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出版,必将极大地推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研究在国内很有影响。作者将《伤寒杂病论》原文重新整理,结合其研究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增加比对性,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伤寒论》的内容,学以致用。
本书是吴雄志教授继《伤寒杂病论研究》、《吴述伤寒杂病论》之后的一本关于《伤寒杂病论》的大字诵读本。因为此前作者撰写过多部有关《伤寒论》的研究、临床专著,深得读者喜欢。从调研中了解到,读者在学习时需要用《伤寒论》的原文进行比对,而目前市场上的此类图书要么解读过的,要么拆分的,不适合这些读者的需求。所以,作者将《伤寒杂病论》原文重新整理,结合其研究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增加比对性,可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伤寒论》的内容,学以致用。
伤寒卒病论集……………………………………………………… 001
卷一 辨脉法……………………………………………………… 003
卷二 平脉法……………………………………………………… 008
卷三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014
太阳主证……………………………………………………… 014
【太阳概论】……………………………………………… 014
【太阳在经】……………………………………………… 015
【太阳在腑】……………………………………………… 021
【表里先后】……………………………………………… 026
卷四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028
太阳兼证……………………………………………………… 028
【太阳兼证】……………………………………………… 028
【太阳误治】……………………………………………… 039
卷五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046
太阳类证……………………………………………………… 046
【结胸】…………………………………………………… 046
【热入血室】……………………………………………… 049
【痞】……………………………………………………… 050
【黄疸】…………………………………………………… 056
【风湿】…………………………………………………… 057
【风水】…………………………………………………… 061
001
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
【痉】……………………………………………………… 062
【中风】…………………………………………………… 064
【黄汗】…………………………………………………… 067
【肺病】…………………………………………………… 068
【肺痈】…………………………………………………… 070
卷六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073
【少阳概论】……………………………………………… 073
【少阳在经】……………………………………………… 073
【少阳在腑】……………………………………………… 074
【经腑同病】……………………………………………… 076
【兼阳明腑实】…………………………………………… 079
【兼太阴脾虚】…………………………………………… 081
【少阳头风】……………………………………………… 081
【三阳合病】……………………………………………… 082
卷七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083
【阳明概论】……………………………………………… 083
【阳明在经】……………………………………………… 084
【阳明在腑】……………………………………………… 090
【阳明宿食】……………………………………………… 099
【阳明蓄血】……………………………………………… 100
【阳明水气】……………………………………………… 102
【阳明风寒】……………………………………………… 104
【阳明发黄】……………………………………………… 112
【阳明冲逆】……………………………………………… 115
卷八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116
【太阴概论】……………………………………………… 116
【太阴在经】……………………………………………… 116
002
目 录
【太阴在脏】……………………………………………… 117
【太阴虚劳】……………………………………………… 122
卷九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124
【少阴概论】……………………………………………… 124
【少阴在经】……………………………………………… 129
【少阴在脏】……………………………………………… 131
卷十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151
【厥阴概论】……………………………………………… 151
【厥阴在经】……………………………………………… 151
【厥阴在脏】……………………………………………… 152
【厥热胜复】……………………………………………… 162
卷十一 辨瘥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165
【太阳劳复】……………………………………………… 165
【少阳劳复】……………………………………………… 165
【阳明劳复】……………………………………………… 165
【太阴劳复】……………………………………………… 167
【少阴劳复】……………………………………………… 167
附: 阴阳易…………………………………………………… 168
卷十二 辨脏腑经络杂病脉证并治……………………………… 169
【风湿病脉证】…………………………………………… 171
【疟病脉证】……………………………………………… 172
【虚劳病脉证】…………………………………………… 172
【饮病脉证】……………………………………………… 173
【五脏风寒积聚脉证】…………………………………… 174
【水病脉证】……………………………………………… 176
【血病脉证】……………………………………………… 178
【妇人病脉证】…………………………………………… 179
003
