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後是飛翔》國內首部講述跑步心境的書。
★每個跑者從《跑到後是飛翔》中讀到自己的故事,每個未跑者從《跑到後是飛翔》中找到跑步的動力。
★跑起來,纔能感受身體對世界的抵達,纔能聽到靈魂扇動羽翼的聲音。
★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豆瓣歌手邵夷貝、irunfar.com網站創始人布朗恩·鮑威爾、新加坡“時尚女魔頭”蔡晶晶、中國跑步電影創始人關雅荻、用奔跑探索世界的清華學霸胖胖熊等14位成功人士的跑步生活,14個不同心境的跑步故事。
★《跑者世界》執行主編晏懿,大連100、大理100超級馬拉鬆賽創始人於雷,悅跑圈聯閤創始人、CEO 梁峰聯袂推薦!
經典分享——
毛大慶——寒冷的風吹過,像綿細的針,刺穿衣服,刺入身體,讓我感到由內而外的戰栗,我原來還在北極。用腳步丈量天地的盡頭,成為我的階段性、朝思暮想的追求但又時常覺得遙不可及的夢想。
布朗恩·鮑威爾——傍晚時分,我和貝諾特結伴跑過一處草原下坡,廣袤無垠的衝積帶上綴滿星星點點的草叢。夕陽親吻著大地,給草叢鍍上瞭絢麗的金色,與遠處的紫色群山,以及寒光閃閃的雪峰交相輝映。
關雅荻——賽道距離330公裏,從勃朗峰南側腳下的庫馬約爾小鎮齣發,圍著意大利北部奧斯塔山榖逆時針繞一大圈,翻越40多座高海拔山頭,纍計爬升超過24000米的比賽,用時不能超過150小時。那時絕不會想到不到兩年,我就成瞭參與其中的“瘋子”。
胖胖熊——這是歐洲境內復雜的一條路綫,穿越德國-捷剋-奧地利邊境廣袤的森林地帶。一路上不僅有茂密的森林,還有陡峭的高山,大片的沼澤,無數湖泊河流,巨石密布的荒原,變化多端。
《跑到最後是飛翔》是近年來跑步類圖書中比較獨特的一部作品,是國內首部講述跑步心境的書。14位成功人士的跑步生活,14個不同心境的跑步故事。
有人跑過茫茫雪原,有人跑過荒涼戈壁,有人跑過茂密森林;
有人跑過20公裏,有人跑過40公裏,有人跑過600公裏;
他們中有人因為跑步治愈瞭抑鬱癥,有人從跑步開始拓展瞭更多可能的生活方式,有人通過跑步將原以為的不可能變為可能……
對他們來說,雪原、戈壁、森林、河榖,無處不可跑。
在他們的講述中,跑步,不隻是獲得完美身型,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用腳步丈量天地、追尋自由心靈的夢想。
翻開本書,一起體驗跑步的樂趣!
……
毛大慶:UrWork(中國)創始人,原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他通過跑步治愈瞭抑鬱癥。現在的毛大慶是狂熱的馬拉鬆愛好者,無論多忙,他都會抽時間參加全世界各地馬拉鬆比賽。他還積極推廣馬拉鬆運動,2015年成立毛綫團公益跑團。
布朗恩·鮑威爾( ):全球超級馬拉鬆和越野跑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irunfar.com網站創始人,美國越野跑協會顧問。他還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教練,指導過眾多跑者成功完成瞭超馬比賽。他的書《一往無前:超級馬拉鬆與越野跑指南》風靡國內跑圈,深受跑者推崇。
蔡晶晶:個完成UTMB和TDG的華人優秀女性跑者。全球著名時尚雜誌《羅博報告Robb Report》新加坡時尚總監,被稱為新加坡 “時尚女魔頭”。 2013年巨人之旅比賽時,她陪伴身受重傷的中國跑者楊源的人道主義光輝的壯舉在全球跑圈廣受贊譽。
邵夷貝:北大纔女,獨立音樂人,喜歡跑步的文藝女青年。代錶歌麯有《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麥兜響當當》等,齣版圖書《我站在螞蟻這一邊》。
關雅荻:國內跑步電影創始人,錄製中國首檔真人環球越野跑探索紀錄片《雅荻跑世界》。2015年,在全球2015年UTWT年度積分排名選手中,在近20000名選手中積分排名第102名。過去4年完成超級馬拉鬆越野賽30多場。
胖胖熊:畢業於清華大學,在馬拉鬆、越野跑裏是大神級的人物。在他看來,為中國跑者熟知並敬畏的巨人之旅、UTMB,不過是場遊戲。
汪瑞芳:高級算法工程師,越野跑圈聲名赫赫的一位女跑者。國內唯一UTMB、UTMF全部完賽女選手,曾自己一人走完歐洲朝聖之路。
……
1. 北極圈馬拉鬆 毛大慶
2. 402公裏,跑步比賽還是徒步探險 布朗恩·鮑威爾
3. 徵服死亡山榖 蔡晶晶
4. 巴伐利亞森林661公裏穿越 胖胖熊
5. 一次魔幻UTMB之旅 錢十八
6. 我為什麼參加超馬越野賽 關雅荻
7. 奔跑的文藝女青年 邵夷貝
8. 聖地亞哥朝聖之旅 汪瑞芳
9. 我患上瞭過度訓練綜閤徵 程小遠
10. 極限運動教會我生活 壹小明
11. 當跑步齣現在我的生命裏 郭誌浩
12. 當一個人奔跑在山脊上 羅登
13. 跑步,一個自我發現的過程 深焦鏡頭
14. 2016,我的UTMB之旅 白福利
這本書的書名,簡直就像一聲振聾發聵的呐喊:“跑到後是飛翔:我的跑步生活”。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生活就像一場漫長的馬拉鬆,我們都在不停地奔跑,試圖抵達某個我們設定的終點。而“飛翔”這個詞,則是一種極緻的自由和解放,是突破瞭物質束縛,掙脫瞭精神枷鎖的境界。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將跑步這項看似平凡的運動,與如此富有詩意和哲理的“飛翔”聯係在一起的?它不僅僅是字麵意義上的跑,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升華,一種內在的覺醒。我猜想,作者在書中的故事,一定充滿瞭艱辛和汗水,但同時也一定充滿瞭力量和希望。也許,她會分享那些在賽道上跌倒又爬起的經曆,那些在疲憊不堪時,內心湧現齣的堅定信念。我更期待她能告訴我,在無數次的奔跑中,她是如何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如何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和力量,並最終獲得那種“飛翔”的自由感。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本能夠點燃我內心深處渴望,並給予我勇氣去追逐自己“飛翔”夢想的指南。
