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畅销近30年的医学考试类图书全新改版为第五版,修订内容达到50%左右。随书附赠电子考试题库,免费体验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在线教育平台。
内容简介
(一)全新改版
为了适应知识更新和医院分级管理建设的需要,本书修订第五版,这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一书出版发行近30年来zui全面的一次修订,扩编和新编内容达50%左右。开本由32开扩大为16开。
(二)紧跟临床并保持全国统编高等医学和护理学教材的一致性
1.本书坚持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的“三基”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的要求,坚持人文医学与临床医学并重。
2.本书更好地体现了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保健医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并保持在内容上与全国统编高等医学和护理学教材的一致性。
3.修订版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增编了图片。
(三)与时俱进
1.此次修订,对今年世界各地流行的埃博拉出血热、在外科迅速发展的微创技术、zui新应用于临床的PET-CT和静脉留置针的应用、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技术、以及全自动化实验诊断技术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2.新增内容:诊断学知识、预防医学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基础护理学知识。
3.提高实用性和可读性:本书在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和临床常用器械检查以及影像医学、心电图学、急诊医学等章节中增编了大量图片。
4.题型安排参照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和各类医学专业资格考试的题型,取消了选择题中的B、C型题,增加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作者简介
吴钟琪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附属三医院副院长、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吴钟琪主编了《现代诊疗新技术》、《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系列丛书、《医学精粹》丛书、《中国农村医师全书》、《全科医师临床药物学》、《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应试参考》系列丛书、《临床医学试题精集》、《临床症状鉴别及诊疗》等著作。现担任《现代医学杂志》常务编委及《当代护士》、《中国航海医学与高压氧医学》等杂志的编委。先后入选《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国科技名人录》、《中华科技精英大典》及《当代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精粹》。
目录
§1基础医学基本知识
§1.1人体解剖学00
§1.1.1人体解剖学基本知识问答00
§1.1.2人体解剖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0
§1.2生理学0
§1.2.1生理学基本知识问答0
§1.2.2生理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0
§1.3病理生理学0
§1.3.1病理生理学基本知识问答0
§1.3.2病理生理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0
§1.4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0
§1.4.1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本知识问答0
§1.4.2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0
§1.5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
§1.5.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问答0
§1.5.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1.6药理学
§1.6.1药理学基本知识问答
§1.6.2药理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2预防医学知识
§2.1预防医学基本知识问答
一、预防医学概述
二、传染病概述
三、环境污染
四、饮食与健康
五、职业病概述
六、统计知识
§2.2预防医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3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知识
§3.1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基本知识问答
§3.2医学伦理学和医学心理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4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知识
§4.1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基本知识问答
一、医院感染概述
二、清洁、消毒、灭菌
三、手卫生
四、无菌技术
五、隔离技术
§4.2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5诊断学知识
§5.1病史采集(问诊)
§5.2体格检查
§5.2.1体格检查方法
§5.2.2体格检查内容
一、一般状态检查
二、头部检查
三、颈部检查
四、胸部检查
五、腹部检查
六、生殖器、肛门及直肠检查
七、脊柱及四肢检查
八、神经系统检查
§5.3病历书写
§5.3.1病历书写的意义与要求
§5.3.2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5.4实验诊断
§5.4.1实验诊断概述
§5.4.2实验诊断知识问答
一、实验诊断一般知识
二、血液一般检查
三、尿常规检查
四、大便常规检查
五、血液生化检查
六、免疫学检查
七、脑脊液检查
§5.4.3临床实验诊断检验正常参考值
一、血液检验
二、血清学与免疫学检测
三、骨髓检验
四、排泄物、分泌液及体液检验
五、内分泌激素检测
六、血液气体分析检测
§5.5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5.5.1概述
§5.5.2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基本知识问答
§5.6诊断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5.6.1诊断学自测试题一(问诊、体检、病历书写)
§5.6.2诊断学自测试题二(实验诊断)
§5.6.3诊断学自测试题三(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
§6常用诊疗器械检查
§6.1心电图检查
§6.2肺功能检查
§6.3生物电检查
一、脑电图检查
二、肌电图检查
三、诱发电位测定
§6.4内镜检查
一、纤维胃镜检查
二、纤维结肠镜检查
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四、胆道镜检查
五、膀胱镜检查
六、阴道镜检查
§6.5常用诊疗器械检查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7临床
特殊检查
§7.1医学影像学
§7.1.1医学影像学知识
§7.1.1.1X线成像
一、普通X线成像
二、数字X线成像(DR)
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7.1.1.2计算机体层成像(CT)
