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学龄期是孩子渡过幼儿期,迈向独立的第一步。在这个时期,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发生剧烈变化,这时家长应注意培养他们的思考逻辑能力、支持他们发展个人特长及兴趣、及时掌握他们的内心及想法、协助他们建立独立自主的自信心。家长如何才能掌握孩子离开父母迈向独立的心情?该放手到什么程度,才能让孩子快乐无负担的翱翔?父母与教师该如何做才能为孩子营造出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环境?家是永远的避风港,学校是走入社会的初阶段,因而父母与教师的教养态度至关重要。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心理,也才能给予孩子恰当的引导!
钱源伟,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基础教育专家。专著《基础教育改革研究》获全国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著作成果奖,曾任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处长、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等职。
前 言 Foreword
CHAPTER01成功人生的起步
1-1在最佳的起跑线上
1-2社会是个万花筒
1-3身心健康度童年
1-4我是谁?
1-5做自己的主人
1-6转学生适应新环境
1-7相信我做得到
1-8男孩女孩牵手同行
1-9富有魅力的个性从儿时起步
1-10雏鹰从这里起飞
1-11向中学迈进的准备
CHAPTER02教养学问与艺术
2-1家门与校门
2-2教养观念正误谈
2-3教养方式面面观
2-4家庭氛围的潜在效应
2-5父母的影响力
2-6爱与被爱要平衡
2-7奖赏的艺术
2-8惩罚的学问
教养八戒
教育孩子的原则
CHAPTER03品格与兴趣的陶冶
3-1人格的陶冶
3-2自制调控的魅力
3-3磨砺意志抗挫折
3-4继承美德学做人
3-5回归美的世界
3-6追寻欢乐的童年
3-7学会玩乐增情趣
3-8琴棋书画孕妙趣
3-9闲暇博览长才智
3-10乐在运动与游戏
3-11亲近自然感悟真谛
CHAPTER04智慧潜能的开发
4-1叩开智慧之门
4-2 注意的效能
4-3训练注意力
4-4观察的妙用
4-5培养观察力
4-6记忆的奥秘
4-7提高记忆力
4-8发展想象力
4-9活跃思考力
4-10唤醒左右脑
4-11心灵手也巧
4-12善学还需乐学助
CHAPTER05学习策略的优化
5-1营造好学的氛围
5-2和好习惯交朋友
5-3自主学习求实效
5-4学习行为正反谈
5-5神奇的非智力因素
5-6与兴趣结伴
5-7成就动机促学习
5-8课外活动显身手
5-9针对性格差异的学习方法
5-10应考前奏三部曲
5-11从容应对考试焦虑
5-12警惕厌学症
5-13告别拒学症
CHAPTER06心灵沟通与人际互动
6-1学会交往
6-2珍惜父母情
6-3融洽师生情
6-4积储同窗情
6-5融入大社会
6-6非常交往与自我保护
6-7爱的负担
6-8单桅船──单亲家庭
6-9断翅的蝴蝶──残障儿童
6-10放飞理想
CHAPTER07生活自立的培养
7-1不做温室的花朵
7-2学习做家务
7-3为节俭讴歌
7-4习性的累积
7-5化依赖为自理
7-6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
CHAPTER08问题行为的辅导
8-1根治懒散
8-2告别依恋
8-3挑战怯懦
8-4击败自卑
8-5缓释焦虑
8-6驱逐嫉妒
8-7扫除狭隘
8-8克制轻狂
8-9降服霸道
8-10制服暴躁
8-11去除任性
8-12超越叛逆
1-1在最佳的起跑线上
上学,对年满6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象征着他们已长大了,也意味着他们从此将进入另一个崭新的天地。上学,是他们日夜盼望的事情,曾经多次深切地抚摸着自己的新书包、新文具,就盼着这一刻早早来临;上学,对他们来说,该是件多么令人兴奋激动的事啊!
