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

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著
图书标签:
  • 水生生物
  • 经济动植物
  • 生物多样性
  • 保护
  • 图谱
  • 国家重点保护
  • 水产
  • 生态
  • 动植物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2220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435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8
字数:24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为进一步加强重要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切实做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罗刚、张胜茂、邹国华主编的《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收集整理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图片汇编成册。该图册全部采用实物拍照,并配有中文正式名称、英文名、学名、俗名、分类、分布、常见个体、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资源养护措施等文字描述。图册是一部有关水生经济动植物资源、增殖放流较为直观、准确的参考资料,可供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科研、推广、教学机构以及水生生物爱好者参考使用。

目录

1.鲱
2.金色沙丁鱼
3.远东拟沙丁鱼
4.鳓
5.鲲
6.黄鲫
7.大头狗母鱼
8.海鳗
9.大头鳕
10.鮻
11.鲻
12.尖吻鲈
13.花鲈
14.赤点石斑鱼
15.青石斑鱼
16.宽额鲈
17.蓝圆鲹
18.竹笑鱼
19.高体蛳
20.军曹鱼
21.白姑鱼
22.黄姑鱼
23.棘头梅童鱼
24.黑鳃梅童鱼
25.鲵
26.大黄鱼
27.小黄鱼
28.红笛鲷
29.真鲷
30.二长棘鲷
31.黑鲷
32.金线鱼
33.玉筋鱼
34.带鱼
35.日本鲭
36.蓝点马鲛
37.银鲳
38.灰鲳
39.鲡
40.褐牙鲆
41.高眼鲽
42.钝吻黄盖鲽
43.半滑舌鳎
44.绿鳍马面鲀
45.黄鳍马面鲀
46.黄鮟鱇
47.刀鲚
48.凤鲚
49.红鳍东方鲀
50.假睛东方鲀
51,暗纹东方鲀
52.日本鳗鲡
53.大麻哈鱼
54.花羔红点鲑
55.乌苏里白鲑
56.太湖新银鱼小
57.大银鱼
58.黑斑狗鱼
59.白斑狗鱼
60.青鱼
61.草鱼
62.赤眼鳟
63.翘嘴鲌
64.鳡
65.三角鲂
66.团头鲂
67.广东鲂
68.鳊
69.红鳍原鲌
70.蒙古鲌
71.鲢
72.鳙
73.细鳞斜颌鲴
74.银鲴
75.倒刺鲃
76.光倒刺鲃
77.中华倒刺鲃
78.白甲鱼
79.圆口铜鱼
80.铜鱼
81.鲮
82.青海湖裸鲤
83.重口裂腹鱼
84.拉萨裸裂尻鱼
85.鲤
86.鲰
87.岩原鲤
88.长薄鳅
89.南方大口鲇
90.兰州鲇
91.黄颡鱼
92.长吻鲍
93.斑鳠
94.黑斑原□
95.黄鳝
96.鳜
97.大眼鳜
98.乌鳢
99.斑鳢国
100.大管鞭虾
101.中华管鞭虾
102.中国明对虾
103.长毛对虾
104.日本囊对虾
105.斑节对虾
106.鹰爪虾
107.脊尾白虾
108.中国毛虾
109.秀丽自虾
110.日本沼虾
111.口虾蛄
112.中国龙虾
113.三疣梭子蟹
114.日本鲟
115.锯缘青蟹
116.中华绒螯蟹
117.太平洋褶柔鱼
118.中国枪乌贼
119.日本枪乌贼
120.剑尖枪乌贼
121.曼氏无针乌贼
122.金乌贼
123.长蛸
124.皱纹盘鲍
125.杂色鲍
126.脉红螺
127.魁蚶
128.毛蚶
129.泥蚶
130.厚壳贻贝
131.紫贻贝
132.翡翠贻贝
133.栉江珧
134.合浦珠母贝
135.栉孔扇贝
136.长牡蛎
137.西施舌
138.缢蛏
139.文蛤
140.菲律宾蛤仔
141.三角帆蚌
142.褶纹冠蚌
143.河蚬
144.梅花参
145.刺参
146.马粪海胆
147.紫海胆加
148.海蜇
149.中华鳖
150.乌龟
151.坛紫菜
152.条斑紫菜
153.石花菜
154.细基江蓠
155.珍珠麒麟菜
156.海带
157.裙带菜
158.菱
159.芦苇
160.茭白
161.水芹
162.荸荠
163.慈姑
164.蒲草
165.芡实
166.莲
学名索引
附录一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的通知
附录二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附录三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
附录四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名单(第一批至第九批)
