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鉴全面记载了一年一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经济运行的综合统计资料,通过对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分地区、行业、产品门类发展数据的统计和有关主管部门各级领导、学者的分析论述,系统地反映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目 录
Ⅰ 综 合
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
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图表 3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15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
2015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 25
2015年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情况 30
2015年彩电行业发展情况 34
2015年计算机行业发展情况 38
2015年手机行业发展情况 42
2016年(第30届)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发展情况 46
2016年(第29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发展情况 51
2015年全国主要省市、计划单列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61
Ⅱ 制 造 业
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表) 170
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二表) 178
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三表) 186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生产量、销售量和库存量 194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汇总表 272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分省市产量情况 273
Ⅲ 固定资产投资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 277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一表) 278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二表) 286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三表) 294
Ⅳ 进出口情况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统计(一表) 300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统计(二表) 310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统计(三表) 320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出口统计 330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口统计(一表) 333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口统计(二表) 342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进口统计(三表) 351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进口统计 360
拿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5》的时候,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数据会说话。而我,则是那个渴望倾听这些数据背后故事的人。2015年,恰逢中国“互联网+”战略提出不久,我对这项战略在电子信息产业落地的情况非常感兴趣。年鉴中是否会有关于“互联网+”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数据,比如“互联网+制造”、“互联网+医疗”等,它们分别取得了哪些初步的成效?另外,我一直对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有浓厚的兴趣,想知道在2015年,这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如何?是否有相关的投资数据、市场规模的预测,以及技术标准的建立情况?我还在思考,当时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为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做了哪些具体的部署?是否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以及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5年,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张,更是在发展理念、技术创新、以及行业治理方面所呈现出的深层次变化和努力。
评分我带着一种期待与审视的眼光翻开了《中国电子信息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5》。作为一名对经济数据有一定敏感度的人,我首先关注的是宏观层面的表现。2015年,中国经济正经历转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其发展状况无疑是重要的观察窗口。我特别想了解的是,在这一年,电子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何?总产值、增加值等关键指标的表现如何?并且,我想深入了解产业的结构性变化,比如,传统制造业的占比是否在下降,而新兴技术和服务业的比重是否在上升?在国际贸易方面,2015年的进出口数据会有怎样的体现?是顺差还是逆差?哪些产品是出口的主力?我对当时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格局也有一些疑问,想知道中国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技术追赶者还是正在孕育新的领导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份扎实的数据支撑,让我能够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有一个客观的评估。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前沿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拿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5》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的是一股探索未知的好奇。我一直对电子信息产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充满兴趣,而这本书似乎就是一座宝藏,里面承载着无数关于这个产业的秘密。我最想从中挖掘的,是关于创新驱动力的具体体现。比如,在研发投入方面,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的研发费用占GDP的比重是多少?哪些细分领域是研发投入的重点?是否有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创新成果的产出,例如专利申请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变化等等?我对物联网的早期布局也同样关注,那一年物联网的概念刚刚兴起,我想了解有多少企业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其市场规模和技术成熟度如何?我期待着年鉴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帮助我理解当时的技术演进方向,以及产业政策对这些方向的引导作用。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2015年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知,不仅仅是表面的增长数字,更能触及到推动这些增长背后的深层动力。
评分拿到这本《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5》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它似乎是一本非常厚重、内容翔实的参考工具书。翻开目录,各式各样的数据表格和指标让我眼花缭乱,仿佛置身于一片数字的海洋。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行业发展趋势的章节,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些前沿的洞察。比如,在半导体制造这一块,我迫切想了解2015年时,国内的芯片代工能力究竟发展到了哪个阶段,有哪些关键的技术突破,以及面临着怎样的国际竞争格局。还有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增长和商业模式创新,那一年正是智能手机普及、移动支付兴起的重要节点,我非常想知道这本年鉴是如何量化这些现象的,具体的市场份额、用户画像、以及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表现会是怎样。除此之外,我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早期发展也颇感兴趣,想看看当时国家在政策扶持、技术研发、以及产业链布局等方面,都投入了哪些资源,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我设想着,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或许能勾勒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那个特定年份的清晰轮廓,为理解其后续的崛起之路打下基础。
评分我收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综合篇)2015》时,内心充满了对产业生态的探究欲望。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传统电子制造业面临挑战与机遇的关键时期。我迫切想知道的是,在那个时期,国内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电子信息企业,它们的营收、利润、员工数量等基本情况如何?特别是那些在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的企业,它们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我尤其关注智能手机和PC市场的表现,2015年这两个市场的格局是如何变化的?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是否有所提升?我对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的早期发展也充满好奇,我想了解当时有多少企业投入到这片蓝海,市场规模有多大,以及相关的技术人才培养情况如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产业生态图,让我看到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联动,以及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内在驱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