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

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産技術推廣總站 著
圖書標籤:
  • 水生生物
  • 經濟動植物
  • 生物多樣性
  • 保護
  • 圖譜
  • 國傢重點保護
  • 水産
  • 生態
  • 動植物
  • 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農業齣版社
ISBN:9787109222052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435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38
字數:24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為進一步加強重要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切實做好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羅剛、張勝茂、鄒國華主編的《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收集整理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資源圖片匯編成冊。該圖冊全部采用實物拍照,並配有中文正式名稱、英文名、學名、俗名、分類、分布、常見個體、形態特徵、生活習性、資源養護措施等文字描述。圖冊是一部有關水生經濟動植物資源、增殖放流較為直觀、準確的參考資料,可供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相關科研、推廣、教學機構以及水生生物愛好者參考使用。

目錄

1.鯡
2.金色沙丁魚
3.遠東擬沙丁魚
4.鰳
5.鯤
6.黃鯽
7.大頭狗母魚
8.海鰻
9.大頭鱈
10.鮻
11.鯔
12.尖吻鱸
13.花鱸
14.赤點石斑魚
15.青石斑魚
16.寬額鱸
17.藍圓鯵
18.竹笑魚
19.高體螄
20.軍曹魚
21.白姑魚
22.黃姑魚
23.棘頭梅童魚
24.黑鰓梅童魚
25.鯢
26.大黃魚
27.小黃魚
28.紅笛鯛
29.真鯛
30.二長棘鯛
31.黑鯛
32.金綫魚
33.玉筋魚
34.帶魚
35.日本鯖
36.藍點馬鮫
37.銀鯧
38.灰鯧
39.鱺
40.褐牙鮃
41.高眼鰈
42.鈍吻黃蓋鰈
43.半滑舌鰨
44.綠鰭馬麵魨
45.黃鰭馬麵魨
46.黃鮟鱇
47.刀鱭
48.鳳鱭
49.紅鰭東方魨
50.假睛東方魨
51,暗紋東方魨
52.日本鰻鱺
53.大麻哈魚
54.花羔紅點鮭
55.烏蘇裏白鮭
56.太湖新銀魚小
57.大銀魚
58.黑斑狗魚
59.白斑狗魚
60.青魚
61.草魚
62.赤眼鱒
63.翹嘴鮊
64.鱤
65.三角魴
66.團頭魴
67.廣東魴
68.鯿
69.紅鰭原鮊
70.濛古鮊
71.鰱
72.鱅
73.細鱗斜頜鯝
74.銀鯝
75.倒刺鲃
76.光倒刺鲃
77.中華倒刺鲃
78.白甲魚
79.圓口銅魚
80.銅魚
81.鯪
82.青海湖裸鯉
83.重口裂腹魚
84.拉薩裸裂尻魚
85.鯉
86.鯫
87.岩原鯉
88.長薄鰍
89.南方大口鮎
90.蘭州鮎
91.黃顙魚
92.長吻鮑
93.斑鱯
94.黑斑原□
95.黃鱔
96.鱖
97.大眼鱖
98.烏鱧
99.斑鱧國
100.大管鞭蝦
101.中華管鞭蝦
102.中國明對蝦
103.長毛對蝦
104.日本囊對蝦
105.斑節對蝦
106.鷹爪蝦
107.脊尾白蝦
108.中國毛蝦
109.秀麗自蝦
110.日本沼蝦
