露无遗。本书将“韧性”(Resilience)提升为城市发展策略的核心要素,并构建了一个多维度、跨尺度的治理框架。 1. 生态韧性与基础设施升级: 重点关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在城市防洪、降温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中的应用。书中详细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如湿地公园、透水铺装)如何替代或补充灰色基础设施(如混凝土管道、海堤),以更经济、更具生态效益的方式增强城市抵御环境冲击的能力。特别分析了“海绵城市”概念在不同气候带的应用差异与挑战。 2. 社会韧性与包容性规划: 韧性不应只体现在物理结构上,更应内化于社会结构中。本书严厉批评了许多城市在危机中加剧的社会不平等现象,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在住房、医疗和信息获取方面的劣势。作者提出,真正的社会韧性来自于强健的社区网络、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以及透明的决策参与渠道。书中通过对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论证了社会资本在灾后恢复中的决定性作用。 3. 财政与治理的协同: 城市韧性需要长期的财政投入和创新的治理模式。本书探讨了公私伙伴关系(PPP)在基础设施升级中的潜力与风险,并强调了地方政府在引导市场行为、确保公共利益优先方面的关键角色。此外,如何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机制,以应对复杂的、相互关联的风险链条,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 第三部分:治理的未来:从“控制”到“赋权”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城市治理的哲学基础和操作层面,探讨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灵活、回应迅速且具有道德责任感的城市管理体系。 1. 数据伦理与智能城市的审慎发展: 智能城市技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管理效率,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侵犯、算法偏见和“数字鸿沟”的新风险。本书对当前主流的“技术中心主义”智慧城市模型进行了深刻反思。作者主张应采纳“以人为本”的数据治理模式,确保技术工具服务于民主目标,而非仅仅是效率最大化。书中提出了构建城市数据治理的“透明度-问责制”双螺旋模型。 2. 参与式规划的深化: 传统的公众咨询往往流于形式。本书倡导更深层次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通过对新兴的众包地理信息系统(Crowdsourced GIS)、市民科学项目以及数字孪生平台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分析,本书展示了如何有效整合市民的在地知识与专业知识,从而制定出更具接受度和可行性的城市策略。 3. 区域协同与跨界合作: 现代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污染扩散、住房压力)往往超越单一行政边界。本书强调了城市群内部的区域协调机制的重要性。它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建立跨界治理联盟、共享基础设施投资以及统一环境标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探讨了在政治碎片化背景下实现“大尺度规划”的制度性障碍。 总结: 《转型边缘:全球城市化的新范式与治理挑战》不是一本提供现成答案的指南书,而是一份严谨的诊断报告和前瞻性的思考框架。它要求规划师、政策制定者和城市居民共同面对一个现实:21世纪的城市不再是静态的实体,而是一个持续演化的、充满张力的社会-生态系统。本书旨在激发一场关于城市本质、目的和未来形态的根本性对话,引导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公正、更具韧性的全球城市未来。 适合读者: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人士、公共管理与政策研究学者、环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关注城市未来走向的政策制定者及公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被“花园城市”这个词深深吸引。在我的印象中,花园城市代表着一种对理想居住环境的追求,它强调的是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传统的花园城市理念是否还能适应21世纪的挑战?这本书的题目《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似乎给了我一个答案。我很好奇,“社会城市”这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它是否是在传统花园城市理念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对社会因素的考量,比如社区的包容性、社会公平、以及居民的参与感?我想象中,书中可能会探讨如何在新一轮的城市化浪潮中,避免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度拥挤、环境恶化、以及社会隔离。同时,它也可能提出一些创新的解决方案,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在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压力下,重新打造宜居、可持续、并且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21世纪花园城市”,一个既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回归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的城市。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这本书时,我的思绪立即被“花园城市”这个经典概念所吸引。回想过去,花园城市代表着一种对理想居住环境的憧憬,它强调的是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为居民创造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然而,在21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本书的副标题“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立刻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重新理解和实践花园城市理念?“社会城市”这个词,在我看来,预示着一种更加注重社会维度、人文关怀的城市发展模式。我猜想,书中可能深入探讨了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避免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恶化、社会不公,以及社区的原子化。同时,它或许也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构建一个更加宜居、可持续,并且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21世纪花园城市的可能形态,并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共同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未来。

评分

“世界城镇化理论与技术译丛”这个系列的名字,本身就暗示着这本书的学术性和国际视野。尤其“译丛”二字,表明它可能汇集了国际上关于城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思想。而“社会城市”这个概念,如果是我理解的那样,那么它很可能是在探讨城市发展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权力关系以及文化变迁。我想象着,书中可能会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镇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剖析其成因和影响。它或许会深入探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分化、贫富差距、社区 Disintegration 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并试图从社会学的、经济学的、甚至政治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更重要的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单纯的理论探讨,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供创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的副标题,则给这些理论探索注入了现实的希望。它似乎在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问题的诊断,更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并且这个解决方案是能够引领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回归到“花园城市”那种更宜居、更健康的理想状态。我想象中的内容,可能会涉及智慧城市技术在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社区参与、社会创新来构建更具活力的城市社区。

评分

“社会城市”这个提法,让我联想到最近几年关于城市韧性、可持续发展以及社区活力的讨论。这本《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的书名,似乎直指当下城镇化进程中最令人关注的几个核心议题。我想象中,它可能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宏观理论的阐述,而是会深入到城市的微观层面,去探讨具体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例如,书中是否会分析如何通过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来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同时又保证居民拥有充足的绿色空间和休闲设施?它会不会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优化城市的交通系统、能源管理和环境监测,从而实现更高效、更绿色的城市运行?我更期待的是,它能够深入研究如何构建更具凝聚力的城市社区,鼓励居民参与到城市治理中来,并通过各种社会创新活动,提升城市的社会资本和文化活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城市发展秘籍”,为城市规划者、建筑师、政策制定者,乃至每一位关心城市未来的居民,提供一份可操作的指南,帮助我们共同“再造”出一个更加人性化、更加可持续、也更具诗意的21世纪花园城市。

评分

这本书的题目就很吸引人——“社会城市:再造21世纪花园城市”。花园城市的概念我一直很感兴趣,它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以及对城市生活质量的关注,总是让我觉得充满了诗意和现实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当今世界,城市化进程飞速,但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甚至社会隔离。这个时候,重提花园城市,并将其与“社会城市”的概念结合,实在是太及时了。我很好奇,作者将如何解读“社会城市”的内涵?它与传统的花园城市又有什么不同?是不是在强调城市设计的社会性、包容性,以及如何让城市更好地服务于居民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指标?我期待书中能够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到21世纪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比如如何在密集的高楼大厦中保留绿地和自然空间,如何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如何促进社区的互动和凝聚力,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民的生活品质。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蕴含着对未来城市美好想象的召唤,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启示。

评分

彼得霍尔的著作,纪念霍华德田园城市,买了几本他的书,都不错!

评分

大师的作用,拜读一下

评分

书很好,是正版,买书是最划算的投资,书是进步的阶梯。

评分

非常棒的书,一直想要的,买了一整套

评分

赶上两百减一百还是比较划算的,屯着慢慢看

评分

非常棒的书,一直想要的,买了一整套

评分

非常棒的书,一直想要的,买了一整套

评分

非常棒的书,一直想要的,买了一整套

评分

书很好,是正版,买书是最划算的投资,书是进步的阶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