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工程
  • 阀门
  • 标准
  • 工业标准
  • 机械工业
  • 技术规范
  • 第五版
  • 汇编
  • 中国制造
  • 设备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82923
版次:5
商品编码:1205120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855
字数:16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内容为专用产品、零部件及驱动装置标准,共收录国家标准22项,机械行业标准47项。
  本卷汇编适用于从事阀门设计、生产、制造及检验人员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目录

专用产品
GB/T 10868-2005 电站减温减压阀
GB/T 14478-2012 大中型水轮机进水阀门基本技术条件
GB/T 20173-201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道输送系统 管道阀门
GB/T 20910一2007 热水系统用温度压力安全阀
GB/T 21384-2008 电热水器用安全阀
GB/T 22653-2008 液化气体设备用紧急切断阀
GB/T 24917-2010 眼镜阀
GB/T 24918-2010 低温介质用紧急切断阀
GB/T 24924-2010 供水系统用弹性密封闸阀
GB/T 26145-2010 排污阀
GB/T 26146-2010 偏心半球阀
GB/T 26478-2011 氨用截止阀和升降式止回阀
GB/T 28259-2012 石油天然气工业 井下设备 井下安全阀
GB/T 28572-2012 大中型水轮机进水阀门系列
GB/T 30818-2014 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全焊接球阀
GB/T 32290-2015 供水系统用弹性密封轻型闸阀
JB/T 6441-2008 压缩机用安全阀
JB/T 8473-2014 仪表阀组
JB/T 8692-2013 烟道蝶阀
JB/T 10530-2005 氧气用截止阀
JB/T 10674-2006 水力控制阀
JB/T 10675-2006 水用套筒阀
JB/T 11057-2010 旋转阀 技术条件
JB/T 11152-2011 金属密封提升式旋塞阀
JB/T 11175-2011 石油、天然气工业用清管阀
JB/T 11483-2013 高温掺合阀
JB/T 11484-2013 高压加氢装置用阀门技术规范
JB/T 11490一2013 汽轮机用快速关闭蝶阀
JB/T 11491-2013 撬装式燃气减压装置
JB/T 11492-2013 燃气管道用铜制球阀和截止阀
JB/T 11494-2013 氧化铝疏水专用阀
JB/T 11496-2013 冶金除鳞系统用喷射阀
JB/T 12002-2014 汽轮机用抽汽止回阀
JB/T 12007-2014 高炉TRT系统用快速切断蝶阀

零部件
GB/T 26147-2010 球阀球体技术条件
JB/T 93-2008 阀门零部件 扳手、手柄和手轮
JB/T 1700-2008 阀门零部件 螺母、螺栓和螺塞
JB/T 1701-2010 阀门零部件 阀杆螺母
JB/T 1702-2008 阀门零部件 轴承压盖
JB/T 1703-2008 阀门零部件 衬套
JB/T 1708-2010 阀门零部件 填料压盖、填料压套和填料压板
JB/T 1712-2008 阀门零部件 填料和填料垫
JB/T 1718-2008 阀门零部件 垫片和止动垫圈
JB/T 1726-2008 阀门零部件 阀瓣盖和对开圆环
JB/T 1741-2008 阀门零部件 顶心
JB/T 1749-2008 阀门零部件 氨阀阀瓣
JB/T 1754-2008 阀门零部件 接头组件
JB/T 1757-2008 阀门零部件 卡套、卡套螺母
JB/T 1759-2010 阀门零部件 轴套
JB/T 2768-2010 阀门零部件 高压管子、管件和阀门端部尺寸
JB/T 2769-2008 阀门零部件 高压螺纹法兰
JB/T 2772-2008 阀门零部件 高压盲板
JB/T 2776-2010 阀门零部件 高压透镜垫
JB/T 2778-2008 阀门零部件 高压管件和紧固件温度标记
JB/T 5208-2008 阀门零部件 隔环
JB/T 5210-2010 阀门零部件 上密封座
JB/T 5211-2008 阀门零部件 闸阀阀座
JB/T 10507-2005 阀门用金属波纹管
JB/T 12005-2014 阀门用短牙梯形螺纹

