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古典

美丽古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骆玉明 著
图书标签:
  • 古典文学
  • 经典名著
  • 文学
  • 小说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爱情
  • 女性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999384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0143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154
字数: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中小学生、文学爱好者、传统文化爱好者
  复旦大学具人气教授骆玉明带你发现唐诗之美;他的讲解尽显语言之美,意境之美,解读之美。
  人性中美好的向往,人情中美妙的趣味,尽在唐诗之中;在诗的世界里,生命以优美的姿态自由地舒展。

内容简介

  骆玉明亲自选编70首兼具名气与美感的唐诗,并赋予极富灵气的解读,使得这些诗和诗人仿佛都有了生命,黑白的方块字动了起来,变成彩色的画面。
  骆玉明擅长凸显诗的意境,发掘诗的内涵,更容易让人体会到古诗固有的鲜活之气,与市面常见的那种流于琐碎、死板、滥情的诗歌鉴赏绝然不同。
  读诗的时候,我们欣赏古人,也欣赏自己;理解诗人,也理解自己。骆玉明别具一格的解读,将激发你从诗中得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作者简介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辞海编委,中国古典文学分科主编。主要著作有:《老庄哲学随谈》《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中国文学史》(与章培恒合作主编)、《世说新语精读》《诗里特别有禅》等。

精彩书评

  骆玉明老师的课,一个学期从头到尾教室都是满满dangdang的。很多学生认为,骆老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zui有风采的时候。他把切己的生命体验融入丰富的知识学问之中,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使得已经死去了的历史、人物复活过来,歌哭谈笑,淋漓尽致,仿佛那一切就发生在我们中间。
  ——张新颖

目录

I《美丽古典》重版序
IV写在前面·初版序
03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05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07望月怀远 张九龄
09春晓 孟浩然
11过故人庄 孟浩然
13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15出塞 王昌龄
17送别 王维
19渭川田家 王维
21山居秋暝 王维
23鹿柴 王维
25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27渡荆门送别 李白
29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31玉阶怨 李白
33独坐敬亭山 李白
35月下独酌 李白
37凉州词 王翰
39黄鹤楼 崔颢
41长干曲二首 崔颢
43弹琴 刘长卿
4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47蜀相 杜甫
49江村 杜甫
51旅夜书怀 杜甫
53枫桥夜泊 张继
55江村即事 司空曙
57寻陆鸿渐不遇 僧皎然
59鸣筝 李端
61苏溪亭 戴叔伦
63滁州西涧 韦应物
65逢病军人 卢纶
67游子吟 孟郊
69城东早春 杨巨源
71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73江馆 王建
75题都城南庄 崔护
77晚春 韩愈
79雉带箭 韩愈
81竹枝词 刘禹锡
83踏歌词 刘禹锡
85乌衣巷 刘禹锡
87江雪 柳宗元
89夜筝 白居易
9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93行宫 元稹
95遣悲怀 元稹
97寻隐者不遇 贾岛
99赠内人 张祜
101采莲子 皇甫松
103马诗 李贺
105石城晓 李贺
107雁门太守行 李贺
109赤壁 杜牧
111南陵道中 杜牧
113塞下曲 许浑
115赠少年 温庭筠
117登乐游原 李商隐
119龙池 李商隐
121吴宫 李商隐
123蝉 李商隐
125无题 李商隐
127无题 李商隐
129焚书坑 章碣
131河湟旧卒 张乔
133寄人 张泌
135题玉泉溪 无名氏
137水调歌 无名氏

