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古典

美麗古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駱玉明 著
圖書標籤:
  • 古典文學
  • 經典名著
  • 文學
  • 小說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愛情
  • 女性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江蘇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999384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0143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4-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154
字數: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小學生、文學愛好者、傳統文化愛好者
  復旦大學具人氣教授駱玉明帶你發現唐詩之美;他的講解盡顯語言之美,意境之美,解讀之美。
  人性中美好的嚮往,人情中美妙的趣味,盡在唐詩之中;在詩的世界裏,生命以優美的姿態自由地舒展。

內容簡介

  駱玉明親自選編70首兼具名氣與美感的唐詩,並賦予極富靈氣的解讀,使得這些詩和詩人仿佛都有瞭生命,黑白的方塊字動瞭起來,變成彩色的畫麵。
  駱玉明擅長凸顯詩的意境,發掘詩的內涵,更容易讓人體會到古詩固有的鮮活之氣,與市麵常見的那種流於瑣碎、死闆、濫情的詩歌鑒賞絕然不同。
  讀詩的時候,我們欣賞古人,也欣賞自己;理解詩人,也理解自己。駱玉明彆具一格的解讀,將激發你從詩中得到屬於自己的共鳴。

作者簡介

  駱玉明,復旦大學中文係教授,辭海編委,中國古典文學分科主編。主要著作有:《老莊哲學隨談》《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中國文學史》(與章培恒閤作主編)、《世說新語精讀》《詩裏特彆有禪》等。

精彩書評

  駱玉明老師的課,一個學期從頭到尾教室都是滿滿dangdang的。很多學生認為,駱老師站在講颱上的時候,是zui有風采的時候。他把切己的生命體驗融入豐富的知識學問之中,通過具體的文學作品,使得已經死去瞭的曆史、人物復活過來,歌哭談笑,淋灕盡緻,仿佛那一切就發生在我們中間。
  ——張新穎

目錄

I《美麗古典》重版序
IV寫在前麵·初版序
03於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05登幽州颱歌 陳子昂
07望月懷遠 張九齡
09春曉 孟浩然
11過故人莊 孟浩然
13夜歸鹿門歌 孟浩然
15齣塞 王昌齡
17送彆 王維
19渭川田傢 王維
21山居鞦暝 王維
23鹿柴 王維
25聽蜀僧濬彈琴 李白
27渡荊門送彆 李白
29金陵酒肆留彆 李白
31玉階怨 李白
33獨坐敬亭山 李白
35月下獨酌 李白
37涼州詞 王翰
39黃鶴樓 崔顥
41長乾麯二首 崔顥
43彈琴 劉長卿
45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47蜀相 杜甫
49江村 杜甫
51旅夜書懷 杜甫
53楓橋夜泊 張繼
55江村即事 司空曙
57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
59鳴箏 李端
61蘇溪亭 戴叔倫
63滁州西澗 韋應物
65逢病軍人 盧綸
67遊子吟 孟郊
69城東早春 楊巨源
71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73江館 王建
75題都城南莊 崔護
77晚春 韓愈
79雉帶箭 韓愈
81竹枝詞 劉禹锡
83踏歌詞 劉禹锡
85烏衣巷 劉禹锡
87江雪 柳宗元
89夜箏 白居易
91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93行宮 元稹
95遣悲懷 元稹
97尋隱者不遇 賈島
99贈內人 張祜
101采蓮子 皇甫鬆
103馬詩 李賀
105石城曉 李賀
107雁門太守行 李賀
109赤壁 杜牧
111南陵道中 杜牧
113塞下麯 許渾
115贈少年 溫庭筠
117登樂遊原 李商隱
119龍池 李商隱
121吳宮 李商隱
123蟬 李商隱
125無題 李商隱
127無題 李商隱
129焚書坑 章碣
131河湟舊卒 張喬
133寄人 張泌
135題玉泉溪 無名氏
137水調歌 無名氏

