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機微分對策理論與應用》結構如下:第1章將對隨機微分對策進行一般性的介紹和綜述,並給齣背景材料。第2章簡單介紹綫性追蹤一逃逸微分對策,這使我們對相關概念有瞭理解。第3章將分析二人零和隨機微分對策問題以及多種解決方法,本章還介紹瞭多種形式的對策問題。第4章給齣瞭若乾類隨機綫性追蹤-逃逸對策問題的正規解;第5章將討論N—人隨機微分對策問題。一般而言,擴散問題相對於現實世界問題來說不是很好的逼近方法。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第6章將介紹二人隨機微分對策的弱收斂性方法。在第7章中,將研究多人對策問題的弱收斂性方法。第8章將針對兩類不同的支付結構:賠付和各態遍曆支付以及它們的非零和案例介紹一些有用的數值方法。第9章將給齣隨機微分對策在現實世界中的金融和競爭性廣告方麵的應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概述、研究現狀和背景材料
1.1 引言
1.2 確定性微分對策:研究現狀簡介
1.2.1 二人零和微分對策狀態變量和控製變量
1.2.2 追蹤-逃逸微分對策
1.2.3 兩車問題
1.2.4 蘭徹斯特戰鬥模型
1.2.5 非零和N-人微分對策
1.2.6 微分對策中的Friedman方法
1.3 隨機微分對策:定義和簡單討論
1.3.1 隨機綫性追蹤-逃逸對策
1.3.2 隨機微分對策定義
1.4 問題形式
1.5 基本定義
第2章 隨機綫性追逃對策
2.1 引言
2.2 基礎知識和存在性定理
2.2.1 存在性定理
2.3 一類隨機綫性追蹤一逃逸對策解的存在性
2.3.1 一類廣義隨機綫性追逃對策
2.3.2 方程式(2.2.1 )的特例
2.4 帶有非隨機控製的隨機綫性追逃對策的解
2.4.1 預備知識
2.4.2 對策的終止
2.4.3 最優控製
第3章 二人零和微分對策:一般情況
3.1 引言
3.2 二人零和微分對策:鞅方法
3.2.1 Isaacs條件
3.3 二人零和對策和黏性解
3.4 多模式隨機微分對策
第4章 某些隨機綫牲追逃對策的形式解
4.1 引言
4.2 基礎知識
4.3 具有完善信息的隨機綫性追逃對策的形式解
4.4 具有不完善信息的隨機追逃問題
4.5 小結
第5章 N人非協作微分對策
5.1 引言
5.2 隨機追逃對策
5.2.1 二人非零和對策
5.2.2 預備知識
5.2.3 主要結果
5.2.4 N人隨機微分對策
5.3 一般解
5.3.1 無限時域上的賠付
5.3.2 各態遍曆的支付
5.3.3 占用測度
5.3.4 均衡解的存在性
第6章 二人隨飆微分對策中的弱收斂
6.1 引言
6.2 弱收斂初步
6.3 一些主要支付函數的結構
6.3.1 遍曆支付
6.3.2 問題描述
6.3.3 抖振引理
6.3.4 主要結果
6.3.5 離散策略
6.3.6 賠付
6.3.7 截至第一次退齣時的支付
6.4 具有多模式和弱收斂性的二人零和隨機微分對策
6.4.1 問題描述
6.4.2 弱收斂和次優性
6.5 僅有部分觀測信息的隨機微分對策
6.5.1 擴散模型
6.5.2 寬帶噪聲情況下的有限時間濾波和對策
6.5.3 大時間尺度問題
6.5.4 具有部分非綫性觀測信息的情況
6.6 二人微分對策中的確定性逼近
6.6.1 預備知識
6.6.2 流體逼近
6.6.3 渥鈑判?
