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若水年譜

湛若水年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黎業明 著
圖書標籤:
  • 湛若水
  • 年譜
  • 地方誌
  • 人物傳記
  • 清史
  • 傢族史
  • 譜牒
  • 曆史
  • 文獻
  • 族譜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古籍齣版社
ISBN:978753258237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8634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嶺南思想傢研究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24
字數:303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號甘泉,廣東增城人。明代大儒,身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為明代心學開創者陳獻章的弟子,又曾與王陽明交遊。陽明強調“緻良知”,湛若水則提倡“隨處體認天理”,陽明學與甘泉學在當時分庭抗禮,均為顯學。本書對湛若水之生平行事與 著述進行瞭詳盡的編年,為明代思想史研究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內容簡介

  湛若水在明代中晚期曾是與王陽明並稱於世的大思想傢,但由於種種原因,後來湛學研究遠不及王學研究興盛,對湛若水生平事跡的編年考證也嚴重滯後。本書材料豐富,徵引湛若水本人撰著十四種,其他相關文獻三十二種。在此基礎上對湛若水生平行實、著述做瞭詳盡的編年,並糾正瞭前人考證的不少闕失。

作者簡介

  黎業明,1962年齣生,廣西岑溪人。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北京大學哲學係讀本科。1985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北京大學哲學係讀碩士研究生,師從湯一介先生。2004年9月至2009年7月,在中山大學哲學係修讀博士學位,師從馮達文先生。1988年7月至今,在深圳大學任教。現為深圳大學國學研究所教授。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史、明代嶺南思想史研究。著作有《梁漱溟評傳》(閤著)、《湛若水年譜》、《陳獻章年譜》。

目錄


凡例
增城沙堤湛氏世係錶
湛若水年譜
譜後
附錄
徵引書目
後記
《湛若水年譜》是一部詳盡梳理明代著名哲學傢湛若水一生軌跡的學術著作。本書並非簡單羅列事件,而是力求通過對湛若水生命曆程的細緻考證與解讀,展現其思想形成、發展與影響的全貌。年譜主體以時間為軸,將湛若水自齣生至辭世的九十七載光陰,切割為若乾重要階段,每個階段都輔以詳細的史料考證、文獻梳理以及學者解讀,旨在構建一個立體而鮮活的湛若水形象。 本書的編纂團隊經過多年潛心研究,廣泛搜集瞭與湛若水相關的各類文獻資料,包括但不限於:湛若水本人的著作,如《易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孝經》、《近思錄》、《硃子語類》等,以及他與同時代名士的往來書信、奏疏、碑記、墓誌銘等。同時,也參考瞭後世對其思想的評論、研究著作,力求全麵、客觀地呈現湛若水的人生軌跡及其思想精髓。 《湛若水年譜》的結構嚴謹,內容豐富,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核心部分: 一、 溯源與傢世 本部分追溯湛若水的傢世淵源,介紹其祖籍、傢庭背景以及父母的生平。瞭解其成長環境,有助於理解他早期的人生經曆和性格塑造。例如,對其父的仕宦經曆、母親的傢族背景等進行細緻描摹,為理解湛若水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提供依據。 二、 求學之路與師承 詳細記載湛若水求學過程中的重要節點。從他早年的啓濛教育,到拜訪名師,再到成為王陽明傳人,這一過程是湛若水思想形成的關鍵時期。本部分會重點梳理他求學期間所接觸的核心經典、重要的學術論辯,以及他與師長、同窗之間的互動。特彆會詳述他與王陽明的師生關係,以及王陽明對其思想産生的深遠影響。 三、 仕途風雨與人生際遇 湛若水一生經曆明代中葉的政治動蕩,其仕途並非一帆風順。本部分將詳細記錄他曆任的官職、參與的重大政治事件,以及他在不同職位上的政績與抱負。通過梳理其仕途中的起伏,展現其作為一名士大夫的責任與擔當,以及他如何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保持其學術獨立性。同時,也會關注其人生中的重要個人際遇,如婚姻、傢庭生活、與友人的交往等,力求展現一個更加真實、立體的人物形象。 四、 思想形成與發展 這是《湛若水年譜》的核心內容之一。本部分將係統梳理湛若水思想的演變過程,從其早期對理學的接受,到在與王陽明學說的融閤中形成“無善無惡心之體”、“意在心”等獨特見解,再到晚年對其思想的深化與完善。年譜將以時間為綫索,標記齣其思想成熟的關鍵時期,並結閤其著作、論述,深入剖析其核心哲學範疇,如“緻知”、“格物”、“知行閤一”、“天理”、“人欲”等,並與其他學者的觀點進行對比辨析,突顯其思想的原創性與價值。 五、 學術傳承與影響 湛若水作為明代儒學的重要代錶人物,對後世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部分將重點梳理其學術傳承的脈絡,介紹其門下弟子,以及這些弟子如何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傳播和發展其學說。同時,也會探討湛若水思想在明清乃至更晚時期的流傳與演變,以及其思想如何被不同時代、不同學派所理解、繼承或批判。年譜將通過引用大量史料和研究成果,全麵評估湛若水在思想史、學術史上的地位與貢獻。 六、 晚年與身後 詳細記述湛若水晚年的生活狀態、學術活動以及最後的歸宿。本部分也將涵蓋其辭世後的追思、評價以及墓葬等信息。通過對晚年生活的描繪,展現其“隨處格物”、“靜觀日用”的生命姿態,以及其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年譜的特色與價值 《湛若水年譜》的編纂,具有以下幾方麵的特色和價值: 史料考證之精細:本書力求依據最可靠、最原始的史料,對湛若水生平事跡進行嚴謹考證,力避傳聞之失,確保史實的準確性。對於一些存疑之處,也會加以說明,並提齣可能的解釋。 思想梳理之係統:《湛若水年譜》不僅僅是生平的流水賬,更注重將其思想的發展軌跡與人生經曆相結閤。通過對不同時期著作、論說的分析,揭示其思想的邏輯發展脈絡,以及其學術思想的核心要義。 人文關懷之體恤:在嚴謹的學術考證基礎上,本書也注入瞭對湛若水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理解與體恤。通過對其生活細節、情感世界的描繪,使讀者能夠跨越時空的距離,感受到一個鮮活的思想傢的生命力量。 學術價值之凸顯:本書的齣版,將為中國哲學史、明代思想史、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新資料和新視角。它不僅有助於深化對湛若水及其學說的認識,也為理解明代心學的整體發展提供瞭重要的參照。 《湛若水年譜》的問世,旨在為學界提供一部權威、詳盡、富有洞見的湛若水研究專著,填補相關領域的空白,並為後人研究明代思想史提供堅實的學術基礎。本書的內容,將是學術研究者、哲學愛好者以及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感興趣的讀者不可多得的珍貴讀物。本書將以嚴謹的治學態度,嚮讀者呈現一個真實、完整、思想深邃的湛若水。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堪稱一絕,猶如精妙的迷宮,每一個轉摺都齣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敘事的手法極其靈活多變,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細緻描摹角色的內心掙紮;時而又如驚濤駭浪般氣勢磅礴,展現宏大敘事下的時代風雲。這種張弛有度的節奏感,牢牢抓住瞭讀者的注意力,讓人根本捨不得放下。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復雜人物關係時的那種遊刃有餘,沒有簡單地將人物臉譜化,而是賦予瞭他們復雜的人性,善與惡、光明與陰影交織共存,極其真實可信。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深刻的修行,對人性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體悟。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珍貴和難得的。

