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四經發揮》是滑壽在元代濛古族學者忽泰必烈的《金蘭循經取穴圖解》(簡稱《金蘭循經》)一書的基礎上補注、改編而成的一部闡明經絡學說的重要著作。《<十四經發揮>校注》共三捲,完成於元至正元年(1341年),約刊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捲上為“手足陰陽流注篇”,統論經脈循行的規律,滑壽摘錄瞭《金蘭循經》中關於經脈循行流注的原文,並加以注釋;捲中為“十四經脈氣所發篇”,依據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的流注次序分彆論述各經經穴歌訣、相應髒腑功能、經穴部位和經脈主病等;捲下為“奇經八脈篇”,參考《黃帝內經》《難經》《針灸甲乙經》《聖濟總錄》等書對奇經八脈起止、循行路綫、所屬經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係統論述。《<十四經發揮>校注》並附有俯、仰人尺寸圖及十四經經穴圖。
目錄
捲上
手足陰陽流注篇
捲中
十四經脈氣所發篇
捲下
奇經八脈篇
精彩書摘
《<十四經發揮>校注》:
任脈經穴歌
任脈分三八①,起於會陰上麯骨,中極關元到石門,氣海陰交神闕立,水分下脘循建裏,中脘上脘巨闕起,鳩尾中庭膻中萃,玉堂紫宮樹華蓋②,璿璣天突廉泉清,上頤還以承漿承。
任脈
(凡二十四穴)
任之為言,姙③也,行腹部中行,為婦人生養之本,奇經之一也。
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裏,上關元,至喉嚨,屬陰脈之海也。
任與督,一源而二歧,督則由會陰而行背,任則由會陰而行腹。夫人身之有任督,猶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閤者也。分之於以見陰陽之不雜,閤之於以見渾淪之無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任脈起於中極之下,會陰之分也。由是循麯骨,上毛際,至中極,行腹裏,上循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裏、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璿璣、天突、廉泉,上頤,循承漿,環唇上,至斷交分行,係兩目下之中央,會承泣而終也。雲陰脈之海者,亦以人之脈絡,周流於諸陰之分,譬猶水也,而任脈則為之總任焉,故日陰脈之海。會陰,一名屏翳,在兩陰間。麯骨,在橫骨上,毛際陷中,動脈應手。中極,在關元下一寸。關元,在臍下三寸。石門,在臍下二寸。氣海,在臍下一寸五分。陰交,在臍下一寸。神闕,當臍中。水分,在下脘下一寸,上臍一寸。下脘,在建裏下一寸。建裏,在中脘下一寸。中脘,在上脘下一寸,《靈樞經》雲:髑骭(即岐骨也)④以下至天樞(天樞,足陽明經穴,挾臍二寸,蓋與臍平直也),長八寸,而中脘居中是也。然人胃有大小,亦不可拘以身寸,但自髑骭至臍中,以八寸為度,各依部分取之。上脘,在巨闕下一寸,當一寸五分,去蔽骨三寸。巨厥,在鳩尾下一寸。鳩尾,在蔽骨之端,言其骨垂下如鳩形,故以為名,臆前蔽骨下五分也。人無蔽骨者,從歧骨際下行一寸。中庭,在膻中下一寸六分。膻中,在玉堂下一寸六分,兩乳間。玉堂,在紫宮下一寸六分。紫宮,在華蓋下一寸六分。華蓋,在璿璣下二寸(《資生經》雲一寸)。璿璣,在天突下一寸陷中。天突,在頸結喉下一寸宛宛中。廉泉,在頷下結喉上舌本,陰維、任脈之會,仰而取之。承漿,在唇下陷中,任脈、足陽明之會。斷交,見督脈,任督二脈之會。承泣,見足陽明,蹻脈、任脈、足陽明之會也。
按:任督二脈之直行者,為腹背中行諸穴所係,今特取之,以附十二經之後,如《骨空論》所載者,茲不與焉。其餘如衝、帶、維、蹻所經之穴,寔⑤則寄會於諸經之間爾。誠難與任督二脈之灼然行腹背者比,故此得以略之。雖然,因略以緻詳,亦不害於兼取也,故其八脈全篇,仍彆齣於下方雲。
上十四經正文,並與《金蘭循經》同。
十四經發揮捲中終
……
前言/序言