精彩书摘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赏析]
  在世间一切实存的事物中,变化最为微妙的是光线和声音,它们总是在流动之中,总是在产生的同时便消失了;它们游移在“有”和“无”的边界地带,既证明了世界的实存性,又给人以虚无的暗示。如果说万有都在生灭之中,岩石也有化为尘土的一日,那毕竟是理性的推断,而光与声却在当下演示了万有的生与灭。
  当然,诗歌不是哲学讨论,它需要给读者以活生生的感觉,引领我们进入到艺术的境界去体会某种哲理。王维的这首《鹿柴》,也许是中国古诗里蕴涵上述哲理的最好的例子。前两句写空山之中但闻人语之声而不见人的身影,由于这声音的不可捉摸,山的空寂也就是诗歌中世界的空寂成为一种波动的感觉渗透到人的心灵中来;后两句写黄昏时候的阳光透过深林投射在青苔上,这暗淡地浮动着并且正在静静地消逝的阳光,让人渐渐沉潜到世界不可言说的幽深之处。此刻,正处于虚幻与真实之间的世界显得极其单纯又极其丰富。
  但诗歌在字面上只是写了诗人位于终南山下的辋川别业中鹿柴这地方的一个瞬间。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到处浪游,新朋旧知,聚聚散散是常事。他是一个自由洒脱的人,不爱把别离描写得凄凄苦苦,他的诗里,别离也是很漂亮的。
  这一回,李白要离开金陵。暮春时节,柳絮飘飞。送别的是一群年轻人,他们应该是有钱、热爱文学而崇拜李白的,会把场面吵嚷得很热闹。而酒家的女招待也是识趣的人,她不断劝酒,使人醉得渐渐忘形。于是诗人指着窗外的长江吟出这首诗来,说是人情盈盈,长过江水。也许多少有些伤感,但这离别中更多的是欢快,所以诗的音调显得十分流畅。
  第一句,柳花怎么是“香”的呢?谁也说不明白。李白很开心,他觉得柳花飞得好看,他又闻到了香味,他就说:“风吹柳花满店香”。别的他可不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赏析]
  在国家是长久的战乱,在个人是连年的离乡漂泊,忽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就此平定了,堵在胸中的烦闷如满天乌云一扫而空,满心欢喜如喷泉般涌出,于是杜甫有了这首“生平第一快诗”。
  “快”当然首先是心情的欢快。但作为诗歌——尤其是格律严整的七律,怎样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心情的欢快,却大有讲究。这首诗里,诗人的形象活跃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以一连串动作,迅捷地推进着诗的节奏:消息“忽传”而至,才“初闻”便已是泪满衣衫,悲喜交加,如痴如狂;边放歌边纵酒,歌酒未了,便呼妻还乡;而才说到还乡,想象中的舟船就已经飞贯三峡,直趋洛阳。音律、对仗仍然是工整的,但这种工整的形式非但没有阻碍情绪的奔流,反而强化了它的振动。千载之下,我们只要读起这首诗,便会被那情绪所感染,想要手舞足蹈一番。杜甫,不愧是诗中圣手啊!
  然而,国家的混乱却并未从此结束,杜甫也终于客死异乡。后人读诗而念及于此,不禁又另生一番感慨。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赏析]
  这诗篇制短小,语意也浅显,所描绘的场景,也说不上特异。那么,它的内涵,似乎只能是很有限的了。
  但你仔细读它,总觉得有许多意味隐于言外。你可以想:在来访者的身后,有一个凡俗的世界,那里人们正为追逐名利而喧腾不休;来访者也许是对此感到疲倦了,便暂时地从中逃脱出来,试图到隐者的世界中品味一分高洁与宁静。而隐者却在云烟深渺之处,似乎让人感受到,他的世界对凡俗中的人而言,终究是遥不可及的;“童子”也无法道出隐者的踪迹,因为他只在隐者世界的边缘。于是,来访者与童子,在两个世界的交接处,有了这一番问答。
  当诗歌的意象被用来象征深厚的内涵时,语言却是愈平淡愈有味,太精巧的修辞反而成为障碍。
  ……