但毕竟他们只是6岁的孩子,现实的校园生活与他们的想象并不一样,或多或少会产生不适应感。从幼儿园到小学,孩子的生活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熟悉的环境不见了,操场、跑道、篮球架代替了以前的滑梯、秋千和跷跷板;熟悉的老师不见了,要求严格的小学老师可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有通融的余地;熟悉的朋友不见了,眼前是那么多陌生的同学等。与幼儿园相比,进入小学后的这些变化,的确让不少让孩子感到陌生,因此他们一时有些不适应也是正常现象。
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在幼儿园,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就算是学习生字造词、算术、英语,也都是在游戏中进行,幼儿园的老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演话剧中发挥说的能力,在观察中培养创造力等,且即使孩子学得不好也没有关系。可是进入小学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们必须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养成适应社会的个性品格,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还要学习虽不感兴趣却必须掌握的知识。一旦学习成为孩子的主要活动时,他们就必须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充分发展智力,并接受老师的指导,养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注意、联想、想象、记忆和评估等各种学习策略。
进入小学后,孩子正式进入了团体生活。让他们有意识地参与团体生活,对其个性、社会性和品格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小学生”这个称号,意味着他们开始成为参加社会团体生活的成员,因此他们必须遵循团体的规章制度,为了团体的共同任务而行动,并学习服从与领导,使团体的利益成为自己的利益,并服从于团体舆论。而这些都是在幼儿园时不需要严格遵循的。对孩子来说,要从一个受家人宠爱、呵护的幼儿转变成一个能牺牲自我、服从团体的小学生,这中间的确需要一段适应期。尤其在遵守纪律方面,必定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使之稳定,成为习惯。
进入小学后,要与周围的人建立新关系。在幼儿园,大家都是玩伴,彼此之间相互合作,共同进行游戏。而进入小学,同学之间不仅要互帮互助,还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甚至互相竞争,争取好成绩,开始品尝友谊的真正滋味。以上都是造成孩子进入小学后适应不良的原因。作为父母和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来帮助孩子尽快平稳地度过这段适应期。
让孩子对上小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成为小学生、背着书包上学去、坐在教室里学习,通常是让孩子感到兴奋、自豪和向往的,且他们也容易被学校的外在形象所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操场、桌椅及很多同学在一起等,但是他们也容易因此将学习和游戏混为一谈,认为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因此父母要耐心、仔细地向孩子解释上学究竟是什么。有的父母经常对正在捣蛋的孩子说:“都快上小学的人了,还这么调皮,真该好好到学校去‘训练、训练’。”于是学校在父母口里变为专门惩治孩子不乖的地方,当然令孩子心悸不安,进而产生排斥。
为了让孩子能尽快熟悉学校氛围,父母可以先让孩子背着书包,带他到附近的小学走走,看看校园,也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上课情形,这样可以让孩子有较感性的认识。同时为了让孩子能尽早适应学校生活,幼儿园大班的老师可以在最后一学期的课程中进行幼小衔接,逐步加入一些上小学要准备的内容,例如:强调遵守团体纪律等。只有当孩子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入学后才不至于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并能较快培养出正确的学习动机。
帮助孩子尽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培养孩子优良的日常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父母与老师要对孩子提出明确可行的要求,让他们懂得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更好,这显然十分重要。入学初期,孩子常常还会出现“今天做到了,明天又忘了”的情形,但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大人应该耐心地督促、指导,以鼓励、赞赏为主,像是“你好棒!”“再试一下,我相信你会成功!”一句话、一个眼神、轻轻拍一下孩子的肩膀,这些都可以增添孩子的信心,增加其学习热情,有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同时要关心孩子的作息时间,让其养成规律地睡觉、起床及用餐等习惯。有些父母爱看电视而影响孩子的睡眠,造成孩子第二天上课时精力不济,这样的恶性循环显然不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学校的上、下课时间要求严格,不能随便迟到、早退,身为父母应当积极配合,督促孩子按时起床、到校,晚上按时睡觉,以确保睡眠充足。另外,父母要督促孩子养成自动自发完成作业的习惯,并训练孩子自己整理文具和书包。老师则要在课堂上讲清楚作业的要求,许多学校采用家庭学校联络簿,以便父母能实时了解学校的要求;在入学初期,如果有的学生偶尔忘了做或少做作业,也不必严厉训斥,而应施以耐心教导,说明不做作业的后果。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反而会觉得学习其乐无穷。
帮助孩子培养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也是儿童顺利完成学校中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凡事让孩子自己多表达意见,不要事事都替他作决断。例如:选怎么样的书包、和谁一起做作业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孩子自己选择,不要用父母的意见来左右孩子的喜好。还要帮助孩子发展情绪的控制调节能力,让孩子学会克制和谦让,这有助于孩子在人际互动中与他人培养良好的合作关系。
另外,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在学校过得不愉快时,父母要有敏觉性,能善于发现问题,并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父母能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和孩子平视,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亲子之间唯有在平等的氛围中才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孩子信任父母,父母实时为孩子疏导,和孩子一起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让孩子觉得自己原来并不孤单,也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面对新的一天的学校生活。如果说幼儿园的生活如同一首散文诗,活泼奔放、清新闲散又充满童趣,那么小学阶段的生活则像一篇夹叙夹论的纪实文章,行文严谨又不失灵气,充满生命的朝气又不乏理性的思考。孩子的心灵晶莹剔透,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与雕琢。不要因为我们的粗心而令聪慧的孩子过早丧失他们的求知欲。让我们燃起指引的火把,引导孩子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儿童心理百科(7~12岁)》这本书,我看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它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的女儿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失控,有时候会突然哭闹不止,有时候又会变得非常叛逆,不听任何劝告。我真的很想知道,在她小小的心灵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这本书有没有一些章节,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常见的心理现象?比如,为什么她们会突然变得爱和同龄人比较,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得失而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我希望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她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冷静下来,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同时,我也很想知道,如何才能在不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引导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习。