驱动装置
GB/T 12222-2005 多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GB/T 12223-2005 部分回转阀门驱动装置的连接
GB/T 24922-2010 隔爆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GB/T 24923-2010 普通型阀门电动装置技术条件
GB/T 28270-2012 智能型阀门电动装置
JB/T 2195-2011 YDF2系列阀门电动装置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技术条件
JB/T 8530-2014 阀门电动装置型号编制方法
JB/T 8531-2013 阀门手动装置技术条件
JB/T 8862-2014 阀门电动装置寿命试验规程
JB/T 8864-2004 阀门气动装置技术条件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丛书 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 本书是面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系统介绍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核心知识与技术的大型专业参考书。全书内容涵盖了机械工程领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零部件类型,并深入探讨了其设计理论、制造工艺、材料选择、性能分析以及先进制造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一、 核心内容概述 全书共分十一章,每一章都聚焦于一类关键的机械零部件。 第一章 轴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系统讲解轴类零件的类型、结构特点、受力分析和强度设计。重点阐述了轴的材料选择原则,包括碳素钢、合金钢、铸铁等,并详细介绍了轴类零件的主要加工工艺,如车削、铣削、磨削、钻孔、键槽加工等。此外,还对轴的表面处理技术(如调质、渗碳淬火、镀层等)及其对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二章 齿轮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深入剖析了各种类型齿轮(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的结构、传动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重点介绍了齿轮精度等级、模数、压力角等关键参数的选择,以及齿轮的强度计算(齿面接触强度和弯曲强度)。在制造工艺方面,详细阐述了齿轮加工的各种方法,包括滚齿、插齿、铣齿、磨齿等,并重点介绍了齿轮的热处理工艺(如整体淬火、表面淬火、渗碳淬火等)对齿轮性能的影响。 第三章 轴承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全面介绍了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的分类、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重点阐述了轴承的载荷计算、寿命计算以及轴承游隙的选择。在材料选择上,介绍了轴承钢的特性和要求。制造工艺方面,详细讲解了轴承套圈、保持架、滚子/球的加工过程,以及轴承的装配和检测技术。 第四章 连接件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螺纹件、键、销、卡环等) 本章集中讲解了各类标准和非标准的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螺栓、螺母、螺钉)、键连接(平键、半圆键、花键)、销连接(圆柱销、圆锥销、内六角槽销)以及卡环、挡圈等。重点在于不同连接形式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和失效模式。制造工艺方面,涵盖了螺纹的加工(车削、滚压、磨削)、键槽的加工、销的精加工等。 第五章 弹簧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弹簧(螺旋压缩弹簧、螺旋拉伸弹簧、扭转弹簧、板弹簧、碟形弹簧等)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设计计算。重点阐述了弹簧的材料选择(如碳素弹簧钢、合金弹簧钢、不锈钢等),以及弹簧的疲劳寿命计算。制造工艺方面,详细讲解了弹簧的成形工艺(如卷簧机、热卷、冷卷),以及弹簧的预应力处理和表面处理。 第六章 密封件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针对不同工况下的密封需求,介绍了各种密封件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 O 型圈、油封、垫片、填料密封、机械密封等。重点在于密封件材料的选择(如橡胶、塑料、金属、石墨等)以及密封性能的评估。制造工艺方面,阐述了密封件的成型技术(如模压、注射、挤出)和精度要求。 第七章 壳体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涵盖了箱体、盖板、支架等常见壳体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重点在于壳体结构的优化设计,以满足强度、刚度、密封性、散热性等要求。材料选择方面,介绍了铸铁、铸铝、钢板、工程塑料等在壳体制造中的应用。制造工艺方面,详细阐述了铸造(砂型铸造、压铸、精密铸造)、锻造、焊接、机械加工等主要制造方法,以及壳体零件的装配和检测。 八章 导轨、滑块类零件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专注于直线运动和回转运动的导向与支撑零件,如各种导轨(V型导轨、燕尾导轨、矩形导轨)和滑块。重点在于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粗糙度要求以及摩擦磨损的控制。材料选择方面,介绍了高强度钢、铸铁、工程塑料等。制造工艺方面,重点讲解了磨削、刮研、精加工等高精度加工技术。 第九章 压铸模具设计与制造概述 本章简要介绍压铸模具的基本结构、分类和设计原则。侧重于模具钢的选择、模具主要部件(如型腔、型芯、浇口、流道、排气槽)的设计要点,以及模具的加工方法(如电火花加工、数控铣削、磨削)。 第十章 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概述 本章概述了冲压模具的基本类型(如弯曲模、拉深模、复合模)和设计流程。重点在于模具材料的选择、凸模和凹模的设计、卸料板和推件器的设计,以及模具的制造工艺(如线切割、电火花加工、磨削)。 第十一章 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零部件制造中的应用 本章前瞻性地介绍了现代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零部件制造中的最新进展,包括增材制造(3D打印)在复杂零件成形中的应用、精密数控加工技术(如五轴联动加工、超精密加工)、智能制造与自动化生产线的发展趋势,以及新型材料(如高性能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在零部件设计制造中的潜力。 二、 主要特色与价值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内容的全面性、理论的严谨性和实践的指导性。 系统性强: 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工艺,再到先进技术,构成了机械零部件设计制造的完整知识体系,适合作为专业教材或深入学习的参考。 理论与实践结合: 每一类零部件的设计计算都基于扎实的机械原理和材料力学基础,同时详细介绍了实际生产中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方法。 图文并茂: 配备了大量的工程图纸、零件结构示意图、工艺流程图和实物照片,直观易懂,便于读者理解抽象概念。 关注前沿: 第十一章内容紧跟行业发展前沿,为读者了解和掌握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 实用性高: 包含大量工程设计和生产中常用的规范、标准和实用公式,可直接用于实际工作,是工程师案头必备的工具书。 三、 适用读者群 本书适用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工艺开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等工作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对于希望系统了解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全貌,提升专业技能的读者,本书将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用户评价

