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吳紹熙/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傢叢書(第三輯)》從醫傢小傳、學術思想與認識、皮膚病的辨證論治心得、特色療法、用藥心得、醫話與文選、臨床研究及年譜8個方麵全麵整理瞭吳紹熙教授運用中醫和中西醫結閤方法治療皮膚病的精髓;還介紹瞭其對趙炳南老中醫臨床經驗的傳承。全書內容豐富,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和實用價值,對中醫理論研究者與臨床工作者均有較大的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醫傢小傳
第二章 學術思想與認識
一、中醫對皮膚病的認識
二、內治法治療原則
三、外治法治療原則
第三章 辨證論治心得
第一節 病因分析
一、外因
二、內因
三、不內外因
第二節 辨證論治
一、辨證
二、論治
第三節 臨證驗案
第四章 特色療法
第一節 內治療法
一、湯劑
二、丸劑
三、散劑
四、膏劑
五、丹劑
六、錠劑
七、酒劑
第二節 外治療法
一、外用散劑(藥粉)
二、外用膏劑(軟膏)
三、膏藥
四、藥油
五、外用酒劑
六、藥醋
七、洗藥
八、熏藥
九、藥綫
第三節 其他療法
一、刺血法
二、挑治療法
三、刺激法
四、纏紮法
五、吸引法
六、熱罨法
七、其他
第五章 用藥心得
第一節 內治法用藥心得
一、利濕藥
二、疏風解錶藥
三、清熱藥
四、補益藥
五、活血通絡藥
六、常用驗方
第二節 外治法用藥心得
一、動物藥
二、礦物藥
三、植物藥
四、常用驗方
第三節 皮膚科常用引經藥
第六章 醫話與文選
一、濕疹的辨證論治
二、膿皰瘡
三、皮膚病患者的生活注意事項
四、中西醫皮膚病病名對照
五、從誤診病例談臨床思維
六、頭癬防治舊事
第七章 臨床研究
一、趙炳南黑布化毒膏的傳承與研究
二、銀屑病治療研究新進展
三、中藥治療寒冷性多形紅斑的療效觀察
四、丹參酮治療痤瘡及對皮脂和丙酸杆菌數的影響
五、某些皮膚病患者血液流變學的觀察
六、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紅細胞變形能力和膜ATP酶活性改變
七、中藥抗真菌醫學研究
八、從自由基學說分析中醫藥的抗衰老作用
第八章 年譜
後記——於無聲處
前言/序言
喜聞吳紹熙教授將齣版《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傢叢書·吳紹熙》,並有幸先睹部分書稿,驚喜之餘,獲益良多。吳紹熙教授是中西醫結閤皮膚病學專傢,著名的真菌病學專傢,是我尊敬的老師和真摯的戰友,敬稱良師益友。
我敬稱吳教授為良師,是因為他在我進軍醫學真菌學領域之初曾給予我非常大的幫助。“文革”期間,真菌病學研究被迫停止,保藏在實驗室裏的病原真菌也全部被破壞緻死。十幾年科研得到的無數寶貴資料和成果被毀之殆盡,這無疑是真菌病學研究領域的一場空前災難。1978年,我剛進入醫學真菌研究的領域,當前的情況讓我陷入瞭“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無奈之下,我嚮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的吳紹熙教授發齣瞭求救信,詢問他是否能夠支援一些菌種以便開展實驗。沒想到,吳教授的反饋很快就來瞭:“沒問題,你要就來拿,隨便取。”此寬大的胸襟盡顯大醫風範。
敬稱吳教授為益友,是因為我們在共同的醫學領域中,真誠交流,共同進步。坦率真誠的互相提齣意見和建議。我們曾一起下鄉廣泛深入地宣傳頭癬的預防和治療,吳紹熙教授還編寫瞭快闆和歌麯,如“要把頭癬消滅掉,清潔衛生不能少,移風易俗講衛生,防治頭癬可更好”。在調查的十多天時間裏,我們漸漸熟識,彼時,吳紹熙教授在防治頭癬領域已很有成就,但他絲毫沒有架子,耐心地將防治頭癬的知識教給我,並且與大傢共同探討防治頭癬中齣現的問題。如今我取得的成就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多次感慨:“得此良師益友,夫復何求?”
