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人生:达·芬奇

企鹅人生:达·芬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舍温·努兰 著
图书标签:
  • 传记
  • 艺术史
  • 达·芬奇
  • 文艺复兴
  • 人物传记
  • 历史
  • 艺术
  • 科学
  • 大师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700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6312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字数: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艺术家、解剖学家、建筑师、数学家、军事工程师……很少有人像达·芬奇这样集多种身份于一身。有人称达·芬奇是“历史上极富好奇心的人”。而对为他作传的努兰来说,达·芬奇“也是一个永远会激发我们好奇心的人”。在这本小传中,努兰巧妙地总结了达·芬奇一生的成就。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努兰尤感兴趣的是达·芬奇在解剖与绘画领域的开拓性。但和其他为达·芬奇作传的人一样,他也感到这个人物始终难以捉摸。在好奇心强的人那里,达·芬奇永远是值得探索的。


作者简介

  舍温·努兰(Sherwin B. Nuland),生于1930年,作品《死亡的脸》于1994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畅销不衰。作为一名从业三十年的医师,舍温?努兰治疗了超过一万名的病人。看过太多生死之后,他成为了一名作家和演说家,关注话题涉及人类的生命、死亡、心智、道德和老龄化等。其著作不仅学术内容丰富,而且深入浅出,充满对人类精神的关怀。