精彩書摘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賞析]
  在世間一切實存的事物中,變化最為微妙的是光綫和聲音,它們總是在流動之中,總是在産生的同時便消失瞭;它們遊移在“有”和“無”的邊界地帶,既證明瞭世界的實存性,又給人以虛無的暗示。如果說萬有都在生滅之中,岩石也有化為塵土的一日,那畢竟是理性的推斷,而光與聲卻在當下演示瞭萬有的生與滅。
  當然,詩歌不是哲學討論,它需要給讀者以活生生的感覺,引領我們進入到藝術的境界去體會某種哲理。王維的這首《鹿柴》,也許是中國古詩裏蘊涵上述哲理的最好的例子。前兩句寫空山之中但聞人語之聲而不見人的身影,由於這聲音的不可捉摸,山的空寂也就是詩歌中世界的空寂成為一種波動的感覺滲透到人的心靈中來;後兩句寫黃昏時候的陽光透過深林投射在青苔上,這暗淡地浮動著並且正在靜靜地消逝的陽光,讓人漸漸沉潛到世界不可言說的幽深之處。此刻,正處於虛幻與真實之間的世界顯得極其單純又極其豐富。
  但詩歌在字麵上隻是寫瞭詩人位於終南山下的輞川彆業中鹿柴這地方的一個瞬間。
  金陵酒肆留彆[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彆意與之誰短長?
  [賞析]
  李白到處浪遊,新朋舊知,聚聚散散是常事。他是一個自由灑脫的人,不愛把彆離描寫得淒淒苦苦,他的詩裏,彆離也是很漂亮的。
  這一迴,李白要離開金陵。暮春時節,柳絮飄飛。送彆的是一群年輕人,他們應該是有錢、熱愛文學而崇拜李白的,會把場麵吵嚷得很熱鬧。而酒傢的女招待也是識趣的人,她不斷勸酒,使人醉得漸漸忘形。於是詩人指著窗外的長江吟齣這首詩來,說是人情盈盈,長過江水。也許多少有些傷感,但這離彆中更多的是歡快,所以詩的音調顯得十分流暢。
  第一句,柳花怎麼是“香”的呢?誰也說不明白。李白很開心,他覺得柳花飛得好看,他又聞到瞭香味,他就說:“風吹柳花滿店香”。彆的他可不管。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嚮洛陽。
  [賞析]
  在國傢是長久的戰亂,在個人是連年的離鄉漂泊,忽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亂就此平定瞭,堵在胸中的煩悶如滿天烏雲一掃而空,滿心歡喜如噴泉般湧齣,於是杜甫有瞭這首“生平第一快詩”。
  “快”當然首先是心情的歡快。但作為詩歌——尤其是格律嚴整的七律,怎樣纔能淋灕盡緻地錶達這種心情的歡快,卻大有講究。這首詩裏,詩人的形象活躍地呈現在我們麵前,以一連串動作,迅捷地推進著詩的節奏:消息“忽傳”而至,纔“初聞”便已是淚滿衣衫,悲喜交加,如癡如狂;邊放歌邊縱酒,歌酒未瞭,便呼妻還鄉;而纔說到還鄉,想象中的舟船就已經飛貫三峽,直趨洛陽。音律、對仗仍然是工整的,但這種工整的形式非但沒有阻礙情緒的奔流,反而強化瞭它的振動。韆載之下,我們隻要讀起這首詩,便會被那情緒所感染,想要手舞足蹈一番。杜甫,不愧是詩中聖手啊!
  然而,國傢的混亂卻並未從此結束,杜甫也終於客死異鄉。後人讀詩而念及於此,不禁又另生一番感慨。
  尋隱者不遇[賈島]
  鬆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隻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賞析]
  這詩篇製短小,語意也淺顯,所描繪的場景,也說不上特異。那麼,它的內涵,似乎隻能是很有限的瞭。
  但你仔細讀它,總覺得有許多意味隱於言外。你可以想:在來訪者的身後,有一個凡俗的世界,那裏人們正為追逐名利而喧騰不休;來訪者也許是對此感到疲倦瞭,便暫時地從中逃脫齣來,試圖到隱者的世界中品味一分高潔與寜靜。而隱者卻在雲煙深渺之處,似乎讓人感受到,他的世界對凡俗中的人而言,終究是遙不可及的;“童子”也無法道齣隱者的蹤跡,因為他隻在隱者世界的邊緣。於是,來訪者與童子,在兩個世界的交接處,有瞭這一番問答。
  當詩歌的意象被用來象徵深厚的內涵時,語言卻是愈平淡愈有味,太精巧的修辭反而成為障礙。
  ……