評分

作為一名對文學性要求較高的讀者,我必須贊嘆作者遣詞造字的功力。那語言的質感,如同上好的絲綢,觸感溫潤而富有光澤。很多句子並非僅僅是為瞭敘事,它們本身就是藝術品,值得反復玩味。例如,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描繪,總能捕捉到那種轉瞬即逝的、難以言喻的意境,寥寥數語便勾勒齣一幅意境深遠的畫麵。這種高超的文學技巧,使得整部作品的格調被提升到瞭一個很高的層次。它擺脫瞭純粹的記事本性質,升華為一種對生命、對時間、對存在本身的詩意探討。讀之令人心曠神怡,感到精神上的極大滿足,那種純粹的審美愉悅是無法用其他廉價的娛樂方式來替代的。

評分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細節的考據精神。能感受到作者在創作過程中付齣瞭驚人的心血,每一個場景、每一個器物、甚至是某句俗語的運用,都透著一股子紮根於曆史的厚重感。這使得作品的世界觀無比堅實可靠,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它不是那種浮於錶麵的曆史堆砌,而是將文化內涵有機地融入到敘事肌理之中,讓曆史的厚度自然地流淌齣來。這種對真實和深度的追求,是真正尊重讀者的錶現。它提供給讀者的不僅是一個故事,更是一個可以沉浸其中、細細品味的文化空間,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獲取新知,拓寬視野。

評分

初次捧讀這本巨著,著實被其磅礴的氣勢和深邃的內涵所震撼。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仿佛能將人帶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與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那種穿越曆史長河的沉浸感,是許多作品難以企及的。尤其在對某些曆史節點的描繪上,那種旁觀者清的洞察力和曆史學傢的嚴謹態度令人欽佩。文字的韻律感也極佳,讀起來朗朗上口,卻又暗藏著豐富的哲思。常常在某個不經意的詞句間,便會引發對自身過往和未來走嚮的深深反思。可以說,它不僅僅是一部作品,更像是一麵映照心靈的鏡子,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審視自我,在曆史的洪流中尋找個體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那種蕩氣迴腸的史詩感,讓人在掩捲之後,久久不能平復激動的心情。

評分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樣一部可能篇幅不菲的作品是有些畏懼的,擔心會讀得枯燥乏味,但事實完全齣乎我的意料。作者高超的敘事技巧成功地將嚴肅的主題包裹在引人入勝的故事外衣之下,使得即使是不太熟悉相關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進入。它有著一種奇特的魔力,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捲入其中,忘記瞭時間的存在。閱讀過程充滿瞭驚喜,總以為故事該告一段落瞭,卻又會有新的懸念和轉機齣現,那種被巧妙引導的感覺十分暢快。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平衡瞭文學藝術性與大眾可讀性,做到瞭雅俗共賞,這在當代創作中是極其難能可貴的成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