6.6.4 L2-收斂性
第7章 多人對策中的弱收斂牲
7.1 引言
7.2 常用的支付
7.2.1 平均支付
7.2.2 順嚮賠付
7.2.3 離散參數對策
7.3 N人微分對策中的確定性逼近
7.3.1 主要收斂性結果
第8章 數值方法
8.1 引言
8.2 賠付情況
8.2.1 馬爾可夫鏈逼近方法
8.2.2 連續時間插值
8.2.3 邊界和逼近
8.2.4 條件(A8.2.4)下的逼近
8.2.5 有限值和式(8.2.25)中關於r澹?-)的分段定常逼近
8.2.6 有限值和分段定常及延時逼近
8.2.7 次最優策略
8.2.8 數值解的收斂性
8.2.9 終止時間問題和追蹤一逃選對策
8.3 遍曆支付情況
8.4 非零和情況
8.4.1 模型
8.4.2 隨機終止
8.4.3 證明的注解
8.4.4 對控製的逼近
8.4.5 均衡解和逼近
8.4.6 式(8.4.1 7)中值的實用錶示
8.4.7 馬爾可夫鏈近似方法
8.4.8 8w(·)的構造
8.4.9 鏈的一階逼近
8.4.10 帶有與控製無關驅動噪聲的鏈的錶示
8.4.11 反嚮結果
第9章 金融領域的應用
9.1 引言
9.2 隨機股權投資模型與機構投資者的投機活動
9.3 不確定性情況下的競爭廣告
9.3.1 模型
9.3.2 公司間對稱
9.3.3 公司間非對稱
爹考文獻
前言/序言
在人類社會中,國傢之間和工業環境中充斥著大量的競爭或戰爭衝突。20世紀中期誕生的博弈論為采用嚴格數學方法分析這類問題帶來瞭深刻的洞悉性手段。在Von Neumann和Morgenston的開創性工作之後,現代對策論得以蓬勃發展。在最近的幾十年中,R.Isaacs、L.S.Pontryagin及其學派在微分對策方麵的先驅性工作使得動態對策理論框架得以深化和擴展。同時,Shapley的先驅性工作使得隨機對策論獲得長足的發展。本書將為讀者揭示非協作對策論中的若乾基本方法,並給齣若乾數值方法和相關的應用。
從微分對策的早期發展開始,它就對多種學科,如數學、經濟學、係統理論、工程學、運籌學、生物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等産生瞭深遠的影響。現代對策論建立在廣泛的數學理論和計算方法基礎之上,並擁有大量的應用和研究。許多領域都將其視為重要的工具。許多對策論學者,如贏得諾貝爾經濟學奬桂冠的John Forbes Nash,Jr.,Robert J.Aumann和Thomas C.Schelling,都闡明瞭對策論在經濟學方麵的重要性。簡而言之,對策論對於人類相互活動的分析方法具有潛在的重塑能力。
本書結構如下:第1章將對隨機微分對策進行一般性的介紹和綜述,並給齣背景材料。第2章簡單介紹綫性追蹤一逃逸微分對策,這使我們對相關概念有瞭更好的理解。第3章將分析二人零和隨機微分對策問題以及多種解決方法,本章還介紹瞭多種形式的對策問題。第4章給齣瞭若乾類隨機綫性追蹤一逃逸對策問題的正規解;第5章將討論Ⅳ人隨機微分對策問題。一般而言,擴散問題相對於現實世界問題來說不是很好的逼近方法。為瞭解決這個問題,第6章將介紹二人隨機微分對策的弱收斂性方法。在第7章中,將研究多人對策問題的弱收斂性方法。第8章將針對兩類不同的支付結構:賠付和各態遍曆支付以及它們的非零和案例介紹一些有用的數值方法。第9章將給齣隨機微分對策在現實世界中的金融和競爭性廣告方麵的應用。
在此對本書初稿評審人所提齣的寶貴評論和建議錶達誠摯的感謝。
Dr.M.Sambandham,數學教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期刊主編。
Dr.G.R.Aryal,普渡大學助理教授,印第安納州卡魯梅。
Dr.Rebecca Wooten,南佛羅裏達大學數學和統計學助理教授,佛羅裏達州坦帕。
Dr.V.Laksmikatham,佛羅裏達理工大學著名數學教授,已退休。
Dr.Yong Xu,瑞德福大學助理教授。
Dr.Kannan,喬治亞大學名譽教授。
Dr.GeoffreyO.Okogbaa,南佛羅裏達大學工業工程和管理科學教授,佛羅裏達州坦帕。
非常感謝Atlantis齣版社的編輯人員。特彆感謝項目經理Mr.Willievan Berkum.
最後,特彆感謝Beverly DeVine-Hoffmeyer在本書錄入方麵的齣色工作。
好的,這是一份基於您提供的書名,但內容完全獨立、不涉及“隨機微分對策理論與應用”的圖書簡介。 --- 圖書簡介:古老的星圖與現代的解碼:新亞述帝國晚期的貿易網絡與區域權力結構研究 作者: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作者名] 齣版社: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齣版社名] 頁數: 約 650 頁 定價: [此處留空,或填寫虛構定價] 導言:從兩河流域的塵土中重構帝國脈絡 《古老的星圖與現代的解碼:新亞述帝國晚期的貿易網絡與區域權力結構研究》是一部深入考察公元前8世紀至前7世紀,新亞述帝國(Neo-Assyrian Empire)鼎盛及其最終瓦解時期,帝國行政管理、經濟活動與外圍文化互動模式的綜閤性學術專著。本書的核心目標,在於超越傳統上側重於軍事徵服和王室銘文的敘事框架,轉而聚焦於支撐這個龐大帝國運轉的復雜物質流與社會關係網絡。 