§7.1.1.3磁共振成像(MRI)
§7.1.1.4超声成像
§7.1.1.5介入放射学
§7.1.2医学影像学基本知识问答
§7.1.3医学影像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7.2临床核医学
§7.2.1临床核医学概述
§7.2.1.1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7.2.1.2放射性核素体外分析技术
§7.2.1.3放射性核素治疗
§7.2.2临床核医学基本知识问答
§7.2.3临床核医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7.3临床病理学
§7.3.1临床病理学概述
§7.3.2临床病理学基本知识问答
§7.3.3临床病理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8外科学
......
精彩书摘
§5��5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5��5��1概述
临床思维方法指对疾病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由此认识疾病、判断鉴别,做出决策的一种逻辑方法。
临床思维方法在过去教科书中很少提及,课堂上也很少讨论,学生常常是经过多年实践后逐渐领悟其意义。这样势必事倍功半,“觉悟”恨晚。为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其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其基本训练,本书列出专节讨论,旨在使初学者从临床学习之初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能够在每次实践活动中注重临床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并遵循基本原则,这样,无疑将事半功倍,受益终生。
§5��5��2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基本知识问答
1.试述诊断疾病的步骤。
(1)收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入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在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
(2)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结病人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
(3)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实验性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
2.选择各种化验和特殊检查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1)哪种项目最合适,正常范围如何。
(2)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何。
(3)各种疾病中检查结果的频率分布。
(4)确定诊断的概率是多少。
(5)检查对病人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
(6)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分析。
3.试述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
(1)临床实践:即床旁接触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实施诊疗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科学思维:这是将疾病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是对疾病资料整理、分析的过程,是对临床问题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诊断。
4.临床思维方法可概括为哪10个步骤?
(1)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
(2)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
(3)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
(4)考虑几个可能的致病原因。
(5)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
(6)提出1~2个特殊的假说。
(7)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症状体征。
(8)寻找特殊的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
(9)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
(10)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
5.试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第一手资料,尊重事实,全面分析,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2)“一元论”原则:即单一病理学原则,就是尽量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原则。因为在临床实际中,同时存在多种关联性不大的疾病的概率是很少的。
(3)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疾病谱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而变化。当几种诊断可能性同时存在的情况下,要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这种选择符合概率分布的基本原理,减少误诊的机会。
(4)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以免延误了器质性疾病的治疗。
(5)首先考虑可治疾病的原则:以便早期及时地对疾病予以恰当的处理。
(6)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医师参照疾病的多种表现,把多种多样的诊断倾向,归纳到一个最小范围中去选择最大可能的诊断。这种简化程序的诊断思维方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予以及时处理。
(7)见病见人的原则:切忌见病不见人的弊端。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会有差异,年龄、性别、体质、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都会对疾病产生影响,要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去思维和分析。
6.常见的误诊、漏诊的原因有哪些?
(1)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未能反映疾病进程和动态,以及个体的特征,因而难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亦可能由于资料失实,分析取舍不当,导致误诊、漏诊。
(2)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临床观察和检查中遗漏关键征象,不加分析地依赖检验结果,是误诊的重要因素。
(3)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妨碍了客观而全面地搜集和分析资料。
(4)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对一些病情复杂、临床罕见疾病造成误诊,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7.为达到确诊的目的,临床上常用哪些诊断方法?
