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英文契约,绝不是照字面翻译那么简单!
所有企业,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和法律界的人士都适用的实用参考书。
在全球往来密切,国际贸易频繁的今天,看懂英文契约,是所有企业跨出国门的第一步。
英文契约不仅涉及自我利益的维护、责任范围的界定、赔款强制的效力,更因为国情不同而涉及双方认定的不同。
一字之差,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一句错看,就可能导致公司破产。
如何透过契约,保障自己的权益,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双赢!
《英文契约全攻略》嵌入英文契约的结构,推敲用字,析究事理,按例说明:
一教你如何正确选字,防范未然,有效化解日后纠纷;
二教你如何明订条件,避开风险,保障双方利益无虞;
三教你如何理清指涉,精准表达,辨识中西契约差异。
从编排到签名,带你逐条逐款,排除各种障碍,再复杂的英文契约,从此都能迎刃而解!
《英文契约全攻略》以浅白的文字、清晰的条理、丰富的范例,逐条逐项,解析英文契约结构中的各项关键:从起始部分的标题、前言、叙文,条款中的字词定义与解说,核心事项、散场、债权转让与债务承担、纷争解决、事变因应、保密及其他条款的细节,乃至契约的签名、附件与修订,循序渐进地解说、比较、例示、并大量参酌国际法律专家学者新著作的观点,为英文契约的堂奥做出了完整、既当代又白话的解构。
高忠义,中国台湾高雄人,美国纽约州律师。中国台湾大学法律学士,中国东吴大学法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中国台湾大学国发所博士班研究。著有:《英文契约的门道:基本句型》等十多部著作。
王希平,中国台湾律师,中国台湾大学法律学士,中国东吴大学法律硕士,美国西北大学法学硕士。历任金融业和电子业的法律顾问。
推荐序 更多元的启发,更进阶的思考
自序 迈向模块化的契约建构
第一章 英文契约的常见条款与条款编排
一、英文契约的常见条款
二、英文契约的条款编排
(一)编排例示
(二)解说
第二章 英文契约的起始部分
一、标题(Title)
二、前言(Preamble)
(一)前言的外观形式
(二)签约动作
(三)日期
(四)当事人
三、叙文(Recitals)
(一)叙文的内容
(二)叙文的功能
(三)叙文的写法
(四)叙文范例
四、合意文句(Words of Agreement)
第三章 英文契约的定义条款(Definitions)
一、字词定义设计不良的案例
二、定义条款范例
三、解说
(一)引言
(二)完全定义
(三)部分定义
(四)反面定义
(五)参照定义
(六)诠释条款
(七)定义条款其他注意事项
第四章 英文契约的核心事项条款
一、主要履约事项(Subject Matter Performance)
二、对价(Consideration)
三、契约期间(Term)
四、交割安排(Closing)
第五章 其他的交易实质条款
一、声明与担保(Representations and Warranties)
二、交割前给付义务(Coverlats before Closing)
三、契约效力条件(Conditions)
第六章 散场条款(Endgame)
一、契约终止或解除(Terminations or Rescission)
二、违约救济(Remedles)
(一)违约救济条款的写法
(二)可能的违约事件
(三)重大违约与轻微违约
(四)违约的救济内容
(五)救济条款其他相关事项
(六)保留弹性
第七章 债权转让与债务承担条款(Assignment and Delegation)
一、契约转让条款设计不良的案例
二、建议条款
(一)各方均受限制
(二)一方限制,另一方不限制
(三)各方均开放
三、解说
(一)当事人需求
(二)什么是“债权转让”与“债务承担”
(三)法律上得否转让债权的预设规则
(四)触发债权转让或债务承担的事件
(五)限制债权转让、债务承担的各种方法
(六)同意债权转让、债务承担的方法
(七)契约对承受者的效力
(八)谈判过程的折冲与妥协
四、契约条款设计要点
第八章 纷争解决条款(Dispute Resolution)
一、契约准据法(Goverrling Laws)
二、管辖法院(Jurisdiclion)
三、仲裁(Arbitration)
四、其他替代性纷争处理程序(Ak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第九章 事变因应条款
一、不可抗力条款(Force Majeure)
(一)参考法规基准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
二、调整履约内容条款(Adjustment)
第十章 保密条款(Confidentiality)
一、机密资讯的提供
二、机密资讯的定义
(一)概括加上例示定义
(二)在媒体上标明机密属性
(三)混合式
(四)排除约定
三、机密资讯的保密义务
四、许可使用或揭露事由
五、政府机关强制揭露时的因应
六、机密资料的销毁或返还
七、违约救济
第十一章 其他杂项条款(Miseellaneous)
一、通知条款(Notice)
(一)通用的通知条款
(二)适用于特定情况的通知条款