評分“跑到後是飛翔:我的跑步生活”,這個書名,光聽著就讓人心潮澎湃。我一直覺得,跑步是一種非常能反映一個人內在狀態的運動。當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都像是在與自己的生命對話。我一直對那些能將個人經曆上升到哲學高度的作者充滿敬意,而“飛翔”這個詞,在我看來,就是對生命最極緻的自由和解放的象徵。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通過什麼樣的經曆,纔讓她在跑步中,感受到瞭這種“飛翔”的體驗?是不是那些在無人之境,獨自奔跑時的孤寂,最終轉化成瞭內心的力量?或者是在完成一次又一次艱難的挑戰後,那種戰勝自我的成就感,讓她仿佛獲得瞭飛行的能力?我期待這本書能帶我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瞭解她跑步的初心,她遇到的睏難,以及她是如何剋服的。我更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如何讓我的生活,也從“奔跑”走嚮“飛翔”的啓示。它不應該隻是一本關於跑步的書,更應該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精彩人生的書。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我乍一看,就覺得特彆有畫麵感——“跑到後是飛翔”。這四個字,仿佛就能將人從起點拉到終點,再從終點帶到一種超越凡俗的境界。我一直覺得,跑步不僅僅是身體的運動,它更像是一種精神的修行,一種與自我對話的方式。尤其是在城市裏,當我們步履匆匆,被各種瑣事纏繞,有時候隻需要穿上跑鞋,跑到城市的邊緣,或者某個安靜的公園,讓呼吸變得急促,讓汗水浸濕衣衫,你會發現,很多糾結的問題,在奔跑中似乎就有瞭答案,或者至少,那些睏擾會變得不那麼重要。我尤其期待這本書能分享作者在跑步過程中,是如何處理那些內在的掙紮和外界的乾擾的。是不是在一次次的衝刺中,那些曾經壓抑的負麵情緒,就被甩在瞭身後?又或者,是在漫長的耐力跑中,作者是如何學會瞭與孤獨相處,並在孤獨中找到力量的?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有韌性,並且善於觀察生活細節的人,否則很難將跑步這件事,升華到“飛翔”的程度。我迫切想知道,那種“飛翔”的感覺,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是身體輕盈的飄然,還是內心豁然開朗的釋然?我一直渴望找到一種方式,來對抗生活的平淡和壓力,而這本書的名字,恰恰點燃瞭我心中那份對“超越”的期待。
評分讀到“跑到後是飛翔:我的跑步生活”這個書名,我就被深深吸引瞭。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書名,更像是一種隱喻,一種對生命狀態的詩意描繪。我一直認為,跑步,是一種最能體現生命活力的運動,而“飛翔”,則是這種活力的極緻升華。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奔跑中,挖掘齣這種“飛翔”的可能性的。它是否意味著,在跑步的過程中,她找到瞭內心的平靜,擺脫瞭外界的喧囂?又或者,是在一次次的突破身體極限之後,她找到瞭精神上的自由,獲得瞭一種無拘無束的狀態?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讀到作者真實而動人的故事,瞭解她跑步的初衷,她在這個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以及她如何一步步實現從“跑”到“飛”的轉變。我想,這一定是一段充滿汗水、淚水,但也一定充滿力量和喜悅的旅程。這本書,聽起來就像是一場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一場關於如何活齣真我的冒險,我迫不及待想去翻開它,跟隨作者一起,去體驗那份奔跑中的飛翔。
評分“跑到後是飛翔:我的跑步生活”—— 這個書名,讀起來就帶著一種濃厚的個人色彩,像是在邀請我去參與一段屬於作者的獨傢旅程。我一直對那些記錄個人成長和生活感悟的書籍情有獨鍾,尤其是當這些感悟與運動緊密相連的時候。跑步,在我看來,是一種最純粹的運動,不需要復雜的器械,也無需特殊的場地,隻需要一顆想要動起來的心。然而,正因其簡單,反而更容易觸及到我們最本質的生命狀態。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從最初的“跑”開始,一步步走嚮“飛翔”的?這個過程,一定是充滿瞭挑戰和蛻變。也許,最初的奔跑,隻是為瞭減肥,為瞭健康,但漸漸地,它就變成瞭一種習慣,一種依賴,最終升華成一種生活態度。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如何剋服跑步初期的枯燥和疼痛的技巧,也希望能瞭解作者在堅持跑步的過程中,是如何保持初衷,不被現實生活所消磨的。對我來說,跑步更像是一種哲學,一種關於堅持、關於突破、關於自我超越的實踐。我期待作者能用生動的故事,來解讀跑步如何改變她的生活,如何讓她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自己,如何讓她最終感受到那種“飛翔”般的自由和喜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