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冯颖 著
图书标签:
  • 育儿心理学
  • 二孩家庭
  • 母婴关系
  • 产后心理
  • 儿童发展
  • 家庭教育
  • 情绪管理
  • 亲子沟通
  • 心理健康
  • 育儿经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12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56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2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二孩家庭及即将要第二个孩子的家庭。

《二孩时代》作者年度力作

生了二胎,我们的爱就会减半吗?

计划要二宝,如何给大宝做心理建设?

二宝出生后,如何保护大宝的感受?

两个孩子同时需要妈妈怎么办?

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这些,而弟弟妹妹有?

如何引导二孩良好的相处模式?

孩子们一同挑战家庭规则怎么办?

二孩间的冲突何时开始频繁?


内容简介

这是《二孩时代》系列的第二本书,源起于《二孩时代》出版以来读者们与我的众多互动。他们在“二孩时代冯颖”微信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在课堂中向我提问,当然也有很多我内心的疑问!

这些问题开启了一扇大门,让我们进入了更为广阔的二孩世界!我终于可以跳出和杭杭睿睿的小小世界,来到如此多二孩家庭所构成的真正的“二孩时代”!原来我们的问题是如此的相似,我们为大宝的安全感担忧,我们为两个孩子的嫉妒冲突头疼,我们为如何在两个孩子间寻求平衡伤脑筋,我们为如何成为更好的妈妈而挣扎!

不要拒怕所有的问题,它们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无比的世界!我们所有的自责、愧疚、迷茫、着急,正是我们觉醒的原动力!那些低落、无序、混乱、抓狂的日日夜夜,也正是生活开始改善的起点!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它才有被处理的机会!

我们要对未来的二孩父母们说——虽然二孩的路上有苦有乐,但你会有众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用耐心、爱心、勇气,坚强地走下去,你会收获满满!二孩时代,你拥有的不只是两个孩子,而是更多的幸福!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就是如此!


作者简介

育儿,是一门需要预习的人生功课!

目录

前言 一切都值得!

父母篇——自我成长
002不做完美妈妈!
007“我听到了我心里的声音!”
014“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019如何控制我们的情绪?
028为什么我的耐心不够用了?
030如何看待孩子的哭泣?
034先面对感受,再解决问题!
039看到孩子的需要!
042亲子家教书怎么选?
044育儿,是一门需要预习的人生功课!

父母篇——二孩父母
050二孩妈妈的心态准备
055生了二胎,我们的爱就会减半吗?
058忍不住的比较
062当我们心力交瘁时,最应该做的也许就是爱自己!
066我的二孩生活乱成一锅粥
069接纳嫉妒是妈妈的功课
072妈妈的亏欠感!允许我们不同形式的爱!
075两个孩子同时需要妈妈怎么办?
078对待老大简单粗暴怎么办?
080妹妹强势哥哥弱,怎么办?
083请给父子之情多留一些空间
086二孩妈妈的事业如何继续?
089独生子女家长如何迎接二孩挑战?

手足篇——大宝
092为什么大宝不愿让父母生二胎?
096生育二宝,需要询问大宝意见吗?
101老大,就该有老大的样子?
104计划要二宝,如何给大宝做心理建设?
107怀老二,黏人的老大怎么办?
110二宝出生后,如何保护大宝的感受?
113如何平衡大宝的心理?
116大宝尿床、想吃奶怎么办?
118大宝为什么对二宝的喜欢有条件呢?
121如何重塑大宝的安全感?
123如何让大宝体会到有二宝的益处?
125为何大宝变霸道了?
127如何让大宝接纳小宝?
130大宝的嫉妒大爆发
132老大不愿分床怎么办?
135鼓励大宝维护自己的权益
137如何回应大宝的抱怨?
139凭什么我总要上课,而妹妹不用?
142为什么我小时候没有这些,而弟弟妹妹有?
145跳出二胎背景看问题

手足篇——二宝
148三岁,弟弟来刷存在感!
152二宝性格懦弱怎么办?
154是不是二宝会更有心机?
156学来的欺负
158二宝爱告状怎么办?
161如何处理二宝对大宝的打扰?