我們在皮膚性病學、醫學真菌學領域有過深入的閤作並取得瞭驕人的成績,我們曾閤作首次發現格特隱球菌ITS C型(S8012),該菌種已被美國ATCC、比利時BCCM、荷蘭CBS菌種保藏中心永久收留和保藏,並嚮全球供應。我們曾一起編著瞭5本皮膚病學、真菌病學專著,其中《真菌病學》等專著現已成為國內真菌學的重要參考書籍。我們曾一起獲得國傢科技進步二等奬和全軍科技進步成果奬等多項奬勵。
吳紹熙教授1951年畢業於上海醫學院(現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係本科,1955年師從我國皮膚科專傢楊國亮教授,1958年起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工作至今。吳紹熙教授治學嚴謹,刻苦鑽研,很快在醫學真菌界、中西醫結閤領域取得瞭驕人的成績。他創建瞭全國真菌保藏中心,先後任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皮膚病研究室副主任、真菌病研究室主任、中西醫結閤科主任、國傢科委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委員兼醫學真菌中心主任等,被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始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曾任國傢自然科學基金會評審委員、衛生部新藥評審委員等職務。
編者按 本書稿匯集瞭當代數位中醫皮膚科臨床大傢的心血與智慧,旨在傳承經典,融匯創新,為中醫皮膚病的診療提供一份寶貴的參考。第三輯的刊行,不僅是對前兩輯學術成果的延續與深化,更是對中醫皮膚科發展新方嚮的探索與展望。 編委會寄語 在中醫理論的宏大體係中,皮膚病曆來是臨床實踐中極為常見且復雜的一類疾病。其病因病機與髒腑經絡、氣血津液、情誌飲食等密切相關,錶現形式多樣,治療難度不容小覷。曆代醫傢對此傾注瞭大量心血,積纍瞭豐富的經驗,形成瞭獨具特色的中醫辨證論治體係。 進入當代,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皮膚病的發病譜亦呈現齣新的特點,許多新的病種湧現,原有病種的發病情況也發生瞭一定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中醫的精髓,並將其與現代醫學的進展相結閤,以應對日益復雜的臨床挑戰,成為我們這一代中醫皮膚科醫者麵臨的重要課題。 “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傢叢書”正是應時代之需而生。我們希望通過匯聚當今活躍在臨床一綫,在各自專業領域卓有建樹的中醫皮膚科名傢,將他們的學術思想、臨床經驗、獨特療法、科研成果集結成冊,為後學者提供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為臨床工作者提供一份有力的實踐指導。 第三輯的齣版,我們尤為注重以下幾個方麵: 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閤: 每一位入選的臨床傢,其學術思想都根植於深厚的傳統中醫理論,但又並非拘泥於故步自封。他們善於在臨床實踐中靈活運用經典理論,並根據現代疾病的特點進行創新與發展。本書稿將力求展現這種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揭示其辨證論治的精妙之處。 經典方藥與創新療法的並重: 中醫皮膚病治療,既有世代相傳、療效顯著的經典方劑,也有醫傢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針對特定病證或疑難雜癥,不斷摸索、優化而形成的創新療法。本書稿將兼顧兩者,既介紹經典方藥的妙用,也推廣富有成效的創新方藥、特色療法,如中藥內服、外治(包括膏、散、洗、浴、敷、貼等)、針灸、推拿、拔罐等多種手段的聯閤應用。 常見病與疑難病的研究: 叢書不僅關注臨床上多發的濕疹、銀屑病、蕁麻疹、痤瘡、帶狀皰疹等常見皮膚病,更將視野拓展到一些發病率相對較低但治療更為棘手的疑難皮膚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天皰瘡等,旨在提供更多突破性的診療思路。 科研與臨床的協同推進: 許多臨床大傢也積極投身於中醫皮膚病的科學研究,通過嚴謹的臨床觀察、實驗研究,為中醫皮膚病的療效提供科學證據,並探索其內在的科學機製。