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哲学概论》从哲学与科学、艺术、宗教等文化形式相区别的视角讨论了哲学的对象、哲学知识的特点,特别是从文化意识不同功能的视角讨论了哲学思维、哲学学科性质以及哲学方法的内容和特点。
《哲学概论》还较概括地阐述了哲学主要的分支、主要形态和不同传统,并对哲学与科学、艺术、宗教等文化形式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在表述方法上,《哲学概论》尽可能介绍不同哲学传统的较为经典的观点,以期使读者对哲学有一个整体的、概貌的了解。
《哲学概论》可作为各类民办高校本、专科公共理论课的前期教材,亦可作为哲学爱好者学习哲学的入门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哲学概述
第一节 哲学的内涵
第二节 哲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哲学性质
思考题
第二章 哲学思维与哲学方法
第一节 哲学思维
第二节 哲学方法
思考题
第三章 哲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本体论
第二节 认识论
第三节 价值论
思考题
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分支
第一节 逻辑学
第二节 伦理学
第三节 美学
思考题
第五章 哲学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批判功能
第二节 整合功能
第三节 预测和引导功能
思考题
第六章 哲学形态
第一节 哲学发展的逻辑
第二节 中国哲学
第三节 西方哲学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思考题
第七章 哲学与文化
第一节 哲学与宗教学
第二节 哲学与艺术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技术
第四节 哲学与语言
思考题
附录 哲学名著简介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哲学概论》:
思维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自觉活动。在中文里,“思”就是“想”;“维”有“维持”、“保持”的含义。“思”与“维”合在一起,表示连续的想,有一定时间长度的想。临时的想、偶尔的想只是“想一下”而已,都不是思维,思维是有长度的、有深度的想。
思维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神经系统的运动与变化,是人脑利用多种信号系统对所获信息进行加工的活动和过程。利用语言文字符号和其他人工符号进行思维是人的特有属性。
思维按意识形式的不同分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以知性、理性活动为主,其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形象思维是以感性为主的活动,其基本形式是意象、想象、联想。
思维按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日常思维、文学艺术思维、科学思维、宗教思维、哲学思维等类型。日常思维、文学艺术思维以感性的形象思维为主;科学思维以知性的形式逻辑为主;哲学以理性的辩证法并结合形式逻辑为主;宗教思维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混合。
哲学思维具有如下特点。
一、哲学思维是超越性思维
思维按其方向或指向是否开思维对象可划分为对象性思维和超越性思维。超越性思维是超出对象的范围和现状、与主体的现状有关系等情况的思维。从日常用语看,“超越”是指主体的活动离开了特定的范围、条件、现状等的限制。哲学思维的“超越”是指思维活动离开现有的对象而指向对象以外。但是哲学思维的超越并非简单的离开,而是扬弃式的离开,既基于对象又离开对象。
(一)超越当下事物而指向其“背后”
日常思维是就事论事,限于事物的“实然”、“己然”。哲学思维则是就事寻因、就事探果、就事论理。
1)就事寻因。离开当下的可感觉的事物而到其内部寻求尚未显现的原因;或到事物以外,在该事物与他事物的联系中寻求尚未显现的原因。这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2)就事探果。在所寻求的结果中,既包括积极的结果,也包括消极的后果。哲学对消极后果保持高度警惕。在当代社会,工业化、市场化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生态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误用产生的消极后果更为严重。哲学提醒人们,要学会对人类行为后果的不断追问。
从眼前当下的事物出发,探求有关的原因和结果也是科学的特点。这是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重合之处,但在这里两者仍有很大的不同。哲学把探求因果既作为思维的目标,更作为思维的倾向和习惯。哲学思维要保持对因果的永恒的、不断的追问,科学则只把探求因果作为阶段性目标。不仅如此,哲学思维要对因果关系本身得以成立的条件、因果关系有效性进行批判性考察。
3)就事论理。有三种情况:第一,把对象事物归属于某一类,用类的属性解释该事物。这里的“理”是指属概念或类的有关原理。第二,用已知原因解释该事物。这时的“理”是原因。对于这两种的就事论理,哲学思维与科学思维是重合的。第三,对该事物存在的前提、必然性进行考察。对于已经存在的事物,日常思维与科学思维并不怀疑,科学思维还会为其寻找存在的原因。但哲学思维要超越该事物的存在,考察它是必然的存在还是偶然的存在,是合理的存在还是不合理的存在。科学思维认为,凡是存在的事物总是有原因的,但哲学思维要超越这一点,认为有原因的不一定是合理的,不一定是必然的和有前途的。特别在社会领域和人工自然领域,现存的而不合理的现象、事物更是非常常见的。对于第三种的就事论理,哲学思维的超越性意义重大,它是哲学思维批判性的重要体现。
(二)超越眼前事物而回溯过去、展望未来
相对于眼前,过去和未来都是超验的。但是过去与未来还是有区别的,过去是经验过的,是已存在过的;未来是尚未存在、未知的。对于描述过去,日常思维、科学思维也能做得到,但哲学思维与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把现在的事物看作过去事物合逻辑的发展,把未来看作现在事物的合逻辑的发展,进而把事物过去、现在、未来的统一作为思维倾向与思维习惯。
1.超越事物的现有价值而指向其潜在价值
事物的现有价值是目前事物对人的意义和有用性、对周围事物的生态意义和有用性。事物的潜在价值是其潜能对于人、对于生态的意义,是将来可能具有的价值。日常思维、科学思维比较注重现有价值,而哲学思维在关注事物现有价值的同时也指向其潜在价值。哲学思维保持对事物价值的动态考察,并把这种考察作为思维倾向和习惯。
……
前言/序言
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地展开,社会现象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面对发展、变化的现实,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习惯显得日趋重要。
2012年暑期,韩方希校长提出在学校本科专业开设“哲学概论”课程作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准备课程,以及编写校本教材的建议。该建议得到顾坚男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任课教师的支持。2012年暑期开学,顾坚男协调组织由赵成文、王宜凯、孙树华、朱萌、刘雪林组成教材编写组,并由赵成文提出教材编写框架、三级写作提纲、写作视角、写作体例。在顾坚男的协调组织下,编写组经多次讨论,集体确定了写作大纲。2014年,编写组完成初稿并印成校内讲义开始使用;2015年12月,在顾坚男的协调下又修订了第二稿并印成讲义,在校内使用。在编印校内讲义期间,王宜凯、孙树华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文字编辑、编排工作。2016年下半学期,徐旭开、张侠加入教材编写组,并承担了部分章节的写作。
本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赵成文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其中第二章第一节为赵成文与刘雪林共同编写;王宜凯编写第四章;顾坚男编写第五章;徐旭开、张侠、孙树华编写第六章;朱萌编写第七章;徐旭开、张侠编写附录。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和文章,在此谨向这些学者们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和编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哲学概论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学概论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