手足篇——二孩相处
164弟弟摔倒之后……
167摩天轮之困——当我们遭遇两个孩子的分歧
175当孩子们打架时,愤怒的究竟是谁?
179停止帮倒忙,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183为什么手足间的冲突无法避免?
187二孩间的冲突何时开始频繁?
189孩子争抢玩具时,成人怎么做?
192在孩子的冲突中,成人何时需要介入?
194如何引导二孩良好的相处模式?
196规则与责任感
199孩子们一同挑战家庭规则怎么办?
201孩子生病需要隔离吗?
203两个孩子分开带

隔代养育篇
206反思隔代抚养,惭愧!感恩!
209为什么妈妈和姥姥之间常有冲突?
213如何处理老人的干涉?
215老人干扰父母给孩子建立规则怎么办?
218老人总是护着小宝怎么办?

221被触动的心——源自二胎父母的反馈
229附录一:与中学生聊二胎
237附录二:《2015二孩养育报告》
253附:我国生育政策大事记
255致谢
256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
  不做完美妈妈!
  自从当了妈妈,我开始关注亲子养育。阅读了那么多新教育理念和新教育技术的书籍,我热血沸腾!
  是啊!书上讲得多么有道理,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不正是我最想给孩子们的吗?这不也正是我小时候希望得到的吗?我常常边看边想,如果我小时候也得到这样的养育,如果我的妈妈当初也能这样对待我,今天的我就绝非现在的我。我一定充满力量、充满自信!我一定心态健康、充满安全感!我一定独立自主、创造力十足!因此,我一定不能像儿时妈妈对待我那样去对待我的孩子们,我一定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充分的爱!
  我全身心地爱着我的孩子们,我亲自哺乳到一岁半,我每天坚持自己带孩子睡觉,几乎24小时和孩子待在一起!
  当他哭泣的时候,我尽量不打断他,陪在身边等待他恢复平静!
  当他愤怒的时候,我尽量不评价他,让他用安全的方式宣泄完自己的情绪!
  我希望我怀抱中的这个孩子,在爱的浸润下成长为一名阳光的少年、一名上进的青年、一名有担当的男子汉!
  可是,当孩子渐渐长大,我开始对自己失望。因为我发现,我做不到当初对自己的要求了!
  我明知道孩子到了自我意识萌发阶段需要表达自己的诉求,可我总会在他们哭闹着说“我不要”的时候烦躁不安,比他还激动!
  我明知道孩子需要妈妈无条件地爱他,可当他们不听话、不配合的时候,我还是会语气强硬、毫不妥协,比他们还像个孩子!
  我明知道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可我总是忍不住在他们清晨不肯起床上学的时候不断催促训斥,直到自己都讨厌自己的表现!
  书上说得多好呀!我应该无条件地爱他,尊重他的成长规律,欣赏他的与众不同,满足他的成长需要,等待他慢慢长大!我有那么多可以参考的育儿方法,那么多权威专家的指点,那么多优秀前辈的分享!
  我应该在他伤心的时候帮他澄清情绪,陪伴他消解悲伤。
  我应该在他愤怒的时候平静包容,陪伴他平复心情。
  我应该在他想要倾诉的时候耐心倾听,智慧引领。
  我更应该屏蔽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让它们伤及我的孩子。
  可是,为什么我就是做不好呢?为什么从书上读到的知识用不到实处呢?
  一定是我的成长有问题!出于一名心理学者的本能思维,我理所当然地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小时候,妈妈希望我听话乖巧,因此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好孩子!所以现在,当孩子们无论如何都做不到乖巧听话时,我就不知所措了!
  ……

前言/序言

一切都值得!