二、效力可分条款(Severability)
三、完整合意条款(Merger or Entire Agreement)
四、正本副本条款(Counterparts)
第十二章 英文契约的签名、附件与修订
一、签名(Signature Block)
(一)范例
(二)说明
二、附件(Attachment)
三、契约修订(Amendment)
(一)范例
(二)说明
第十三章 简式书函契约(Letter Agreement)
参考文献
迈向模块化的契约建构
高忠义 王希平
中国企业的运营已高度国际化。对英文契约的理解是企业运营不可或缺的一环。稍有疏失可能造成巨额的损失,实不可不慎。
坊间已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介绍英文契约的阅读与写作。而本书的特点在于:①大量引用参考美国与欧陆学者专家的新著作;②引进模块化的契约建构方法;③结合纠纷实例说明契约的窍门;④提倡简单白话。
英文契约毕竟是外来产物,而且是英美国家专业人士的特长,必须了解英美专家对这个议题的讨论,才能真正掌握英文契约的关键知识,而不是简单抄几个条文,做中英对照翻译就能理解的。
英文契约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已经可以高度模块化。就像盖一栋房子,不再是一砖一瓦堆砌上去,而是把很多小部件先结合成较大的模块,再将这些模块整合在一起。英文契约的发展也是如此。但模块化并不只是单纯地建立范本条款,而是必须掌握英文契约的构造方法。就像盖房子,一般人可能只看到屋顶、屋身、台基、门窗、装饰这些外显的部件,却忽略了另一面,也就是水泥、砖、木、石、钢筋这些材料。英文契约也是如此,外显的标题、前言、叙文、定义、期间、给付内容、声明担保、终止解除、损害赔偿、纠纷处理与结尾签名是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但给付句、宣示句、裁量选择句、条件式,这些契约材料却是尚未被理解的。本书引入全面模块化的概念(也请参照作者另一本著作《英文契约的门道:基本句型》),将有助于读者对英文契约有更深的掌握,从而以此投入英文契约的量产。
英文契约学问的讨论也必须结合实际案例,才能掌握纠纷可能发生的地方,以便加以预防。本书提供相当多的法院诉讼案例,说明在真实的交易情境中,因为哪些部分思虑不周而造成纷争,相对地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教训,并在契约写作时加以预防避免。
法律专业人士总给人喜欢咬文嚼字的字匠(wordsmith)印象。在许多情沉下,确实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所以我们必须反复思考,用最简单明了的语句达到沟通之目的,而不要再用罕用、模棱两可的字词、复杂冗长的语句来制造困扰。美国的专业人士已为hereof、thereof、whereof这类不知参照何物的字提出严厉批判,但这类字词在中文里却仍然普遍流行。
拿到这本《英文契约全攻略 [Contract Legal Notice]》后,我原本的期待是它能为我这个非法律专业的“小白”扫清跨国商务谈判中的语言和法律障碍。然而,读完后我发现,这本书似乎更侧重于对法律术语的堆砌和对传统合同范本的罗列,而对于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这些知识,却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比如,书中对于“Force Majeure”(不可抗力)条款的解释,虽然罗列了数种经典定义,但对于当事人如何根据具体情况(例如,突发性的供应链中断与政治动荡的区别)来量身定制一个更具保护性的条款,着墨甚少。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鲜活的案例分析,哪怕只是模拟的场景,展示一下在签订一个软件开发合同时,如何通过精妙的措辞来规避未来的知识产权纠纷。阅读过程中,我时常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间跳转,试图将那些晦涩的英文法律名词与实际的商业风险点对应起来,但这种“自力更生”的解读过程,耗费了大量精力,远不如预期中那样能提供清晰的“攻略”指引。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详尽的法律词典,而非一本实用的操作手册,对于期望快速上手的实务操作者来说,门槛稍高,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需要读者自身有较高的预备知识积累。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定价与其提供的实际“攻略”价值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的落差。我购买它的主要动机,是希望能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用以解读那些由对方律师提供的、动辄数十页的英文对冲基金投资备忘录。我期待的是关于“风险识别”的系统性训练:如何一眼看出隐藏在冗长从句中的“陷阱条款”,如何构建一套属于我方利益的防御性措辞。