另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她们的社交圈也越来越大,我担心她们会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或者在与人交往中遇到困难。这本书有没有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如何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以及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等方面的指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与女儿之间沟通的桥桥梁,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帮助她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分哇!终于收到这本书了!《儿童心理百科(7~12岁)》,光听名字就觉得内容一定很丰富。我一直都很关注孩子的成长,尤其是他们这个年龄段,正是好奇心爆棚,同时又开始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解孩子那些有时候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行为。比如,为什么我的女儿有时候会突然变得特别粘人,有时候又会自己躲起来玩?儿子呢,最近好像对很多事情都有点“反叛”,不爱听我的话,我总觉得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对。这本书,我期盼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拨开迷雾,让我看到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图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实用的方法,告诉我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引导他们处理负面情绪,比如生气、沮丧,甚至是嫉妒。还有,关于孩子的人际交往,这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他们在这个年纪开始有了更多的小伙伴,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分享,合作,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技能。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一些小贴士,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友谊,也能让我知道,当孩子遇到社交上的挫折时,我该如何支持他们,而不是一味地去“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我带着满满的期待,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育儿路上的得力助手,让我更能理解我的孩子,也更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评分说实话,当初买《儿童心理百科(7~12岁)》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发现我儿子最近的“小烦恼”越来越多,比如对学校里的某些规则感到不解,或者和小伙伴之间出现了摩擦,他总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时候会表现得很退缩,有时候又会变得很固执。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儿童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培养的实用建议。我特别关心的是,这本书能否教会我如何去倾听孩子,真正理解他们话语背后的需求和情绪?很多时候,我只是急于给出我的“解决方案”,却忽略了孩子可能只是需要我的陪伴和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沟通模式。另外,孩子的想象力在这个时期发展得非常迅速,他们会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想法和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涉及到如何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因为担心被嘲笑或否定而压抑自己。再者,关于孩子的独立性,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给予他们足够支持的同时,也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和探索。这本书有没有这方面的指导,比如如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一些小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带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成为一个更懂孩子、更支持孩子的家长。
评分拿到这本《儿童心理百科(7~12岁)》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内容相当详实,排版也很清晰,即使是第一次接触儿童心理学的我,也能很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我特别想了解的是,为什么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会经历如此多的情绪波动?有时候开心得像个小太阳,转眼间又会因为一点小事变得闷闷不乐,甚至是大发脾气。这本书里有没有关于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确认知和表达这些情绪的指导呢?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如何跟孩子谈论“不开心”,而不是让他们把负面情绪憋在心里。另外,关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本书有没有涉及一些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的内容?我常常觉得,比起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探索未知。还有,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接触的信息也越来越广,这本书有没有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分辨信息,建立健康的价值观的章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帮助我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好地为孩子构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评分收到《儿童心理百科(7~12岁)》这本书,我感觉像是发现了一个宝藏。我家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10岁,他们都处于这个年龄段,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我越来越觉得我抓不住他们的心思了。这本书,我最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解释,比如为什么他们在这个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之间个性的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解读孩子们内心深处的奥秘。特别是我那个10岁的儿子,最近经常会问一些我很难回答的问题,比如关于生死,关于友谊的复杂性,甚至是对一些社会现象感到困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思考,如何回答他们那些“大问题”的建议,而不是敷衍了事。还有,孩子在这个时期,对自我认同感也开始逐渐建立,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并且是有价值的。另外,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和挫折,也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出一些实用的方法,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总的来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和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指南,让我能更从容地应对育儿路上的各种挑战。
评分很好的书!
评分快递超快。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宝宝妈囤货,评价还不错哦
评分快递超快。
评分好书,开心,好书,开心,好书,开心,好书,开心,好书,开心,
评分宝宝妈囤货,评价还不错哦
评分很不错,交了我很多实用的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