目录

寻找达·芬奇其人 1

从出生至三十岁 13

纪事:早年,1452年—1482年

从三十岁至四十八岁 37

纪事:米兰,1482年—1500年

从四十八岁至五十四岁 65

纪事:佛罗伦萨,1500年—1502年

·罗马,1502年—1503年

·佛罗伦萨,1503年—1506年

从五十四岁至六十七岁 91

纪事:米兰,1506年—1513年

·罗马,1513年—1515年

·昂布瓦斯,1516年—1519年

关于达·芬奇手稿 109

解剖学:与眼睛相关的问题 127

解剖学:与心相关的问题和其他问题 149

文献说明 174

精彩书摘

  寻找达·芬奇其人
  在对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生平维持了八年近乎偶像崇拜的狂热后,我去了他出生的房子,那是一次朝圣之旅。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那是1985年,我和妻子莎拉在佛罗伦萨。到达当地的第二天早上,我们临时起意前往芬奇镇(Vinci)瞻仰达·芬奇故居,而之前我们没有任何计划,当然,我们也从未去过那里。
  还有什么比科学史博物馆更好的问路处呢?我见馆门关着,就敲了敲那厚重的木制大门,出人意料的是,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条缝,一位女士闻声出来,而后进去请示馆长。不久她与馆长一同回来了。我和莎拉很快就得以乘上列车,驶向十二公里外的恩波利(Empoli)。我们在那里换乘短途巴士到了芬奇镇。原来芬奇是个普通小镇,与那一带的众多镇子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它拥有一个小小的博物馆,陈列着在达·芬奇的构想启发下发明出来的机器模型。此外,巨大的路标指向达·芬奇这位巨匠的出生地,标明距离此地三公里。但路标没有说明的是,这三公里路程皆为陡峭山路,我们一路奋力攀登,最终几乎是把自己硬拖到了山顶,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那里的一栋大石屋,显然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遗迹。我们终于到了。
  奇怪的是,我和莎拉都没有感到预期中的兴奋。建筑内部只有一个大大的房间,地板是石头的,房间一侧有个宽大的壁炉。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在出售纪念明信片。除此以外,别无他物,物质的、精神的都没有。无论我们原想在此地寻找到什么,都不会如愿。
  还有一些游客漫无目的地在屋里闲逛,看上去和我们一样失望透顶。为了莎拉,我努力装出满怀热情的样子,她也在这样做。可还是没用。我们一路劳顿来到我的偶像的诞生地,起初高涨的热情却被冰冷的现实浇灭。不过,这毕竟是他出生的地方,虽然这简素的古旧砖墙似乎没传达给我们任何信息。起初,我们不愿离开,我想,大家都总以为只要一想到自己身处此地,或许就会突然间灵感迸发。然而,二十分钟过去,任何值得一提的事都没发生,我们终于下定决心走了。搭上一位德国游客的奔驰车,我们很快就回到了小镇中心。由于不像上山时那样充满期冀,漫长的下山路令人沮丧。1984年,我们去那里的前一年,是一个大旱之年——现在,每一棵橄榄树依然枯干皱缩,草地呈棕黄色,泥土干巴巴的,甚至快变成沙子了。在这种环境里,很难去想象那富有古典美的画面:金发的小列奥纳多在周围郁郁葱葱的田野上嬉戏,益发被四周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宏伟壮美吸引。
  然而更糟糕的是,很久以后,通过阅读以及与意大利友人交谈,我发现没人知道达·芬奇在哪里出生。实际上,他降生的屋子甚至可能不在芬奇镇。有些人说他生于安奇亚诺镇(Anchiano)附近,几个月也可能几年后才被带到芬奇。我和莎拉到过的也许是他出生的屋子,但也可能不是。而令事情更加扑朔迷离的是,后来我们发现,我们上山所走的路,便是离开芬奇,去往安奇亚诺的路,那里的居民认为,所谓达·芬奇的出生地不过是杜撰的一个恶作剧,专门哄骗容易上当的客人。
  人们在那里发现不了达·芬奇。事实上,你无法在任何地方发现他。他不是能囿于几所故居、几座纪念碑甚至恒久性的一种生命存在。他在自己的时代里闪耀,掠过,然后消逝,身后留下的大量作品,除了绘画作品以外,别的都令人难以理解,直到他死后几个世纪,由距离他那似是而非的出生地千里之遥的人们去解读。引用弗洛伊德一句著名的话:“他仿佛是蒙昧的黑暗中过早醒来的那个人,而众人尚在昏睡。”研究达·芬奇的著名学者拉迪斯劳·雷提(Ladislao Reti)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指出达·芬奇的许多手稿已遗失于那个黑暗年代。其中一部分近期才得以重新发掘,他的天才奥秘才逐步被揭开。但正如雷提所言,他仍然,并将永远是不为人知的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是一个概念化的人。在某种意义上,他令人难以捉摸;换个角度看,他又与我们如此贴近,我们可以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人们对他的思想以及他宽广的精神世界的了解,远多于对他生平经历的了解。然而,即使是他的思想,在我们看来也多少有些模糊不清。肯尼斯·克拉克爵士(Sir Kenneth Clark)曾恰如其分地评价他为“史上最孜孜不倦,保持好奇的人”,如此说来,他也是最令我们孜孜不倦地感到好奇的历史人物。
  ……