附录五 农业部关于做好“十三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严格遵循您的要求:内容翔实、不涉及《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的内容,且力求自然流畅,避免任何AI痕迹。 --- 《全球气候变迁中的极地冰盖消融与深海生物多样性重塑》 导言:临界之地的呼唤与无声的变革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前地球系统中最具剧变性和最不为人所知的两个关键领域——极地冰盖的动态变化与深海生态系统的演化轨迹。我们正处于一个地质时间尺度上的关键转折点,人类活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地球的能量平衡和化学构成。在极地,冰雪覆盖下的古老系统正在瓦解;在深海,黑暗与高压构筑的隐秘世界,正因表层环境的剧变而面临结构性的重塑。 本书旨在构建一个跨学科的叙事框架,整合了古气候学、海洋地球物理学、微生物生态学以及海洋生物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试图描绘出一幅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全球环境变化图景。我们不仅仅关注冰的融化速度或物种灭绝率,更着眼于这些巨变如何共同作用,引发地球反馈机制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影响到依赖稳定气候与海洋环境的人类社会。 第一部分:极地冰盖的“融化之钟”——物理、化学与历史的交织 本部分聚焦于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的物质平衡与动力学。我们摒弃了对冰盖变暖的简单陈述,转而深入剖析驱动冰流加速、冰架崩塌的复杂物理过程。 第一章:冰的形变与流变学:从宏观动力学到微观晶体结构 本章详细阐述了冰盖下边界的润滑机制。研究揭示了地热流、融水渗流与冰下水体压力如何共同控制冰川的速度。通过对卫星雷达干涉测量(InSAR)数据的解析,我们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冰川(如潮汐冰川、高原冰川)在面对温度升高时的非线性响应。更进一步,我们探讨了冰的晶体结构——特别是应力诱导的晶粒重排——如何影响冰的粘滞性与变形能力,这对于建立更精确的冰盖模型至关重要。 第二章:古气候学的“时间胶囊”:冰芯记录的秘密 冰芯不仅是气候记录的载体,更是大气成分、火山活动乃至太阳活动历史的“数字指纹”。本章细致地介绍了高分辨率冰芯钻取技术及其同位素分析方法($delta^{18}O$ 和 $delta D$)。我们着重分析了最近从南极万德尔冰原提取的数百万年记录,从中识别出与米兰科维奇旋律周期(Milankovitch cycles)不完全吻合的快速气候波动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s),探讨了这些事件背后的驱动机制,例如海洋环流的突然中断。 第三章:冰盖不稳定性的临界点:海洋热力学的入侵 冰盖的命运,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海洋手中。本章的核心在于“海洋热力学入侵”的概念。我们分析了南大洋深层水温的上升如何侵蚀冰架的底部,导致其结构性削弱。通过对“环绕南极洋”(ACC)的观测数据分析,我们阐释了西风带的北移如何改变了深层暖水团的输送路径,将热量直接导向冰架前缘。本章还讨论了冰盖崩解引发的淡水注入对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的潜在影响,以及这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长期效应。 第二部分:深海的寂静革命——高压生物圈的演化与适应 在数千米之下的深渊,生命以其惊人的适应性,构建了一个独立于太阳能的生物圈。然而,人为活动导致的表层环境变化,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通过物质沉降和化学梯度的改变,重塑着这一黑暗世界。 第四章:深渊生物地球化学:碳的最后归宿 深海是地球碳循环的终极“汇”。本章聚焦于“生物泵”的效率与深海有机质的分解过程。我们考察了在不同深度带,颗粒有机碳(POC)的垂直通量差异,并探讨了微生物群落(尤其是古菌和细菌)在深海沉积物中对碳、氮、硫循环的调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随着上层海洋生产力的波动,深海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老化速率正在发生变化,这直接影响了数千年尺度上的海洋碳储存能力。 第五章:极端环境下的生命艺术:深海热液与冷泉生态系统 热液喷口和冷泉是地球化学驱动生命存在的典范。本章详细介绍了化能合成生物学的基础,解释了硫化物、甲烷和氢气如何被初级生产者(化能自养细菌)转化为生物量。我们对比了太平洋“黑烟囱”和马尔代夫脊附近的冷泉群落,分析了它们在物种组成、基因多样性以及对环境压力(如重金属浓度)耐受性上的异同。新的发现表明,许多热液化能合成生物具有独特的基因组适应性,这为生命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六章:深海生物多样性测绘与人为压力 深海的生物多样性评估仍处于早期阶段,但已揭示出惊人的特有性。本章利用深海潜水器(ROV/AUV)采集的数据,描述了海山、深海平原和海沟中的生物群落结构。我们重点关注了深海采矿(DSM)可能带来的局部和区域性影响。不同于浅海生态系统,深海生物的生长缓慢、繁殖周期长,对物理扰动(如沉积物扰动、噪音污染)的恢复能力极弱。本章通过模型预测,量化了采矿活动对特定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潜在灭绝风险。 结语:双重挑战下的全球系统集成 《全球气候变迁中的极地冰盖消融与深海生物多样性重塑》的结论是清晰的:极地冰盖的命运与深海生态的健康,是同一地球系统不同尺度的表现。冰盖的失衡将通过海平面上升、海洋环流改变影响到全球,而深海的化学与生物学状态,则调节着地球对大气中碳的长期吸收能力。理解并保护这两个“地球的敏感器官”,是确保未来人类文明可持续性的核心挑战。本书呼吁跨学科合作,将气候模型、地质证据与生物学观察紧密结合,以制定出更具前瞻性的全球环境管理策略。