评分

卷九 作为一名负责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我一直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前沿、最实用的教学内容。《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的到来,为我备课提供了绝佳的素材。我计划将书中关于阀门基本原理、类型划分、主要结构特点以及性能指标等内容,融入到我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书中针对不同工况下阀门选择的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化工流程设计时,我会引用书中关于腐蚀性介质阀门选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不同材料和结构的阀门在特定环境下的适用性。此外,书中关于阀门失效分析和预防的内容,也能够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考虑潜在的风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我将鼓励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多查阅和学习这类专业标准,培养他们严谨的工程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是我在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

卷八 我是一名阀门企业的技术总监,在制定企业的产品开发战略和技术路线时,必须紧密结合国家和行业的最新标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为我们提供了最权威的指引。书中关于阀门性能提升、节能降耗以及环保要求等方面的标准,是我重点关注的内容。例如,书中对阀门密封性能、流体阻力降低等方面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我们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积极参照书中关于新型密封技术和优化结构设计的建议,成功开发出了一系列更具优势的产品。此外,书中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要求,包括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报废等各个环节,也为我们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我们借鉴书中关于质量追溯体系和环境影响评估的要求,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品牌形象。我深信,紧跟国家标准,是企业持续发展和赢得市场认可的关键。这本书为我们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基础。

评分

卷十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曾有幸参与过多个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阀门选型和安装工作。每一次,我都会以《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作为我的“圣经”。这本书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保证了我在任何复杂工况下都能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特殊用途阀门的详细规定,例如,在制药和食品行业,对阀门的卫生性、耐腐蚀性以及易于清洗性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书中对这些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在某次大型制药厂建设项目中,我们就严格按照书中关于“医药级不锈钢阀门”的标准进行采购和安装,确保了生产过程的洁净度和产品质量。此外,书中关于阀门标准化设计和模块化生产的理念,也为我们提升工程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曾参与过的几个自动化生产线项目,都受益于对标准阀门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安装周期,降低了项目成本。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行业智慧结晶,它陪伴我走过了许多成功的工程项目,为中国机械工业的蓬勃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评分

卷三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阀门技术支持人员,对于复杂的标准和规范还处于学习阶段。收到《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后,我感觉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的排版清晰,语言虽然专业,但结合实例和图表,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阀门常见故障分析和排除方法的介绍,这对于我快速解答客户疑问非常有帮助。例如,当客户反映阀门密封不严时,书中会详细列出可能的原因,如密封面损坏、填料失效、阀杆变形等,并给出相应的检查和维修步骤。这比我之前只能凭借经验摸索要高效得多。另外,书中关于阀门安装、调试和维护的指导也非常实用。对于一些不熟悉安装操作的新手来说,这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避免安装错误,减少后期维护的麻烦。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不同材料阀门的选择也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比如在接触强腐蚀性介质时,应该选择哪些材料的阀门,以及这些材料的性能特点。这些信息对我来说非常宝贵,能够帮助我更准确地为客户推荐合适的阀门产品。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技术导师”,在我遇到问题时,总能给我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我特别看重这本书的实践性,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复杂的标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指南,这对于我们一线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评分

卷六 作为一个对机械工程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各种机械零部件的背后原理和规范标准感到好奇。《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的出现,满足了我深入了解阀门世界的愿望。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我被书中详尽的图解和清晰的阐述所吸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阀门工作原理的介绍,例如,闸阀是如何通过闸板的升降来控制介质流通的,球阀又是如何通过球体的旋转来实现启闭的,这些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此外,书中关于不同密封材料特性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知道橡胶、聚四氟乙烯等是常用的密封材料,但书中详细说明了它们各自的耐温、耐压、耐腐蚀性能,以及适用于哪些工况,这让我对阀门设计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虽然有些技术术语对我来说比较陌生,但我会通过查阅其他资料来辅助理解,而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专业的起点。它就像一本“硬核”科普读物,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行业内部最前沿的技术规范,这对于我学习和探索机械工程领域非常有益。

