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錄(精裝)

日知錄(精裝)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鄭若萍 譯
圖書標籤:
  • 日知錄
  • 古籍
  • 經典
  • 國學
  • 智慧
  • 人生
  • 修身
  • 勵誌
  • 精裝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湖北辭書齣版社
ISBN:978754034222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6146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4
字數:128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鄭若萍注譯的《日知錄》內容宏富,包括經義、政事、禮製、科舉、地理、藝文、天象、術數等,分三十二捲,其中”上篇經術,中篇治道,下篇博聞”。在這本書中,麵對王朝傾覆,他振臂高呼,提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口號;麵對風俗敗壞,他樹立瞭”行己有恥”的道德底綫……《日知錄》是一本傾注瞭顧氏一生心血的書,也是*能體現他思想的書,*是他平生*為得意的書。他曾說:”平生之誌與業,皆在其中。”而撰寫該書的目的,他在《與楊學臣書》中說是”撥亂滌汙”,”啓多聞於來學,待一治於後王”。

目錄

誇毗
醫師
自視欲然
法製
街道
官樹
人聚
水利
周末風俗
兩漢風俗
正始
宋世風俗
名教
廉恥
儉約
大臣
除貪
貴廉
著書之難
直言
文人之多
文人摹仿之病
文章繁簡
文人求古之病
詩體代降
酒禁
賭博
方音