《静默的河流》 卷首语 在时光的洪流中,有一些声音,虽然不曾喧嚣,却如同静默的河流,缓缓流淌,滋养着我们的灵魂。它们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传承,是人类在漫长岁月里留下的深刻印记。本书《静默的河流》便是试图捕捉这些声音,以一种宁静而细腻的笔触,带领读者潜入那些被遗忘的角落,探寻那些被忽视的辉煌。 内容梗概 《静默的河流》并非一部宏大的史诗,也不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它更像是一本用沉静的语言写就的散文集,记录了作者在不同时空、不同文化背景下,与那些“静默的河流”相遇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关于古老的建筑,或关于失传的技艺,或关于不为人知的文献,或关于某个时代默默奉献的个体。作者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体察、去感悟,并试图将这份沉淀下来的美,传递给每一位读者。 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每一章都代表着一条独特的“静默的河流”。 第一章:石语悠长 这一章,我们将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那些被时间抚平棱角的古老石城。从撒哈拉沙漠边缘那些被风沙侵蚀的图阿雷格人遗迹,到江南水乡那些青石板铺就的幽深小巷;从喜马拉雅山脉脚下那些刻满经文的玛尼堆,到北欧海岸那些残存的维京海盗营垒。作者不仅仅是描绘它们的外在形态,更是试图去倾听它们沉默的诉说——关于曾经的辉煌,关于沧桑的变迁,关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描写一座古老东方水镇时,作者不吝笔墨地勾勒出雨水打湿青瓦的淅沥声,苔藓在石缝中蔓延的生命力,以及临水而居的居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他不会去渲染某种戏剧性的冲突,而是将焦点放在那些细微之处:老人在门口织网的专注,孩童嬉戏的笑声,以及夜幕降临时,家家户户灯火次第亮起的温暖。这些场景,如同河水中的鹅卵石,朴实无华,却蕴含着深邃的意境。 作者在这一章中,还特别关注了那些与石头相关的古老工艺。比如,在描写一座古老的采石场时,他会追溯那种早已失传的雕刻技法,以及匠人们如何在坚硬的岩石中赋予生命。他会想象他们挥洒汗水的场景,想象他们用最原始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刻画出心中的理想。这些手工的温度,是现代机械所无法比拟的,它们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与汗水,是“静默的河流”中最坚实的部分。 第二章:墨韵流转 在这一章,我们将进入一个由文字、书画和古籍构成的精神世界。作者将带领我们探访那些尘封的图书馆,那些被遗忘的书斋,以及那些隐匿在民间的手稿。他会为我们解读那些泛黄纸页上跳跃的文字,它们或许是帝王将相的策论,或许是文人墨客的诗篇,又或许是寻常百姓的家书。每一笔,每一画,都凝结着一个时代的思想与情感。 作者在这一章中,并没有选择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家名作,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漏网之鱼”。比如,他会发现一本记录了某位古代民间医生的草药笔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各种植物的药性和炮制方法,以及无数次成功的案例。这些文字,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是“静默的河流”中蕴含的救赎力量。 又比如,作者会发现一本保存完好的古代戏曲剧本,它可能并不像后世流传的经典那样为人所熟知,但其中细腻的人物刻画、生动的故事情节,以及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唱词,都让作者为之着迷。他会为我们剖析其中的韵味,以及它所反映的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这些文字,如同深藏于河底的珍珠,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 这一章还涉及了一些濒临失传的书法艺术。作者会通过对一些古代碑刻、书札的细致描摹,来展现那些已经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字体风格。他会分析字体的结构、笔画的起承转合,以及它们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他会强调,每一个时代的书法,都如同那个时代的“静默的河流”,有着自己独特的流向和韵律。 第三章:弦音回响 这一章,我们将聚焦于那些古老的音乐和乐器。从东方古琴的低沉幽咽,到西方中世纪教堂的庄严圣歌;从非洲部落的鼓点节奏,到拉丁美洲玛雅文明的神秘旋律。作者会用他敏锐的听觉,去捕捉那些穿越时空的音符,并试图将其转化为文字,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些音乐的魅力。 作者会详细介绍一些古老乐器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技巧。他会花费大量篇幅去描写一张古琴是如何被斫制而成,木材的选择、音孔的设计、漆面的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然后,他会描绘演奏者如何用指尖在琴弦上跳跃,如何通过微妙的力度和节奏,唤醒琴中的灵魂。