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 软件产业
  • 统计年鉴
  • 行业数据
  • 软件行业
  • 产业分析
  • 经济数据
  • 信息技术
  • 2015年
  • 中国统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94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053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0
字数:57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年鉴全面记载了一年一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统计资料,通过对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分地区、行业、产品门类发展数据的统计和有关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学者的分析论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作者简介

负责监测分析工业、通信业日常运行,分析国内外工业、通信业形势,统计并发布相关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协调解决行业运行发展中的有关问题;承担应急管理、产业安全和国防动员相关工作。

目录

目 录
Ⅰ 综 述
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
201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统计概况图表 3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情况及2015年展望 11
2016年(第15届)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发展评述 15
2015年工业软件发展概况 19
2015年信息安全领域发展概况 25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发展概况 32
2015年软件人才培养概况 40
2015年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45
2015年大数据产业发展概况 51
2015年云计算发展概况 59
2015年世界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66
2015年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76
2015年天津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81
2015年河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83
2015年山西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86
2015年辽宁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90
2015年吉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94
2015年黑龙江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05
2015年上海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10
2015年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15
2015年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19
2015年安徽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25
2015年福建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30
2015年山东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34
2015年湖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38
2015年湖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43
2016年广东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47
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53
2015年海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58
2015年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61
2015年四川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65
2015年云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68
2015年陕西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71
2015年甘肃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78
2015年青海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81
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85
2015年大连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91
2015年宁波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195
2015年厦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200
2015年青岛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204
2015年深圳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 208
Ⅱ 综 合 统 计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一) 216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二) 222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三) 225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四) 228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五) 231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六) 234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七) 237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产品完成情况 243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国家和地区表(一) 244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国家和地区表(二) 246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国家和地区表(三) 248
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国家和地区表(四) 250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一) 252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二) 256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三) 258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四) 260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五) 262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六) 264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七) 266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产品收入汇总表(一) 268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产品收入汇总表(二) 270
2015年各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产品收入汇总表(三) 272
Ⅲ 三资企业统计
2015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一) 274
2015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二) 282
2015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三) 286
2015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四) 290
2015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五) 294
2015年三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六) 298
2015年三资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产品完成情况 302
Ⅳ 内资企业统计
2015年内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一) 308
2015年内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二) 316
2015年内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三) 320
2015年内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四) 324
2015年内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五) 328
2015年内资企业主要指标汇总表(六) 332
2015年内资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产品完成情况 336

精彩书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
  一、基本情况
  (一)产业规模稳步扩大,软件业务收人突破2000亿元
  2015年,四川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增速比2014年略有回落。全年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12.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数25万人,同比增长8.5%。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承载能力增强
  2015年9月10日,四川在全国首次建成“全光网省”。截至2015年9月底,四川光网覆盖2400余万户家庭,光网宽带用户超过730万户,光网用户平均上网带宽达到37.9M,居全国第一位。宽带单价从7.5元/M下降至1.9元/M,降幅达75%。中国电信云计算基地、中国移动(四川成都)数据中心基地、中国联通IDC(成都)基地三大数据中心的建设,IBM西南云计算中心项目实施等为产业发展与转型提供了更大的承载能力。
  (三)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抓手,产业集中度高
  坚持以“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为产业发展抓手,规划先行,创新为本,加快园区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为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内容及娱乐等新业态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形成了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国家信息安全成果产业化基地(四川)、国家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武侯科技工业园、青城山软件产业基地、双流物联网产业园为主要载体的软件产业发展聚集区。成都营业收入与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占四川省的95.5%和96.5%,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0.7个和0.1个百分点;绵阳市营业收入与软件业务收入分别占四川省的4.1%和3.05%,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0.5个和0.05个百分点。四川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依然呈现高度集聚态势。雅安、攀枝花等地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等契机,逐步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前言/序言