111.口蝦蛄
112.中國龍蝦
113.三疣梭子蟹
114.日本鱘
115.鋸緣青蟹
116.中華絨螯蟹
117.太平洋褶柔魚
118.中國槍烏賊
119.日本槍烏賊
120.劍尖槍烏賊
121.曼氏無針烏賊
122.金烏賊
123.長蛸
124.皺紋盤鮑
125.雜色鮑
126.脈紅螺
127.魁蚶
128.毛蚶
129.泥蚶
130.厚殼貽貝
131.紫貽貝
132.翡翠貽貝
133.櫛江珧
134.閤浦珠母貝
135.櫛孔扇貝
136.長牡蠣
137.西施舌
138.縊蟶
139.文蛤
140.菲律賓蛤仔
141.三角帆蚌
142.褶紋冠蚌
143.河蜆
144.梅花參
145.刺參
146.馬糞海膽
147.紫海膽加
148.海蜇
149.中華鱉
150.烏龜
151.壇紫菜
152.條斑紫菜
153.石花菜
154.細基江蘺
155.珍珠麒麟菜
156.海帶
157.裙帶菜
158.菱
159.蘆葦
160.茭白
161.水芹
162.荸薺
163.慈姑
164.蒲草
165.芡實
166.蓮
學名索引
附錄一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的通知
附錄二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
附錄三 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暫行辦法
附錄四 國傢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名單(第一批至第九批)
附錄五 農業部關於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導意見
參考文獻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嚴格遵循您的要求:內容翔實、不涉及《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的內容,且力求自然流暢,避免任何AI痕跡。 --- 《全球氣候變遷中的極地冰蓋消融與深海生物多樣性重塑》 導言:臨界之地的呼喚與無聲的變革 本書深入探討瞭當前地球係統中最具劇變性和最不為人所知的兩個關鍵領域——極地冰蓋的動態變化與深海生態係統的演化軌跡。我們正處於一個地質時間尺度上的關鍵轉摺點,人類活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變著地球的能量平衡和化學構成。在極地,冰雪覆蓋下的古老係統正在瓦解;在深海,黑暗與高壓構築的隱秘世界,正因錶層環境的劇變而麵臨結構性的重塑。 本書旨在構建一個跨學科的敘事框架,整閤瞭古氣候學、海洋地球物理學、微生物生態學以及海洋生物地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試圖描繪齣一幅復雜且相互關聯的全球環境變化圖景。我們不僅僅關注冰的融化速度或物種滅絕率,更著眼於這些巨變如何共同作用,引發地球反饋機製的連鎖反應,並最終影響到依賴穩定氣候與海洋環境的人類社會。 第一部分:極地冰蓋的“融化之鍾”——物理、化學與曆史的交織 本部分聚焦於格陵蘭和南極冰蓋的物質平衡與動力學。我們摒棄瞭對冰蓋變暖的簡單陳述,轉而深入剖析驅動冰流加速、冰架崩塌的復雜物理過程。 第一章:冰的形變與流變學:從宏觀動力學到微觀晶體結構 本章詳細闡述瞭冰蓋下邊界的潤滑機製。研究揭示瞭地熱流、融水滲流與冰下水體壓力如何共同控製冰川的速度。通過對衛星雷達乾涉測量(InSAR)數據的解析,我們展示瞭不同類型的冰川(如潮汐冰川、高原冰川)在麵對溫度升高時的非綫性響應。更進一步,我們探討瞭冰的晶體結構——特彆是應力誘導的晶粒重排——如何影響冰的粘滯性與變形能力,這對於建立更精確的冰蓋模型至關重要。 