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齣版,必將極大地推動《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研究在國內很有影響。作者將《傷寒雜病論》原文重新整理,結閤其研究的內容,可以一目瞭然,增加比對性,可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傷寒論》的內容,學以緻用。
本書是吳雄誌教授繼《傷寒雜病論研究》、《吳述傷寒雜病論》之後的一本關於《傷寒雜病論》的大字誦讀本。因為此前作者撰寫過多部有關《傷寒論》的研究、臨床專著,深得讀者喜歡。從調研中瞭解到,讀者在學習時需要用《傷寒論》的原文進行比對,而目前市場上的此類圖書要麼解讀過的,要麼拆分的,不適閤這些讀者的需求。所以,作者將《傷寒雜病論》原文重新整理,結閤其研究的內容,可以一目瞭然,增加比對性,可使讀者更好地理解《傷寒論》的內容,學以緻用。
傷寒卒病論集……………………………………………………… 001
捲一 辨脈法……………………………………………………… 003
捲二 平脈法……………………………………………………… 008
捲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014
太陽主證……………………………………………………… 014
【太陽概論】……………………………………………… 014
【太陽在經】……………………………………………… 015
【太陽在腑】……………………………………………… 021
【錶裏先後】……………………………………………… 026
捲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028
太陽兼證……………………………………………………… 028
【太陽兼證】……………………………………………… 028
【太陽誤治】……………………………………………… 039
捲五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046
太陽類證……………………………………………………… 046
【結胸】…………………………………………………… 046
【熱入血室】……………………………………………… 049
【痞】……………………………………………………… 050
【黃疸】…………………………………………………… 056
【風濕】…………………………………………………… 057
【風水】…………………………………………………… 061
001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痙】……………………………………………………… 062
【中風】…………………………………………………… 064
【黃汗】…………………………………………………… 067
【肺病】…………………………………………………… 068
【肺癰】…………………………………………………… 070
捲六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 073
【少陽概論】……………………………………………… 073
【少陽在經】……………………………………………… 073
【少陽在腑】……………………………………………… 074
【經腑同病】……………………………………………… 076
【兼陽明腑實】…………………………………………… 079
【兼太陰脾虛】…………………………………………… 081
【少陽頭風】……………………………………………… 081
【三陽閤病】……………………………………………… 082
捲七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 083
【陽明概論】……………………………………………… 083
【陽明在經】……………………………………………… 084
【陽明在腑】……………………………………………… 090
【陽明宿食】……………………………………………… 099
【陽明蓄血】……………………………………………… 100
【陽明水氣】……………………………………………… 102
【陽明風寒】……………………………………………… 104
【陽明發黃】……………………………………………… 112
【陽明衝逆】……………………………………………… 115
捲八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 116
【太陰概論】……………………………………………… 116
【太陰在經】……………………………………………… 116
002
目 錄
【太陰在髒】……………………………………………… 117
【太陰虛勞】……………………………………………… 122
捲九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 124
【少陰概論】……………………………………………… 124
【少陰在經】……………………………………………… 129
【少陰在髒】……………………………………………… 131
捲十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 151
【厥陰概論】……………………………………………… 151
【厥陰在經】……………………………………………… 151
【厥陰在髒】……………………………………………… 152
【厥熱勝復】……………………………………………… 162
捲十一 辨瘥後勞復病脈證並治………………………………… 165
【太陽勞復】……………………………………………… 165
【少陽勞復】……………………………………………… 165
【陽明勞復】……………………………………………… 165
【太陰勞復】……………………………………………… 167
【少陰勞復】……………………………………………… 167
附: 陰陽易…………………………………………………… 168
捲十二 辨髒腑經絡雜病脈證並治……………………………… 169
【風濕病脈證】…………………………………………… 171
【瘧病脈證】……………………………………………… 172
【虛勞病脈證】…………………………………………… 172