企鹅人生:达·芬奇 一部跨越时空的思想史诗,一次对人类创造力极限的深度探索。 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传记,也不是对文艺复兴艺术成就的浅尝辄止的梳理。它是一次深入米开朗基罗·迪·卢卡·达·芬奇——那位被誉为“文艺复兴盛期最完美的人”——内心深处与时代精神的对话。我们试图剥开历史的尘埃,重构那个充满矛盾、激情与无尽求知欲的灵魂,去理解一个“活着的博物馆”是如何运作的。 第一章:佛罗伦萨的烟尘与天才的萌芽 故事始于文奇小镇的迷雾与佛罗伦萨的喧嚣。达·芬奇的童年充满了不被理解的特质——对自然秩序近乎偏执的好奇心。我们详细描绘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那座熔炉般的城市,那里汇集了美第奇家族的权谋、人文主义的觉醒以及对古典学问的重新发掘。达·芬奇在安德烈亚·德尔·委罗基奥工作室的学徒生涯,是理解他“艺术即科学,科学即艺术”理念的基石。我们分析了《基督受洗》中天使的争议性笔触,它不仅展示了超越前辈的技巧,更预示着他对光影、解剖学和情感细致入微的观察。 本章特别关注达·芬奇早期对机械学的兴趣如何与他的绘画实践交织。他如何通过精确解剖人体的肌肉结构,才能在画布上呈现出米开朗基罗式的力量感,以及他对手稿中早期飞行器和水利工程的设想,这些都是在他还未完全成熟时,便已展现出“未来人”的思维模式。 第二章:米兰的荣耀与军事化的想象 1482年,达·芬奇写给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求职信”,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自我推销之一。信中,他将军事工程师的身份置于艺术家之前,揭示了他当时生存的现实压力与对实现宏大项目的渴望。在米兰二十年,达·芬奇完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几项工程与艺术杰作。 《最后的晚餐》的创作过程,是本书着重分析的焦点。我们深入探讨了其基于透视学和心理学的构图原理,而非仅仅停留在“犹大”的轶事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考察了他在米兰期间对材料科学的探索——使用蛋黄调和的油彩而非传统的湿壁画技术,这既是创新的尝试,也最终成为这件伟大作品受损的主要原因。同时,本书详细梳理了他在斯福尔扎家族宫廷中担任的剧院设计总监、节庆组织者以及城市规划师的角色,展现了他如何将艺术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第三章:解剖学的圣殿与永恒的素描 达·芬奇对人体的研究,超越了医学的需求,达到了形而上的哲学高度。我们细致考察了他与解剖学家们的合作,以及他在医院太平间里,于寒冷与腐败气味中,用笔尖丈量生命线条的经历。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其解剖图,而是将其置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重新定义这一大背景下。为什么他要研究心脏的瓣膜运动,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画出匀称的躯干?答案在于他相信,理解“机器”的运作,才能真正捕捉到“灵魂”的存在痕迹。我们分析了其著名的《维特鲁威人》,它不再是简单的比例图,而是宇宙、人体、几何学完美融合的象征,是古典和谐与文艺复兴主体精神的终极体现。 第四章:光影的魔术与未完成的哲学 “晕染法”(Sfumato)是达·芬奇留给世界的视觉密码。本书试图解析这种技法如何服务于他的“不可知论”。《蒙娜丽莎》的微笑,其吸引力并非来自美丽的描绘,而是来自一种动态的、无法固定的眼神与嘴角的处理,它邀请观者进入一个永恒的、未完成的对话之中。 我们对比了他在不同时期的创作,从米兰的《岩间圣母》到晚年在法国的肖像,分析他如何不断提炼、简化、抽象化他的主题,使其更接近他脑海中那个纯粹的“理念世界”。他的许多画作之所以“未完成”,并非能力不足,而是一种对“完美”的永恒追逐,一旦达到画布上的表达与内心对无限的理解产生偏差,创作便会停滞。 第五章:思想的遗产:手稿中的未来世界 达·芬奇留下了数千页的笔记,这些手稿是理解他作为“百科全书式天才”的关键。本书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主题进行深入剖析: 1. 水力学与地质学: 他对河流改道、水坝修建的设想,以及他如何通过观察岩层沉积推翻了《圣经》中关于洪水的神话,揭示了他对地质年代的超前认知。 2. 飞行器与机械: 对直升机、滑翔翼等概念的构思,展示了他如何将对鸟类骨骼和空气动力学的观察转化为工程蓝图。 3. 光学与色彩理论: 对光线如何在大气中传播的精确描述,为后世的印象派画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尽管这在他那个时代几乎无人理解。 通过对这些手稿的梳理,读者将看到一个不满足于记录现实、而致力于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家形象。他留给世人的不只是艺术品,更是人类理性探索未知领域的方法论。 结语:永恒的旅人 达·芬奇的一生,是在贵族赞助、宗教审视和自我求索之间不断寻找平衡的历程。他以一种近乎苛刻的独立性,拒绝被任何单一的标签(画家、工程师、哲学家)所定义。本书旨在呈现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挣扎与辉煌的个体,他的“企鹅人生”——看似笨拙地在陆地行走,却拥有飞翔的梦想和潜入深海的能力,最终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永恒的探索者。阅读此书,就是跟随这位大师,重新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并被激发去质疑、去观察、去创造。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企鹅人生:达·芬奇》这本书,我最先被吸引的是它的封面设计,一种温暖而又充满智慧的色调。翻开书页,立刻就被作者独特的叙事风格所折服。它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传记,而是以一种非常人性化、甚至可以说是“人性化”的方式,来展现达·芬奇的一生。我喜欢书中对于达·芬奇情感世界的描绘,那些在他生命中出现过的人,那些他所珍视的友情和师徒情谊,都被刻画得有血有肉,充满了温度。 书中对于达·芬奇那些“不为人知”的片段,也进行了非常有意思的解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他那些未完成作品的探讨,以及他对那些充满争议的传闻的温和回应。与其说是记录历史,不如说是通过一种温暖的旁观者视角,去理解和体谅一位伟人的复杂内心。这种视角,让达·芬奇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话人物,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遗憾的普通人,只不过他身上闪耀着非凡的光芒。这本书让我感到,即使是天才,也需要被理解和被爱。