(1)直接诊断:病情简单、直观,根据病史或体征,无需化验和特殊检查即能做出诊断。如荨麻疹、外伤性血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
(2)排除诊断:临床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有多种疾病可能性,经深入检查,稍加分析,容易发现不符之点,予以摒除,留下1~2个可能的诊断进一步证实。
(3)鉴别诊断:主要症状体征有多种可能性,一时无法确定诊断,需不断收集多种资料予以鉴别。若新的资料不支持原有的诊断,应将原有的可能性剔除,或提出新的诊断。
8.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
(1)病因诊断: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和本质,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
(2)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
(3)病理生理诊断:是疾病引起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4)疾病的分型与分期: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型别与程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确。
(5)并发症的诊断: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导致机体、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如慢性肺部疾病并发肺性脑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伴发疾病诊断: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9.何谓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它提倡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正确的诊断、最安全有效的治疗和最精确的预后估计服务于每位具体病人。
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循证医学并非要取代临床技能、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医学专业知识,它只是强调任何医疗决策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
10.试述循证医学的基本特征。
(1)将最佳临床证据、熟练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这三大要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寻找和收集最佳临床证据旨在得到更敏感和更可靠的诊断方法,以及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力争使病人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掌握熟练的临床经验旨在能够识别和采用那些最好的证据,能够迅速对病人状况作出准确和恰当的分析与评价。
(2)重视确凿的临床证据,这是和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的。传统医学主要根据个人的临床经验,遵从上级或高年资医师的意见,参考来自教科书和医学刊物的资料等为病人制订治疗方案。显然,传统医学处理病人的最主要的依据是个人或他人的实践经验。
§5��6诊断学自测试题(附参考答案)§5��6��1诊断学自测试题一(问诊、体检、病历书写)一、选择题
【A型题】
1.主诉的含义下述哪项不正确()
A.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看病的时间B.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起病的时间C.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的时间(病程)D.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发作的频率E.指病人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严重的程度
2.下列有关病历书写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入院记录需在24小时内完成B.出院记录应转抄在门诊病历中C.接收记录由接受科室医师书写D.转科记录由原住院科室医师书写E.手术记录凡参加手术者均可书写
3.下述问诊语言正确的是()
A.你心前区痛反射到左肩吗?B.你右上腹痛反射到右肩痛吗?C.解大便有里急后重吗?D.你觉得主要的是哪里不适?E.腰痛时反射到大腿内侧痛吗?
4.各项记录完成的时限,下列哪项有误()
A.门(急)诊就诊时及时完成B.首志应在病人入院后6小时完成C.入院记录、再次(多次)入院记录应于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D.接班记录由接班医师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E.转院记录应有主治医师及科主任的签名
5.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等功能衰竭病变之一者,按病例分型病
例属()
A.A型病例B.B型病例C.C型病例D.D型病例E.E型病例
6.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的病例,按病例分型病例属()
A.A型病例B.B型病例C.C型病例D.D型病例E.E型病例
7.作为年龄推断的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A.皮肤弹性随年龄增长而减低B.牙齿脱落大多数老年人均有C.头发变白肯定已属老年D.角膜老年环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E.老年人大多肌肉萎缩松弛
8.第二性征的区别下列哪项不正确()
A.体毛和阴毛分布的特征B.乳房发育及皮下脂肪C.肌肉发达程度D.皮肤色素分布E.声音强弱和音调
9.肺和胸膜触诊下列哪项不正确()
A.呼吸运动度检查病人应做深呼吸B.应在胸部对称部位做比较检查C.以手掌或掌尺侧缘做语震检查D.应注意病人是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E.胸膜摩擦感以胸侧壁下部较易触及