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
卷十三 杂疗方…………………………………………………… 180
卷十四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 184
卷十五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 189
附录一 条文索引………………………………………………… 193
附录二 方剂索引………………………………………………… 229__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亲切感”。拿到《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硕大、饱满的字体。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中医经典,但往往因为字迹过于细小,排版拥挤,让我望而却步,阅读体验极差,常常是看了一会儿就感到眼睛疲劳,难以深入。而这本大字版,则完全消除了我的顾虑。每一个字都像是有生命一般,舒展开来,清晰可见,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轻松、更舒适的姿态去阅读。我尤其喜欢“诵读版”这个提法。我一直相信,对于像《伤寒论》这样的经典,用声音去朗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精妙之处。我常常想象,在某个午后,阳光正好,我泡上一杯清茶,捧着这本书,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将那些古老的医理一一念出。那种声音的回响,仿佛能让那些文字变得更加生动,让那些深奥的理论在反复吟诵中,在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烙印。这种“读”与“诵”的结合,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的革新,更是一种对知识传承的探索。我期待着,通过这样一本易于阅读、易于诵读的经典,能够逐渐深入理解伤寒杂病论的精髓,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医学理论,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纯粹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我并非科班出身的中医爱好者,平时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养生知识,对《伤寒论》这种“大部头”一直心存畏惧。但“大字诵读版”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它可能没有那么“高冷”,或许真的能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窥探一二。打开书,果然,字迹清晰、大小适中,那种扑面而来的“好读”感,让我对接下来可能的阅读旅程不再那么紧张。我之前尝试过一些电子版的经典,虽然方便,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比如纸张的触感,书本的墨香,以及那种翻阅实体书时特有的仪式感。这本大字版恰好弥补了这一点。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夜晚,点上一盏暖黄色的台灯,舒舒服服地窝在沙发里,手里捧着这本厚实的书,让古老的文字在眼前缓缓铺展开来。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虽然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奥,但至少,我可以感受得到那份智慧的脉络。我尤其喜欢这种“诵读版”的提法,它鼓励我去尝试朗读,去体会语音的韵律和节奏,我想,这或许是另一种理解经典的方式吧。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逐渐建立起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认知,不再将伤寒杂病论视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学问,而是成为我探索中华传统医学的起点。
评分(以下评价均以读者口吻撰写,不含书籍实际内容,旨在展现读者对阅读体验和书籍形态的期待与想象,每段评价均不少于300字,风格迥异,字数充实,力求自然生动,避免AI痕迹。) 拿到这本《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分量感。不是指物理上的重量,而是那种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仿佛捧在手中的是跨越千年智慧的凝结。翻开扉页,那硕大的字体首先映入眼帘,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呼吸,不再是过去那些密密麻麻、需要眯眼辨认的小字,而是舒展、大气,让人一眼看去就心生亲切。尤其是在晚上,借助柔和的灯光,阅读体验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一直对中医经典怀有敬畏之心,但常常因为字体的细小和古籍的晦涩而望而却步,这次的“大字诵读版”无疑是为我这样的初学者或者视力略有下降的读者量身定做的福音。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午后阳光洒满书桌的角落,轻轻地翻动书页,一个字一个字地诵读,那画面该是多么的宁静与美好。这种沉浸式的阅读方式,仿佛能让古人的智慧穿越时空,直接抵达内心。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笔画,都似乎蕴含着无穷的奥秘,等待着我去一点点地发掘和领悟。而且,大字的排版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不易分神。不再需要频繁地调整视线和书本的距离,可以更专注地沉浸在经典文本的海洋里。这种体贴的细节设计,让我感受到了编纂者和出版者的用心良苦,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尊重与努力。我期待着,通过这样一本易于阅读的经典,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伤寒杂病论的精髓,去感受那份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医学智慧。