《靜默的河流》 捲首語 在時光的洪流中,有一些聲音,雖然不曾喧囂,卻如同靜默的河流,緩緩流淌,滋養著我們的靈魂。它們是曆史的迴響,是文化的傳承,是人類在漫長歲月裏留下的深刻印記。本書《靜默的河流》便是試圖捕捉這些聲音,以一種寜靜而細膩的筆觸,帶領讀者潛入那些被遺忘的角落,探尋那些被忽視的輝煌。 內容梗概 《靜默的河流》並非一部宏大的史詩,也不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傳奇。它更像是一本用沉靜的語言寫就的散文集,記錄瞭作者在不同時空、不同文化背景下,與那些“靜默的河流”相遇的故事。這些故事,或關於古老的建築,或關於失傳的技藝,或關於不為人知的文獻,或關於某個時代默默奉獻的個體。作者以一種近乎虔誠的態度,去體察、去感悟,並試圖將這份沉澱下來的美,傳遞給每一位讀者。 本書共分為五個章節,每一章都代錶著一條獨特的“靜默的河流”。 第一章:石語悠長 這一章,我們將跟隨作者的腳步,走進那些被時間撫平棱角的古老石城。從撒哈拉沙漠邊緣那些被風沙侵蝕的圖阿雷格人遺跡,到江南水鄉那些青石闆鋪就的幽深小巷;從喜馬拉雅山脈腳下那些刻滿經文的瑪尼堆,到北歐海岸那些殘存的維京海盜營壘。作者不僅僅是描繪它們的外在形態,更是試圖去傾聽它們沉默的訴說——關於曾經的輝煌,關於滄桑的變遷,關於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喜怒哀樂。 例如,在描寫一座古老東方水鎮時,作者不吝筆墨地勾勒齣雨水打濕青瓦的淅瀝聲,苔蘚在石縫中蔓延的生命力,以及臨水而居的居民們日齣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靜生活。他不會去渲染某種戲劇性的衝突,而是將焦點放在那些細微之處:老人在門口織網的專注,孩童嬉戲的笑聲,以及夜幕降臨時,傢傢戶戶燈火次第亮起的溫暖。這些場景,如同河水中的鵝卵石,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邃的意境。 作者在這一章中,還特彆關注瞭那些與石頭相關的古老工藝。比如,在描寫一座古老的采石場時,他會追溯那種早已失傳的雕刻技法,以及匠人們如何在堅硬的岩石中賦予生命。他會想象他們揮灑汗水的場景,想象他們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點一點地刻畫齣心中的理想。這些手工的溫度,是現代機械所無法比擬的,它們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與汗水,是“靜默的河流”中最堅實的部分。 第二章:墨韻流轉 在這一章,我們將進入一個由文字、書畫和古籍構成的精神世界。作者將帶領我們探訪那些塵封的圖書館,那些被遺忘的書齋,以及那些隱匿在民間的手稿。他會為我們解讀那些泛黃紙頁上跳躍的文字,它們或許是帝王將相的策論,或許是文人墨客的詩篇,又或許是尋常百姓的傢書。每一筆,每一畫,都凝結著一個時代的思想與情感。 作者在這一章中,並沒有選擇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傢名作,而是將目光投嚮那些“漏網之魚”。比如,他會發現一本記錄瞭某位古代民間醫生的草藥筆記,裏麵詳細記載瞭各種植物的藥性和炮製方法,以及無數次成功的案例。這些文字,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卻閃耀著人道主義的光輝,是“靜默的河流”中蘊含的救贖力量。 又比如,作者會發現一本保存完好的古代戲麯劇本,它可能並不像後世流傳的經典那樣為人所熟知,但其中細膩的人物刻畫、生動的故事情節,以及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唱詞,都讓作者為之著迷。他會為我們剖析其中的韻味,以及它所反映的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追求。這些文字,如同深藏於河底的珍珠,等待著有心人去發掘。 這一章還涉及瞭一些瀕臨失傳的書法藝術。作者會通過對一些古代碑刻、書劄的細緻描摹,來展現那些已經漸漸淡齣人們視野的字體風格。他會分析字體的結構、筆畫的起承轉閤,以及它們背後蘊含的文化精神。他會強調,每一個時代的書法,都如同那個時代的“靜默的河流”,有著自己獨特的流嚮和韻律。 第三章:弦音迴響 這一章,我們將聚焦於那些古老的音樂和樂器。從東方古琴的低沉幽咽,到西方中世紀教堂的莊嚴聖歌;從非洲部落的鼓點節奏,到拉丁美洲瑪雅文明的神秘鏇律。作者會用他敏銳的聽覺,去捕捉那些穿越時空的音符,並試圖將其轉化為文字,讓讀者也能感受到那些音樂的魅力。 作者會詳細介紹一些古老樂器的製作工藝和演奏技巧。他會花費大量篇幅去描寫一張古琴是如何被斫製而成,木材的選擇、音孔的設計、漆麵的打磨,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然後,他會描繪演奏者如何用指尖在琴弦上跳躍,如何通過微妙的力度和節奏,喚醒琴中的靈魂。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是“靜默的河流”中最動人的鏇律。 他還可能會介紹一些已經消失的樂器,並通過古籍和壁畫的記載,來推測它們的聲音和演奏方式。這是一種對過往的追溯,是對人類創造力的無限崇敬。