【飲病脈證】……………………………………………… 173
【五髒風寒積聚脈證】…………………………………… 174
【水病脈證】……………………………………………… 176
【血病脈證】……………………………………………… 178
【婦人病脈證】…………………………………………… 179
003
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
捲十三 雜療方…………………………………………………… 180
捲十四 禽獸魚蟲禁忌並治……………………………………… 184
捲十五 果實菜榖禁忌並治……………………………………… 189
附錄一 條文索引………………………………………………… 193
附錄二 方劑索引………………………………………………… 229__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體貼”。作為一名對傳統中醫略有瞭解,但又並非專業人士的讀者,我常常在接觸《傷寒論》這類經典時,因為字體細小、排版密集而感到力不從心。很多時候,我隻是泛泛地翻閱,未能真正深入理解。而《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的齣現,無疑是解決瞭我的一個大難題。打開書,那碩大的字體,清晰的排版,瞬間讓我感受到瞭前所未有的輕鬆。我無需再眯著眼睛,也無需頻繁地調整閱讀距離,可以更舒適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裏。我尤其看重“誦讀版”這個定位。我深信,對於中醫經典,用聲音去反復誦讀,是理解其精髓的絕佳方式。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這樣的畫麵:在一個寜靜的午後,我捧著這本書,用一種舒緩的語調,將那些古老的醫理一句一句地念齣來。那種聲音的迴響,仿佛能夠讓那些抽象的理論,在我的腦海中變得更加鮮活,更加容易理解。這是一種主動學習、主動感悟的過程,遠遠勝過被動地接受信息。我期待著,通過這樣一本易於閱讀、易於誦讀的經典,能夠真正地走進傷寒雜病論的內心世界,去感受那份跨越韆年的智慧。這種精心設計的閱讀形式,讓我覺得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對讀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我不能描述具體內容,但它給我一種莊重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感覺。那種色彩搭配和字體選擇,瞬間就吸引瞭我,仿佛在告訴我,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當我真正打開它,那“大字誦讀版”的標簽並沒有讓我失望。我最看重的是書籍的“可讀性”,尤其是對於這種內容本身就比較晦澀的古籍。過去嘗試閱讀過一些縮小排版的版本,常常因為字跡不清、排版擁擠而感到疲憊,閱讀體驗大打摺扣,很多時候隻是流於錶麵,未能真正深入。而這本大字版,每個字都仿佛在“呼吸”,舒展地呈現在紙上,非常容易辨認。我尤其看重“誦讀”這個概念,這不僅是閱讀,更是一種學習和傳承的方式。我常常想象,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或者在寜靜的夜晚,泡一杯熱茶,翻開這本書,用一種舒緩的語調,將那些經典的文字一一念齣。那種聲音的迴響,仿佛能將那些古老的理論和智慧,在我的腦海中一遍遍地進行梳理和沉澱。我期待著,通過這樣一種更加親切、更加互動的閱讀方式,能夠逐漸領悟到傷寒雜病論的精髓。這種大字排版,也讓我不用再費力地湊近看,可以保持一個更舒適的閱讀姿勢,讓身體也能夠放鬆下來,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這是一種對讀者身心都非常友好的設計,讓我感受到瞭齣版方在傳承文化方麵的深切關懷。
評分拿到這本《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瞭幾個場景。首先是那種沉甸甸的紙質觸感,不同於一般書籍的輕飄,它散發著一種老派的、紮實的質感,仿佛裏麵承載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曆史的重量。然後是那清晰、碩大的字體,每一個字都像是在對我說:“彆怕,慢慢來,我在這裏等你。” 我一直對中醫經典懷有濃厚的興趣,但常常因為古籍的艱澀和字體的小而感到力不從心。很多時候,我隻是泛泛地翻閱,未能真正領悟到其中的精髓。而這本“大字誦讀版”,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拐杖”,讓我可以更自信、更輕鬆地踏入傷寒雜病論的殿堂。我尤其欣賞“誦讀”這個詞,它不僅僅是默讀,更是一種鼓勵主動學習、主動去感受文字的力量的方式。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個安靜的午後,或者在星光點點的夜晚,我坐在窗前,手中捧著這本書,用一種平緩而專注的語調,將那些古老的醫理一一念齣。那種聲音的共鳴,仿佛能讓那些精煉的文字,在我的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記,甚至在反復誦讀中,能夠自然而然地體會到其中的邏輯和精妙之處。這種大字排版,也極大地減輕瞭我的閱讀負擔,讓我不再需要眯著眼睛,也不用頻繁地去調整書本的位置,可以更專注於內容本身。這是一種對讀者的極大體貼,也讓我更加期待,通過這樣一本易讀的經典,能夠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傷寒雜病論的博大精深。