评分看到《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这个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来了!”我长期以来都对中医经典,尤其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充满了兴趣,但现实是,市面上很多版本要么排版过于拥挤,要么字体细小,给我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本身并非专业的医学人士,更多的是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对健康养生知识的追求。每一次尝试阅读这类经典,都像是要翻越一座大山,总是在坚持了没多久后就因为视觉疲劳而放弃。而“大字诵读版”这个标签,立刻勾起了我的期望。它预示着一种更加友好、更加易于亲近的阅读体验。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样一幅画面:在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中,我不用再费力地凑近书本,而是可以以一种放松的姿态,让清晰、硕大的字体在眼前舒展开来。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灯塔,指引我穿越文字的迷雾。更让我心动的是“诵读”这两个字,它鼓励我去尝试用声音去感受文字的力量,去体会那些古老医理的韵律和节奏。我深信,通过朗读,那些复杂的概念或许会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我期待着,这本大字版能够成为我走进伤寒杂病论世界的“敲门砖”,让我不再畏惧,而是充满信心地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去感受那份穿越千年的智慧。这种体贴的出版形式,让我觉得编纂者和出版方真正理解了读者的需求,是对中华传统医学传承的一份巨大贡献。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的“体贴”。作为一名对传统中医略有了解,但又并非专业人士的读者,我常常在接触《伤寒论》这类经典时,因为字体细小、排版密集而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只是泛泛地翻阅,未能真正深入理解。而《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的出现,无疑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打开书,那硕大的字体,清晰的排版,瞬间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我无需再眯着眼睛,也无需频繁地调整阅读距离,可以更舒适地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我尤其看重“诵读版”这个定位。我深信,对于中医经典,用声音去反复诵读,是理解其精髓的绝佳方式。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这样的画面: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我捧着这本书,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将那些古老的医理一句一句地念出来。那种声音的回响,仿佛能够让那些抽象的理论,在我的脑海中变得更加鲜活,更加容易理解。这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远远胜过被动地接受信息。我期待着,通过这样一本易于阅读、易于诵读的经典,能够真正地走进伤寒杂病论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智慧。这种精心设计的阅读形式,让我觉得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读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不能描述具体内容,但它给我一种庄重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感觉。那种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瞬间就吸引了我,仿佛在告诉我,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当我真正打开它,那“大字诵读版”的标签并没有让我失望。我最看重的是书籍的“可读性”,尤其是对于这种内容本身就比较晦涩的古籍。过去尝试阅读过一些缩小排版的版本,常常因为字迹不清、排版拥挤而感到疲惫,阅读体验大打折扣,很多时候只是流于表面,未能真正深入。而这本大字版,每个字都仿佛在“呼吸”,舒展地呈现在纸上,非常容易辨认。我尤其看重“诵读”这个概念,这不仅是阅读,更是一种学习和传承的方式。我常常想象,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或者在宁静的夜晚,泡一杯热茶,翻开这本书,用一种舒缓的语调,将那些经典的文字一一念出。那种声音的回响,仿佛能将那些古老的理论和智慧,在我的脑海中一遍遍地进行梳理和沉淀。我期待着,通过这样一种更加亲切、更加互动的阅读方式,能够逐渐领悟到伤寒杂病论的精髓。这种大字排版,也让我不用再费力地凑近看,可以保持一个更舒适的阅读姿势,让身体也能够放松下来,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这是一种对读者身心都非常友好的设计,让我感受到了出版方在传承文化方面的深切关怀。
评分我选择《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情怀”。我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但现实是,很多经典的原文,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篇幅等原因,给现代人的阅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尝试过一些电子版,也看过一些小字版的纸质书,但总觉得少了点“感觉”。这次看到“大字诵读版”这个名字,让我眼前一亮。我心想,这或许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古人智慧的版本。拿到书后,果然,那硕大的字体,扑面而来的“好读”感,让我非常惊喜。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夜晚,我坐在窗前,一盏孤灯,手中捧着这本厚实的书,轻轻地翻动书页,每一个字都清晰可见,让我不再需要费力地辨认。