他會強調,即使是那些已經寂滅的聲音,也依然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瞭深深的印記,等待著被重新喚醒。 在這一章中,作者還會探討音樂與人類情感之間的聯係。他會分析不同文化的音樂是如何錶達喜悅、悲傷、敬畏和愛戀,並指齣,無論音樂的形態如何變化,“靜默的河流”中的情感主題始終是共通的。 第四章:技物韆年 這一章,我們將目光轉嚮那些被遺忘的古老技藝和物件。從中國古代的陶瓷燒製,到歐洲中世紀的玻璃吹製;從印度的紡織技術,到中東的金屬冶煉。作者會深入那些手工藝人的工作室,去感受他們手中傳承韆年的溫度。 作者會詳細描繪一件精美的古董傢具是如何被手工打磨齣來的,從選材、切割、榫卯結構的搭建,到最後上漆拋光,每一個步驟都要求極高的精準度和耐心。他會用生動的語言,去描繪木紋在光綫下跳躍的紋理,以及傢具散發齣的溫潤光澤。這些物件,是“靜默的河流”中凝聚瞭匠人智慧的載體。 他還可能會介紹一些已經失傳的實用技藝,比如古代的造紙術、染布技術,甚至是某種精密的機械裝置。他會通過對現存文獻和考古發現的研究,來重構這些技藝的流程和原理,讓讀者得以窺見古人的聰明纔智。這些技藝,如同“靜默的河流”中閃耀的火花,雖然短暫,卻點亮瞭人類文明前進的道路。 這一章還關注瞭那些被認為“尋常”的物件,比如一個古老的工具,一把舊時的鑰匙,或是一件粗布衣裳。作者會通過對這些物件的細緻觀察,去挖掘它們背後承載的故事和人情味。他會告訴你,即使是最簡單的物件,也可能蘊含著一段完整的曆史,以及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 第五章:山林低語 在最後一章,作者將帶領我們走進自然,探尋那些古老的山川、河流、森林,以及隱藏其中的生命故事。他會關注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默默存在的自然景觀,以及它們與人類文明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 作者會描寫一座古老的森林,它可能因為某個傳說而聞名,也可能隻是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境。他會描繪森林中不同植物的生長形態,不同動物的習性,以及它們在這個生態係統中扮演的角色。他會強調,森林是“靜默的河流”中最古老、最原始的脈搏。 他還可能會關注一些地方性的民間傳說和信仰,這些傳說往往與特定的自然景觀緊密相連。他會講述那些關於山神、水靈的故事,以及人們如何在這種敬畏與自然的互動中,形成瞭獨特的文化。這些故事,是“靜默的河流”中最具靈性的部分。 在這一章的結尾,作者會迴歸到一種對自然的深刻反思。他會提醒讀者,在現代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還能聽到那些來自自然的“靜默的低語”?他會呼籲我們去保護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産,因為它們不僅是地球的財富,更是人類精神的源泉。 結語 《靜默的河流》是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是一次與過往的對話。它不求轟轟烈烈,隻願細水長流。它希望通過對那些被遺忘的細節的關注,喚醒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讓我們在喧囂的世界中,也能找到一份寜靜,一份對文化、對曆史、對生命本身的敬畏。這條“靜默的河流”,流淌在每一個熱愛生活、熱愛探索的心靈之中。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美麗古典》宛如一壇陳年的老酒,初入口或許有些微的澀,但隨著舌尖的輾轉,那醇厚的芬芳便緩緩釋放,直抵心脾。我曾以為“古典”二字,定是晦澀難懂的宮廷秘聞,或是麯高和寡的學術論述。然而,當我沉浸其中,卻發現作者用一種極為平易近人的方式,將那些曾經遙不可及的“古典”之物,一點點地呈現在我眼前。他描繪的,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鮮活的生活。比如,他會細緻地解讀一幅仕女圖背後,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喜;他會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一首古詩詞,是如何誕生於某個寂寞的夜晚,或是激昂的戰場。更讓我驚喜的是,作者的觀察角度總是那麼獨特。他會從一塊古老的磚瓦上,讀齣建造者的匠心;他會從一棵參天古樹下,感知歲月的滄桑。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博物館裏,一位博學的導覽員,耐心而又深情地為你講述每一件展品的來龍去脈。他並沒有強迫你去記住每一個年代,每一個人物,而是讓你在故事的流轉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種文明的脈搏,一種文化的傳承。它點燃瞭我對曆史的興趣,也讓我開始思考,我們與古人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評分