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静默的河流”中最动人的旋律。 他还可能会介绍一些已经消失的乐器,并通过古籍和壁画的记载,来推测它们的声音和演奏方式。这是一种对过往的追溯,是对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崇敬。他会强调,即使是那些已经寂灭的声音,也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等待着被重新唤醒。 在这一章中,作者还会探讨音乐与人类情感之间的联系。他会分析不同文化的音乐是如何表达喜悦、悲伤、敬畏和爱恋,并指出,无论音乐的形态如何变化,“静默的河流”中的情感主题始终是共通的。 第四章:技物千年 这一章,我们将目光转向那些被遗忘的古老技艺和物件。从中国古代的陶瓷烧制,到欧洲中世纪的玻璃吹制;从印度的纺织技术,到中东的金属冶炼。作者会深入那些手工艺人的工作室,去感受他们手中传承千年的温度。 作者会详细描绘一件精美的古董家具是如何被手工打磨出来的,从选材、切割、榫卯结构的搭建,到最后上漆抛光,每一个步骤都要求极高的精准度和耐心。他会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木纹在光线下跳跃的纹理,以及家具散发出的温润光泽。这些物件,是“静默的河流”中凝聚了匠人智慧的载体。 他还可能会介绍一些已经失传的实用技艺,比如古代的造纸术、染布技术,甚至是某种精密的机械装置。他会通过对现存文献和考古发现的研究,来重构这些技艺的流程和原理,让读者得以窥见古人的聪明才智。这些技艺,如同“静默的河流”中闪耀的火花,虽然短暂,却点亮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道路。 这一章还关注了那些被认为“寻常”的物件,比如一个古老的工具,一把旧时的钥匙,或是一件粗布衣裳。作者会通过对这些物件的细致观察,去挖掘它们背后承载的故事和人情味。他会告诉你,即使是最简单的物件,也可能蕴含着一段完整的历史,以及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第五章:山林低语 在最后一章,作者将带领我们走进自然,探寻那些古老的山川、河流、森林,以及隐藏其中的生命故事。他会关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默默存在的自然景观,以及它们与人类文明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会描写一座古老的森林,它可能因为某个传说而闻名,也可能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境。他会描绘森林中不同植物的生长形态,不同动物的习性,以及它们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他会强调,森林是“静默的河流”中最古老、最原始的脉搏。 他还可能会关注一些地方性的民间传说和信仰,这些传说往往与特定的自然景观紧密相连。他会讲述那些关于山神、水灵的故事,以及人们如何在这种敬畏与自然的互动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这些故事,是“静默的河流”中最具灵性的部分。 在这一章的结尾,作者会回归到一种对自然的深刻反思。他会提醒读者,在现代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还能听到那些来自自然的“静默的低语”?他会呼吁我们去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因为它们不仅是地球的财富,更是人类精神的源泉。 结语 《静默的河流》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是一次与过往的对话。它不求轰轰烈烈,只愿细水长流。它希望通过对那些被遗忘的细节的关注,唤醒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也能找到一份宁静,一份对文化、对历史、对生命本身的敬畏。这条“静默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探索的心灵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翻阅《美丽古典》,我怀着一种既好奇又带着些许审慎的心情。作为一个对艺术史和古代文学仅有浅薄了解的读者,我担心会遇到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或是过于深奥的哲学思考。然而,书中作者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涤荡了我心中的疑虑。他以一种极为细腻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为我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古典”世界。我惊叹于他对细节的捕捉,比如,一位古琴演奏者,是如何通过指尖的轻柔触碰,唤醒沉睡的琴音;一位画家,是如何将山川河流的壮丽,浓缩在一张尺幅之中。更让我动容的是,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寻常百姓,他们的情感,他们的生活,都被赋予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温度。这本书没有给我留下沉重的知识负担,而是给我带来了一种轻盈的愉悦感,一种对美的热爱,以及一种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它让我明白,“古典”并非是尘封的过去,而是存在于我们文化基因中的一种永恒的魅力,一种值得我们去感受、去传承的宝贵财富。