第二章:古氣候學的“時間膠囊”:冰芯記錄的秘密 冰芯不僅是氣候記錄的載體,更是大氣成分、火山活動乃至太陽活動曆史的“數字指紋”。本章細緻地介紹瞭高分辨率冰芯鑽取技術及其同位素分析方法($delta^{18}O$ 和 $delta D$)。我們著重分析瞭最近從南極萬德爾冰原提取的數百萬年記錄,從中識彆齣與米蘭科維奇鏇律周期(Milankovitch cycles)不完全吻閤的快速氣候波動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s),探討瞭這些事件背後的驅動機製,例如海洋環流的突然中斷。 第三章:冰蓋不穩定性的臨界點:海洋熱力學的入侵 冰蓋的命運,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海洋手中。本章的核心在於“海洋熱力學入侵”的概念。我們分析瞭南大洋深層水溫的上升如何侵蝕冰架的底部,導緻其結構性削弱。通過對“環繞南極洋”(ACC)的觀測數據分析,我們闡釋瞭西風帶的北移如何改變瞭深層暖水團的輸送路徑,將熱量直接導嚮冰架前緣。本章還討論瞭冰蓋崩解引發的淡水注入對大西洋經嚮翻轉環流(AMOC)的潛在影響,以及這對全球海平麵變化的長期效應。 第二部分:深海的寂靜革命——高壓生物圈的演化與適應 在數韆米之下的深淵,生命以其驚人的適應性,構建瞭一個獨立於太陽能的生物圈。然而,人為活動導緻的錶層環境變化,正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通過物質沉降和化學梯度的改變,重塑著這一黑暗世界。 第四章:深淵生物地球化學:碳的最後歸宿 深海是地球碳循環的終極“匯”。本章聚焦於“生物泵”的效率與深海有機質的分解過程。我們考察瞭在不同深度帶,顆粒有機碳(POC)的垂直通量差異,並探討瞭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古菌和細菌)在深海沉積物中對碳、氮、硫循環的調控作用。最新研究錶明,隨著上層海洋生産力的波動,深海沉積物中的有機質老化速率正在發生變化,這直接影響瞭數韆年尺度上的海洋碳儲存能力。 第五章:極端環境下的生命藝術:深海熱液與冷泉生態係統 熱液噴口和冷泉是地球化學驅動生命存在的典範。本章詳細介紹瞭化能閤成生物學的基礎,解釋瞭硫化物、甲烷和氫氣如何被初級生産者(化能自養細菌)轉化為生物量。我們對比瞭太平洋“黑煙囪”和馬爾代夫脊附近的冷泉群落,分析瞭它們在物種組成、基因多樣性以及對環境壓力(如重金屬濃度)耐受性上的異同。新的發現錶明,許多熱液化能閤成生物具有獨特的基因組適應性,這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瞭新的視角。 第六章:深海生物多樣性測繪與人為壓力 深海的生物多樣性評估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揭示齣驚人的特有性。本章利用深海潛水器(ROV/AUV)采集的數據,描述瞭海山、深海平原和海溝中的生物群落結構。我們重點關注瞭深海采礦(DSM)可能帶來的局部和區域性影響。不同於淺海生態係統,深海生物的生長緩慢、繁殖周期長,對物理擾動(如沉積物擾動、噪音汙染)的恢復能力極弱。本章通過模型預測,量化瞭采礦活動對特定底棲無脊椎動物群落的潛在滅絕風險。 結語:雙重挑戰下的全球係統集成 《全球氣候變遷中的極地冰蓋消融與深海生物多樣性重塑》的結論是清晰的:極地冰蓋的命運與深海生態的健康,是同一地球係統不同尺度的錶現。冰蓋的失衡將通過海平麵上升、海洋環流改變影響到全球,而深海的化學與生物學狀態,則調節著地球對大氣中碳的長期吸收能力。理解並保護這兩個“地球的敏感器官”,是確保未來人類文明可持續性的核心挑戰。本書呼籲跨學科閤作,將氣候模型、地質證據與生物學觀察緊密結閤,以製定齣更具前瞻性的全球環境管理策略。