10.肺部比较叩诊不正确的是()
A.叩诊顺序,由上至下,由前至后,左右对称比较叩诊B.叩诊时应注意音响变化
C.叩前胸与侧壁时板指与肋间平行D.叩肩胛间区板指与脊柱平行E.叩肩胛下区时板指可任意放置
11.区别腹部肿块来自腹腔或腹壁最简易的检查方法是()
A.超声波检查B.胃肠钡餐检查C.腹部体格检查D.腹部X线平片E.同位素扫描
12.鉴别右心衰与肝硬化的要点是()
A.有无腹水B.有无下肢浮肿C.肝脏是否肿大D.颈静脉是否充盈E.有无脾大
13.心脏杂音听诊下列哪项不正确()
A.杂音的部位B.杂音的时期C.杂音的性质D.杂音强度均应分级E.杂音传导的方向
14.腹部检查下列哪项错误()
A.振水声见于幽门梗阻B.肋下扪及肝脏提示肝大C.脾脏正常时不能扪及D.肠鸣音消失可见于肠麻痹E.腹主动脉搏动正常人可触到
15.检查发现病人胸廓的前后径等于横径,肋间隙增宽,应考虑为()
A.扁平胸B.鸡胸C.正常胸廓D.漏斗胸E.桶状胸
16.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最重要的临床特征是()
A.声音嘶哑B.X线检查右房增大C.第一心音亢进D.皮下小结E.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17.抬举性心尖冲动最常见于()
A.肺心病B.心肌炎C.右室肥大D.高心病E.心包积液
18.神经系统病理反射的出现是由于()
A.脊髓反射弧的损害B.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C.脑干网状结构损害D.椎体束受损E.基底节受损
19.鉴别颈动脉搏动与颈静脉搏动最关键的是()
A.搏动的位置B.搏动的范围C.搏动部位是否伴有血管杂音D.触诊指尖的搏动感,动脉搏动感较强E.搏动是否伴随缺氧表现
……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 医师分册第五版/医院分级管理参考用书·执业医师考试》书籍简介 本书并非直接涵盖上述标题所列的《医学临床“三基”训练 医师分册第五版/医院分级管理参考用书·执业医师考试》的全部内容,而是基于广大临床医师在日常诊疗工作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复习中普遍关注且至关重要的医学知识与技能体系,进行精炼与梳理。其核心旨在帮助医师们夯实基础,强化临床思维,提升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实践以及检验其专业水平的执业医师考试。 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 本书的编写初衷,是深刻理解当前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的融合需求,特别是针对执业医师这一职业发展初期的重要阶段。我们认识到,一名合格的医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能够独立、安全、有效地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并对危重症有一定的认知和初步处理能力。同时,医院的分级管理体系要求不同层级的医务人员承担相应的职责,而执业医师考试则是衡量这一能力的重要标杆。因此,本书的内容设计紧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理念: 1. “三基”训练的精髓提炼: 这里的“三基”并非简单地罗列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而是将其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与关联性,而非碎片化记忆。例如,在讲解某种疾病时,会追溯其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进而联系到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这有助于医师建立起疾病的整体认识模型,而非孤立地记忆症状和治疗方案。 基本技能的精准掌握: 聚焦于临床实践中最常用、最核心的诊疗技术。这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技巧、规范的体格检查步骤、常见辅助检查的解读(如心电图、影像学、实验室检查),以及基本的处置操作(如心肺复苏、静脉穿刺、伤口换药等)。每一个技能都强调其科学依据、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力求使读者能够熟练运用。 基本理论的应用导向: 将抽象的医学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临床思维。例如,在讨论药物治疗时,会深入讲解药理学基础、药物动力学、药物不良反应,并结合临床实际,指导如何个体化选择药物、调整剂量、监测疗效与安全性。这促使医师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决策,而不是简单套用教科书上的治疗方案。 2. 临床思维的培养与强化: 现代医学的挑战在于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医师具备强大的临床思维能力。本书致力于通过以下方式培养这种能力: 案例导向的解析: 大量精选典型、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临床病例,结合病例分析,引导读者逐步构建“病史—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的思维链条。通过对病例的深入剖析,展示医生如何从纷繁的临床信息中提取关键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做出准确的判断。 鉴别诊断的逻辑训练: 针对一些症状相似但病因不同的疾病,本书会重点讲解其鉴别诊断的思路和方法。这包括分析不同疾病的相似之处与关键差异,以及如何利用辅助检查来明确诊断。通过这种训练,提升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和漏诊。 决策过程的模拟: 在治疗环节,本书会强调循证医学的理念,并结合临床指南和共识,引导读者理解治疗方案的制定依据,以及在不同临床情境下(如患者基础状况、并发症、经济条件等)进行决策的考量因素。 3. 执业医师考试的精准对接: 执业医师考试是对医师基本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本书的内容编排与考试大纲紧密结合,同时更加注重考试背后所体现的医学能力要求: 考点提炼与深度拓展: 不仅梳理考试大纲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拓展,讲解相关的理论背景、临床应用和最新进展,帮助考生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在考试中能够灵活应对,举一反三。 