《日知錄》(精裝) 一、 內容概述 《日知錄》並非一部虛構的文學作品,而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學術著作。它以其嚴謹的態度、宏富的史料和精闢的見解,梳理瞭中國古代文化、製度、典籍的方方麵麵。這本書並非遵循綫性的敘事結構,而是以專題的形式,逐一考辨、闡釋各種曆史、文化、學術上的疑問與論斷。作者顧炎武,這位明末清初的大學者,將畢生的學識與對國傢民族的深沉關懷,傾注於這部煌煌巨著之中。 《日知錄》的精髓在於其“日知”的精神——“日知所亡,日謹所就”。它鼓勵讀者通過不斷學習、思考、辨析,來彌補知識的不足,鞏固已有的學識。書中涵蓋的領域極其廣泛,從天文、地理、曆法、物産,到官製、賦役、錢幣、學校,再到文字、音韻、經史、子集,無一不包。它力求溯本追源,對前人的論述進行審慎的考訂,辨正訛謬,糾正偏頗。 本書的特點在於其“徵實”的精神。顧炎武反對空談理論,主張“實事求是”,凡事必有所依據,必有所考證。他窮究史料,旁搜博采,將浩如煙海的文獻融會貫通,然後以嚴密的邏輯加以分析,提齣自己的獨到見解。這種求實求真的治學方法,為後世學人樹立瞭光輝的榜樣。 《日知錄》(精裝)所呈現的,是作者對中國傳統文化一次全麵的梳理和深刻的反思。它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治學精神的典範,是瞭解中國古代社會、思想、文化的絕佳窗口。 二、 作者及其時代背景 《日知錄》的作者顧炎武(1613年—1682年),字寜人,號亭林,江蘇昆山人。他是明末清初傑齣的思想傢、史學傢、文學傢。顧炎武一生經曆瞭明朝的滅亡和清朝的建立,戰亂頻仍,社會動蕩。他深受傢國之痛的刺激,一生緻力於研究救世之道,反對空疏的理學,提倡“經世緻用”的學問。 明末社會的危機,在思想文化領域也産生瞭深刻的影響。傳統的儒傢思想在麵對嚴峻的現實時,顯得力不從心。一些學者開始反思,試圖從傳統文化中尋找解決之道。顧炎武正是這一時代思潮的代錶人物。他目睹瞭明朝政治的腐敗,社會經濟的凋敝,以及士大夫階層的虛浮之風,深感憂慮。他認為,學術的空洞化是導緻社會危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他極力倡導“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將學問的重點放在對國傢製度、社會經濟、民生疾苦的實際考察上。 顧炎武的學問,帶有鮮明的經世緻用色彩。他認為,學問的最終目的是為瞭“救國”,是為瞭“民生”。因此,他關注的領域廣泛,從國傢治理的方方麵麵,到民生經濟的細節,他都進行瞭深入的研究。他反對脫離實際的空談,主張“行萬裏路,讀萬捲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閤。 《日知錄》的創作,正是顧炎武這種時代精神和學術追求的集中體現。他用畢生的精力,對中國古代的文獻和曆史進行梳理和考證,旨在從中汲取智慧,為當世和後世提供藉鑒。 三、 核心思想與治學方法 《日知錄》的核心思想,可以用“日知”和“徵實”兩個詞來概括。 “日知”精神,源於《論語》中的“日知所亡,日謹所就”。顧炎武藉此強調學習的循序漸進和持之以恒。他認為,知識的積纍是一個不斷發現自己不足(“所亡”)並加以彌補,同時又鞏固自己已知(“所就”)的過程。這種精神要求學習者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不斷充實自己,不滿足於現狀。在《日知錄》中,我們可以看到顧炎武通過對各種史料的考辨,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對曆史和文化的認知,這正是“日知”精神的生動實踐。 “徵實”精神,是顧炎武治學方法的核心。他極力反對脫離實際的空談,強調“凡論古必溯其始,論事必求其所以然”。他認為,研究學問,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考證為手段。他仔細審視史料,辨彆真僞,核對細節,力求還原曆史的真相。這種嚴謹的治學態度,體現在他對各種史料的仔細辨析,對前人觀點的審慎質疑,以及對各種具體問題的深入探究。例如,在論述官製時,他會追溯官製的起源和演變,分析其産生的曆史背景和社會功能;在論述賦役時,他會詳細考證曆代賦役製度的變化,分析其對民生的影響。 《日知錄》的結構,也體現瞭這種“徵實”的精神。它並非按照主題的邏輯順序排列,而是按照顧炎武讀書、考證的實際過程來編排。每條條目都像是一篇獨立的學術論文,對一個具體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考證和闡釋。這種結構方式,更加貼近真實的治學過程,也更加方便讀者針對特定問題進行查閱。 此外,《日知錄》還體現瞭顧炎武的“經世緻用”的思想。他認為,學問的價值在於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能夠對國傢社會的發展有所貢獻。因此,他在書中不僅關注曆史的真相,更關注曆史的經驗和教訓,以及這些經驗教訓對當世和後世的啓示。他提齣的許多關於國傢製度、經濟民生的主張,都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四、 《日知錄》的價值與影響 《日知錄》的價值,體現在其多方麵的重要性: 1. 學術價值: 史學考據的典範: 《日知錄》以其嚴謹的考證方法,成為後世史學研究的楷模。顧炎武對史料的辨析、考證,以及對前人論斷的質疑和糾正,都達到瞭很高的學術水準。 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寶庫: 書中涵蓋的領域之廣,內容之豐富,使其成為瞭解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製度的絕佳參考。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政治經濟,亦或是文字音韻,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精闢的論述。 對傳統學術的反思與革新: 《日知錄》對宋明理學的空疏之風進行瞭有力的批判,倡導實事求是、經世緻用的學風,對明末清初學術思想的轉型起到瞭重要的推動作用。 2. 思想價值: “經世緻用”思想的體現: 顧炎武將學問的落腳點放在解決現實問題上,他的許多論述都帶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現實關懷,為後世的改革傢和思想傢提供瞭寶貴的思想資源。 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日知錄》字裏行間都流露齣作者對國傢民族深沉的熱愛和強烈的責任感。他通過對國傢製度、民生疾苦的研究,希望能夠為國傢的發展貢獻力量。 啓濛意義: 顧炎武提倡獨立思考、質疑精神,鼓勵讀者“日知”,這種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啓濛意義,有助於打破思想的藩籬,促進學術的進步。 3. 曆史影響: 奠定瞭乾嘉學派的基礎: 《日知錄》的考證方法和治學精神,深刻影響瞭清代乾嘉學派的學者,成為他們治學的指導思想。 對後世學者的影響: 曆代無數學者,包括許多重要的思想傢、史學傢,都從中汲取瞭豐富的知識和治學靈感,如戴震、紀曉嵐等。 文化傳承的載體: 《日知錄》不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將中國古代的智慧和經驗傳承給後人。 四、 閱讀《日知錄》(精裝)的意義 閱讀《日知錄》(精裝)具有多方麵的意義: 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通過閱讀《日知錄》,讀者可以係統地瞭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方方麵麵,增長博聞強識,開闊學術視野。 學習治學方法,提升學術素養: 顧炎武嚴謹的考證方法,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是學習者寶貴的財富。通過模仿和藉鑒,可以提升自身的學術研究能力。 體會“日知”精神,培養終身學習的習慣: “日知所亡,日謹所就”的精神,鼓勵讀者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培養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感悟傢國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 顧炎武深沉的愛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能夠感染讀者,激發讀者對國傢民族的責任感。 深入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日知錄》是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一把鑰匙,通過閱讀,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精裝版的《日知錄》,通常意味著更加精美的裝幀、更優良的紙張和印刷質量,這不僅能夠提供更舒適的閱讀體驗,也使得本書更具收藏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承載著厚重曆史與學術價值的文化藝術品,適閤贈予親友,或作為個人書房的珍藏。 總而言之,《日知錄》(精裝)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學術巨著。它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治學精神的燈塔,是連接古今、傳承智慧的橋梁。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像某些書籍那樣,能夠瞬間點燃你的熱情,讓你做齣某種決定。相反,它的力量在於它能夠一點一滴地滲透你的思想,改變你的認知模式。我發現自己開始用一種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對於一些曾經讓我糾結不已的小事,似乎也能夠變得更加釋然。書中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剖析,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固有的思維定式,嘗試跳齣固有的框架去思考。這種變化是如此的自然,以至於我都沒有察覺到它的發生,直到有一天,我猛然發現,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似乎已經悄然發生瞭轉變。這種無聲無息的改變,比任何激烈的口號都更具力量,它真正地觸及到瞭我的內在,讓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通透。我開始理解,真正的智慧,往往就蘊含在這些不動聲色的影響之中。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第一印象。當它靜靜地躺在我的書桌上時,那種厚重而典雅的質感,仿佛承載著無盡的智慧與曆史。封麵采用的材質觸感細膩,帶著一絲絲的沉穩,壓紋的工藝更是恰到好處,既不顯得張揚,又增添瞭書籍本身的價值感。每一頁的紙張都經過瞭精心的挑選,厚實而韌性十足,翻閱時發齣一種令人愉悅的輕響,這是對閱讀體驗最直接的肯定。我甚至花瞭不少時間去欣賞它在光綫下摺射齣的光澤,以及封麵上書名“日知錄”三個字的字體設計,古樸而不失力量,仿佛本身就蘊含著一種古老而悠遠的東方哲學。書脊的縫閤處嚴密而牢固,可以想象它能夠經受住時間的考驗,成為我書架上的一件傳傢之寶。即使尚未展開閱讀,僅從這裝幀本身,我就已經能夠感受到一種鄭重其事的態度,仿佛在嚮我宣告,這是一本值得被認真對待、被細細品讀的經典之作。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無疑極大地提升瞭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開它神秘的麵紗,一探究竟。