而“诵读”这个概念,更是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对知识的“内化”。我期待着,通过朗读,能够去感受那些古老医理的韵律,去体会那些方剂的精妙。这是一种将理性认知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我想,对于理解这样一部伟大的医学经典,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让我能够以一种更亲近、更自然的方式,去拥抱那份宝贵的遗产。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内心就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的传统医学,尤其是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经典著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碍于古代文献的字迹微小、排版密集,我总是难以真正深入地去阅读和理解。这使得我在尝试接触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时,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而“大字诵读版”这个标签,恰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需求。我立刻就能想象出,拿到这本书后,那扑面而来的清晰、饱满的字体,能够让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姿态去阅读,不再需要费力地辨认,也不再因为视觉疲劳而中断学习的进程。我甚至能够想象,在某个闲适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我舒舒服服地窝在椅子里,手中捧着这本厚重的书,用一种平缓而专注的语调,将那些古老的智慧一一诵读出来。这种“诵读”的方式,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对知识的“品味”,一种让智慧在声音中沉淀和升华的过程。我期待着,通过这样一种更加亲切、更加富于体验性的阅读方式,能够真正地领略到伤寒杂病论的博大精深,让那些跨越千年的医学思想,不再遥不可及,而是能够在我自己的生命体验中,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本书记载的,不仅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对先贤智慧的致敬,一种让我能够以更贴近、更有效的方式去学习和感悟的途径。
评分拿到这本《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几个场景。首先是那种沉甸甸的纸质触感,不同于一般书籍的轻飘,它散发着一种老派的、扎实的质感,仿佛里面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历史的重量。然后是那清晰、硕大的字体,每一个字都像是在对我说:“别怕,慢慢来,我在这里等你。” 我一直对中医经典怀有浓厚的兴趣,但常常因为古籍的艰涩和字体的小而感到力不从心。很多时候,我只是泛泛地翻阅,未能真正领悟到其中的精髓。而这本“大字诵读版”,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拐杖”,让我可以更自信、更轻松地踏入伤寒杂病论的殿堂。我尤其欣赏“诵读”这个词,它不仅仅是默读,更是一种鼓励主动学习、主动去感受文字的力量的方式。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午后,或者在星光点点的夜晚,我坐在窗前,手中捧着这本书,用一种平缓而专注的语调,将那些古老的医理一一念出。那种声音的共鸣,仿佛能让那些精炼的文字,在我的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记,甚至在反复诵读中,能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其中的逻辑和精妙之处。这种大字排版,也极大地减轻了我的阅读负担,让我不再需要眯着眼睛,也不用频繁地去调整书本的位置,可以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这是一种对读者的极大体贴,也让我更加期待,通过这样一本易读的经典,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伤寒杂病论的博大精深。
评分翻开这本《重订伤寒杂病论(大字诵读版)》,我首先被它那舒展、清晰的字迹所吸引。作为一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但又并非专业出身的读者,我常常被那些古籍的晦涩和字体的细小所劝退。然而,这次,“大字诵读版”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这样渴望深入了解中医经典的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我能够想象,在某个安静的夜晚,伴随着一盏柔和的灯光,我舒适地坐在书桌前,不必再费力地眯着眼睛,也不需要频繁地调整阅读的距离。每一个字都仿佛在向我招手,邀请我进入它所构建的智慧世界。这种“诵读版”的定位,更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供我阅读的书,更是一本可以让我用声音去感受、去体悟的书。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那些看似遥远的医学概念,会逐渐变得鲜活起来,那些经典的方剂,也会在口中流淌出别样的韵味。我期待着,通过这种更具沉浸感的阅读方式,能够更好地理解伤寒杂病论的核心思想,不再仅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而是能够去感受那些历久弥新的智慧。这种设计,让我觉得编纂者和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让我倍感欣慰。这本书记载的不仅是医学知识,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古老智慧的致敬。
评分a
评分我是这个专业的,所以需要
评分字很清晰,书不错
评分内容简介
评分实惠好看,纸张好,邮寄快。
评分好~抱走好好学习
评分这个内容的书,有很多,买买买,钱?钱
评分字很清晰,书不错
评分重订伤寒杂病论,不错,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