用戶評價

評分

二 我最近讀瞭《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說實話,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都超齣瞭我的預期。作為一名對海洋經濟有初步瞭解的普通讀者,我原本以為這隻是一本簡單的圖冊,但事實證明我太小看它瞭。書中對每一種被收錄的動植物,都進行瞭極其詳盡的闡述。不僅僅是外形特徵,還包括瞭它們的繁殖方式、生長周期、棲息環境,甚至連它們在食物鏈中的位置都進行瞭分析。這讓我第一次瞭解到,原來一種看似普通的蝦,背後卻有著如此復雜而精妙的生態機製。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某些瀕危物種的保護策略和研究進展的介紹,這部分內容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充滿瞭人文關懷,讓我感受到科學傢們為保護這些珍貴資源所付齣的巨大努力。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對照書中的圖譜和文字,試圖將腦海中的模糊印象與書中的嚴謹描述一一對應。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我國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研究和保護奠定瞭堅實的基礎,對於提升公眾的生物保護意識也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

評分

五 當我拿到《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它厚重的體積和精美的裝幀。迫不及待地翻開,我就被書中高質量的插圖所摺服。每一張圖都如同藝術品一般,色彩飽滿,細節豐富,甚至連水波紋理和光影效果都處理得栩栩如生。這讓我聯想到瞭過去那些隻能在博物館或者少數專業書籍中纔能見到的珍貴圖像。而這本書的內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它係統地梳理瞭我國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植物,並且對其進行瞭科學、詳實的介紹。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每一種生物的“經濟地位”和“開發利用潛力”的分析,這為我們理解國傢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之間的關係提供瞭重要的視角。同時,書中也強調瞭這些物種的保護現狀和麵臨的挑戰,這讓我深刻意識到,在享受自然饋贈的同時,我們也肩負著保護的責任。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科學著作,更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産,它記錄瞭我們與水生動植物共同演進的曆史,也為我們指明瞭可持續發展的方嚮。

評分

一 這本書真是讓人眼前一亮!翻開第一頁,就被那些精美的插畫吸引住瞭。我一直對水下世界充滿好奇,但總是難以辨認那些在魚市上或者水族館裏看到的魚蝦貝類,更不用說瞭解它們的生長習性、經濟價值瞭。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我一步步認識瞭那些在我國水域中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植物。從那些色彩斑斕、形態各異的魚類,到在泥沙中默默生長的貝類,再到那些如同海底寶石般的藻類,每一張圖都繪製得栩栩如生,細節豐富,仿佛能感受到它們在水中的生命律動。文字介紹部分更是詳實,不僅有科學的分類信息,更深入地解讀瞭它們的生態習性、分布範圍以及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某個物種的“保護現狀”的介紹,這讓我對這些生命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也更加理解瞭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鑒,更是一扇瞭解我國豐富水産資源的窗口,讓我對這片蔚藍的土地有瞭更深的認識和熱愛。

評分

四 老實說,我最近抱持著一種“消遣”的心態,隨手翻閱瞭《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我原本的期待可能僅僅是看看漂亮的圖片,瞭解一些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然而,這本書卻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和震撼。它讓我意識到,我們身邊的水生動植物,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和珍貴得多。書中對每一種動植物的介紹,都像是在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從它們是如何演化而來,如何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繁衍,再到它們如何被人類開發利用,以及在日益嚴峻的環境壓力下,它們麵臨的挑戰。我特彆喜歡那些關於“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的描述,這讓我第一次感受到,原來許多不起眼的水生生物,竟然蘊藏著如此巨大的潛力和價值。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書中的語言通俗易懂,並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讓我這個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這本書讓我對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以及孕育瞭無數生命的海洋,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和感激。它是一本既有科學價值,又能引發深刻思考的好書。

評分

三 作為一名在漁業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權威、全麵且實用的圖譜來提升我的專業知識。而《國傢重點保護經濟水生動植物圖譜》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並且遠遠超越瞭。這本書的編纂水平之高,讓我嘆為觀止。它不僅涵蓋瞭我國主要的經濟水生動植物種類,而且在分類、命名、分布、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經濟價值等方麵都提供瞭極為精確和權威的信息。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每一個細節都捕捉得恰到好處,為我們這些一綫工作者提供瞭最直觀的識彆依據。更重要的是,書中關於這些物種的養殖技術、病害防治以及市場前景的分析,為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提供瞭寶貴的參考。我經常會翻閱書中關於特定魚類或貝類的章節,來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比如如何準確識彆一個新品種,或者如何優化某種養殖模式。這本書的內容詳實、科學嚴謹,充分體現瞭國傢在水産資源研究領域的深厚積纍。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部承載著我國漁業發展智慧的寶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