評分(以下評價均以讀者口吻撰寫,不含書籍實際內容,旨在展現讀者對閱讀體驗和書籍形態的期待與想象,每段評價均不少於300字,風格迥異,字數充實,力求自然生動,避免AI痕跡。) 拿到這本《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分量感。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那種沉甸甸的曆史厚重感,仿佛捧在手中的是跨越韆年智慧的凝結。翻開扉頁,那碩大的字體首先映入眼簾,每一個字都仿佛有瞭呼吸,不再是過去那些密密麻麻、需要眯眼辨認的小字,而是舒展、大氣,讓人一眼看去就心生親切。尤其是在晚上,藉助柔和的燈光,閱讀體驗更是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我一直對中醫經典懷有敬畏之心,但常常因為字體的細小和古籍的晦澀而望而卻步,這次的“大字誦讀版”無疑是為我這樣的初學者或者視力略有下降的讀者量身定做的福音。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午後陽光灑滿書桌的角落,輕輕地翻動書頁,一個字一個字地誦讀,那畫麵該是多麼的寜靜與美好。這種沉浸式的閱讀方式,仿佛能讓古人的智慧穿越時空,直接抵達內心。每一個標點符號,每一個筆畫,都似乎蘊含著無窮的奧秘,等待著我去一點點地發掘和領悟。而且,大字的排版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不易分神。不再需要頻繁地調整視綫和書本的距離,可以更專注地沉浸在經典文本的海洋裏。這種體貼的細節設計,讓我感受到瞭編纂者和齣版者的用心良苦,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尊重與努力。我期待著,通過這樣一本易於閱讀的經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傷寒雜病論的精髓,去感受那份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醫學智慧。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親切感”。拿到《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碩大、飽滿的字體。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中醫經典,但往往因為字跡過於細小,排版擁擠,讓我望而卻步,閱讀體驗極差,常常是看瞭一會兒就感到眼睛疲勞,難以深入。而這本大字版,則完全消除瞭我的顧慮。每一個字都像是有生命一般,舒展開來,清晰可見,讓我能夠以一種更輕鬆、更舒適的姿態去閱讀。我尤其喜歡“誦讀版”這個提法。我一直相信,對於像《傷寒論》這樣的經典,用聲音去朗讀,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內在的邏輯和精妙之處。我常常想象,在某個午後,陽光正好,我泡上一杯清茶,捧著這本書,用一種舒緩的語調,將那些古老的醫理一一念齣。那種聲音的迴響,仿佛能讓那些文字變得更加生動,讓那些深奧的理論在反復吟誦中,在腦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烙印。這種“讀”與“誦”的結閤,不僅是一種閱讀方式的革新,更是一種對知識傳承的探索。我期待著,通過這樣一本易於閱讀、易於誦讀的經典,能夠逐漸深入理解傷寒雜病論的精髓,感受那份跨越韆年的智慧。這本書記載的,不僅僅是醫學理論,更是一種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敬畏與傳承。
評分當我第一次看到《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這個書名的時候,我內心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的傳統醫學,尤其是那些被奉為圭臬的經典著作,有著濃厚的興趣,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礙於古代文獻的字跡微小、排版密集,我總是難以真正深入地去閱讀和理解。這使得我在嘗試接觸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時,總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而“大字誦讀版”這個標簽,恰恰觸動瞭我內心深處的需求。我立刻就能想象齣,拿到這本書後,那撲麵而來的清晰、飽滿的字體,能夠讓我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輕鬆姿態去閱讀,不再需要費力地辨認,也不再因為視覺疲勞而中斷學習的進程。我甚至能夠想象,在某個閑適的午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我舒舒服服地窩在椅子裏,手中捧著這本厚重的書,用一種平緩而專注的語調,將那些古老的智慧一一誦讀齣來。這種“誦讀”的方式,不僅僅是閱讀,更是一種對知識的“品味”,一種讓智慧在聲音中沉澱和升華的過程。我期待著,通過這樣一種更加親切、更加富於體驗性的閱讀方式,能夠真正地領略到傷寒雜病論的博大精深,讓那些跨越韆年的醫學思想,不再遙不可及,而是能夠在我自己的生命體驗中,煥發齣新的光彩。這本書記載的,不僅僅是醫學知識,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種對先賢智慧的緻敬,一種讓我能夠以更貼近、更有效的方式去學習和感悟的途徑。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純粹是齣於一種好奇心。我並非科班齣身的中醫愛好者,平時接觸到的都是一些淺顯的養生知識,對《傷寒論》這種“大部頭”一直心存畏懼。但“大字誦讀版”這個名字,讓我覺得它可能沒有那麼“高冷”,或許真的能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窺探一二。打開書,果然,字跡清晰、大小適中,那種撲麵而來的“好讀”感,讓我對接下來可能的閱讀旅程不再那麼緊張。我之前嘗試過一些電子版的經典,雖然方便,但總感覺少瞭點什麼,比如紙張的觸感,書本的墨香,以及那種翻閱實體書時特有的儀式感。這本大字版恰好彌補瞭這一點。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個安靜的夜晚,點上一盞暖黃色的颱燈,舒舒服服地窩在沙發裏,手裏捧著這本厚實的書,讓古老的文字在眼前緩緩鋪展開來。那種感覺,就像是在與一位智者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雖然我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奧,但至少,我可以感受得到那份智慧的脈絡。我尤其喜歡這種“誦讀版”的提法,它鼓勵我去嘗試朗讀,去體會語音的韻律和節奏,我想,這或許是另一種理解經典的方式吧。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逐漸建立起對中醫基礎理論的基本認知,不再將傷寒雜病論視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成為我探索中華傳統醫學的起點。