我家孩子特别霸道!
我家孩子怎么那么自私!
我家孩子不同意妈妈生二宝!
我家大宝老说要把弟弟送走!
我家两个孩子怎么总是打架!
……
在养育孩子的路途中,我们会遇到无数困扰我们的问题,它们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一样,时时压在我们心头。我们担心这些问题反复出现成为痼疾,我们害怕这些问题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未来!所以,我们必须将它们扼杀在微时!但我们怎么都做不到!于是,在所有问题的背后,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声音——我怎么就这么失败?
我家孩子特别霸道——他长大了会不会也很霸道——我必须纠正他——可我怎么就是没办法纠正——我怎么就这么失败?
我家孩子怎么那么自私——他长大了还这么自私可怎么办——我必须让他大度起来——可我怎么就是做不到——我怎么就这么失败?
我家孩子不同意我们生二宝——要是我生了他会不会恨我恨二宝——我得说服他同意——可我怎么就是做不到——我怎么就这么失败?
我家大宝老说要把弟弟送走——他怎么就是这么小气——我必须让他接受弟弟——可我怎么就是做不到——我怎么就这么失败?
我家两个孩子怎么总是打架——为什么他们就看对方这么不顺眼——我必须让他们相亲相爱——可我怎么就是做不到——我怎么就这么失败?
……
我也曾无数次怀疑自己还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有没有能力带好我的两个孩子。当孩子们大哭不止的时候、当他们俩大打出手的时候、当孩子不愿上学不愿写作业的时候、当哥哥死活也不愿把两个气球中的一个让弟弟玩会儿的时候……这样的挫败感从各个方向袭来,几乎把我打趴下!
渐渐地,我明白了哭泣的意义,我了解到冲突的必然存在和正面价值,我感受到孩子愿意把上学的恐惧告诉我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我理解了哥哥对自己物权的保护是他成长的需要,我理解了弟弟对哥哥的招惹是他的生存之道,当这些挑战为我赢得了成长的转机时,我终于不再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因于“是我做得不好”!
慢慢地,我开始学着张开双臂,欢迎来自孩子们的挑战!他们的抱怨是对我的信任,他们的争执是在为自己争取成长,他们的哭泣是在进行自我调整,他们的退缩让我们有机会反省哪里做得还不够好!
在孩子们身上,我渐渐能够欣赏到成长的力量,他们引领着我正视自身的黑洞——那些我自身成长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伴随着我的问题一个个被解开,我眼中的孩子竟越来越可爱,我眼中的养育竟越来越明朗!