题型模拟与解题技巧: 结合历年考试真题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附带详细的解析。通过对题目类型的分析,帮助考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率。 知识体系的系统构建: 考试并非孤立的知识点考察,而是对一个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本书通过系统化的内容组织,帮助考生建立起学科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从而在考试中能够更全面地回答问题。 4. 医院分级管理下的能力需求: 尽管本书并非直接论述医院分级管理制度,但其内容的设计 implicitly 考虑了不同层级医师的能力要求。 初级医师的成长阶梯: 对于刚执业或即将执业的医师,本书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临床思维指导,是其独立开展工作的坚实起点。 进阶医师的知识巩固: 对于已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本书可以作为知识体系的梳理和巩固,尤其是在面对一些复杂病例或需要提升特定技能时,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跨学科知识的整合: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日益普遍。本书在编写中,也力求体现跨学科的视角,帮助医师整合内、外、妇、儿等基本学科的知识,提升综合诊疗能力。 内容结构与特点(示例性): 本书的内容将围绕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医学核心学科展开,并辅以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 内科学部分: 系统疾病的精细剖析: 针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深入讲解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及并发症处理。例如,在心血管疾病部分,会详细讲解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进行解读。 常见症状的诊疗思路: 针对胸痛、呼吸困难、腹痛、黄疸、发热、贫血、水肿等常见临床症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鉴别诊断和诊疗框架,帮助医师快速定位问题。 外科学部分: 常见急腹症的诊治: 详细阐述阑尾炎、胆囊炎、肠梗阻、消化道穿孔等急腹症的诊断依据(包括影像学特点)和急诊处理原则。 创伤与烧伤的初步处理: 介绍多发伤、颅脑损伤、胸腹部创伤以及不同程度烧伤的现场急救和初步救治流程。 外科常见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简要介绍常见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甲状腺切除术等)的基本适应症、禁忌症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妇产科学部分: 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治: 讲解月经失调、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症等妇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妊娠期常见问题及产科急症: 重点介绍孕期保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以及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等产科急症的识别与处理。 儿科学部分: 儿童常见病的发病特点与诊治: 聚焦于婴幼儿和儿童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腹泻)、营养性疾病、先天性疾病等,强调其与成人疾病在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上的差异。 新生儿疾病的关注: 介绍新生儿期常见问题,如黄疸、喂养困难、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初步评估与处理。 其他重要内容: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 整合常用药物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不良反应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与抗感染治疗: 重点讲解常见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的诊断及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真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危重症监护基础: 介绍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损伤(AKI)、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常见危重症的识别、监测与初步处理原则。 医学伦理与法律法规: 简要阐述医患沟通、知情同意、病历书写规范、医疗纠纷处理原则等与执业医师密切相关的伦理和法律知识。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主要包括: 即将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医学生及低年资医师。 希望系统梳理和巩固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在职医师。 在临床工作中需要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各级医务人员。 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认真学习和实践,读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临床实践中更加游刃有余,并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