中原是華夏文明的主要發祥地,光輝燦爛的中原古代文明造就瞭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
中州自古多名醫。在這塊土地上,除瞭偉大的醫聖張仲景之外,還産生瞭許多傑齣的醫學傢。早在商代初期,就有商湯的宰相伊尹著《湯液》發明瞭湯劑。伊尹是有莘國(今河南開封縣,一說是嵩縣、伊川一帶)人。早期的醫方大傢、晉朝的範汪是潁陽(今河南許昌)人,一說南陽順陽(今河南內鄉)人,他著有《範汪方》。較早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褚氏遺書》的作者、南朝的褚澄是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唐代的針灸和中藥名傢甄權是許州扶溝(今河南扶溝)人,壽103歲。唐代名醫張文仲為高宗時禦醫,是治療風病專傢,曾著《療風氣諸方》,為洛州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對癆病(結核病)提齣獨到見解,著有《骨蒸病灸方》一捲的崔知悌是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中國現存最早的食療專著《食療本草》的作者,唐代的孟詵是汝州(今河南汝州)人。北宋著名的醫方類書《太平聖惠方》的作者王懷隱是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宋代著名的兒科專傢閻孝忠是許昌(今河南許昌)人,他為恩師編寫《小兒藥證直訣》一書,使兒科大師錢乙的學說得以傳世。北宋仁宗時,“校正醫書局”中整理古醫書的高手有好幾位河南人。如撰《嘉祐本草》的掌禹锡為許州郾城(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人,完成《重廣補注黃帝內經素問》的孫兆、孫奇,均為衛州(今河南衛輝)人。北宋醫傢王貺是考城(今河南蘭考)人,著有《全生指迷方》,《四庫全書提要》評價說:“此書於每證之前,非惟詳其病狀,且一一詳其病源,無不辨其疑似,剖析微茫,亦可為診傢之樞要。”北宋末期的著名醫傢、《雞峰備急方》(又稱《雞峰普濟方》)的作者張銳是鄭州(今河南鄭州)人。南宋的傷寒大傢,《傷寒補亡論》的作者郭雍是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南宋法醫學傢鄭剋是開封(今河南開封)人,他著的《摺獄龜鑒》是與宋慈的《洗冤集錄》齊名的一部法醫著作。金元四大傢之一,攻下派的代錶金代張子和是睢州考城(今河南蘭考縣,一說民權縣)人。元代名醫滑壽祖籍是襄城(今河南襄城縣)人,他著有《讀素問鈔》《難經本義》,對《黃帝內經》和《難經》的研究做齣瞭巨大貢獻;他著的《診傢樞要》和《十四經發揮》分彆是診斷學專著和針灸專著,均在中醫發展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明太祖硃元璋的五皇子硃橚,就藩在開封,為周定王,他著的《救荒本草》,以河南的災荒為背景寫成,開創瞭對野生可食植物的研究,對後世産生瞭深遠影響。著名的醫史專傢、明代的李濂是祥符(今河南開封)人,他的《醫史》十捲,是我國首次以“醫史”命名的醫學史專著,書中為張仲景、王叔和、王冰等人補寫瞭傳記。清代名醫,《嵩崖尊生全書》的作者景日畛,是登封(今河南登封)人。清代溫病學傢的北方代錶人物、《寒溫條辨》的作者楊栗山是中州夏邑(今河南夏邑)人。清代著名的植物學傢吳其溶,是河南固始縣人,他撰寫的《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不僅是植物學的名著,也是繼《本草綱目》後最重要的本草類著作,對世界醫學曾産生過重要影響。還有很多很多,不再一一列舉。據不完全統計,史傳和地方誌中有籍可考的河南古代醫傢多達1000餘人。《周易·係辭上》日:“子日:'書不盡言,言不盡意'。”這些著名的醫傢,猶如璀璨的群星,照亮瞭中醫學發展的曆史道路。
《十四經發揮》校注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十四經發揮》校注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