  编辑说明
  1.《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以下简称本年鉴)是全面记载2015年度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的综合统计资料,汇集了全国各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及对产业发展细分领域的分析论述,系统反映了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2015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2.本年鉴共分综述、综合统计、三资企业统计、内资企业统计四部分。
  3.“综述”部分的内容:一是2015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及述评;二是重点产业发展领域及软件人才方面的概况及趋势;三是主要省、市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4.本年鉴统计范围:一是在我国境内注册(港、澳、台地区除外),主要从事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等业务,且主营业务年收入100万元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软件企业(含软件认证企业);二是在我国境内注册,主营业务年收入500万元以上,并有软件研发、系统集成服务及相关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且该收入占本企业主营业务30%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三是在我国境内注册,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或其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的收入占本企业主营业务60%以上,且主营业务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
  5.本年鉴统计数据不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
  6.本年鉴得到部内有关司局、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部直属单位、有关协会、企业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谢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 内容概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年度报告,专注于呈现2015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的详尽数据、发展现状、趋势分析及政策导向。本书作为国家统计局授权的官方统计年鉴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科学、系统、权威的统计方法,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就业、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区域分布等各方面情况。 本书内容涵盖了2015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包括产业规模的增长情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以及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关系。详细的数据分析将揭示软件产业在信息技术服务、嵌入式软件、应用软件、系统软件等细分领域的具体表现。 在产业结构方面,年鉴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软件企业的构成,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以及它们在市场份额、盈利能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差异。同时,也将关注新兴软件业态,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的发展态势,评估其在整个产业中的占比和影响力。 效益指标是本书的另一大重点。将详细列出软件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税收贡献等财务数据,并进行同比、环比分析,揭示产业的整体盈利水平和发展韧性。通过对利润率、投入产出比等关键经济指标的呈现,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软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创造能力。 就业情况是衡量产业活力的重要维度。年鉴将提供2015年度软件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结构(如按学历、技能、岗位等划分)、工资水平、社会保障等数据,反映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以及人才队伍的构成特点。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是软件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书将聚焦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情况,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支出、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关键技术突破等,以此来评估中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通过对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比分析,可以洞察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区域分布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年鉴将展示中国不同省份、城市在软件产业发展方面的差异化表现,分析重点区域的产业集群优势、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为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布局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本书还会收录与软件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发展规划等信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2015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环境和未来走向。例如,可能涉及国家关于鼓励软件出口、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信息消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解读。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不仅是一份客观的数据汇编,更是一部深入洞察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脉络的权威参考。它为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为企业谋划发展战略、为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为投资者进行市场分析,以及为社会公众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趋势,都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信息。通过对2015年数据的系统呈现,本书为理解中国软件产业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轨迹,以及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目标读者 本书的目标读者广泛,涵盖了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从事软件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业务的各类软件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外资企业、初创企业等)的管理层、战略规划部门、市场研究部门和数据分析人员;专注于信息技术、电子信息产业的宏观经济研究员、市场分析师;金融投资机构中关注科技、软件行业的分析师和投资经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信息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研究的学者和学生;以及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产业发展情况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书籍价值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权威的数据来源: 作为国家统计局授权发布的官方统计年鉴,本书汇集了经过严格审核、统计口径统一、数据质量可靠的全国性软件产业数据,是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现状最权威、最直接的来源。 2. 全面的产业画像: 本书不仅仅提供宏观总量数据,更深入到产业结构、效益、就业、研发、区域分布等多个维度,为读者构建了一幅2015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的立体、全景式画像。 3. 深入的趋势洞察: 通过对历年数据的比较和对细分领域的分析,读者可以从中发现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结构性变化以及潜在的增长点和风险点,为决策提供前瞻性指导。 4. 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本书提供的翔实数据是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评估政策效果、优化资源配置的不可或缺的基础。 5. 企业战略决策的支撑: 软件企业可以利用本书的数据了解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竞争对手情况、市场机会与挑战,从而制定更科学、更具竞争力的发展战略。 6. 投资分析的基石: 投资者可以通过本书的数据评估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潜力、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为投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7. 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料: 本书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研究素材,有助于深入开展关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规律、技术创新、政策影响等方面的学术研究。 8. 国际比较的参照: 通过本书的数据,可以与国际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软件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的比较,评估中国软件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竞争力。 9. 历史记录的保存: 本书记录了2015年度中国软件产业的关键数据和发展特征,为未来回顾和研究该时期的产业发展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献。 10. 信息公开与透明: 作为一本公开出版的年鉴,它促进了信息公开,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透明地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情况,增强了产业的公信力。 总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是一部集数据汇集、现状分析、趋势研判、政策参考和学术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版物,对于理解和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行业政策和人才发展状况高度关注的读者,我拿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后,重点会放在政策导向和人才供应这两方面。2015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软件产业出台了哪些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税收优惠、研发补贴、人才引进等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有数据能够佐证政策对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软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想了解2015年中国软件从业人员的整体规模、学历结构、年龄构成以及薪酬水平。是否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在哪些领域,人才需求尤其旺盛?对于高校和职业院校来说,它们在培养软件人才方面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能通过年鉴的数据,了解中国软件产业在人才培养和吸引方面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更有效的教育和人才政策至关重要,也能帮助我认识到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评分