用户评价

评分

二 我最近读了《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一名对海洋经济有初步了解的普通读者,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简单的图册,但事实证明我太小看它了。书中对每一种被收录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阐述。不仅仅是外形特征,还包括了它们的繁殖方式、生长周期、栖息环境,甚至连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都进行了分析。这让我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一种看似普通的虾,背后却有着如此复杂而精妙的生态机制。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某些濒危物种的保护策略和研究进展的介绍,这部分内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感受到科学家们为保护这些珍贵资源所付出的巨大努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复对照书中的图谱和文字,试图将脑海中的模糊印象与书中的严谨描述一一对应。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国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研究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提升公众的生物保护意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四 老实说,我最近抱持着一种“消遣”的心态,随手翻阅了《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我原本的期待可能仅仅是看看漂亮的图片,了解一些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然而,这本书却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震撼。它让我意识到,我们身边的水生动植物,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珍贵得多。书中对每一种动植物的介绍,都像是在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从它们是如何演化而来,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繁衍,再到它们如何被人类开发利用,以及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下,它们面临的挑战。我特别喜欢那些关于“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的描述,这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许多不起眼的水生生物,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潜力和价值。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并没有过多的专业术语,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这本书让我对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孕育了无数生命的海洋,有了更深层次的敬畏和感激。它是一本既有科学价值,又能引发深刻思考的好书。

评分

五 当我拿到《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厚重的体积和精美的装帧。迫不及待地翻开,我就被书中高质量的插图所折服。每一张图都如同艺术品一般,色彩饱满,细节丰富,甚至连水波纹理和光影效果都处理得栩栩如生。这让我联想到了过去那些只能在博物馆或者少数专业书籍中才能见到的珍贵图像。而这本书的内容,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系统地梳理了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并且对其进行了科学、详实的介绍。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每一种生物的“经济地位”和“开发利用潜力”的分析,这为我们理解国家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同时,书中也强调了这些物种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在享受自然馈赠的同时,我们也肩负着保护的责任。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记录了我们与水生动植物共同演进的历史,也为我们指明了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评分

三 作为一名在渔业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权威、全面且实用的图谱来提升我的专业知识。而《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图谱》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并且远远超越了。这本书的编纂水平之高,让我叹为观止。它不仅涵盖了我国主要的经济水生动植物种类,而且在分类、命名、分布、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经济价值等方面都提供了极为精确和权威的信息。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每一个细节都捕捉得恰到好处,为我们这些一线工作者提供了最直观的识别依据。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这些物种的养殖技术、病害防治以及市场前景的分析,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经常会翻阅书中关于特定鱼类或贝类的章节,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准确识别一个新品种,或者如何优化某种养殖模式。这本书的内容详实、科学严谨,充分体现了国家在水产资源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承载着我国渔业发展智慧的宝库。

评分

一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精美的插画吸引住了。我一直对水下世界充满好奇,但总是难以辨认那些在鱼市上或者水族馆里看到的鱼虾贝类,更不用说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认识了那些在我国水域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从那些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类,到在泥沙中默默生长的贝类,再到那些如同海底宝石般的藻类,每一张图都绘制得栩栩如生,细节丰富,仿佛能感受到它们在水中的生命律动。文字介绍部分更是详实,不仅有科学的分类信息,更深入地解读了它们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以及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某个物种的“保护现状”的介绍,这让我对这些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敬畏,也更加理解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扇了解我国丰富水产资源的窗口,让我对这片蔚蓝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