說實話,拿到《美麗古典》的時候,我有些猶豫。我是一個對曆史、對藝術都略顯生疏的普通讀者,總擔心會看不懂,會覺得枯燥。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文筆,簡直就像是夏日午後的一縷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清涼,又帶著一種淡淡的芬芳。他沒有使用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非常生活化的語言,講述著那些“古典”的故事。我被那些細微之處所打動,比如,書中描繪的一位古代女子,如何用一根發簪,精心梳理齣繁復的發髻;一位文人墨客,如何在月光下,焚香煮茶,靜思默想。這些場景,雖然發生在遙遠的過去,卻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仿佛也能感受到他們指尖的溫度,他們呼吸的節奏。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所謂的“古典”,並非遙不可及的神壇,而是蘊含在我們生活方方麵麵的,一種智慧,一種情懷。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時代,也讓我開始珍視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的美好。每次讀完,都會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仿佛還想繼續在這片古典的海洋裏,探索更多的寶藏。

評分

《美麗古典》這本書,就像是我在繁忙生活中的一次意外邂逅,卻是一次深刻的靈魂交流。我並非研究古典藝術或曆史的專業人士,甚至在很多時候,對這些領域都抱持著一種敬畏又略顯疏遠的距離感。然而,作者以一種近乎耳語的方式,將那些宏大而又精美的古典元素,一點點地滲透到我的意識之中。他不是在陳述事實,而是在描繪情感。我能感受到,他在描述一件古老陶器時,那種對工藝的贊嘆;他在解讀一首詩歌時,那種對作者心境的共情。他所展現的“古典”,並非是博物館裏陳列的冰冷物件,而是流淌在血脈中的文化基因,是滲透在生活細枝末節中的藝術品位。他讓我意識到,我們常常在追逐所謂的“新”,卻忽略瞭那些曆經韆年而不衰的“美”。這本書沒有給我生硬的知識灌輸,而是給我帶來瞭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種對美的感知力,一種對曆史的敬畏感,以及一種對生活品味的追求。每次閤上書本,都會有一種寜靜而滿足的感覺,仿佛剛剛進行瞭一場與古老智慧的對話。

評分

當翻開《美麗古典》的那一刻,我仿佛被拉入瞭一個光影交錯的夢境。紙頁間彌漫著淡淡的書香,似乎還帶著一絲古老寺廟的檀香氣息,又或是江南水鄉那特有的濕潤與青草味。作者的文字,像是被精心雕琢過的玉器,溫潤而細膩,每一個詞語都恰到好處地鑲嵌在句子中,流淌齣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律。我尤其喜歡他描寫那些被時光遺忘的角落的筆觸,比如老宅院裏斑駁的苔蘚,小巷深處懸掛的紅燈籠,還有月光下寂靜的石闆路。那些場景,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命運,隻是靜靜地存在著,卻能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它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生活中的“古典”,那些被快節奏生活淹沒的,曾經珍視卻又漸漸疏遠的,或許是某個被遺忘的愛好,或許是一段被淡忘的友情,又或許隻是一個簡單的,在夕陽下發呆的午後。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去“復古”,而是引導你重新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那種沉澱在時間裏的,曆久彌新的,屬於靈魂深處的寜靜與和諧。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滌,讓人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一處可以棲息的安寜之地。

評分

初次翻閱《美麗古典》,我懷著一種既好奇又帶著些許審慎的心情。作為一個對藝術史和古代文學僅有淺薄瞭解的讀者,我擔心會遇到難以理解的專業術語,或是過於深奧的哲學思考。然而,書中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滌蕩瞭我心中的疑慮。他以一種極為細膩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為我展現瞭一個個鮮活的“古典”世界。我驚嘆於他對細節的捕捉,比如,一位古琴演奏者,是如何通過指尖的輕柔觸碰,喚醒沉睡的琴音;一位畫傢,是如何將山川河流的壯麗,濃縮在一張尺幅之中。更讓我動容的是,他筆下的那些人物,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尋常百姓,他們的情感,他們的生活,都被賦予瞭一種跨越時空的溫度。這本書沒有給我留下沉重的知識負擔,而是給我帶來瞭一種輕盈的愉悅感,一種對美的熱愛,以及一種對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它讓我明白,“古典”並非是塵封的過去,而是存在於我們文化基因中的一種永恒的魅力,一種值得我們去感受、去傳承的寶貴財富。

評分

不錯,一直在京東上買書,物流很快。

評分

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

不錯,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贊贊噠

評分

速度快,很好。

評分

駱老師的書都很喜歡,娓娓道來,讓心情恬靜。

評分

老師推薦的,價格實惠。

評分

很喜歡這個作傢的作品,值得一讀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吧

評分

不錯,老師推薦的閱讀書目,贊贊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