本書稿也將體現科研對臨床的指導作用,以及臨床實踐對科研的啓示。 經驗的傳承與普及: 叢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傳承。我們希望通過文字的形式,將各位臨床傢的寶貴經驗,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廣大中醫藥從業者,尤其是在基層和新興的中醫藥領域工作的醫者,幫助他們提升專業技能,更好地服務於患者。 本書稿的編纂過程,得到瞭海內外眾多知名中醫皮膚科專傢的大力支持與積極響應。我們深信,這套叢書的問世,將為中醫皮膚科的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為廣大皮膚病患者帶來福音。 我們期待本書稿能夠成為您案頭不可或缺的案頭寶典,助您在中醫皮膚病的臨床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超越。 目錄(示例,具體內容請以實際收錄為準) 第一部分:理論與思想篇 XXX教授《中醫皮膚病辨證論治的思維與方法》 XXX主任《從脾胃論治皮膚病的心得》 XXX主任醫師《情誌與皮膚病發病及治療關係探析》 XXX教授《濕熱證在皮膚病中的辨證要點》 XXX主任醫師《氣血瘀滯與皮膚病的臨床研究》 第二部分:常見病證診療篇 XXX教授《濕疹、皮炎類疾病的中醫治療經驗集錦》 慢性濕疹的中醫辨證分型與治療 接觸性皮炎的中西醫結閤治療 神經性皮炎的中醫特色療法 XXX主任醫師《銀屑病的中醫調治策略》 血熱證型銀屑病的治療體會 血虛風燥證型銀屑病的臨床應用 瘀血阻絡證型銀屑病的療效觀察 XXX教授《蕁麻疹、紫癜類疾病的辨證施治》 急性蕁麻疹的中醫急癥處理 慢性蕁麻疹的調理方藥 紫癜類疾病的中醫治療進展 XXX主任醫師《痤瘡、酒渣鼻的中醫美容療法》 內服外用結閤治療尋常痤瘡 肺胃濕熱型痤瘡的辨治 酒渣鼻的中醫辨證與調理 XXX教授《帶狀皰疹及其後遺癥的中醫治療》 帶狀皰疹的早期中醫辨證用藥 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的針灸與中藥治療 第三部分:疑難病證診療篇 XXX主任醫師《係統性紅斑狼瘡的中醫辨治經驗》 XXX教授《硬皮病中醫臨床研究與治療進展》 XXX主任醫師《天皰瘡、大皰性錶皮鬆解癥的中醫治療體會》 XXX教授《白癜風的中醫辨證與特色療法》 XXX主任醫師《慢性潰瘍、褥瘡的中醫外治法》 第四部分:特色療法與創新篇 XXX教授《中藥外治法在皮膚病中的應用(膏、散、洗、浴、敷、貼)》 XXX主任醫師《針灸、推拿在皮膚病治療中的作用》 XXX教授《情誌療法與中藥內服的聯閤應用》 XXX主任醫師《中藥治療皮膚病的新劑型與新思路》 XXX教授《中醫皮膚病科研方法與實踐》 附錄 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傢簡介 參考文獻 編者的話 本書編纂的宗旨,在於集結當代中醫皮膚科領域資深專傢的臨床智慧與寶貴經驗,以期為中醫皮膚病學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指導。本書不僅包含對中醫經典理論的深刻解讀,更融入瞭各位專傢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形成的獨特辨證論治體係、精妙的組方遣藥原則以及創新性的治療方法。我們力求從理論到實踐,從常見病到疑難病,進行全麵而深入的探討,以期為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提供一份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學術專著。 編者團隊審慎選擇每一位入選專傢,確保其在學術上的權威性、臨床上的豐富性以及在行業內的影響力。本書的問世,是各位專傢精誠閤作、傾情奉獻的成果,凝聚瞭他們對中醫皮膚病學事業的熱愛與執著。我們希望,本書能成為廣大中醫師、皮膚科醫生以及中醫藥愛好者的良師益友,在探索中醫皮膚病防治的道路上,為您提供源源不斷的啓迪與幫助。 本書的齣版,標誌著“當代中醫皮膚科臨床傢叢書”又邁齣瞭堅實的一步。我們相信,這套叢書將持續為中醫皮膚病學領域的學術交流與人纔培養做齣積極貢獻,並最終惠及更廣大的皮膚病患者。 (此處可根據實際情況,添加其他相關的編者按、序言、後記等,以豐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