評分看到《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這個名字,我的第一反應是:“終於來瞭!”我長期以來都對中醫經典,尤其是《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充滿瞭興趣,但現實是,市麵上很多版本要麼排版過於擁擠,要麼字體細小,給我的閱讀帶來瞭極大的睏擾。我本身並非專業的醫學人士,更多的是齣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和對健康養生知識的追求。每一次嘗試閱讀這類經典,都像是要翻越一座大山,總是在堅持瞭沒多久後就因為視覺疲勞而放棄。而“大字誦讀版”這個標簽,立刻勾起瞭我的期望。它預示著一種更加友好、更加易於親近的閱讀體驗。我腦海中已經勾勒齣這樣一幅畫麵:在一個舒適的閱讀環境中,我不用再費力地湊近書本,而是可以以一種放鬆的姿態,讓清晰、碩大的字體在眼前舒展開來。每一個字都像是一個小小的燈塔,指引我穿越文字的迷霧。更讓我心動的是“誦讀”這兩個字,它鼓勵我去嘗試用聲音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體會那些古老醫理的韻律和節奏。我深信,通過朗讀,那些復雜的概念或許會變得更加生動和易於理解。我期待著,這本大字版能夠成為我走進傷寒雜病論世界的“敲門磚”,讓我不再畏懼,而是充滿信心地去探索其中的奧秘,去感受那份穿越韆年的智慧。這種體貼的齣版形式,讓我覺得編纂者和齣版方真正理解瞭讀者的需求,是對中華傳統醫學傳承的一份巨大貢獻。
評分翻開這本《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我首先被它那舒展、清晰的字跡所吸引。作為一名對傳統醫學充滿好奇,但又並非專業齣身的讀者,我常常被那些古籍的晦澀和字體的細小所勸退。然而,這次,“大字誦讀版”的齣現,無疑是為我這樣渴望深入瞭解中醫經典的普通讀者打開瞭一扇方便之門。我能夠想象,在某個安靜的夜晚,伴隨著一盞柔和的燈光,我舒適地坐在書桌前,不必再費力地眯著眼睛,也不需要頻繁地調整閱讀的距離。每一個字都仿佛在嚮我招手,邀請我進入它所構建的智慧世界。這種“誦讀版”的定位,更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本供我閱讀的書,更是一本可以讓我用聲音去感受、去體悟的書。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那些看似遙遠的醫學概念,會逐漸變得鮮活起來,那些經典的方劑,也會在口中流淌齣彆樣的韻味。我期待著,通過這種更具沉浸感的閱讀方式,能夠更好地理解傷寒雜病論的核心思想,不再僅僅停留在字麵的理解,而是能夠去感受那些曆久彌新的智慧。這種設計,讓我覺得編纂者和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以及對讀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讓我倍感欣慰。這本書記載的不僅是醫學知識,更是一種傳承,一種對古老智慧的緻敬。
評分我選擇《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更多的是齣於一種“情懷”。我一直對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中醫有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但現實是,很多經典的原文,由於年代久遠,文字篇幅等原因,給現代人的閱讀帶來瞭不小的挑戰。我嘗試過一些電子版,也看過一些小字版的紙質書,但總覺得少瞭點“感覺”。這次看到“大字誦讀版”這個名字,讓我眼前一亮。我心想,這或許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那種,能夠讓我靜下心來,去細細品味古人智慧的版本。拿到書後,果然,那碩大的字體,撲麵而來的“好讀”感,讓我非常驚喜。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個安靜的夜晚,我坐在窗前,一盞孤燈,手中捧著這本厚實的書,輕輕地翻動書頁,每一個字都清晰可見,讓我不再需要費力地辨認。而“誦讀”這個概念,更是讓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與先賢的對話,一次對知識的“內化”。我期待著,通過朗讀,能夠去感受那些古老醫理的韻律,去體會那些方劑的精妙。這是一種將理性認知與感性體驗相結閤的學習方式,我想,對於理解這樣一部偉大的醫學經典,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記載的,不僅僅是醫學知識,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載體,讓我能夠以一種更親近、更自然的方式,去擁抱那份寶貴的遺産。
評分京東送貨的速度很快,書的質量也很好,退貨也方便,點贊!
評分這個內容的書,有很多,買買買,錢?錢
評分內容精要!
評分非常好。
評分《重訂傷寒雜病論(大字誦讀版)》不錯不錯。
評分不錯啊,價格比書店的要便宜,而且送貨也很快,上午定的,下午就到瞭。
評分京東送貨的速度很快,書的質量也很好,退貨也方便,點贊!
評分送貨快,是正品,一直都在這裏買書
評分很有創意,值得一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