这是《二孩时代》系列的第二本书,源起于《二孩时代》出版以来读者们与我的众多互动。他们在“二孩时代冯颖”微信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在课堂中向我提问,当然也有很多我内心的疑问!
这些问题开启了一扇大门,让我们进入了更为广阔的二孩世界!我终于可以跳出和杭杭睿睿的小小世界,来到如此多二孩家庭所构成的真正的“二孩时代”!原来我们的问题是如此的相似,我们为大宝的安全感担忧,我们为两个孩子的嫉妒冲突头疼,我们为如何在两个孩子间寻求平衡伤脑筋,我们为如何成为更好的妈妈而挣扎!
不要拒怕所有的问题,它们向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无比的世界!我们所有的自责、愧疚、迷茫、着急,正是我们觉醒的原动力!那些低落、无序、混乱、抓狂的日日夜夜,也正是生活开始改善的起点!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它才有被处理的机会!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父母篇》《手足篇》《隔代篇》。
与《二孩时代》一样,我仍然希望大家从“父母成长”这个主题开始整本书的阅读。十余篇小文,记录了我这一年来的思考和成长。从摆脱完美主义的奢望到父母们关心的情绪控制问题,从面对孩子的感受到看到孩子的真正需求,从如何看待孩子的哭泣到如何利用亲子书籍指导我们的自我成长……希望我的思考与成长也能给您带去启发!在“二孩父母”部分,我尝试着从二孩妈妈心态调整、两个孩子的关系平衡、接纳嫉妒、父子关系、二孩妈妈事业发展等角度与您分享我的所思所想。
《手足篇》分为“大宝”“小宝”“二孩相处”三个部分。来自几十个家庭的案例与问题为我们刻画了更为完整的二孩家庭画面。这里有相当典型的二孩困惑,但愿我们的探讨能带给您启发与释然!
后一部分《隔代篇》是我的一个新的尝试。隔代养育可以说是我国一种极为普遍的养育状态。我们享受着它的便利与实惠,却几乎未曾表达我们对祖辈应有的感恩!我们频频控诉隔代养育的弊端,却未曾为祖辈的成长提供养分。如果隔代养育必然存在,我们就需要给予祖辈更多理解、更多感恩、更多支持、更多鼓励!
二孩养育,对于我们所有的父母、祖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在携手同行的路上,让我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正如《2015二孩养育报告》中所说——
虽然在我们的养育中,还有很多遗憾:因为人手太少、精力不够、时间太紧、育儿知识太贫乏,我们没能够全身心地陪伴大宝,没有照顾好大宝的感受,不能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没能平衡好两个孩子的矛盾;我们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牺牲了自己的事业,和朋友渐渐疏远,还让父母受累了!
但二孩父母几乎没有后悔生育了第二个宝宝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大宝成长了,二宝也更好带,他们的生活有了彼此的陪伴,更懂得分享、更加会宽容;夫妻之间更亲密了,家人也更加团结了,我们对彼此对家庭都有了更多责任感;我们更加理解了自己的父母,更懂得感恩,更加接纳父母;也因为多了一次育儿机会,更加能够理解个体间的差异,更加从容,更加平和,更能包容,更加得心应手;重要的是,父母们通过两个孩子的养育,获得了又一次宝贵的成长!
我们要对未来的二孩父母们说——虽然二孩的路上有苦有乐,但你会有众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用耐心、爱心、勇气,坚强地走下去,你会收获满满!二孩时代,你拥有的不只是两个孩子,而是更多的幸福!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就是如此!
一切都值得!