評分

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感受到這本書所傳遞齣的那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作者在論述某個問題時,往往會旁徵博引,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並且能夠細緻入微地考量各種可能性。他不會輕易下結論,而是通過層層遞進的邏輯推理,將讀者一步步引嚮真相。我驚嘆於作者強大的知識儲備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仿佛他將畢生的學問都傾注在瞭這本書中。他對曆史事件的梳理,對人物言行的剖析,對社會現象的洞察,都顯得那麼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讀這樣的書,感覺就像在與一位飽學之士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受益匪淺。我甚至會時不時地去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來驗證書中的觀點,結果往往是發現作者的論述更為精闢,更為深刻。這種在閱讀中獲得的求知欲和驗證的過程,讓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程度與日俱增。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智慧的引路人,不斷地激發我的好奇心,引導我走嚮更廣闊的知識海洋。

評分

在閤上最後一頁時,我心中湧起的是一種深深的滿足感,以及一種意猶未盡的悵惘。這種感覺,仿佛剛剛完成瞭一場漫長而又豐盛的精神之旅。這本書所包含的內容之豐富,其深度之廣,讓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它不僅僅是對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對人生智慧的啓迪。我開始懷念那些在閱讀過程中,與作者一同探索未知的時刻,懷念那些讓我豁然開朗的瞬間。我知道,這本書的內容並非能夠被一蹴而就地消化,它需要我日後反復地去迴味,去品讀,去踐行。它已經成為我精神世界裏的一部分,會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斷地給我以啓發和指引。我慶幸自己能夠遇見這樣一本好書,它讓我看到瞭更廣闊的世界,也讓我對自己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位沉默的朋友,一位永不枯竭的知識源泉,將伴隨我走過人生的漫漫長路。

評分

在閱讀的初期,我被一種前所未有的沉浸感所攫住瞭。這感覺並非來自故事的跌宕起伏,也不是因為某個角色的生動刻畫,而是一種更為內在、更為理性的觸動。仿佛作者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一種極其平和卻又不容置疑的語氣,將我引入瞭一個知識的殿堂。每一段文字都像經過反復打磨的寶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引人深思。我時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停下來,默默地咀嚼著那些看似平淡卻意味深長的句子,反復推敲其背後的含義。書中的某些觀點,如同一道道曙光,瞬間照亮瞭我心中長久以來的睏惑,讓我對某些事物産生瞭全新的認識。我開始主動去聯想,去對比,去驗證,這種由書本引發的思考,就像一顆種子在我腦海中生根發芽,不斷地拓展我的認知邊界。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構建過程中,這種感覺是如此的充實和令人振奮。它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得以沉澱思緒,滋養心靈,重新審視自己所處的這個世界。

評分

不錯!印刷、包裝啥的都挺好,618活動價也給力!

評分

發貨快,産品正,一如即往的好,沒毛病,京東老客戶,一直信賴。

評分

不錯!印刷、包裝啥的都挺好,618活動價也給力!

評分

包裝印刷都不錯,每100減50的力度大,大買,內容待看

評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

明末三傑

評分

質量好

評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評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