评分

说实话,拿到《美丽古典》的时候,我有些犹豫。我是一个对历史、对艺术都略显生疏的普通读者,总担心会看不懂,会觉得枯燥。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笔,简直就像是夏日午后的一缕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清凉,又带着一种淡淡的芬芳。他没有使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着那些“古典”的故事。我被那些细微之处所打动,比如,书中描绘的一位古代女子,如何用一根发簪,精心梳理出繁复的发髻;一位文人墨客,如何在月光下,焚香煮茶,静思默想。这些场景,虽然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却让我感到无比的亲切,仿佛也能感受到他们指尖的温度,他们呼吸的节奏。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所谓的“古典”,并非遥不可及的神坛,而是蕴含在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一种智慧,一种情怀。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时代,也让我开始珍视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的美好。每次读完,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还想继续在这片古典的海洋里,探索更多的宝藏。

评分

《美丽古典》这本书,就像是我在繁忙生活中的一次意外邂逅,却是一次深刻的灵魂交流。我并非研究古典艺术或历史的专业人士,甚至在很多时候,对这些领域都抱持着一种敬畏又略显疏远的距离感。然而,作者以一种近乎耳语的方式,将那些宏大而又精美的古典元素,一点点地渗透到我的意识之中。他不是在陈述事实,而是在描绘情感。我能感受到,他在描述一件古老陶器时,那种对工艺的赞叹;他在解读一首诗歌时,那种对作者心境的共情。他所展现的“古典”,并非是博物馆里陈列的冰冷物件,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是渗透在生活细枝末节中的艺术品位。他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在追逐所谓的“新”,却忽略了那些历经千年而不衰的“美”。这本书没有给我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给我带来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对美的感知力,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以及一种对生活品味的追求。每次合上书本,都会有一种宁静而满足的感觉,仿佛刚刚进行了一场与古老智慧的对话。

评分

当翻开《美丽古典》的那一刻,我仿佛被拉入了一个光影交错的梦境。纸页间弥漫着淡淡的书香,似乎还带着一丝古老寺庙的檀香气息,又或是江南水乡那特有的湿润与青草味。作者的文字,像是被精心雕琢过的玉器,温润而细腻,每一个词语都恰到好处地镶嵌在句子中,流淌出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我尤其喜欢他描写那些被时光遗忘的角落的笔触,比如老宅院里斑驳的苔藓,小巷深处悬挂的红灯笼,还有月光下寂静的石板路。那些场景,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命运,只是静静地存在着,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古典”,那些被快节奏生活淹没的,曾经珍视却又渐渐疏远的,或许是某个被遗忘的爱好,或许是一段被淡忘的友情,又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在夕阳下发呆的午后。这本书不是教你如何去“复古”,而是引导你重新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那种沉淀在时间里的,历久弥新的,属于灵魂深处的宁静与和谐。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涤,让人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一处可以栖息的安宁之地。

评分

这本《美丽古典》宛如一坛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或许有些微的涩,但随着舌尖的辗转,那醇厚的芬芳便缓缓释放,直抵心脾。我曾以为“古典”二字,定是晦涩难懂的宫廷秘闻,或是曲高和寡的学术论述。然而,当我沉浸其中,却发现作者用一种极为平易近人的方式,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古典”之物,一点点地呈现在我眼前。他描绘的,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鲜活的生活。比如,他会细致地解读一幅仕女图背后,那个时代女性的悲喜;他会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首古诗词,是如何诞生于某个寂寞的夜晚,或是激昂的战场。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的观察角度总是那么独特。他会从一块古老的砖瓦上,读出建造者的匠心;他会从一棵参天古树下,感知岁月的沧桑。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一位博学的导览员,耐心而又深情地为你讲述每一件展品的来龙去脉。他并没有强迫你去记住每一个年代,每一个人物,而是让你在故事的流转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一种文明的脉搏,一种文化的传承。它点燃了我对历史的兴趣,也让我开始思考,我们与古人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评分

不错不错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不错不错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

看看,据说不错。不枯燥

评分

觊觎已久,618给力大促来临果断拿下!

评分

速度快,很好。

评分

不错,一直在京东上买书,物流很快。

评分

京东物流就是快

评分

书是正品,包装非常好,没有损坏。就是书比平时的说要小一点。

评分

不错不错很不错的一本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