冯颖




















《二孩时代:父母智慧养育指南》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宝贝,然而,家有二宝的生活,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与惊喜。如何平衡大宝与二宝的情感需求?如何应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成长烦恼?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保有夫妻间的亲密与和谐?《二孩时代:父母智慧养育指南》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本充满温度、贴近生活、实用性极强的育儿宝典,它将与您一起,从容应对二孩家庭的各种“阵痛”,拥抱这份加倍的幸福。 本书的诞生,源于对当下二孩家庭普遍困惑的深刻洞察。我们看到,许多父母在迎来第二个孩子后,常常会陷入一种忙乱之中:大宝的“失宠”感、二宝的哭闹不止、夫妻间的沟通障碍、以及自身精力的严重透 দক্ষতা。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更可能成为家庭幸福的“定时炸弹”。因此,《二孩时代:父母智慧养育指南》致力于提供一套系统而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父母们化解难题,实现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共处。 第一部分:迎接二宝,重塑家庭新格局 在迎接新生命到来之前,充分的准备是至关重要的。本书的开篇,将重点关注如何为二宝的降临做好心理铺垫。 大宝的心灵安抚与角色转变: 许多大宝在迎来弟弟妹妹时,会表现出嫉妒、抗拒甚至攻击性行为。本书将深入剖析大宝的心理变化,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沟通技巧和情感疏导方法。我们将探讨如何让大宝感受到自己依然被爱,如何帮助他理解并接纳新成员的到来,甚至将他塑造成一个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小哥哥/小姐姐。我们会分享一些实际案例,例如如何设计“大宝专属时间”,如何让大宝参与到照顾二宝的活动中(以他力所能及的方式),以及如何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宝的正面情绪。 夫妻关系的“二次磨合”: 随着二宝的出生,家庭的重心会发生转移,夫妻双方的精力都会被极大地分散。本书将引导夫妻双方认识到,在二孩时代,夫妻关系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建议,帮助夫妻双方重新审视彼此的需求,学会有效沟通,分担育儿责任,并为二人世界创造宝贵的时光。我们将探讨如何进行“育儿沟通时间”,如何避免将工作和育儿的压力带入夫妻关系,以及如何在疲惫中寻找乐趣,保持情感连接。 家庭规则的重新制定: 二孩家庭需要一套新的家庭规则,以适应新的成员和动态。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维护原有秩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规章制度,例如作息时间、零食限制、电子产品使用等,并解释这些规则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我们将强调规则的制定应考虑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并注重执行的灵活性与一致性。 第二部分:智慧育儿,化解手足间的“小风波” 孩子之间的相处,是二孩家庭最常遇到的挑战。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处理大宝与二宝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 公平与平等的艺术: 很多父母在处理孩子间的矛盾时,容易陷入“公平”与“平等”的误区。本书将解释,真正的公平并非“一碗水端平”,而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需求给予适度的关注和资源。我们将提供具体的策略,例如如何公正地处理孩子间的争执,如何避免“偏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以及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我们会分享一些“情景模拟”的例子,帮助父母理解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恰当的判断。 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孩子天生带有竞争性,但同时也渴望合作。本书将指导父母如何将这种竞争性引导到良性轨道,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不是互相攀比、争夺关注。我们将提供一些鼓励合作的游戏和活动建议,以及如何通过表扬和肯定,强化孩子间的积极互动。 应对“告状”与“欺凌”: 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在所难免,但有些行为可能会升级。本书将详细分析孩子“告状”背后的心理动机,并指导父母如何正确回应,避免将小事化大。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欺凌”行为,本书将提供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策略,帮助父母保护孩子,维护家庭的和谐。 第三部分:孩子成长的“成长阶梯”——不同年龄段的养育要点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本书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养育建议。 婴儿期: 关注二宝的喂养、睡眠、早期发展,以及如何平衡大宝对新生命的“好奇”与“占有欲”。我们将强调高质量陪伴的重要性,即使在忙碌中,也要为每个孩子留出专属的“亲子时光”。 幼儿期: 随着大宝进入幼儿园或小学,以及二宝开始蹒跚学步,家庭的生活节奏会发生新的变化。我们将探讨如何帮助大宝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引导二宝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如何处理两个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冲突。 学龄期: 当两个孩子都进入学习阶段,父母将面临学业辅导、兴趣培养、社交指导等多重压力。本书将提供策略,帮助父母平衡两个孩子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鼓励他们发展各自的兴趣爱好。 第四部分:父母的自我关怀与成长 养育二孩是一场持久战,父母的精力是有限的。本书将特别强调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缓解育儿焦虑: 许多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焦虑情绪。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父母认识和管理这些焦虑,例如通过正念练习、运动、社交支持等方式。 重拾个人空间与爱好: 父母也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需求和爱好。本书将鼓励父母在忙碌的育儿生活中,为自己留出空间,重新拾起曾经的热情,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关怀,也是为孩子树立积极榜样。 构建强大的支持系统: 育儿之路并非孤单。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支持系统,包括来自家人、朋友、邻居,甚至育儿社群的支持,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二孩时代:父母智慧养育指南》 是一本真正为二孩父母量身打造的实用手册。它不是教你如何“完美”地育儿,而是帮助你成为一个更智慧、更从容、更懂得爱与平衡的父母。书中融合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多方面知识,并辅以大量真实案例和操作性强的建议,力求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共鸣,在实践中获得成长,最终,让二孩家庭成为充满爱、理解与欢笑的港湾。这本书,将是你伴随二宝成长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醍醐灌顶,过去许多困扰我的育儿难题瞬间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一直以为,有了孩子,特别是有了二胎,只要保证吃穿不愁,孩子们就能快乐成长,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作者以科学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为我揭示了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以及家庭环境对他们性格塑造的影响。特别是在二孩家庭中,家长如何平衡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如何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孩子之间的竞争和冲突,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深入思考过的问题。书中的一些心理学概念,比如“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被作者用非常贴切的例子进行了解释,让我这个没有心理学背景的妈妈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界限感”的讨论,作者强调了在亲子关系中设定清晰的界限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也能避免父母过度溺爱或控制。这本书让我明白,育儿不仅仅是责任,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智慧和耐心。我开始反思自己平时的育儿方式,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我现在更有信心去面对二孩家庭的挑战,也更期待与我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希望,因为市面上关于育儿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千篇一律,看多了难免有些疲惫。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那些空洞的大道理,而是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用最真实、最接地气的语言,分享了二孩妈妈们共同的心声和面临的挑战。作者对家庭动力学的理解非常深刻,她不仅关注孩子,更关注夫妻关系在二孩时代的变化。她详细剖析了伴侣之间如何分担育儿压力、如何保持婚姻的“新鲜感”,以及如何共同成长为一个更默契的育儿团队。这一点对我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和先生在育儿问题上常常意见不合,导致家庭氛围一度很紧张。这本书提供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沟通技巧和策略,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如何倾听先生的想法,从而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对“自我关怀”的强调也让我深受启发。我过去总是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导致身心俱疲。作者提醒我,一个快乐、健康的妈妈,才能带出快乐、健康的孩子。我现在正在尝试书中介绍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抽出15分钟进行冥想,或者和先生一起去散步,这些小小的改变,却让我的心情好了很多,也让我更有力量去应对育儿的挑战。