评分

《企鹅人生:达·芬奇》这本书,真的给了我很多意外的惊喜。我原以为会是一本严肃的传记,结果却被作者的天马行空给深深吸引。故事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通过一只名叫“莱昂纳多”的小企鹅的视角,来讲述这位文艺复兴巨匠的故事。这种设定本身就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也回到了童年,用孩童般的好奇心去探索这个世界。特别是书中对达·芬奇在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探索,也以一种非常易懂且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没有直接去讲解那些复杂的机械原理,而是通过企鹅观察达·芬奇制作飞行器时的情形。看着那些齿轮、杠杆在企鹅的眼中被“玩耍”,看着达·芬奇的图纸在它眼中变成奇妙的图案,我仿佛也能感受到那种探索未知的兴奋。作者用非常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达·芬奇对自然的观察,对飞鸟的模仿,以及他那永不满足的好奇心。这种将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浪漫巧妙融合的叙述方式,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达·芬奇的书,更像是一堂关于如何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人生课程。

评分

这次拜读《企鹅人生:达·芬奇》,对我而言是一次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我一直对达·芬奇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充满敬意,但总是觉得他离我有些遥远,仿佛是一个只能仰望的符号。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最令我动容的是,书中对于达·芬奇人生中那些挑战和困境的描绘,并没有采取一种戏剧化的手法,而是用一种平静而温暖的语调,去讲述他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坚持自己的理想。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达·芬奇的“耐心”的刻画。他并非一夜成名,也并非事事顺遂,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尝试,才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书中通过一些小小的细节,比如企鹅看着达·芬奇一遍遍地修改画作,或者看着他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这本书让我明白,伟大并非遥不可及,它往往源于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梦想的不懈追求。

评分

这次有幸读到《企鹅人生:达·芬奇》,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的开篇就用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绘达·芬奇的童年时,那种细腻的笔触和充满童真的视角。他并没有直接堆砌历史事实,而是通过企鹅的视角,去想象和解读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和发明家的早期生活。这种“拟人化”的处理方式,让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历史人物变得生动鲜活,仿佛我们也能随着小小的企鹅一起,在意大利的阳光下追逐蝴蝶,在河边观察水流的形状,甚至在夜空中辨认星座。 作者在书中对达·芬奇的艺术创作过程的描绘,更是让我惊叹不已。书中并非直接展示画作,而是通过企鹅的视角,去感受颜料的色彩、画笔的触感,以及线条在画布上逐渐成形的过程。这种“间接”的体验,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让我们去思考达·芬奇是如何捕捉光影,如何表现人物情感的。特别是书中对《蒙娜丽莎》的解读,让我耳目一新。不是简单地分析她的微笑,而是通过企鹅在画室里玩耍时偶然瞥见画作,那种不经意间的凝视,来体会画中人物的神秘感。这种视角转换,使得对艺术的欣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共鸣。

评分

《企鹅人生:达·芬奇》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喜”。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历史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完全错了。作者用一种非常新颖的视角,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最让我着迷的是书中对达·芬奇哲学思想的呈现,并不是直接引用那些深奥的理论,而是通过企鹅的视角,去观察达·芬奇对世界的看法。 书中描绘了达·芬奇如何观察自然的细微之处,如何从一片落叶、一滴水珠中看到宇宙的奥秘。这种“见微知著”的能力,在企鹅的眼中,被描绘得尤为生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达·芬奇“观察即思考”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日常的点滴之中。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思考”的意义,它不仅仅是脑力活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不断追寻真理的精神。

评分

物流很快

评分

不搞活动都买不起书了,定价虚高。

评分

物流快 孩子喜欢

评分

购此系列是冲着“企鹅”的品牌去的。

评分

正版正版正版不错不错

评分

纸质量一般。

评分

这套企鹅人生是可以收全的,非常棒,就是总是缺货,京东啊京东

评分

购此系列是冲着“企鹅”的品牌去的。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