评分

卷一 作为一名在阀门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标准对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以及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次收到《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这本书的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透露出严谨和专业。打开目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关于阀门分类、命名、基本参数的通用标准,这为理解和规范整个阀门行业奠定了基础。随后,细致入微地介绍了各种类型阀门的详细标准,从球阀、闸阀、截止阀到蝶阀、旋塞阀、止回阀等等,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主流的阀门产品。每一类阀门都有其专门的标准章节,内容非常翔实。例如,在球阀的标准部分,我看到了关于阀体材料、阀芯结构、密封方式、驱动方式、试验方法以及检验规则等各个方面的详细规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标准中对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高温、高压、低温、腐蚀性介质等特殊环境下的阀门选择和设计要求,这对于我们实际项目选型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关于阀门的性能试验,如气密性试验、水压试验、强度试验、耐久性试验等,标准中都有明确的试验压力、试验时间、合格判定标准,确保了阀门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标准汇编,更像是一部阀门行业的百科全书,为我们提供了最权威、最可靠的技术依据。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提升中国阀门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不清的技术问题,这时候翻阅这本标准,总能找到清晰的解答和依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卷四 作为一名阀门产品质量检验员,我一直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项检测工作。这次收到《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我感觉像是获得了一把“金钥匙”,能够更加准确、高效地进行质量把关。书中关于阀门性能试验的章节,是我最常翻阅的部分。它详细规定了各种试验的参数,如试验介质、试验压力、保压时间、以及关键的合格判定标准。例如,对于水压试验,标准明确规定了试验压力与阀门公称压力的关系,以及在特定压力下保持一定时间内的压力降限值。这使得我们的检验工作有据可依,不再是凭感觉或者经验来判断。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性能指标,比如阀门的泄露量,书中给出了精确到量的标准,这大大提高了检验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此外,关于阀门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等,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要求和判定依据。这对于发现阀体内部缺陷,确保产品整体质量至关重要。我曾经在一次检测中,通过书中描述的超声波探伤方法,成功发现了一个肉眼无法察觉的内部裂纹,避免了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这本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为我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评分

卷七 作为一名阀门行业的研究生,我在撰写毕业论文时,经常需要查阅大量的技术文献和行业标准。《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无疑是我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本书系统地梳理了中国阀门行业的最新标准,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的各个方面。我尤其重视书中关于阀门设计计算方法和材料选择的章节,这些内容为我的模型建立和参数设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例如,在研究高压阀门的强度分析时,书中提供的计算公式和安全系数要求,让我能够更精确地进行设计验证。此外,书中对新材料、新工艺在阀门制造中的应用也进行了介绍,这为我的创新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这本书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大大提升了我学术研究的效率和质量。我曾经在文献综述部分,引用了书中大量的标准条文,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认可。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标准汇编,更是中国阀门行业技术发展历程的缩影,为我们这些年轻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研究起点。

评分

卷五 我是一名负责阀门采购的部门经理,在选择供应商和产品时,我需要充分了解行业标准,以确保采购的阀门能够满足工程项目的要求。这次拿到《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我将其视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中详细列举了不同类型阀门的执行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一些重要的团体标准。这使得我在制定采购需求时,能够清晰地知道应该要求供应商提供符合哪些具体标准的产品。特别是我关注到的关于阀门耐用性和可靠性的标准,这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长期运行成本和维护难度。书中对阀门寿命、磨损性能以及在恶劣工况下的表现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我曾经在一次大型工程项目中,因为对某类阀门的标准理解不够深入,导致采购的阀门早期出现故障,增加了项目的维护成本。这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并且在合同中明确要求达到相关的性能指标。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提升了采购的专业性,也为我规避了潜在的风险,确保了公司在采购方面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回报。

评分

卷二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特种阀门研发的工程师,我一直非常关注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更新。这次有幸接触到《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 阀门卷(下 第五版)》,我感到非常惊喜。与其他阀门标准汇编相比,这本“下册”的内容显得尤为精炼和实用,它更加侧重于特定应用场景下的阀门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石油化工、核电、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特种阀门的部分。例如,在石油化工用阀门标准中,我看到了对耐腐蚀性、耐磨损性、防爆性能、紧急切断功能等方面的详细规定,这些都是保障化工生产安全至关重要的要素。对于核电用阀门,标准则更加严苛,对材料的放射性、密封的可靠性、故障诊断以及应急响应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这体现了国家对核安全的高度重视。而在航空航天领域,对阀门的要求更是达到了极致,轻量化、高可靠性、宽温域工作能力以及精密的控制精度,这些标准无疑是推动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这些高难度、高要求的行业标准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为相关领域的研发人员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我曾经在某个项目中,因为对某种特殊介质阀门的密封性能把握不准而陷入困境,但通过查阅此书相关章节,找到了明确的技术参数和试验方法,最终解决了难题。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令人称赞的水平,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和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