评分

天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刚步入二胎家庭的妈妈,我感觉自己每天都在抓狂的边缘徘徊。大宝刚上小学,正是需要关注的时候,二宝又是个小天使,需要无时无刻的陪伴。我常常觉得自己像个陀螺,转得晕头转向,脾气也越来越暴躁。翻开这本书,我立刻就被里面那些真实而又 relatable 的场景吸引了。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了大量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二孩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困境,比如大宝的“失宠感”、二宝的“安全感缺失”,以及夫妻之间因为育儿观念差异产生的矛盾。最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并没有一味地批判或者说教,而是站在妈妈的角度,理解我们的不易,并且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如何与大宝沟通的部分,之前我总是简单粗暴地让大宝“让着点”,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倾听他的感受,如何让他感受到即使有了弟弟妹妹,他依然是被爱和被重视的。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辛苦,更是心灵上的修行,它教会了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起健康、和谐、充满爱的亲子关系。感觉自己就像找到了救命稻草,终于能从育儿的“乱麻”中理出头绪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是一位知心大姐姐,在和你娓娓道来,分享她的经验和感悟。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情绪管理”部分的阐述。我常常因为孩子的小打小闹而情绪失控,事后又觉得自己很后悔。这本书通过很多生动的比喻和故事,让我理解了情绪的来源,以及如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作者建议我们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要学会接纳它们,然后找到健康的释放方式。比如,她提到了“允许自己有不完美”,这一点让我如释重负。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完美的妈妈,不允许自己犯错,但实际上,正是这种执念让我更加焦虑。这本书让我明白,做个“足够好的妈妈”就已经非常了不起。另外,书中对于“界限”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一直以来都很难对孩子说“不”,总是担心他们会不开心。然而,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说明,清晰的界限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规则感,这对他们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设定一些小小的界限,比如规定孩子睡觉前必须完成作业,或者在用餐时不能玩手机,虽然过程中有些小小的阻力,但长远来看,我看到了孩子行为上的积极变化,他们变得更有条理,也更懂得了尊重。

评分

书没有塑料皮 封面已经脏了 像是旧书

评分

每次大促都各种囤,剁手的节奏

评分

挺好正品。看了一下,挺实用

评分

慢慢打开,静静阅读,追求圆满高质量的两孩生活。

评分

去年升级二孩妈妈,要好好学习!

评分

二孩家庭越来越普遍,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和谐家庭必须得懂点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学,这本书就是不二选择。

评分

多学习,多读书!!!!!

评分

活动时候买的,期望活动多多。

评分

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