本書的研究立足於最新的考古發現、精細化的楔形文字文獻分析,以及跨學科的方法論,旨在迴答一個關鍵問題: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權力結構下,帝國如何有效地調動資源、管理異質化的被徵服地區,以及這些物質與非物質的交換網絡如何反過來塑造甚至挑戰瞭中央權威的穩定性。 第一部分:帝國腹地的物質基礎與行政精細化 本書的開篇部分,首先對新亞述帝國的核心區域——美索不達米亞北部——進行瞭詳盡的地理與社會經濟剖析。我們不再將亞述城(Ashur)或尼尼微(Nineveh)視為孤立的政治中心,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廣闊的資源獲取與再分配係統中進行考察。 第一章:灌溉、榖倉與官僚的足跡。 本章詳細分析瞭圍繞底格裏斯河支流修建的大型灌溉係統(如尼姆魯德周圍的渠係)的工程技術及其對剩餘糧食生産的貢獻。通過對泥闆檔案中農業記錄的統計分析,我們揭示瞭國傢對糧食盈餘的直接控製程度,並探討瞭“王室土地”與地方貴族土地之間的界限是如何通過復雜的稅收和勞役製度被模糊和重塑的。 第二章:王室壟斷與長途貿易的官方化。 新亞述帝國以其對戰略資源的控製而聞名,特彆是金屬、木材和珍稀石材。本章聚焦於王室主導的貿易路綫(例如通往黎巴嫩和安納托利亞的路綫)。我們利用碑銘中對“貢品”和“貿易品”的區分,探討瞭帝國如何將商業活動行政化、工具化,用以支持其龐大的宮廷和軍事需求,以及這種壟斷如何對地方手工業者階層産生瞭結構性影響。 第二部分:邊緣地帶的動態平衡:網絡、貨物與地方代理人 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視角轉嚮帝國的周邊地帶——從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城邦到伊朗高原的米底部落。這部分是本書論述最為創新和詳盡之處,它挑戰瞭“帝國均質化”的傳統觀念。 第三章:锡林與琥珀之路:非官方貿易的生命綫。 盡管王室試圖控製戰略資源,但大量日常生活和奢侈品的流通仍依賴於地方性的、半自主的網絡。本章通過對埃及進口的象牙、安納托利亞的黑曜石和波斯灣的貝殼等考古學證據的追溯,重建瞭被動捲入帝國體係的邊緣社區是如何通過“灰色市場”維持自身經濟活力的。我們關注的焦點是這些非官方網絡如何成為信息傳播的通道,以及它們如何繞過官方的關卡。 第四章:貨幣化邊緣:銅幣的擴散與地方信用的建立。 隨著貿易的深入,特定形式的金屬(如銅錠或預製銅片)開始在帝國邊緣地區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充當交易媒介。本章分析瞭考古發現的銅質權重單位的分布圖,試圖推斷齣早期貨幣化趨勢對地方權力結構——特彆是新興的商人階層——的影響。我們考察瞭亞述統治者如何試圖通過規範金屬純度和重量來維護其經濟權威。 第五章:身份的交換:被徵服者的遷移與技術擴散。 亞述王室實施瞭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政策,將數以萬計的工匠、農民和貴族轉移到帝國的不同角落。本書細緻考察瞭這些被遷移群體所攜帶的技術、信仰和生産模式。例如,敘利亞的玻璃製造工藝如何影響瞭美索不達米亞的陶器生産,以及巴比倫的神學觀念如何被“整閤”到尼尼微的官方宗教體係中。這種物質與非物質的流動,揭示瞭帝國對地方文化既是壓製者,也是潛在的“文化催化劑”的雙重角色。 第三部分:結構性壓力與網絡的斷裂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轉嚮新亞述帝國衰亡的內在機製,論證瞭經濟與權力網絡的過度復雜化及其最終的脆弱性。 第六章:過度延伸的物流鏈與基礎設施的維護成本。 龐大帝國的運轉,特彆是維持長距離的軍事部署和物資供應,對後勤係統構成瞭巨大壓力。本章利用地理信息係統(GIS)模型,模擬瞭不同時期(如提格拉特-皮列色三世時期與亞述巴尼拔時期)的資源調動時間與成本。我們發現,為瞭維持對遙遠區域的控製,帝國對核心區域的剝削度持續增加,最終導緻瞭內部生産力的下降和地方叛亂風險的纍積。 第七章:權力的分散與代理人的背叛。 隨著中央政府對地方控製的減弱,帝國在敘利亞和巴比倫等地的總督(Governor)和地方貴族(Local Magnates)獲得瞭更大的經濟自主權。本章深入研究瞭關鍵的行政泥闆檔案,揭示瞭地方代理人如何利用其對貿易網絡的控製,積纍財富和私人武裝,最終在外部壓力(如米底人和迦勒底人的興起)麵前,選擇性地中斷對中央的資源輸送,導緻瞭帝國的快速崩塌。 結語:後亞述時代的遺産與曆史的教訓 本書最後總結道,新亞述帝國的滅亡並非單純的軍事失敗,而是其精心構建的、高度依賴於復雜物流和嚴格中央控製的經濟與政治網絡,在麵對內外部壓力時失去韌性的結果。帝國的遺産並非隻在於其宏偉的宮殿和無情的軍事行動,更在於其對區域經濟整閤的早期探索,以及這種整閤方式所蘊含的結構性缺陷。 《古老的星圖與現代的解碼》為曆史學、考古學、經濟史和政治地理學的研究者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框架,用以理解古代世界中,超級大國的權力是如何在物質流通的微觀層麵被塑造、維護,並最終被侵蝕的。它是一部邀請讀者深入細微之處,以理解宏大曆史進程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