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对现有法律文本的“翻译指南”。它教会了我“What is X”,但没有深入教我“How to fight X”。例如,在关于“Termination for Convenience”(便利终止权)的章节,它清晰地解释了这种权利的法律含义和常见补偿机制,但并没有提供任何实用的谈判技巧,教导我们如何在对方坚持保留此项权利时,最大限度地争取更高的提前通知期限或更低的解约成本。对于像我这样,需要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商业谈判筹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干货”密度偏低,更像是对既有法律条文的梳理和整理,缺乏那种“庖丁解牛”式的实战指导。阅读体验更像是上了一堂漫长的、理论性极强的法学导论课,而非寻求一份快速上手的实战地图。
评分这本书在深入探讨合同语言的精准性方面做得还算到位,尤其是对那些经常被混淆的介词和动词的选择,比如“shall”、“will”和“may”在法律语境中的微妙区别,有着细致的阐述。这无疑有助于提升英文法律写作的准确性。然而,当我试图将这种精准性应用到实际的合同起草中时,我发现书中的范例和注释,似乎过度偏向于英美法系下的企业间长期合作协议,对于亚洲市场,特别是涉及知识产权转移和合资企业设立时,常见的特定文化语境和商业习惯的考量,则几乎没有涉及。我原本指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文化敏感性”如何在合同语言中体现的洞察,比如在起草面向日本或中国合作伙伴的合同时,如何调整措辞以确保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而不是纯粹的法律对抗。这本书似乎更像一本标准的、全球通用的法律模板修订参考,缺乏对不同地域商业文化差异的深度融合。这使得它在面对非西方文化背景的交易时,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只能提供一个法律上“正确”但商业上可能“僵硬”的文本。
评分从信息架构的角度来看,《英文契约全攻略 [Contract Legal Notice]》的结构划分显得有些保守和线性。它按照合同的一般结构——要约、承诺、对价、生效条件——进行逐层讲解,逻辑清晰,但缺乏对现代商业活动中“混合协议”(Hybrid Agreements)处理的灵活性。如今,许多交易同时涉及服务合同、许可协议和采购订单,往往需要将多个法律文件有机结合,甚至需要应对电子签名和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法律效力挑战。我对这本书关于“电子签名与远程见证”的讨论非常关注,希望找到最新的法律实践指南。遗憾的是,这方面的论述非常简略,更多的是基于传统纸质签名的法律基础。阅读下来,我感到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对经典合同法的全面复习,而非一本面向未来的“攻略”。它拥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但在应对快速迭代的数字经济和非传统合同形式时,其前瞻性和实用指导性明显不足,给人一种“厚重有余,敏捷不足”的印象,对于那些追求效率和创新法律解决方案的读者而言,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其对“全攻略”的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让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教科书”错觉,而非一本面向市场实务人士的“全攻略”。首先,它的篇幅巨大,内容详实到了有些冗余的地步。每一个法律概念,无论是“Indemnification”(赔偿责任)还是“Governing Law”(准据法),都被拆解得非常细碎,从拉丁词源到不同司法管辖区的微小差异都一一列举。这对学术研究者来说或许是宝库,但对于我这种需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并准备应对下周跨洋视频会议的人来说,效率实在太低了。我尤其关注的,是关于数字服务协议中“数据隐私和跨境传输”的部分,期望这本书能提供最新的GDPR或CCPA合规要求下的范本修改建议。然而,这部分内容相对简略,且引用的案例大多陈旧,缺乏对当前以云计算和SaaS模式为主导的商业环境的针对性指导。更让人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于“Notice Provisions”(通知条款)的讲解,虽然细致,却似乎遗漏了现代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工具在法律效力认定上的实践争议。整体来看,更像是一部扎根于传统纸质合同时代的法律文献汇编,对于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实践,缺乏必要的敏锐度和更新。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