我对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的区域发展格局非常好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细致的数据,那将是极好的。我想知道,在2015年,哪些省份或城市是中国软件产业的聚集地?它们的软件业务收入、从业人员数量、以及企业数量分别是怎样的?是否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即少数几个发达地区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我希望了解不同区域在软件产业发展上的差异化优势,例如,有些地区可能在游戏开发领域表现突出,有些地区则在工业软件方面更具竞争力。此外,年鉴是否能提供关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数据,比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软件研发中的贡献等。对我而言,理解这种区域差异,不仅能帮助我了解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布局,也能为我选择未来工作地点或商业合作对象提供参考。我期待看到一份能够体现中国软件产业地域特色的统计分析。

评分

拿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这本书,我当时最期待的就是它能够深入揭示软件产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我想知道2015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具体数字是多少,这个数字相较于前一年或者前几年,增长趋势如何?盈利能力方面,软件企业的利润率大致在什么水平?成本结构是怎样的?是研发投入占比较高,还是市场营销费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我特别关心的是,这份年鉴是否能够提供关于软件出口和进口的数据,这能直接反映中国软件产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外,创新驱动是产业发展的核心,我想了解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在专利申请、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和产出情况。是否有具体案例分析,展示了某些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增长的?对于我这样的开发者来说,了解行业整体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向,有助于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也能为公司提供战略性的参考。希望这份年鉴能用翔实的数据,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清晰的产业图景。

评分

我一直关注中国软件产业的结构性变化和未来趋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软件篇)2015》这本书,对我来说,是理解这一动态的一个窗口。我想深入了解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的组成部分。比如,在整个软件产业中,基础软件、支撑软件、应用软件的比例是多少?它们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市场潜力如何?我尤其关注新兴技术领域的表现,例如,2015年,互联网软件、云计算服务、大数据解决方案、以及初步的人工智能应用,在整个软件产业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少,增长势头如何?我希望通过年鉴的数据,能够看到产业从传统软件向服务化、智能化转型的一些早期迹象。此外,我还想了解软件产业的供应链和生态系统,比如,软件外包、平台化开发、以及与硬件产业的融合程度。这些信息对于我把握产业的深度和广度,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性和信息量,我一直对中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这一块的发展很感兴趣。2015年的数据,对我来说,可以算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能让我看到那个时期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前期的积累。我尤其想了解,在那个时候,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规模有多大?主要的细分领域,比如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等等,各自的占比情况是怎样的?是否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以及这些扶持政策对产业增长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希望能从数据中一窥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是处于追赶阶段还是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同时,技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看看2015年,中国软件行业在哪些技术领域进行了重点投入,又取得了哪些突破性的进展。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当时的起步阶段,是如何在年鉴中体现的?我个人也从事IT相关行业,理解这份年鉴如果能提供详细的企业名录、区域分布、研发投入、人才构成等方面的信息,对我来说将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行业生态,以及寻找潜在的合作机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